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
1
作者 张立新 吴柯薇 +4 位作者 李向明 钟朝晖 杨正汉 孔亚群 王新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645-1650,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双面防护组)条件下体表(设定测试点并放置热释光剂量计)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面防护组和双面防护组采用相同CCTA技术条件扫描,测试点的辐射剂量由热释光读出器读出辐射剂量当量数值。结果双面防护组CCTA受检者(胸部体模替代)上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3、L 4~6、R 7~9)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30±0.001)mSv比(1.090±0.005)mSv、(1.260±0.002)mSv比(1.610±0.005)mSv、(0.690±0.001)mSv比(0.960±0.009)mSv、(0.839±0.002)mSv比(1.340±0.001)mSv、(0.820±0.009)mSv比(1.009±0.015)mSv、(0.720±0.002)mSv比(0.910±0.008)mSv、(0.350±0.062)mSv比(0.672±0.079)mSv](P<0.05或P<0.01),下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0、L 11~13、R 14~15、X 16)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70±0.002)mSv比(1.230±0.003)mSv、(0.920±0.002)mSv比(1.200±0.004)mSv、(1.090±0.001)mSv比(1.353±0.036)mSv、(0.770±0.002)mSv比(1.360±0.004)mSv、(0.510±0.006)mSv比(0.990±0.000)mSv、(0.570±0.001)mSv比(0.700±0.008)mSv、(0.040±0.002)mSv比(0.080±0.005)mSv](P<0.05或P<0.01),整体测试点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P<0.01)。两组CCTA受检者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L 2及整体测试点体表辐射剂量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方式相比,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方式对CCTA的辐射防护更具优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胸部模型 热释光剂量计 辐射剂量当量 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 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 检查区 非检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2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杨锦 杨明礼 朱双剑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CCTA联合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效能及符合率。结果 80例冠心病患者共完成267处血管狭窄段检查,CAG共检出91处狭窄,超声心动图共检出78处狭窄,CCTA共检出80处狭窄,超声心动图联合CCTA共检出88处狭窄。超声心动图、CCTA及联合诊断与CAG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53、0.871、0.958)。超声心动图联合C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心动图、CCTA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心动图、CCTA联合诊断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符合率高于超声心动图、CCTA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心动图、CCTA单独及联合诊断轻度狭窄及中度狭窄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心动图、CCTA联合诊断软斑块的符合率为100.00%(33/33),高于超声心动图的81.82%(27/33)及CCTA的90.91%(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9,P=0.012)。但超声心动图、CCTA单独及联合诊断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CCTA能有效检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稳定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主动脉强化峰值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朱时珍 丁毅 +1 位作者 赵喜 张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主动脉强化峰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患者107例。由2名分别具有5年和10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升主动脉根部腔内CT值进行测量并取...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主动脉强化峰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患者107例。由2名分别具有5年和10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升主动脉根部腔内CT值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CCTA扫描参数,单因素分析中P<0.05者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瘦体重、血容量、心率、心输出量以及扫描的管电压、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剂量和碘流率是主动脉强化峰值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表面积和心输出量是主动脉强化峰值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体表面积和心输出量对CCTA主动脉强化峰值至关重要,扫描前制定个性化扫描方案对提高CCTA的图像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动脉强化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分析
6
作者 韩鑫 盛杰鑫 +1 位作者 任琳子 于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定量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缺血组(75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定量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缺血组(75例)和非缺血组(35例)。缺血组男46例,女29例,≥60岁34例,<60岁41例。非缺血组男18例,女17例,≥60岁19例,<60岁16例。使用佳能640层CT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斑块总体积、长度、直径狭窄度和联合预测系数。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变量预测心肌缺血的效能。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至2023年6月),统计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31例)和非MACE组(79例)。分析预测系数在MACE中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t检验。结果缺血组患者的斑块总体积、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和预测系数分别为(98.21±9.21)mm^(3)、(4.79±1.67)mm、(19.80±4.47)%、-3.84±2.33,非缺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5.89±13.99)mm^(3)、(3.44±1.10)mm、(13.16±4.09)%、2.91±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06、5.011、7.708、-12.370,均P<0.001)。斑块总体积、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和预测系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748、0.859和0.968,预测系数AUC均大于斑块总体积、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E组患者的预测系数为-3.69[-5.16,-2.27],低于非MACE组患者的-1.81[-4.1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9,P=0.002)。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系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690。结论CTA斑块定量参数联合预测系数能有效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损伤,优于单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衍生参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姜利伶 蒋超 熊华(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决策、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首选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对斑块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还能获得一些反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左室心肌应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决策、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首选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对斑块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还能获得一些反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左室心肌应变、左室心肌纤维化和左室心肌灌注的定量参数。针对这些定量的衍生参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参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温莉芳 曹杰 程章松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及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90例、阴性1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88例,真阴性9例,漏诊2例,误诊1例;冠状动脉CTA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8);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5、30、25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左冠脉分叉病变55例,正常35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73%、91.43%、92.22%,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09)。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和左冠脉分叉病变,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程度 左冠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探索
9
作者 孙佳翕 徐红卫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41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中提示重度狭窄患者82例(归为A组)... 目的探索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41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中提示重度狭窄患者82例(归为A组),中度狭窄患者201例(归为B组),轻度狭窄患者129例(归为C组),非钙化斑块87例(归为甲组),混合斑块199例(归为乙组),钙化斑块126例(归为丙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检查,并根据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area stenosis,AS)、狭窄直径百分比(diameter stenosis,DS)参数水平的变化,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不同斑块性质在上述水平之间的变化差异,进一步探索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优势。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恶化,B组MLA(3.64±0.59)mm^(2)、MLD(1.24±0.16)mm和A组MLA(2.83±0.50)mm^(2)、MLD(1.03±0.08)mm较C组MLA(4.48±0.61)mm^(2)、MLD(1.38±0.18)mm呈下降趋势,B组AS(63.18±6.05)%、DS(48.35±5.41)%和A组AS(75.25±7.15)%、DS(54.18±6.50)%较C组AS(52.47±5.38)%、DS(37.20±4.36)%呈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斑块硬度的增加,乙组MLA(3.46±0.65)mm^(2)、MLD(1.17±0.19)mm和丙组MLA(5.09±0.68)mm^(2)、MLD(1.58±0.24)mm较甲组MLA(2.72±0.49)mm^(2)、MLD(1.08±0.13)mm呈上升趋势,乙组AS(65.12±6.93)%、DS(45.16±4.89)%和丙组AS(45.47±6.52)%、DS(40.56±4.22)%较甲组AS(75.23±7.27)%、DS(53.28±5.17)%呈下降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MLA、MLD、AS和DS参数水平变化进一步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变化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可为临床提供较为丰富、可靠的参考数据,为后续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最小管腔面积 最小管腔直径 狭窄面积百分比 狭窄直径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姜懿轩 胡肖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疑似CHD患者200例,均实施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检查的金标准,分析CTA...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疑似CHD患者200例,均实施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检查的金标准,分析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AG诊断确诊CHD患者168例;经CTA检查检出CHD患者161例,CTA诊断灵敏度为95.24%(160/168)、特异度84.38%(27/32)、准确率93.50%(187/200)、阳性预测值96.97%(160/165)、阴性预测值77.14%(27/35),Kappa值=0.767,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CAG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无狭窄的例数分别为61例、68例、39例、0例、32例,CTA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为86.00%(172/200)。CTA检查患者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结果与CAG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D诊断中,CTA的应用价值较高,同时可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作者 陆生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CTA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CTA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分析CCTA对ACS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方法对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观察ACS和非ACS患者的CCTA影像特征。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CAG确诊ACS共61例(76.25%);CCTA确诊ACS共57例(71.25%)。CCTA对重度、中度、轻度狭窄血管的确诊率分别为100.00%(23/23)、97.78%(44/45)、91.43%(32/35)。以CAG为诊断金标准,CCTA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80%(56/61)、94.74%(18/19)、92.50%(74/80);且经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CTA诊断ACS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37)。ACS组脂质成分和非钙化斑块负荷高于非ACS组,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低于非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评估斑块性质可较为准确检出ACS,同时也能够对斑块性质进行确定,可为临床质量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低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张元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低辐射低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扫描参... 目的:探究低辐射低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扫描参数与对比剂剂量检查,试验组予以低电压、低剂量对比剂检查。对比两组受检者的CT图像质量主、客观指标情况以及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冠状动脉CT值。结果:在CT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对比上,试验组噪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噪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整体质量等CT图像质量主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段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采取低辐射低对比剂可获取与常规辐射、对比剂剂量相似的成像效果,但可减少辐射以及对比剂对受检者的伤害,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 低对比剂 冠状动脉 ct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龙治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例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合并有焦虑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例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焦虑分量表(anxiety scale,HAD-A)对患者进行焦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非焦虑组(40例)、焦虑组(45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结果非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38例,占比95.00%,失败2例,占比5.00%;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35例,占比77.78%,失败10例,占比22.22%。非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率高于焦虑组(P<0.05)。焦虑组血压、心率变异性均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像质量低于非焦虑组(P<0.05)。结论在进行CAD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扫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焦虑症状,因为焦虑状态会影响扫描的成功率和成像质量,影响最终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焦虑症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秀丽 刘魁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27-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与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疑似CHD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与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疑似CHD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CTA、DCG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与DCG联合应用对CHD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以MP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7例疑似CHD心肌缺血患者中确诊65例,CCTA与DCG联合诊断CHD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5.38%、95.40%,均高于CCTA检查的84.62%、83.91%和DCG检查的81.54%、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与DCG单独及联合诊断CHD心肌缺血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共检出右冠状动脉病变36例,回旋支病变20例,前降支病变9例;CCTA与DCG联合应用对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为94.44%,高于CCTA检查的77.78%和DCG检查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与DCG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回旋支病变、前降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与DCG联合应用对CHD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准确评估右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
15
作者 解莹洁 解莹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非冠脉病变患者41例。患者均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对1230段冠脉血管进行了,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段数分别为1078、55、15、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为Kappa=0.709;116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为冠脉狭窄的有69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69/75)、82.93%(34/41)、88.79%(103/116);75例冠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得出,平均冠脉斑块(2.29±0.77)个,钙化斑块体积(26.45±5.78)mm^(3),非钙化斑块体积(300.05±72.58)mm^(3),狭窄程度(56.42±6.12)%,钙化斑块负荷(3.52±1.47)%,非钙化斑块负荷(55.10±16.24)%。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对冠脉狭窄进行诊断时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可对冠脉狭窄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联合斑块特征分析对CT诊断心肌缺血的研究价值
16
作者 秦鹏 张岩 赵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对于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研究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00例已知或疑诊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全部患者分别接受CCTA... 目的 探讨联合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对于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研究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00例已知或疑诊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全部患者分别接受C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病变斑块,收集斑块高危征象、病变长度、非钙化成分体积比、钙化成分体积比、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全部病变血管按照心肌FFR分成非缺血组(FFR>0.8)、缺血组(FFR≤0.8),对2组的斑块特征差异进行观察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病变与斑块特征、狭窄率的相互关系;ROC曲线对斑块特征、狭窄率的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评估,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缺血组中的餐巾环征、正性重构、CT高危斑块占比以及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非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CT高危斑块、病变长度、斑块负荷、狭窄率均会影响心肌缺血的发生(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病变长度、狭窄率以及高危斑块(P<0.05)。在诊断心肌缺血时,与单独使用相比较,联合应用CCTA、病变长度、高危斑块能提高诊断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病变时,联合应用CCTA狭窄率与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等斑块特征,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斑块特征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价值分析
17
作者 林新江 邵波 +1 位作者 李吕明 王怡欣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指冠状动脉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受影响后出现的一系列异常临床症状^([1])。CMD与其相关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增加有关^([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高血压患者在无心外...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指冠状动脉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受影响后出现的一系列异常临床症状^([1])。CMD与其相关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增加有关^([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高血压患者在无心外膜阻塞性CMD情况下表现为心绞痛时,心脏负荷后心肌血流量(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CMD导致的心肌缺血相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 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 高血压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成跃 张博洋 王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70-974,共5页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入院并接受心脏移植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CTA检测FFR值,根据FFR变化分为FFR降低组(n=48)和FFR升高组(n=25...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入院并接受心脏移植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CTA检测FFR值,根据FFR变化分为FFR降低组(n=48)和FFR升高组(n=25)。收集并分析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移植病因、既往病史以及供者的年龄、脏器的冷缺血时间等。随访入组患者是否发生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结果 FFR升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术后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和FFR升高组的心脏移植病因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FFR升高组的心功能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接受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率、术中ECMO辅助率、术后ECMO辅助率、术后ECMO持续时间、术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率、术后CRRT治疗率和术后CRRT持续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心肌重量指数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FFR升高组的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FFR降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支持治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和FFR均为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FFR升高组术后1~3个月和术后6~12个月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术后3~6个月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升高组(P<0.05)。FFR升高组高脂血症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FR降低组(P<0.05)。结论 FFR的变化对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血流储备分数(FFR)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256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常规呼吸训练与特殊呼吸训练对质控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艳 黄慧敏 +1 位作者 龙淼淼 刘铁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GE256排Revolution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中患者常规训练呼吸与特殊训练呼吸对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 目的:研究GE256排Revolution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中患者常规训练呼吸与特殊训练呼吸对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行CCTA检查。共纳入10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54例患者采取特殊训练呼吸训练方式,B组54例患者行常规训练呼吸,对两组的心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心率慢于B组(P<0.05,t=2.14);A组患者的3支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图像质量显著优于B组(Fisher's exact P=0.010);两组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E256排Revolution CCTA检查中,特殊呼吸训练在提高CCTA图像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呼吸训练 图像质量 心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对比观察
20
作者 余东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检查。对比两组CMR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 CT斑块特征。结果 CMR显示,不良事件组的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81.12±2.18)mm和内径(2.96±0.23)mm均显著小于非不良事件组的(84.36±3.29)、(3.45±0.6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T成像方面,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69.23%(18/26),其中钙化斑块3例(11.54%)、纤维斑块10例(38.46%)、混合斑块5例(19.23%);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26.25%(21/80),其中钙化斑块13例(16.25%)、纤维斑块3例(3.75%)、混合斑块5例(6.25%);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斑块位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R在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微循环异常和冠状动脉痉挛方面表现出色,对于不耐受辐射暴露或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来说更为安全。CT在直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疾病程度方面表现出色,是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心病 心脏事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