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郝娟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30-033,共4页
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2021.3-2021.12月中医院受诊的130例疑似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被纳入观察范围,对这些患者均采取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以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为核心... 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2021.3-2021.12月中医院受诊的130例疑似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被纳入观察范围,对这些患者均采取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以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为核心,得到100例为确诊患者。了解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的匹配性,记录患者病症基本情况。结果 在130例疑似患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例患者为阳性,占比76.92%,记作金标准。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表明96例为阳性,准确率为96.0.%,即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较高;浅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4.52±0.71)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31.26±4.28)%,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6.50±0.61)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30.66±2.43)%,心肌桥平均长度的指标比较p<0.05,且壁冠状动脉狭窄指标比较p>0.05。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9.01±1.40)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47.45±4.39)%,与螺旋CT血管造影的心肌桥平均长度的指标比较p<0.05,且壁冠状动脉狭窄指标比较p>0.05;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00例患者,属于轻度病症有43例、37中度病症有例、重度病症有20例。结论 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的临床诊断,和金标准结果比较相一致,准确率较高,便于患者有效预后,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血管形态学 诊断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效果
2
作者 刘清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采取双源CT心脏冠脉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6例...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采取双源CT心脏冠脉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经检查发现,心肌桥检出23例,检出率26.74%,心肌桥共计32处,发生位置分别在左旋支远段、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前降支远段、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钝缘支、右冠中段、后降支,数量分别为1处(3.13%)、1处(3.13%)、19处(59.38%)、3处(9.38%)、2处(6.25%)、1处(3.13%)、2处(6.25%)、2处(6.25%)、1处(3.13%);邻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斑块位于5个位置,共计12处,其中左旋支远段、前降支远段、第一对角支、右冠中段数量相同,均为1处,而前降支中段数量最多为7处。心肌桥按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长度分别为(23.51±11.98)mm、(27.49±8.20)mm、(18.53±10.11)mm,厚度分别为(0.48±0.70)mm、(2.47±1.33)mm、(3.42±1.50)mm。结论:在MB-MCA中采取DSCT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清晰显示病变位置、长度及厚度,对MB-MCA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心脏冠脉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王迪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接受诊疗的50例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壁冠状...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接受诊疗的50例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壁冠状动脉埋藏深度与狭窄程度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的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均大于心血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3、4.866,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狭窄程度低于心血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3,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P<0.05);心血管造影检查下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7,P<0.05)。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诊断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Kappa值为0.954,一致性较高。结论: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效能相对一致,其中多排螺旋CT更易于检出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而心血管造影则在狭窄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显著价值,必要时可采取联合检查方式,以实现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多排螺旋CT 心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准确性探讨
4
作者 曹之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以9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对象,实施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结果 90例患者通过金标准确定为105段心肌桥...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以9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对象,实施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结果 90例患者通过金标准确定为105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别为浅在型(55段)、深在型(50段),CTA诊断浅在型、深在型准确率为98.1%,与冠状动脉造影数据无差异,且CTA检查下,浅在型、深在型MCA狭窄程度与CAG数据无差异。但是在MB长度方面,CTA检查数据高于CAG。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全面的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管形态学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淑华 黎叶芳 +2 位作者 袁珠 王振栋 董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78-580,584,共4页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单纯MBMCA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9例记为对照组,另...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单纯MBMCA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9例记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伴粥样硬化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等基本临床资料,各项冠状动脉检测指标(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水平,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MCA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性别、心率、病程、高血压与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OR=1.421,P=0.037)、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2.147,P=0.042)以及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2.579,P=0.002)均是影响壁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性因素(OR=2.736,P=0.012)。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和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两者存在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形态学形态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晓龙 杨飞 +4 位作者 耿鹤群 石金铮 崔书君 梁占东 张志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320排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分析能力及其动态变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5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MB-MCA,测量长度、厚度及直径,计算出MCA的收缩狭窄率、MB的厚度变化率Δt、... 目的分析320排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分析能力及其动态变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5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MB-MCA,测量长度、厚度及直径,计算出MCA的收缩狭窄率、MB的厚度变化率Δt、直径变化率Δd、长度变化率Δl。结果 1560例患者中共检出262例患者的278处MB-MCA,其中,221处(79.5%)位于左前降支,MB的平均长度和厚度分别为(16.0±4.0)mm和(2.78±0.6)mm,MB的Δt和MCA的Δd和Δl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不同类型的MCA收缩期狭窄率及MB的长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20排CT能够清晰显示MB-MCA的形态学特点,通过对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评价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320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单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晓龙 邹殿俊 +3 位作者 杨飞 刘庆啸 崔书君 朱月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探讨左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单纯性左前降支MB-MCA不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测量左前降支MB厚度、MCA长度、MCA在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横截面积,计算MB指... 目的应用320排容积CT探讨左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单纯性左前降支MB-MCA不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测量左前降支MB厚度、MCA长度、MCA在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横截面积,计算MB指数、MCA缩窄率与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56例单纯左前降支MCA长度(22.8±4.7)mm,MB(排除右冠状动脉等重复MB)厚度(2.4±1.2)mm,MB指数(101.7±31.5)mm2。MCA缩窄率(29.7±9.2)%,左心室射血分数(56.2±5.6)%。左前降支MB厚度与MB指数和EF(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EF与MCA缩窄率呈正相关。结论320排容积CT能准确评估MB-MCA,左前降支MB厚度与MB指数、MCA缩窄率与左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坚豪 陈燕萍 +2 位作者 赵继泉 朱新进 曾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81-388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成角情况,计算MCA狭窄率,分析MB厚度、MCA长度、狭窄率间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33例、36处MB-MCA,位于左冠状前降支25例,MCA平均长度为(20.0±12.3)mm,MB平均厚度为(2.1±0.7)mm,MCA平均狭窄率为(19.7±12.1)%,MCA长度、狭窄率、MB厚度间没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MB-MCA,并可测量其长度,厚度,并评价MB-MCA冠脉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辉 葛均波 +6 位作者 沈力行 王克强 钱菊英 樊冰 徐根林 丁皓 张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3-597,共5页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并结合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设计并研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使得能够在有效设定和控制各种不同参数的实验条件下,全面和系统地模拟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心肌桥对壁...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并结合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设计并研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使得能够在有效设定和控制各种不同参数的实验条件下,全面和系统地模拟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流动力学 实验模型 蓄能器 多普勒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关长旭 宋瑞娟 +1 位作者 刘智君 张凤翔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4月间怀疑冠心病的405例患者的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的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对其分型。结果 405例患者均行能谱CT...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4月间怀疑冠心病的405例患者的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的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对其分型。结果 405例患者均行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05例,检出率为25.9%(105/405),其中纵深型35例,浅表型70例;左前降支近端2例,左前降支中段50例,左前降支远段18例,第一对角支5例,中间支3例,左回旋支24例,右冠状动脉3例,近段血管粥样硬化40例(纵深型32例,浅表型8例)。结论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心肌关系、心肌桥的厚度并能够准确分型、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永炳 龚波 +2 位作者 沈丹丹 梅晓燕 郑建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9期13-17,共5页
目的: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特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仅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且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数据,根据肌桥的位置、患... 目的: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特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仅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且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数据,根据肌桥的位置、患者性别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特性。结果:324例检出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中,男146例,女178例,平均年龄(57.94±10.50)岁。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50处,其中左前降支346处,右冠状动脉2处,对角支及中间支各1处。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肌桥位置以左前降支中段好发,不同肌桥位置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以男性患者多见(P<0.05),而中、远段肌桥患者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位置的肌桥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远段肌桥要长于女性(P<0.05)。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类型以表浅型多见,与位置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位置、长度、壁冠状动脉类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 吴炜 +5 位作者 王达理 楼建英 陈明 范萍 叶科峰 华翠娥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188-188,共1页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35例疑似MB-MCA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Kappa值,并分析其在诊断MB-MCA长度与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CTA及...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35例疑似MB-MCA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Kappa值,并分析其在诊断MB-MCA长度与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CTA及CAG对浅表型、深在型MB-MCA的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5和1.00。CTA测量的浅表型MB-MCA中MB长度显著大于CAG的测量值,而在深在型MB-MCA中,两种方法测量的MB长度无统计学差异。CTA所测MCA的狭窄程度低于CAG,但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MB-MCA与C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检测中也可以优势互补,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海胜 陶晓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1632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完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1632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MIP)、曲面重建(CPR)等处理,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1632例患者均经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后263例发生心肌桥,检出率为16.12%。其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LMA和LAD,分别占:50.19%和20.15%;263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均伴有不同临床表现,并且以心前区不适为主,占65.78%。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MB厚度为0.8-5.6 mm,43例出血壁冠状动脉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旺明 任桂香 王学清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 螺旋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红岩 孙国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与对... 目的探讨低剂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各160例。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5例,其中浅表型34例,深在型11例;对照组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4例,其中浅表型33例,深在型11例。两组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组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于前降支37例,对角支1例,回旋支1例,钝缘支3例,右冠状动脉3例;在对照组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于前降支33例,对角支2例,回旋支1例,钝缘支4例,右冠状动脉4例。结论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管形态学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骆云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先后均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进行Kappa检验和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 目的:对比分析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先后均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进行Kappa检验和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评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120例患者中经CTA检查诊断患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共63例,70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5段,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段。经CAG检查诊断患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共59例,共66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1段,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段。两者相比较,在诊断纵深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和管腔狭窄程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CAG有良好的一致性,CTA能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在测量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造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PR/MPR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学江 刘兆芹 张西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进行诊断,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法对198例临床有或无胸闷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分析血管在收缩期甚或是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MPR/CPR重... 目的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进行诊断,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法对198例临床有或无胸闷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分析血管在收缩期甚或是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MPR/CPR重建更有利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显示。8例合并软斑块,5例合并钙化斑块,5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2例发生在前降支,13例发生在回旋支。结论MPR/CPR重建可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明确显示,为临床冠心病诊断提供明确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多平面重建(MPR) Circulation平面重建(C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6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萍 徐万里 郑屹峰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5期335-336,341,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冠心病及胸痛患者行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对心肌桥的位置、长度及厚度进行测量评估,根据心肌桥的深浅程度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并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冠心病及胸痛患者行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对心肌桥的位置、长度及厚度进行测量评估,根据心肌桥的深浅程度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并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诊断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6例,其中108例位于左前降支(85.7%);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12例(9.2%),其他6例(5.1%)。26例(20.6%)心肌桥近端见冠脉斑块,32例(25.4%)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有不同程度狭窄,9例(7.1%)临床症状明显。12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6.8±5.2)mm,厚度为(1.6±0.5)mm。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洁云 张欢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或壁内冠...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或壁内冠状动脉(parietal coronary artery)。将以上2个独立结构联合在一起研究,则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l 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该称谓能更形象地说明其特点及临床意义。MB—MCA曾被认为是良性的先天发育异常,而近来研究提示MB-MCA结构与心肌缺血症状有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学胜 杨伟振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问世,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现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治疗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关键词 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