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典型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避免支架植入1例
1
作者 谢华强 曹政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病例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外院溶栓失败,转诊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时胸痛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4 h,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右冠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偶然发现此病例属于冠状动脉痉挛(CAS)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最终避免... 本病例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外院溶栓失败,转诊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时胸痛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4 h,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右冠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偶然发现此病例属于冠状动脉痉挛(CAS)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最终避免支架植入,属于不典型CAS诱发的AMI类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冠状动脉痉挛(CAS) 急性心肌(ami)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MINO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破裂(CR)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嘉禄 黎音亮 +1 位作者 颜彦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并确诊为AMI合并CR的51例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204例对照组AM...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并确诊为AMI合并CR的51例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204例对照组AMI患者的资料。结果 CR组死亡34例(67%),平均胸痛到死亡时间为17.4天。CR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22例(43%),其中死亡11例(50%);保守药物治疗21例(41%),其中死亡20例(95.2%);择期外科搭桥8例(15.7%),其中死亡3例(37.5%)。行外科修补术11例,其中死亡4例。CR组平均年龄、女性及高血压占比、NT-proBNP、肌酐、血糖、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组β-blocker、ACEI/ARB和欣维宁的使用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和机械通气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MI合并CR患者死亡率极高,高龄、快心室率、高血压、贫血、低红细胞压积是AMI患者急性期出现CR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左室游离壁破裂、左室射血分数低、NT-proBNP水平高、高血糖、肾功能不全与CR患者近期死亡(60天内)显著相关,是AMI合并CR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心脏破裂(CR)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完全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AMI) 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黎音亮 胡嘉禄 +1 位作者 颜彦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急性完全闭塞(100%)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近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因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急性完全闭塞(100%)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近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因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证实LMCA急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住院资料,并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差异性。电话随访生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 214例急诊冠脉造影患者中LMCA急性完全闭塞25例(1.13%),其中入院时出现心源性休克13例(52%),严重室性心律失常8例(32%),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9例(76%),住院期间死亡8例(32%)。住院死亡组患者的心源性休克(100%)、急性肺水肿(100%)、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3%)、术中心肺复苏(50%)、术后心功能衰竭(5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压(81/50 mmHg)显著低于生存组。心源性休克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2)。结论 LMCA急性完全闭塞患者死亡率极高,入院时心源性休克、术中心肺复苏、术后心功能衰竭提示预后不良。成功的PCI可能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MIR评分与GRACE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年死亡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戎 钱骏 徐建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比较KAMIR评分与GRACE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一年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收治128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KAMIR、GRACE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KAMIR和GRACE的评分AUC比较... 目的比较KAMIR评分与GRACE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一年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收治128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KAMIR、GRACE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KAMIR和GRACE的评分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KAMIR及GRACE评分预测AMI患者一年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880和0.7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4,P=0.0116)。结论KAMIR评分对预测AMI患者一年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亡率 KamiR评分 GRACE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分析
5
作者 余航 李淼静 +1 位作者 刘芳 王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15,共7页
目的 探讨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23年7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AMI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年龄25~44岁性别... 目的 探讨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23年7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AMI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年龄25~44岁性别相同且发病部位相同的中青年AMI患者(中青年组)作为对照组(1∶2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并症、高危因素及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年轻组28例,中青年组56例。年轻组患者中以单支病变(15/26,57.7%)或未见明显罪犯血管(7/26,26.9%)为主,白细胞计数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中位随访时间72.4(25.5,110.2)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年轻组(HR=7.925,95%CI:1.861~33.749,P=0.005)、住院时长(HR=1.183,95%CI:1.001~1.398,P=0.048)及合并典型心绞痛症状(HR=0.090,95%CI:0.015~0.544,P=0.009)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相对于中青年AMI患者,年轻组AMI患者预后更差。年轻AMI患者(25岁以下)、住院时长及合并不典型心绞痛症状是影响该人群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及识别年轻患者发生AMI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中青年 急性心肌(ami)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治疗及感染预防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邝颜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心肌梗死(AMI)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在抢救治疗及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CCU近期(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AMI患者133例,采取常规性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8年1月,我科开展预见性护...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心肌梗死(AMI)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在抢救治疗及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CCU近期(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AMI患者133例,采取常规性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8年1月,我科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CCU近期(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另AMI患者137例,设置为预见组。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SAQ)评分、冠脉再灌注准备及CCU住院时间、抢救治疗成功率、感染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预见组患者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再灌注准备及C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后抢救成功率预见组(98.54%)与对照组(91.73%),预见组感染发生率(0.73%)与对照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在CCU抢救治疗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情况,减少冠脉再灌注准备及C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心肌(ami) 抢救治疗 感染预防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miR-30a-5p的变化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梁国新 郭畅 +1 位作者 唐红悦 张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 评估miR-30a-5p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新诊断指标的潜力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AMI相关microRNAs(miRNAs)和mRNA芯片数据集。qRT-PCR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miRNAs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 目的 评估miR-30a-5p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新诊断指标的潜力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AMI相关microRNAs(miRNAs)和mRNA芯片数据集。qRT-PCR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miRNAs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他的生化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miR-30a-5p作为诊断AMI标志物的价值。R语言multiMiR包对miR-30a-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筛选网络的中枢基因。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中枢基因进行KEGG及GO分析,探索miR-30a-5p在AMI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中的miR-30a-5p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与CK-MB、CK、TnT、proBNP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s=0.489,P<0.001;rs=0.347,P<0.001;rs=0.545,P<0.001;rs=0.533,P<0.001;rs=0.206,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74.2%;2个数据集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780个,miR-30a-5p的靶基因共1 061个,取交集共鉴定出61个共同基因。在PPI的中枢基因中BCL6、FOSL2、JDP2、LYN、PDE4D、SOCS3和SOX4得分较高且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KEGG和GO富集分析显示,miR-30a-5p可能调节JAK-STAT、NF-kappaB及Wnt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及心肌梗死后重塑等过程进而参与AMI的发生。结论 血清miR-30a-5p在AMI早期表达上调,对miR-30a-5p及其调控通路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及治疗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急性心肌(ami) microRNAs(miRNAs)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王利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 目的探究两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治疗4周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周内死亡2例(4.9%),且观察组出血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结论瑞通立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降低病死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高龄 急性心肌(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9
作者 许志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0期17-17,共1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和/或下、后壁AMI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关系。方法:对75例下壁和/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下壁AMI中39例发生房室阻滞(52%),Ⅰ°AVB17例(22.67%)、Ⅱ°型AVB8例(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和/或下、后壁AMI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关系。方法:对75例下壁和/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下壁AMI中39例发生房室阻滞(52%),Ⅰ°AVB17例(22.67%)、Ⅱ°型AVB8例(10.66%),高Ⅱ°AVB(包括2:1传导)9例(12%),Ⅲ°AVB5例(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ami)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766-5p/Hdac3信号轴的调控网络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发展及诱导心肌凋亡
10
作者 胡云辉 华蕾 +2 位作者 胡文义 代静澜 梁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86-0191,共6页
本研究主要是miR-766-5p-HDAC3信号轴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发展通过诱导心肌细胞H9C2凋亡导致心肌纤维化(MF)。方法 采用qRT-PCR实验检测AMI患者及AMI小鼠中miR-766-5p表达;双荧光素梅报告实验(Dual-Luciferase?Reporter)验证HDAC3... 本研究主要是miR-766-5p-HDAC3信号轴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发展通过诱导心肌细胞H9C2凋亡导致心肌纤维化(MF)。方法 采用qRT-PCR实验检测AMI患者及AMI小鼠中miR-766-5p表达;双荧光素梅报告实验(Dual-Luciferase?Reporter)验证HDAC3是miR-766-5p的靶向mRNA及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HDAC3与miR-766-5p的调控关系;Tunel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缺氧培养箱中miR-766-5pinhibitor对H9C2细胞凋亡的调控;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注射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和SiriusRed染色法检测分析心肌注射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四周后左心室纤维化变化;采用CD31抗体(内皮细胞的标志基因)对小鼠左室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凋亡实验检测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心脏中Tunel阳性细胞。结果 miR-766-5p异常表达与AMI存在相关调控作用;miR-766-5p可下调HDAC3mRNA和蛋白的表达;心肌注射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所好转,Nppa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MI小鼠;心肌注射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左心室纤维化减少,显示其心肌梗死程度有所好转;AMI组阳性信号明显增加,心肌注射miR-766-5pinhibitor后显著更加增强;miR-766-5pinhibitor的AMI小鼠心脏中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远远少于AMI小鼠。结论 miR-766-5p通过抑制HDAC3的表达显著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心肌纤维化 miR-766-5p HDA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成德 付连仲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10Z期37-39,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在欧关一些国家一直是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各种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在欧关一些国家一直是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各种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肌红蛋白(Mb)出现时间早,但窗口期短,CRP具有高灵敏度,但特异度差。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同工酶对AMI早期诊断较AST、LDH特异性高,但此酶出现迟且增高持续时间短,cTnT有更宽的时间窗,cTn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出现迟。因此联合CK、CK—MB、Mb、CRP、cTnT、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实验室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 LDH同工酶 肌酸激酶(creat ine KINASE CK)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华 李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5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急性心肌(ami) 诊断价值 M-AST 评估价值 临床测试 MAST 对照观察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现象的研究
13
作者 佟淑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溶栓疗法 ST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方毅民 董炳庆 +2 位作者 杨军 于滨 李善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ami)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SPECT检查 再灌注心肌 急诊PCI 左室射血分数 舒张末期容积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内 低分子肝素 GSH 常规治疗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血运重建 治疗基础 灌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卞秋武 林海龙 +7 位作者 张双月 孙丽敏 杨红梅 王庆胜 谭强 王雪青 刘晓媛 王晓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我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年龄27—75岁,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溶栓组:瑞替普酶5U静脉注射,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盐酸...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我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年龄27—75岁,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溶栓组:瑞替普酶5U静脉注射,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起始30min内0.4μg/(kg·min)静滴,继以0.1μg/(kg·min)维持36h;溶栓前予肝素45~60U/kg静注(最大量4000U),以后肝素7U/(kg·h)(最大量800U/h)维持静滴48h。瑞替普酶组:瑞替普酶10U静注,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溶栓前予肝素70U/kg(最大量5000U)静注,以后肝素15U/(kg·h)(最大量1200U/h)维持静滴48h。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平均再通时间、60~90min冠状动脉TIMI血流情况、复合临床终点、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溶栓组临床再通率高于瑞替普酶组,60~90min时联合溶栓组TIMI3级血流比率明显高于瑞替普酶组。联合溶栓组平均再通时间(43.3±18.4)min,明显短于瑞替普酶组[(76.9±27.1)min,P〈0.001];联合溶栓组心肌缺血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低于瑞替普酶组。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轻中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标准瑞替普酶溶栓,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ami)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许圆圆 支继新 +3 位作者 孙超宇 孙丽秀 侯凤丽 李学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给予利尿、扩血管、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rhBNP组(B组)...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给予利尿、扩血管、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rhBNP组(B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给予的剂量: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48h;同时应用rhBNP,给予的剂量:1.5μg/kg,3min后以0.015μg/(kg·min)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48h。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结果入院时两组CK-MB、TnI、SCr、NT-proBNP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TnI、SCr、NT-proBNP值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DD均有所下降,LVE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更明显(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rhBNP治疗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急性心肌(ami) 心力衰竭(H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苏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演变趋势及急诊PCI治疗现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明珠 何志松 +2 位作者 周亚峰 蒋廷波 杨向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纳入2511例患者分为五组,2006~2007年度组、2008—2009年度组、2010~2011年度组、2012—2013年度组和2014~2015年度组,各年度组男女比例在4.48~5.49,男性发病平均年龄早于女性。按发病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年龄〈45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AMI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74岁,与同时间段其他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4岁,在〈45岁和45~59岁患者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女性AMI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同男性,在≥75岁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吸烟、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在AMl人群中始终超过50%,且胆固醇水平居高不下。AMI患者抽吸导管使用率及冠脉内替罗非班使用率逐年增加,行保护性临时起搏器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次为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论在苏州地区,AMI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本地区内,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急诊PCI是治疗AMI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性别 年龄 心血管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eptin增高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颜光涛 薛辉 +3 位作者 林季 郝秀华 张凯 王录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硬化(C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和CS患者血清,采用高灵敏的Leptin及ET放射免疫分析法、TnT的自动生化分析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硬化(C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和CS患者血清,采用高灵敏的Leptin及ET放射免疫分析法、TnT的自动生化分析法及高灵敏的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应指标的血清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清Leptin、TnT、CRP和E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而CS组患者除TnT外,其他3种因子血清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增高因素互不相关,均为独立的影响因素之一,AMI组和CS组间仅TnT显示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和CS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上升,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CRP、TnT以及ET水平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急性 冠状动脉硬化 瘦素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T 内皮素 急性心肌(ami) 血清Leptin水平 心肌患者 增高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晓茜 蔡英 +2 位作者 于萍 朱琛颖 刘学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诊胸痛可疑心肌梗死人院患者6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共22例)和AMI组(共4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诊胸痛可疑心肌梗死人院患者6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共22例)和AMI组(共46例)。分别在患者胸痛发生后3h和6h抽取静脉血5mL,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H-FABP浓度。分别计算H-FABP在AMI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与hsTnT、CK-MB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在胸痛发生后3h和6h血清H-FABP浓度明显大于UAP组(P〈0.05)。胸痛后3hH-FABP用于检测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1.8%、90.9%、75.0%,胸痛后6h分别为95.7%、90.9%、95.7%、90.9%。其中6h组除阳性预测值外均明显高于3h组(P〈0.05)。H-FABP用于检测AMI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hsTnT和CK-MB(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明显增加,H-FABP用于早期诊断AMI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以胸痛发生后6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急性心肌(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超敏肌钙蛋白T(hsT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经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孟晓京 李晓刚 杨红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h血浆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变化。结果治疗48h时,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血浆rh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1个月时,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ALVED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急性心肌(ami) 急性心力衰竭 左室重构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