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指标、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和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机器学习预测心肌梗死风险研究
1
作者 苑文雯 高旭东 +6 位作者 赵静 李筱涵 刘佳 皋月娟 庞君丽 赵利利 李伯安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估机器学习(ML)的性能,将临床参数与CT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和自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量化相结合,以预测无症状受试者的心肌梗死(MI)和心源性死亡的长期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 目的:评估机器学习(ML)的性能,将临床参数与CT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和自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量化相结合,以预测无症状受试者的心肌梗死(MI)和心源性死亡的长期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1058名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且未发生冠心病症状的受试者,在进行CAC评分后进行长期随访。使用全自动深度学习方法量化EAT体积和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CAC评分和自动EAT测量来训练ML极端梯度增强,并使用重复的10倍交叉验证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在8年随访期间,1058名受试者中61例发生了MI和(或)心源性死亡事件。ML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和CAC评分预测事件(ML:0.82;ASCVD:0.77;CAC:0.77)。根据ASCVD和CAC、EAT的ML比仅具有临床变量的ML更能预测MI和心脏死亡[AUC为0.82(95%CI:77~87)vs.0.78(95%CI:0.72~0.84),P=0.02]。ML高分数受试者生存率随时间增长下降程度较大,因此ML得分较高的受试者更有可能经历事件。结论:整合临床和定量影像学变量的ML可以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提供长期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心外膜脂肪组织量化 心肌(mi) 机器学习(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游敏生 李贤 +3 位作者 王彦芝 赵焕芬 岳文芳 陈淑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三次,疗程8 w。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通心络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显示,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射血分数(EF),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收缩功能,LVEF和FS无显著变化(P>0.05),通心络组PER有显著增高(P<0.05)。左室舒张功能PFR和1/3FF显著升高(P<0.05),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显示,通心络治疗8 w后,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TNF-α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TNF-α的升高影响心功能,通心络有降低TNF-α的作用,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因子(TNF-α) 心肌(mi) 心肌纤维化(MF)心肌重塑(MR)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被引量:9
3
作者 汪正权 方雅 +7 位作者 陆雯 屠海霞 俞森韬 高金丹 何瑞钦 徐杰丰 陈国锋 李子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能力的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实施效果评... 目的探讨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能力的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网络心电会诊中心与全市50余家基层卫生院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建立县域、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基层卫生院能够识别可疑为STEMI的患者,实时将心电图通过该平台传送至我院,胸痛中心确认后及时启动相关院前及院内救治流程。以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运行前12个月(n=36)作为运行前组,与运行后12个月(n=42)作为运行后组,比较运行前后两组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irst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 opening time,FMC—to—B)时间、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openingtime,D—to—B)、平均住院天数及再灌注治疗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通过建设网络心电会诊中心,STEMI患者FMC—to—B(P=0.000)、D—to—B较运行前组缩短(P=0.000),平均住院天数也减少(P=0.000),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结论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建立STEMI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显著缩短首诊于非PCI医院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心电会诊中心 心肌(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早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心肌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云 邓世雄 李剑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4-246,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早期心肌缺血(EMI)和心肌梗塞(MI)死后诊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筛选出34例心脏标本,分EMI(11例)、MI(10例)和对照(13例)组,检测心肌IL-18免疫组化染色(SP法)反应,并经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得到平均光密...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早期心肌缺血(EMI)和心肌梗塞(MI)死后诊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筛选出34例心脏标本,分EMI(11例)、MI(10例)和对照(13例)组,检测心肌IL-18免疫组化染色(SP法)反应,并经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得到平均光密度值(AOD),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心肌IL-18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EMI组心肌呈阳性,MI组心肌呈强阳性;其AOD值分别是0.1193±0.0649、0.3827±0.0868、0.4792±0.0884,3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作为判断EMI和MI的指标之一,IL-18对EMI和MI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18(IL-18) 早期心肌缺血(Emi) 心肌(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勤婷 刘新乔 张连彦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开搏通)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70例,在发病后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于发病第4周和5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形态、大小、室壁运动并记录左室收缩末期内...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开搏通)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70例,在发病后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于发病第4周和5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形态、大小、室壁运动并记录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图中快速充盈E波最大流速(VE)和心房充盈A波最大流速(VA)等指标并计算VE/VA等指标。其中8例退出研究,将不规律应用卡托普利(n=29)和规律服用卡托普利(n=33)患者分为A、B2组,比较52周时2组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结果B组的LVDs、LVDd、LVESV、LVEDV和LAD比A组降低,但LVEF和VE/VA比A组升高(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以干预AMI后左室重塑,明显改善左室舒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心肌(mi) 左室重塑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超声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卢今 严国锋 +6 位作者 周晶 肖忠标 朱寅秋 朱莲 汪静 李垚 左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56-364,共9页
目的通过传统超声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用于小鼠心肌梗死(MI)模型评估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更精确和准确的技术检测手段。方法 1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I模型组。采用相同参数设置的超声采集对照组小鼠和M... 目的通过传统超声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用于小鼠心肌梗死(MI)模型评估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更精确和准确的技术检测手段。方法 1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I模型组。采用相同参数设置的超声采集对照组小鼠和MI小鼠的心功能情况。运用传统超声方法记录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同时利用STI技术分析左室各节段在长轴和短轴上的运动速度、运动位移、应变和应变率4种参数。分析对比传统超声与STI技术对小鼠心功能的评价效果。结果传统超声EF%与FS%能够反映出小鼠发生MI情况,而STI技术不仅能反映小鼠MI情况,还具有模拟心肌各节段运动能力和力学属性的特点,比传统超声更为敏感,反映出的信息更多。结论 STI技术可作为传统超声方法的补充手段,可使小鼠MI模型获得更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模型 高频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STI) 心肌应变 心肌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恢复期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娟娟 杨颖溪 张军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7-663,共7页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极其危重的疾病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临床上,心肌梗死早期一般采用药物扩血管、溶栓及手术治疗,但是没有针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特异性治疗。M2型巨噬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体现在抑制炎症反应、...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极其危重的疾病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临床上,心肌梗死早期一般采用药物扩血管、溶栓及手术治疗,但是没有针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特异性治疗。M2型巨噬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体现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和胶原蛋白形成的三个方面,且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调节是心肌修复的关键。我们主要总结了M2型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心肌梗死后发挥的作用,并阐述了重要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心肌梗死恢复期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 M2型巨噬细胞 抗炎因子 组织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婉垠 杨简 +2 位作者 范致星 王辉波 曾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13-2314,共2页
心肌梗死(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它可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丧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引起死亡。MI发病率呈逐年渐上升趋势,死亡率也极高,MI及其相关并发症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都构成了巨大威胁。尽管在MI急性期进行以下治... 心肌梗死(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它可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丧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引起死亡。MI发病率呈逐年渐上升趋势,死亡率也极高,MI及其相关并发症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都构成了巨大威胁。尽管在MI急性期进行以下治疗可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分子影像技术在心肌梗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涂清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5-150,共6页
心肌梗死(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受阻而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全球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虽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逐渐完善、效果显著,但由... 心肌梗死(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受阻而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全球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虽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逐渐完善、效果显著,但由于疾病仍然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和运用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技术学更加前沿和多样化,形成了动物超声、动物MRI、动物SPECT/CT和动物PET/CT等多维度的分子影像方法,在诊断和辅助治疗心肌梗死疾病模型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分子影像技术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上的应用,展现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 动物模型 超声 MRI SPECT/CT PET/CT 临床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创的心导管技术制作兔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文 汪毓诚 +5 位作者 赵莉芳 曹佳齐 丁跃有 刘惠东 侯磊 昌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导管技术堵塞冠状动脉制作兔心肌梗死(MI)模型.方法25只兔经全身麻醉后分离颈动脉,穿刺颈动脉,置入5F血管鞘并固定.从血管鞘送入指引导管至主动脉根部的窦底,利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入左前降支中或远段,沿微导管向左前降...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导管技术堵塞冠状动脉制作兔心肌梗死(MI)模型.方法25只兔经全身麻醉后分离颈动脉,穿刺颈动脉,置入5F血管鞘并固定.从血管鞘送入指引导管至主动脉根部的窦底,利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入左前降支中或远段,沿微导管向左前降支中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或弹簧圈,使左前降支闭塞,从而制作MI模型.1个月后取出心脏,行病理检测MI面积.结果25只兔共19只成功送入微导丝及微导管至左前降支.弹簧圈组兔10只,MI制作成功7只,饲养中死亡2只.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组兔9只,MI制作成功7只,饲养中死亡1只.两组兔MI成功率及兔MI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可制备兔MI模型,成功率高,MI特征稳定,可避免开胸损伤,更符合临床MI的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 模型 微创 心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承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3期15-15,共1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应用24h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组(39例),MI合并T2DM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HRV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应用24h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组(39例),MI合并T2DM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HRV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组SDNN、HF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伴DM组与对照组比较,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显著降低,HF降低、LF/HF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组比较,SDNN、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HRV) 自主神经病变 心肌(mi) 糖尿病(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12
作者 周铁生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9-20,共2页
应用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组(39例),MI合并T2DM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HRV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 应用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组(39例),MI合并T2DM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HRV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组SDNN、HF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伴DM组与对照组比较,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显著降低,HF降低、LF/HF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组比较,SDNN、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HRV) 自主神经病变 心肌(mi) 糖尿病(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尿激酶溶栓45例体会
13
作者 陈中伟 吴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4期37-37,共1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ST段抬高的MI患者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动态观察结果。结果:45例中28例再通,28例再通病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0例。有4例出血,但均不严重。共...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ST段抬高的MI患者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动态观察结果。结果:45例中28例再通,28例再通病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0例。有4例出血,但均不严重。共死亡5例,再通后1例因室颤死亡,未通死亡4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明显改善了MI预后,大大减少了死亡率、致残率,为挽救患者濒死心肌细胞,争取转送上级医院时间并进一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mi) 静脉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活性成分刺芒柄花素联合间歇运动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海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556-7563,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黄芪提取物刺芒柄花素联合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心肌梗死模型和间歇运动干预,评估心功能、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 本研究探讨了黄芪提取物刺芒柄花素联合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心肌梗死模型和间歇运动干预,评估心功能、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刺芒柄花素联合间歇运动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CK-MB和cTnI水平,减轻心肌病理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此外,联合干预显著上调了心肌中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激活了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表明,刺芒柄花素联合间歇运动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刺芒柄花素 间歇运动 心肌(mi)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材料在修复心肌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思敏 谢国平 +2 位作者 高亚男 战海鹤 吴琳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8,共6页
心肌梗死(MI)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心肌组织缺乏自我修复能力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恢复MI后病灶的心脏功能。心肌组织工程是修复受损心肌组织的重要潜在途径,组织工程材料可用于干细... 心肌梗死(MI)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心肌组织缺乏自我修复能力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恢复MI后病灶的心脏功能。心肌组织工程是修复受损心肌组织的重要潜在途径,组织工程材料可用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生长因子(VEGF、IL-7等)的递送以及模拟细胞外基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包括支架材料、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等递送修复心肌,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对近年来心肌组织工程材料作为递送载体修复受损心肌的不同应用形式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心脏补片、可注射水凝胶、三维多孔支架、心脏芯片和聚合物微胶囊等热点研究内容,并对组织工程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材料 心肌组织 心肌(mi)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对心肌梗死PCI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贾玉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21-0024,共4页
以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对其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PCI介入治疗的MI患者临床资料,基于2021.4-2022.4选取96例,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Ⅱ组(常规护理,48例)与Ⅰ组(循证... 以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对其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PCI介入治疗的MI患者临床资料,基于2021.4-2022.4选取96例,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Ⅱ组(常规护理,48例)与Ⅰ组(循证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48例),就Ⅰ组、Ⅱ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Ⅰ组负面情绪、自护能力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Ⅱ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Ⅰ组(4.17%)显著低于Ⅱ组(16.67%)(P<0.05)。结论 该研究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mi) 循证质控理论 细节护理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毛玉婷 张涵明 +4 位作者 黄楠雯 张倩璇 王秀平 李旭伟 刘行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白酒对大鼠心肌酶以及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高脂对照组,20%白酒高脂组,40%白酒高脂组,60%白酒高脂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SD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用不同浓度白酒和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白酒对大鼠心肌酶以及心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高脂对照组,20%白酒高脂组,40%白酒高脂组,60%白酒高脂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SD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用不同浓度白酒和生理盐水对各组进行灌胃1周,摘眼取血检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杂化型CK-MB,取其心脏制作切片。结果:20%白酒组,40%白酒组,60%白酒组CK-MB值与高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K-MB值比较升高(P<0.05)。高脂白酒组心肌标本出现少量炎细胞浸润,水肿,胞浆聚集,肌丝断裂,横纹消失现象,可判断为梗死前病变。结论:饮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营养性肥胖 心肌功能 心肌(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