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激光机心肌再血管化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明营 朱朗标 +9 位作者 余翼飞 李功宋 郎利 李天德 杨庭树 盖鲁粤 李峻亨 顾瑛 宋运琴 张宏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为观察研究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我们于1995年12月21日首次使用TMLR为一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该患者男性,62岁,发作性心绞痛12年,加重5天,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 为观察研究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我们于1995年12月21日首次使用TMLR为一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该患者男性,62岁,发作性心绞痛12年,加重5天,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广泛弥漫性狭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使用国产CO2激光器在左室前壁、下壁和侧壁打孔23个。术后随访观察一个月,早期临床效果显示TMLR可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TMLR 心肌再血管化 二氧碳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再血管化联合冠状动脉搭桥14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鑫 蒋英硕 +8 位作者 陈振强 徐明 秦星 郭子黄 高岩 鲍红光 穆心伟 唐建伟 肖力琼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5,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激光心肌再血管化 冠心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版欧洲心肌再血管化指南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刚 陈彧 胡大一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2期16-20,62,共6页
2010年9月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领导下的联合项目组、指南委员会及其评审专家共同起草的一份经多方权衡、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导向的关于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操作指南。指南涉及冠心病患者的评估、治疗决策... 2010年9月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领导下的联合项目组、指南委员会及其评审专家共同起草的一份经多方权衡、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导向的关于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操作指南。指南涉及冠心病患者的评估、治疗决策、二级预防等,第一次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经皮介入治疗在同一指导性文件中加以讨论。为利于临床医师阅读,撰写本指南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指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3 位作者 常欣 李澎 谢峰 郭加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近、远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利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犬缺血心肌模型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部分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模型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2种方法... 目的观察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近、远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利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犬缺血心肌模型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部分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模型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2种方法再血管化后,2组犬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均明显增加,接近其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他部位提前显影。远期超声微泡检查显示心肌灌注较急性缺血时也有一定改善。结合组织学方法发现,远期心肌灌注的改善得益于隧道周围新生循环结构如心肌窦和新生血管的增加。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隧道均可即刻使缺血心肌灌注改善,并逐渐闭塞,新生循环结构使缺血区得到有限的灌注。应用新一代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结合组织学方法可作为研究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心肌超声微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R与bFGF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再血管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屈根学 王海新 +1 位作者 辛凌澎 马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8-241,269,共5页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肌再血管化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犬制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 ,随机分为 A组 (单纯缺血 ,对照组 )、B组 (TMR组 )及 C组 (TMR+b FGF组 )...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肌再血管化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犬制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 ,随机分为 A组 (单纯缺血 ,对照组 )、B组 (TMR组 )及 C组 (TMR+b FGF组 )。分别于饲养 1周及 1月后测定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心功能指标 (CO、LVEF)、心梗心肌重量 /左室重量 (AW/LVW)、光镜下单位面积梗塞区内的毛细血管数。结果  (1 )各组在麻醉后、缝扎即刻、1周、1月后血压、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差异。 (2 ) A组及 B组饲养 1周及 1月时 AW/LVW无明显差异 ,C组饲养 1月时的AW/L VW明显少于饲养 1周时 (P <0 .0 5)。并且 C组饲养 1周及 1月时的 AW/LVW低于 A组和 B组。 (3) C组光镜下单位面积梗塞区的毛细血管数明显多于 A组及 B组 (P <0 .0 5)。结论  TMR+b FGF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再血管化 TMR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及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
6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3 位作者 李澎 吴清玉 谢峰 郭加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 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目的 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部分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两种方法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增加(P< 0.01),接近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它部位提前显影。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再血管化均可使缺血心肌灌注即刻改善;再血管化心肌隧道可在收缩期灌注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活检针 心肌再血管化 超声微泡造影 二次谐波成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和心肌再血管化
7
作者 王一青 李晓鸥 金涛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4期2016-2021,共6页
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1GF)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VEGF家族成员,在正常人几乎不表达,在妊娠期女性呈高表达,参与早孕阶段滋养细胞增殖与分化。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了P1GF具有强大的刺激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长的... 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1GF)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VEGF家族成员,在正常人几乎不表达,在妊娠期女性呈高表达,参与早孕阶段滋养细胞增殖与分化。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了P1GF具有强大的刺激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长的能力,并与许多疾病中的新生血管性或炎性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肿瘤、炎症、缺血性心脏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生长因子 心肌再血管化 缺血性心脏病 新生血管 家族成员 VEGF 细胞增殖 细胞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向成 蔺玉昌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07-308,共2页
采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方法对动物实验模型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进行探讨。杂交犬34条分为3组:对照组10条、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组8条,激光心肌血管重建+心脏网膜固定术组16条。分别监测了EKG(ST-T)、心输出量、放... 采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方法对动物实验模型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进行探讨。杂交犬34条分为3组:对照组10条、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组8条,激光心肌血管重建+心脏网膜固定术组16条。分别监测了EKG(ST-T)、心输出量、放射性同位素86Rb摄取分数和组织学检查等。结果显示激光打孔后ST-T改变恢复、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血供增加,以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心脏网膜固定术组。组织学检查发现激光孔道2周后被纤维组织填塞,但其中有许多新生壁薄腔大的血管及有形成小动脉趋势的血管。激光孔道及新生的血管和形成的网膜-心肌侧支循环,都能为缺血心肌提供血液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心肌再血管化 心脏网膜固定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心肌血管再生和心肌再血管化国际研讨会简介
9
作者 周忠江 刘伊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血管 心肌细胞移植 心肌再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打孔心肌再血管化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10
作者 解士胜 仲京 徐金星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51-155,148,共6页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临床应用 激光手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心肌缺血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再血管化早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明营 朱朗标 +3 位作者 余翼飞 李功宋 王冬青 朗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2-265,共4页
选择3例不能做冠状动脉搭桥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观察其疗效,并对TMLR的临床效果作出评价。经左第4或第5肋间前外侧切口显露心脏,使用HL-100心脏激... 选择3例不能做冠状动脉搭桥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观察其疗效,并对TMLR的临床效果作出评价。经左第4或第5肋间前外侧切口显露心脏,使用HL-100心脏激光治疗仪作心肌打孔并经食管超声监测激光打孔情况。打孔部位在左室游离壁缺血区,3冽病人心肌打孔数目分别为23、27和20个。手术时间为120±20分。未发生与TMLR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6个月内随访检查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UCG)和心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SPECT)。术后病人均无心绞痛发生。2例于TMLR术后1~3个月做平板运动试验,运动时间均比术前延长;3例做UCG示静息状态下室壁动度均有所增加,但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1例做多巴酚丁胺-UCG示注射少量多巴酚丁胺对心室壁动度的增强作用比术前明显,并且心肌对多巴酚丁胺的最大耐受量比术前增加;心肌SPECT示TMLR的心肌缺血区血液灌注增强,尤其在平板运动试验后更为明显。结论:TMLR可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心脏功能,但远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心脏病 TMLR 激光手术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心肌再血管化后肾移植术九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小鹏 郭在柱 +1 位作者 李杰 高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30-730,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再血管化 肾移植 尿毒症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双侧胸廓内动脉搭桥在冠心病心肌再血管化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在心肌再血管化中采用单侧或双侧胸廓内动脉(ITA)各60例,单侧组完成200支冠状动脉吻合,平均每例3.3支,60支带蒂在ITA均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双侧ITA组完成210支冠状动脉吻合,平均每例3.5支,其中60支带蒂左ITA与LAD吻合,60... 在心肌再血管化中采用单侧或双侧胸廓内动脉(ITA)各60例,单侧组完成200支冠状动脉吻合,平均每例3.3支,60支带蒂在ITA均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双侧ITA组完成210支冠状动脉吻合,平均每例3.5支,其中60支带蒂左ITA与LAD吻合,60支右ITA中,54支为带蒂移植血管,6支为游离血管,12支经横窦与回旋支吻合,48支带蒂右ITA与右冠状动脉吻合。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和胸骨感染,两级各有2例术后大出血开胸止血。单、双侧ITA组分别有35例和41例随诊6个月至4年,均无心绞痛再发。术后运动试验单侧组3例阳性,双侧组1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再血管化 胸廓内动脉 冠脉搭桥术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不完全再血管化的病例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钦 向波 +1 位作者 于涛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不完全再血管化(ICR)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单纯OPCABG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解剖分类法分为完全再血管化(CR)和不完全再血管化(ICR)两组...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不完全再血管化(ICR)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单纯OPCABG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解剖分类法分为完全再血管化(CR)和不完全再血管化(ICR)两组。结果 120例患者中,CR组80例,ICR组40例。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心肌梗死史、脑梗塞史、外周血管病变史和血管病变分支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R组有糖尿病史例数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CR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数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R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少于CR组(P<0.05),IABP使用率高于CR组(P<0.05)。结论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复杂病变的患者接受ICR的比例更高;ICR患者远端吻合口数更少,围手术期使用IABP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糖尿病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膜心脏固定术增加缺血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远期疗效
15
作者 李向成 高尚志 +1 位作者 林道明 程邦昌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心肌Nd:YAG激光孔道远期均为纤维组织闭塞,采用网膜心脏固定术增加对缺血心肌远期的保护作用。18条杂交犬分为3组:对照组(n=6)、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组(n=6)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网膜心脏固定术组(n=6)。对照组仅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的... 心肌Nd:YAG激光孔道远期均为纤维组织闭塞,采用网膜心脏固定术增加对缺血心肌远期的保护作用。18条杂交犬分为3组:对照组(n=6)、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组(n=6)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网膜心脏固定术组(n=6)。对照组仅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对角支、中间支的第一、二支,及与之相连的左侧回旋支的钝缘支的吻合支,建立动物模型。单纯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组:用Nd:YAG激光刀,于左室壁心肌缺血区直接贯穿打孔6~8个,孔间距10mm。网膜心脏固定术组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后,行大网膜经皮下遂道移植于心脏表面。术后4周行放射性同位素^(86)Rb摄取分数,示踪剂检查和心肌组织学活捡。结果显示网膜心脏固定术缺血心肌区远期的放射性同位素^(86)Rb摄取分数增加,网膜—心肌测支血液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心脏固定术 缺血心肌激光血管 远期疗效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GF基因转染改善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俊彦 梅举 +4 位作者 黄盛东 徐静 张宝仁 朱泉芳 李白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9-980,共2页
为探讨携带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Ad .aFGF)转染对缺血心肌心功能改善的作用 ,采用小型猪 ,开胸后于左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 ,4周后 ,Ad.aFGF(n =7)、Ad.Null(n =5 )、PBS(n =6 )直接注射... 为探讨携带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Ad .aFGF)转染对缺血心肌心功能改善的作用 ,采用小型猪 ,开胸后于左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 ,4周后 ,Ad.aFGF(n =7)、Ad.Null(n =5 )、PBS(n =6 )直接注射到左回旋支供血区域心肌 ,每只注射 10点 ,每点注射病毒 10 9pfu或PBS 10 0 μl;注药后 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结果显示 ,Ad.aFGF组动物心功能较Ad.Null组和PBS组有显著改善。研究表明 ,Ad.aFGF能改善缺血心肌的心功能 ,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病理性新生血管 腺病毒 心肌缺血 心功能 基因治疗 心肌再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管再造术动物实验研究:激光心肌打...
17
作者 严中亚 朱鸿良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激光 心肌再血管化 缺血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西雁 崔洁 +4 位作者 林贻梅 姚豪华 陈曙光 石洪成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2-875,I0001,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CSWT)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8.2±12.0)岁,接受CSWT,指定治疗仪(100击/点,能量为0.09 mJ/mm2,每次3~6点,3次/周... 目的初步评价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CSWT)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8.2±12.0)岁,接受CSWT,指定治疗仪(100击/点,能量为0.09 mJ/mm2,每次3~6点,3次/周),3次治疗为1组,间隔3周进行1组治疗,共治疗9周。观察治疗前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6 min步行距离、心电图、血和尿常规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结果入组患者中有27例完成治疗,17例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CCS分级为(2.0±0.0)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5)级(P<0.01),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1.8±0.6)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0.7)级(P=0.03)。99mTc-核素心肌显像显示,治疗6个月后的心肌区域血液灌流明显增加,缺血节段减少(P值均<0.05)。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157.67±91.38)mL,低于治疗前的(172.11±102.01)mL;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为(99.44±86.44)mL,低于治疗前的(114.56±99.37)mL(P>0.05);LVEF为0.459±0.205,高于治疗前的0.422±0.18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等不适症状,也无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结论对于晚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弥漫性血管病变以及不适用传统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CSW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肌再血管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与移植血管血流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士勇 李一帆 +3 位作者 宋波 杜迎利 肖锋 李岩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移植血管血流量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MI)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采集2010年1~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连续58例因冠心病接受单纯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移植血管血流量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MI)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采集2010年1~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连续58例因冠心病接受单纯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吻合于左前降支(LAD),其他靶血管则以大隐静脉(SV)作为旁路移植血管,在关胸前循环状态稳定条件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各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并计算移植血管总血流量。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围手术期MI,将患者分成两组:MI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7.4±10.3岁;非MI组,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63.3±9.9岁。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MI组与非MI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4±59.6min vs.183.4±32.4min,t=1.691,P=0.096)。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数量(3.00±1.00支vs.2.96±0.78支,t=0.154,P=0.878)、LIMA-LAD移植血管血流量(15.40±11.37ml/min vs.16.50±10.83ml/min,t=0.301,P=0.7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1.03±19.50ml/min vs.64.09±32.44ml/min,t=2.254,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8.5ml/min为发生MI的危险因素[OR=4.706,95%CI(1.099,20.147)]。结论移植血管总血流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ABG后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总血流量<48.5ml/min的患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MI的概率将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物流量 心肌梗死 心肌再血管化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祥韬 倪一鸣 马量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初步经验 同期 心脏瓣膜疾病 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肌再血管化 围手术期处理 二期手术 治疗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