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患者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申 赵伟霞 +2 位作者 王辉山 姜辉 陶登顺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5期5658-5660,共3页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BH-CABG)早期临床经验,探讨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BH-CABG的77例高龄患者(...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BH-CABG)早期临床经验,探讨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BH-CABG的77例高龄患者(≥75岁)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分为体外循环辅助(pump-assisted)组28例与非体外循环(offpump)组49例,对其围手术期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血管桥平均(2.70±0.54)支,住院死亡5例(6.5%),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off-pump组与pump-assisted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mp-assisted组中有4例因术中循环不平稳,由off-pump转行pump-assisted。结论:高龄患者行CABG手术死亡率高,应用BH-CABG能够获得可接受的早期疗效,对于心脏较大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辅助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ump-assisted BH-CABG,PABH-CABG)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强 夏利民 王宜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4-385,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中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的近期效果。 方法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6月 ,2 0 4例冠心病行OPCAB ,其中 16 7例使用大隐静...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中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的近期效果。 方法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6月 ,2 0 4例冠心病行OPCAB ,其中 16 7例使用大隐静脉移植物 ,应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 10 0例。 结果 使用吻合器 14 2个 ,吻合失败弃用 2个 ,3个吻合口漏血需手工修补 ,成功率 96 5 % (137 14 2 ) ,近端吻合口 (1 4± 0 5 )个 例 ,远端吻合口 (3 5± 0 8)个 例。近端吻合口血流量 (46 5± 2 2 3)ml min。吻合器安装时间 (4 0± 1 1)min ,吻合口完成时间均在 10s以内 ,手术时间 (3 2± 0 4 )h。手术死亡率 1% (1 10 0 ) ,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并发症 ,出血二次开胸 1例 ,但非吻合口出血。术后引流量 (5 4 1± 2 74 )ml,输血率 36 0 % (36 10 0 )。术后住院 (7 8± 1 6 )天。 结论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ABG术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可缩短吻合时间和手术时间 ,避免主动脉钳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居兵 董然 +6 位作者 刘韬帅 李扬 赵洋 张魁 黄琦 周宁 周绍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稍高于对照组的8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LVEF升高、LVEDd、LVESd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48 h,两组脑钠肽水平持续降低,研究组降低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脑钠肽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芮 程慧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00-101,共2页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我...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我院2002年4月-2005年9月开展OPCABG73例,手术过程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循环支持 术后恢复 手术过程 手术配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佳心 阮新民 林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特点及中期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从1998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92例和OPCA...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特点及中期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从1998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92例和OPCAB 151例,比较分析了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对术后7年中期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组与CCAB组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08±0.76比3.34±0.76,P=0.025),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出量、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显示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比CCAB组高(63.1%±11.7%比59.0%±10.8%,P=0.049),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也明显高于CCAB组(44.7%比18.8%,P=0.022)。结论 OPCAB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从术后中期的随访来看,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CCAB组,显示OPCAB在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CAB。术后7年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显著高于CCAB组,说明OPCAB操作难度大,可能影响了血管桥的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桥闭塞 射血分数 术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式氧合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彤 段大为 +3 位作者 张文芳 吴鹏 张强 赵成秀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体外膜式氧合 心脏不停 术中应用 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不适 临床诊断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启程 裴少华 朱晓松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目的 :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心脏稳定器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 6例手术效果良好 ,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 12h~ 4 8h ,住院时间 10d~ 12d。术后... 目的 :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心脏稳定器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 6例手术效果良好 ,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 12h~ 4 8h ,住院时间 10d~ 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 ,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 ,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 ,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应用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非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
8
作者 宋玲 刘元春 许斌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2期52-55,共4页
总结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非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根据手术类型充分准备器械.规范器械台铺设及器械摆放,做好体位和皮肤的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的配合,严格把关环境及体温的控制、无菌技术,注重切口的保... 总结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非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根据手术类型充分准备器械.规范器械台铺设及器械摆放,做好体位和皮肤的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的配合,严格把关环境及体温的控制、无菌技术,注重切口的保护,严格肿瘤切除的无瘤管理,对于手术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后随访16~35个月,无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肺切除 动脉内膜剥脱 动脉假性动脉 胆囊切除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陶秀花 张晶 +1 位作者 梁天香 牛成花 《甘肃科技》 2003年第2期64-65,共2页
以具体的治疗措施为依据 ,介绍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问题 ,为类似的病例提供指导。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峰 孙保 +2 位作者 伊力亚斯 何丽玲 程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定射血分数0.18~0.29(0.240±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支架置入治疗史16例.NYHA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1例、多支病变65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反流43例,合并室壁瘤13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 (61.3±4.2)mm.结果 9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死亡2例.1例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未愈出院,1例肺梗塞,保守治疗好转.随访2~21个月.出院后死亡3例,3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需要长期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未再次接受心导管术.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能有效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辅助 心脏不停 左心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延磊 茹江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1期32-35,53,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行传统体外循环停跳CABG与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的重症冠心病患者各50例... 目的研究并探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行传统体外循环停跳CABG与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的重症冠心病患者各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设置为停跳组、不停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数量、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不停跳组的桥血管数量少于停跳组(P <0.05),其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停跳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肌钙蛋白(c Tn) I、c Tn 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而在治疗后,不停跳组的c Tn I、c Tn T均低于停跳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其N末端脑钠肽前体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而在治疗后,不停跳组的左心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大于停跳组(P <0.05),其NT-pro BNP低于停跳组(P <0.05)。不停跳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停跳组(P <0.05),其死亡率也低于停跳组(P <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还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功能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2
作者 方印 朱云清 +4 位作者 朱诗雨 杨敏 王忠云 杨建军 周晓凯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行OPCABG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396例,男233例,女163例,年龄18~80岁,BMI 18.5~...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行OPCABG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396例,男233例,女163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Ⅲ或Ⅳ级。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U组,n=68)和对照组(C组,n=328)。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共有65对患者匹配成功,比较术前、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心脏指数(CI)、HR、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以及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情况、转心肺转流(CPB)率及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血管活性药评分(VIS)、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7 d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和术后7 d IABP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U组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CI明显升高(P<0.05),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PCWP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SVRI明显降低(P<0.05)。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两组HR和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U组术中IABP使用率、转CPB率及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VIS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CK-MB和cTnT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7 d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和术后7 d IABP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降低术后心肌损伤和LCO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地高辛 不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SAQ评分的影响
13
作者 石静宝 张瑞成 +2 位作者 牛红星 吉占全 余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29-31,28,共4页
目的:探究中度冠脉病变并心脏瓣膜病(heart valve disease, HVD)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作用下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分观察。方法:选... 目的:探究中度冠脉病变并心脏瓣膜病(heart valve disease, HVD)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作用下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分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4例中度冠脉病变并HVD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CABG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期心脏瓣膜术结合CABG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SAQ评分和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容积低于干预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度冠脉病变并HVD患者疾病干预中实施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CABG具有显著的价值,其能够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实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降低不良事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冠脉病变 心脏瓣膜病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西雅图心绞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班超 马雪英 +5 位作者 王坚 王欣 钱昕毓 柴圣杰 牛瑞龙 葛丽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43,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35例,同时招募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MR-FT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测量心肌力学功能并人工校准,使用CMR-FT对左心室的心肌力学功能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关参数。使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变量的正态分布性,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变量(周向位移、周向速度、周向应变率、短轴径向位移、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速度、纵向应变率、长轴径向应变率)组间差异分析行Wilcoxon秩和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周向应变、短轴径向速度、短轴径向应变、纵向位移、纵向应变、长轴径向位移、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组间差异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患者行CABG术前术后的对比试验中,短轴径向应变、纵向应变、长轴径向应变术前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BG术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对比试验中,周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应变、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对照组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术后心肌力学功能未出现显著改善。结论CMR-FT能够准确评估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指导个性化治疗、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 心肌力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模型构建
15
作者 李佳馨 程虎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非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555例接受OPCABG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期... 目的探讨非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555例接受OPCABG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男388例,女167例,年龄>45岁,BMI<28.0 kg/m 2,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MACE组和非MACE组。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有33例(5.9%)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升高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48(95%CI 0.913~0.983),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95.8%。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MACE方面能产生良好的临床效益。结论年龄增长、CRP、FPG、TBil、BUN、ACAG升高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短期预后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史一帆 李冬兰 +1 位作者 毕大锋 陈新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时选择不同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胸骨... 目的探讨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时选择不同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的39例患者纳入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组,选择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的34例患者纳入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17(IL-17)、脑钠肽(BN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相比于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组,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患者乳内动脉制取时间更长;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患者SAQ各项评分及6MWT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d,两组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术后7 d血清CK-MB、LpPLA2、IL-17、IL-6及BNP水平均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桥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及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的安全性及桥血管通畅率均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相比于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乳内动脉制取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心脏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圣 程兆云 +1 位作者 赵子牛 魏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5,共2页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已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对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心脏明显扩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因无法耐受术中心脏搬动而难以完全再...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已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对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心脏明显扩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因无法耐受术中心脏搬动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影响治疗效果。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避免了停跳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达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心脏 非体外循环 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冠状动脉外科 完全再血管化 心脏不停技术
原文传递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8-0 Prolene缝线的即时血流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帆 于洋 +4 位作者 李京倖 李海涛 高铭鑫 白辰 顾承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8-0 Prolene缝线进行移植血管远端吻合的即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0年和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101例,男87例、女14例,年龄46~82(61.35±8.24)岁。2010年的36例患者全部使... 目的探索采用8-0 Prolene缝线进行移植血管远端吻合的即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0年和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101例,男87例、女14例,年龄46~82(61.35±8.24)岁。2010年的36例患者全部使用目前国内外常规使用的7-0 Prolene缝线缝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2012年的65例患者全部使用8-0 Prolene缝线缝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吻合完毕后全部应用即时血流测量仪测量与前降支吻合的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的血流相关指标,包括血流量、搏动指数(PI)和舒张期血流灌注率,将分别应用7-0 Prolene和8-0 Prolene两种吻合缝线吻合的移植血管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8-0Prolene缝线吻合的左乳内动脉桥(n=44)的血流量值较7-0 Prolene缝线吻合的左乳内动脉桥(n=30)血流量值明显增加[(33.70±21.13)ml/min vs.(27.50±17.34)ml/min,P=0.032],同时搏动指数明显减小(2.15±0.69 vs.2.58±1.01,P=0.047)。而8-0 Prolene缝线吻合后大隐静脉桥(n=21)的血流量值和搏动指数与7-0 Prolene缝线进行吻合的大隐静脉桥(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9±16.00)ml/min vs.(29.00±15.48)ml/min,P〉0.05;2.07±0.53 vs.1.95±0.55,P〉0.05]。所有移植血管的舒张期血流灌注率均大于50%,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8-0 Prolene缝线进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可以提高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同时降低其搏动指数,吻合口即时通畅性更佳,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0 Prolene缝线 即时血流测量仪 吻合口通畅性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氧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宇翔 卿恩明 任发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监测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氧动力学
原文传递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岩 苏丕雄 +2 位作者 颜钧 张希涛 顾松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应用 老年人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