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敏 曾展军 +5 位作者 杨杰华 罗碧莹 范小燕 张钰 闫纯英 李玉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71-73,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后实现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 目的:探讨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后实现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并归巢于心肌梗死灶,于造模后24,48h和4周杀死大鼠,取出心脏,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VIII因子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动员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造模24h,4周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0.919±0.187)%,(0.834±0.110)%,明显高于造模前犤(0.043±0.023)%犦及心肌梗死组大鼠造模24h,4周后犤(0.071±0.104)%,(0.062±0.296)%犦(t=2.697,2.354,2.492,2.195,P<0.05)。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可见CD34阳性细胞浸润;制模后4周,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微血管新生数明显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t=3.125,3.308,P<0.01)。急性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假手术组(t=2.099~3.398,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的方法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能通过动员内皮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内,有效促进微血管形成;还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治疗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屈正 商建峰 +6 位作者 安春雷 汪道文 张兆光 党海明 卿恩明 张慧信 许斌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 研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TMLR)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及提高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实验小型猪 2 7只。在全麻下经左侧第 2肋间开胸 ,将Ameroid收缩环置于左旋支近段 6周 ,造成猪慢性... 目的 研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TMLR)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及提高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实验小型猪 2 7只。在全麻下经左侧第 2肋间开胸 ,将Ameroid收缩环置于左旋支近段 6周 ,造成猪慢性缺血心肌模型。将模型猪随机分为 5组 :A组为缺血对照组 (n =5) ,B组为空白质粒对照组 (n =5) ,C组为TMLR治疗组 (n =5) ,D组为VEGF基因治疗组 (n =6) ,E组为TMLR +VEGF基因治疗组 (n =6)。采用高功率CO2 激光器对相应组猪心肌照射形成透壁性孔道 1 0个。VEGF治疗组将裸露VEGF1 65质粒蛋白 (PhcDNA3 1 ) 50 0 μg分别向 1 0个标记处心肌中层注射。 6周后处死动物后进行心肌血管密度测定。处死动物前采用 2D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室壁增厚率 (RT)和节段室壁运动指数 (WMSI)评价心室收缩功能 ,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评价心功能储备。结果 治疗后 6周 ,C ,D ,E组猪缺血心肌的血管面积、周长和密度均明显多于A组和B组。其中E组在血管面积和周长方面明显优于C组 (P <0 0 5)和D组 (P <0 0 0 1 ) ,在血管密度 (>2 5μm)方面只明显优于D组 (P <0 0 0 1 ) ,而与C组差异无显著意义。C组总血管密度尤其是管径 >2 5μm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D组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实验研究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血管密度 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心肌收缩 慢性缺血心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血管再生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志益 黄晶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29-131,165,共4页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致死率较高,且大约10%左右弥漫性冠脉病变的患者仍得不到有效治疗。近年来,基因及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血管再生机制取得突破外,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致死率较高,且大约10%左右弥漫性冠脉病变的患者仍得不到有效治疗。近年来,基因及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血管再生机制取得突破外,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比如:干细胞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超声靶向破坏微泡造影剂以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文章就心肌血管再生治疗的技术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再生 生物治疗技术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4
作者 凌云鹏 赵鸿 +4 位作者 郑毅 贾竹清 周春燕 李凌松 万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论证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潜能和安全性。方法 结扎冠脉钝缘支造成急性心梗 ,分为两组 ,分别注射BM MNCs(BM MNCs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 ,测量左室运动能力。 4... 目的 探讨利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论证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潜能和安全性。方法 结扎冠脉钝缘支造成急性心梗 ,分为两组 ,分别注射BM MNCs(BM MNCs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 ,测量左室运动能力。 4周后观察移植区域的血管再生情况 ,并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价。结果 在BM MNCs移植后 4周 ,左室等容收缩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 +dp/dtmax)和左室等容舒张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dp/dtmax)与心梗 6 0min时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心梗边缘组织的小血管数目 ,BM MNCs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BM MNCs治疗后 4周未发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变化 ,心肌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炎症细胞浸润、成骨或钙化等异常现象。结论 BM MNCs移植可明显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 单个核细胞移植 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心肌血管再生
5
作者 程劲松 柯元南 郑金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西方发达国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CHD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亦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对CHD的一级预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西方发达国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CHD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亦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对CHD的一级预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预测死亡率有进一步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再生 缺血预处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西方发达国家 人类健康 发展中国家 CHD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心肌血管再生和心肌再血管化国际研讨会简介
6
作者 周忠江 刘伊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血管再生 心肌细胞移植 心肌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薛磊 陈亦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分子血管再生 心肌细胞移植 心肌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敏 陈广玲 +2 位作者 陈畅 张钰 闫纯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人参皂苷Rg1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小时、1周和4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人参皂苷Rg1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小时、1周和4周时分别处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Ⅷ因子表达。结果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心梗区可见CD34阳性细胞浸润;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MI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在大鼠AMI模型中,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可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有效促进微血管形成,通过上调VEGF和VEGF受体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人参皂苷RG1 骨髓干细胞 心肌血管再生 侧支循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晚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8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会在晚期梗死(I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患者中有更好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69例晚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根... 目的研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会在晚期梗死(I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患者中有更好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69例晚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根据患者出院时是否服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分为2组:试验组(RAS抑制剂,556例)和对照组(无RAS抑制剂,113例)。结果在1年的随访中,71例(10.6%)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实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危险比0.34,95%CI(0.199,0.588,P=0.001)]。试验组分析中,RAS抑制剂在男性、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是有益的,甚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中也是有益的。在超声心动图数据中,实验组在LVEF和左室收缩期末容积变化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结论在晚期STEMI患者中,RAS抑制剂改善了PCI预后的临床结果,即使是在LVEF相对低的患者中也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肌梗死 预后 心肌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疗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钰 杨敏 +1 位作者 陈畅 闫纯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疗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h、1周和4周时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疗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建模后第24h、1周和4周时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及Ⅷ因子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可见CD34阳性细胞浸润;治疗组大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治疗组大鼠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AMI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在大鼠AMI模型中,人参皂甙Rg1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有效促进微血管形成,促进缺血心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祖代细胞 心肌血管再生 人参皂甙 辛伐他汀
原文传递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建光 黄亚莉 程心培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实验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诱导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对严重冠心病182例给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疗效良好,副作用能够耐受而且安全。... 实验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诱导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对严重冠心病182例给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疗效良好,副作用能够耐受而且安全。它可能为不适于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提供一种疗效良好的心肌血管再生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治疗 冠心病 心肌血管再生疗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疗法可治疗心肌损伤
12
《首都医药》 2003年第1期6-6,共1页
奥地利总医院的心脏病学专家赫尔穆特·迪特马尔·格洛加尔说,正在欧盟一些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基因疗法使心肌内血管再生,对一半以上的心肌损伤患者有明显疗效。 格洛加尔介绍说。
关键词 基因疗法 心肌损伤 心肌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