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平 朱丽萍 《中医研究》 2019年第4期52-54,共3页
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功能逐渐恶化的过程中,中医辨证多由原来的气虚、阴虚和血瘀逐渐向心肾改变形成后期心肾阳虚的病机转化,即该病的终末期阶段。中医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法,用之临床,获益明显。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糖尿病性心脏病68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国江 杜廷海 《中医研究》 1998年第2期25-26,共2页
近5年来,我们应用中医药辨治糖尿病性心脏病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确定随机分组方案,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51岁~65岁,60岁以下21例,6... 近5年来,我们应用中医药辨治糖尿病性心脏病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确定随机分组方案,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51岁~65岁,60岁以下21例,60岁以上47例;病程1年~8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学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痰、瘀、虚论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智东 管雁丞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2期98-99,共2页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运用中医学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发为肺病,肺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必衰,进而脾、肾、心等脏气俱虚。此时,更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引起伏痰,反复发病。从而归纳出该病...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运用中医学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发为肺病,肺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必衰,进而脾、肾、心等脏气俱虚。此时,更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引起伏痰,反复发病。从而归纳出该病与"痰、瘀、虚"关系密切,从痰、瘀、虚论治本病理论出发,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祛痰降逆 清热化痰 豁痰开窍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补肺纳气 温阳健脾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金匮要略》方治疗心脏病2则
4
作者 陈一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金匮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瘀理论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智宇 《中医研究》 2005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血瘀/中医病机 血瘀证/中医药疗法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实论治心脏病心得
6
作者 袁晓宇 《中医研究》 2005年第7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虚实论治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
7
作者 赵亚平 李燕 《国医论坛》 2008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麝香保心丸/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素清应用补通结合法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国春 马振 张素清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总结张素清教授诊治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收集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将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机体严重损伤,临床应用整体观念及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分析病情,施以补通结合疗法,... 目的:总结张素清教授诊治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收集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将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机体严重损伤,临床应用整体观念及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分析病情,施以补通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中医 @张素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3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发治 张学红 王建平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为制订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为制订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休息、控制性氧疗、抗炎、祛痰、平喘、抗凝、改善右心功能不全、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BiPAP联合真武汤加减(制附片、白术、茯苓、白芍、葶苈子、丹参、苏子、麻黄、生姜)。两组均在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改善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无创BiPAP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优于常规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右心功能不全/中医药疗法 BiPAP无创正压通气 真武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失调疗效及对患者症状、情绪、安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雯 董平栓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2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心脏植物神经失调症状、情绪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植物神经失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黛力新,观察组服用舒肝解郁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绪指标及治疗后安全性。结果:治...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心脏植物神经失调症状、情绪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植物神经失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黛力新,观察组服用舒肝解郁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绪指标及治疗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SSS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S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HAMA及HAMD量表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HAMA及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量表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别,尤其是在头晕、头痛、心动过速、静坐不能方面,观察组发生例数及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视物模糊、肾功能异常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失调患者精神及情绪,改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舒肝解郁胶囊 植物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可文 《陕西中医》 2015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煎服,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口服,观察总有效率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变化情...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煎服,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口服,观察总有效率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05%,对照组66.6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组8.57±5.86分,分差-7.63±2.59分;对照组12.30±5.51分,分差-4.53±1.88分;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较好疗效,且能有效改善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益气养阴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品康教授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璇 徐晶钰 魏品康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5期388-389,共2页
魏品康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同时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习性,病程中可出现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治疗冠心病原则应坚持标本兼治,补气为先,还应将祛寒化瘀、理气消痰之法贯穿于始终。
关键词 @魏品康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标本兼治 补气 祛寒化瘀 理气消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饮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4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全毅 《湖南中医杂志》 1994年第S1期51-51,共1页
生脉饮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4例(茶陵县中医院412400)谭全毅主题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生脉饮/治疗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应用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以劳累性呼吸困难、水... 生脉饮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4例(茶陵县中医院412400)谭全毅主题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生脉饮/治疗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应用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以劳累性呼吸困难、水肿、咳嗽、咯血、紫绀等为特征。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生脉饮/治疗应用 苓桂术甘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益气法治疗风心病
14
作者 张燕辉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4-74,共1页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中医学心悸、心痹、水肿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由风寒湿热病邪,侵犯血脉,伤及心脏所致。心受邪侵,耗伤阴血,血为气母,血少则心气弱,气为血帅,心气虚则血流不畅,致气虚血瘀;心气虚弱,久则心阳亦虚,渐...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中医学心悸、心痹、水肿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由风寒湿热病邪,侵犯血脉,伤及心脏所致。心受邪侵,耗伤阴血,血为气母,血少则心气弱,气为血帅,心气虚则血流不畅,致气虚血瘀;心气虚弱,久则心阳亦虚,渐致脾肾阳虚,脾阳虚则水湿运化失调,肾阳虚则气不化水,均可导致浮肿;肾阳虚不纳气,可致气喘,心阳虚,心气不足可致心悸。心脉痹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日久影响肺睥肾正常功能,导致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故出现“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心痛引背”、易“恐”等症状。笔者运用温阳益气法,自拟附桂方(附子20~40g,桂枝30g,红参、炙甘草各10g,黄芪15g)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药疗法 补阳 补气(中医)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