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2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解文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双心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双心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出院时,两组6MWD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LVEF水平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SAS、SDS等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可改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SF-36各维度评分,以及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双心护理 心功能 负性情绪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辅助监测决奈达隆与可达龙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志慧 赵青 +3 位作者 栾建立 王茂敬 纪阳 蔡尚郎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应用心脏起搏器监测,比较决奈达隆与胺碘酮口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后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分为决奈达隆组(观察组,70例)和胺碘酮组(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起搏器记录... 目的:应用心脏起搏器监测,比较决奈达隆与胺碘酮口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后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分为决奈达隆组(观察组,70例)和胺碘酮组(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起搏器记录的房颤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和1年后,房颤发生次数显著下降(P Objective: To utilize cardiac pacemaker monitoring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ral dronedarone and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F who had cardiac pacemakers implanted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dronedarone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70 cases) and an amiodarone group (control group, 70 cases).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F events recorded by pacemakers, as well as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aseline dat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3 months and 1 year of treatment, the frequency of AF episod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ut the time to restore sinus rhythm after an AF episod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F, dronedarone and amiodarone exhibit comparable efficacy. Dronedarone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adverse effects and better patient compliance. However, amiodarone demonstrate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restoring sinus rhy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韩超杰 杨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2-076,共5页
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30)与无心力衰竭组(n=50),比较两组基本资料与心功能参数,分析... 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30)与无心力衰竭组(n=50),比较两组基本资料与心功能参数,分析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力衰竭组QRS时限长于非心力衰竭组,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大于非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力衰竭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非心力衰竭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短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是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须做好高危因素患者的心力衰竭监测与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力衰竭 年龄 左心室功能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及效果
4
作者 方寒 马先莉 张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90-193,共4页
探究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产生运动恐惧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为评估心脏起搏器手术后患者的运动恐惧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对308名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这些患者平均分... 探究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产生运动恐惧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为评估心脏起搏器手术后患者的运动恐惧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对308名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个不同的护理方式组,每个组包含154名患者。 首先,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恐动症评分有显著的下降(P<0.05);此外,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方面也表现得更好(P<0.05);观察组的心理负性情绪控制更为有效(P<0.05)。结论 在心脏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对运动的恐惧。为此,实施专门的心理护理方法对于改善这种情况至关重要。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抵触情绪,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这种心理护理模式也极大地提升了临床护理的整体效果,显示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运动恐惧 临床效果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4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一然 阿荣 +1 位作者 张迎军 阿拉腾宝力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 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 <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 <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 <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 <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 <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 <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LCC-LCC磁集成印刷螺旋线圈研究
6
作者 陈伟华 宋宇航 +2 位作者 闫孝姮 姚金姝 葛帅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289-5299,共11页
为实现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体积小型化以及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LCC-LCC磁集成印刷螺旋线圈(PSC)的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建立线圈模型,研究在填充比率固定条件下PSC的匝宽和匝间距对传输效... 为实现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体积小型化以及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LCC-LCC磁集成印刷螺旋线圈(PSC)的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建立线圈模型,研究在填充比率固定条件下PSC的匝宽和匝间距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线圈参数;其次,建立非集成式和集成式耦合机构的仿真模型,计算不同偏移情况下两种耦合机构的磁场分布情况;最后,搭建非集成式与集成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验证集成结构在传输性能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在12mm的传输距离下,传输效率由62.3%提升至68.1%,输出功率提升了0.39W。此外,通过模拟计算无线充电过程中电场强度和比吸收率(SAR)值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集成式PCS的提出有助于推进心脏起搏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产品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心脏起搏器 磁集成 印刷螺旋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磁负超材料的心脏起搏器无线供能研究
7
作者 陈伟华 黄雨琦 +1 位作者 闫孝姮 宋佳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31-4943,共13页
针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无线供能系统频率变化发生共振失调导致传输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磁负超材料(MB-MNG)的心脏起搏器无线供能系统。首先,根据磁负超材料等效介质理论,推导了正八边形超材料设计的基本公式,建立了MB-MNG... 针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无线供能系统频率变化发生共振失调导致传输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磁负超材料(MB-MNG)的心脏起搏器无线供能系统。首先,根据磁负超材料等效介质理论,推导了正八边形超材料设计的基本公式,建立了MB-MNG基元模型;其次,以S-S结构为例,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6.78 MHz、8.94 MHz和13.56 MHz频段下系统传输效率;再次,为了研究可靠性,讨论了系统与MB-MNG之间的错位情况;最后,为确保安全性,使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研究系统的电磁安全特性,并进行温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工作频段下,基于MB-MNG的WPT系统的输出功率为3.29W、2.77W和2.87W,与传统WPT系统和加入铁氧体薄板WPT系统对比,传输效率提高了24.6%~36.5%。同时,在系统发生偏移时,仍能保持30.73%~48.41%的传输效率;60 min充电测试内组织SAR值及最大温升均符合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能系统 多频磁负超材料 心脏起搏器 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的老年喉癌患者置入PICC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朱玉霞 李凤菊 +2 位作者 田小玲 王兵 邓艳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本文通过报告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老年喉癌放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过程,总结携带心脏起搏器的老年喉癌患者在置入PICC前、置管后的护理经验,以确保留置过程中无导管堵塞、导管脱出、血栓、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直至治疗结束... 本文通过报告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老年喉癌放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过程,总结携带心脏起搏器的老年喉癌患者在置入PICC前、置管后的护理经验,以确保留置过程中无导管堵塞、导管脱出、血栓、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直至治疗结束顺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喉癌患者 心脏起搏器 置管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莹君 沈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1-0064,共4页
对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将射阳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9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双腔组(25例,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单腔组(24例,采用单腔心... 对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将射阳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9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双腔组(25例,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单腔组(24例,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对比2组效果。结果 双腔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腔组(P<0.05);双腔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双腔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悸、心肌梗死)发生率比单腔组更低(P<0.05)。结论 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心脏起搏器 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林小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2-0145,共4页
探讨对心脏起搏病人采取心血管功能恢复的循证护理措施,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相结... 探讨对心脏起搏病人采取心血管功能恢复的循证护理措施,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心脏康复护理干预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11
作者 徐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22-0125,共4页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5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起...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5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下床正常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心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6.19±0.29)分,对照组为(85.21±4.03)分;早期康复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满意度为89.29%;各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早期康复护理实施满意度更高,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起搏器 植入手术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一鸣 吕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43例)与被动组(42例)。主动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希氏束起搏治疗,被动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心室起搏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主动组起搏器置入即刻的心室起搏参数起搏阈值、阻抗、P波幅度、电流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后7 d起搏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的下肢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留置时间均短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室起搏参数,增加患者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减少右心尖起搏带来的心室非同步的电激动,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心室起搏参数 右室心尖部 被动固定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道良 刘俊 +3 位作者 江勇 欧阳文斌 赵广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27,共3页
本文报告了首个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例。患者为82岁高龄女性,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且电池电量耗竭,经评估需行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超声引导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晶 罗小平 +4 位作者 裴柯茜 黄梦格 陈娇玲 包汉茹 黄倩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心理社会适应是个体为维持身心环境的最佳状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低水平的心理社会适应会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不良事件。该文对心理社会适应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 心理社会适应是个体为维持身心环境的最佳状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低水平的心理社会适应会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不良事件。该文对心理社会适应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科学的心理指导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适应 心理学 危重病护理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云萍 王建萍 韩丽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8期2350-2350,共1页
关键词 术后囊袋感染 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脏起搏器安置 护理 过缓型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囊袋 皮肤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行MR 1例安全护理
16
作者 梁斯华 邓年妹 骆春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1例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磁共振检查(MR)中的安全护理。方法:通过制订MR全流程预案,检查前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手持激活器的使用、心脏起搏器程控的调节、配备心肺复苏抢救设备、药品及医护团队;检查中使... 目的:探讨1例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磁共振检查(MR)中的安全护理。方法:通过制订MR全流程预案,检查前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手持激活器的使用、心脏起搏器程控的调节、配备心肺复苏抢救设备、药品及医护团队;检查中使用心电门控和呼吸门控,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及呼吸情况;检查后心脏起搏器模式回调及患者随访教育,并注重检查全程患者的心理护理,为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MR全流程,提供科学、专业、细致的个性化护理。结果:本例患者MR过程顺利,检查中生命体征稳定,心脏起搏器参数无异常改变,MR图像质量清晰、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制订完善的检查全流程预案,加强医护技配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行MR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指导治疗决策的制订,并获得良好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技术 安全护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
17
作者 李闪闪 王新敏 +3 位作者 董万里 韩景怡 彭小荷 于桂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4期180-185,192,共7页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369例初次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369例初次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可分3个潜在类别:低水平运动恐惧组(16.0%)、中水平运动恐惧组(56.4%)、高水平运动恐惧组(27.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心功能分级、疼痛程度、运动自我效能在不同类别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18,P=0.039)、小学及以下(OR=4.170,P=0.002)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危险因素;城镇(OR=0.423,P=0.032)、运动自我效能高(OR=0.046,P<0.001)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保护因素。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和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运动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运动恐惧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在心脏起搏器中去伪影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亚辉 吴月 +2 位作者 张新伟 栗岩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非SEMAR组);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联合SEMAR算法重建(SEMAR组)。在金属伪影覆盖面积最大的层面,高、低密度伪影区的右冠状动脉及周围脂肪组织等划取感兴趣区(ROI),记录CT值和标准差以计算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计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被纳入评价。2名阅片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κ=0.92)。SEMAR组比非SEMAR组主观评分高(P<0.01)。SEMAR组无导线起搏器主观评分高于有导线起搏器(P<0.01)。起搏器(总体),有、无导线起搏器组内比较,SEMAR组AI值均低于非SEMAR组(P<0.01)。有、无导线起搏器组间比较,SEMAR前后AI值相同(P>0.05)。结论:SEMAR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心脏起搏器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其在无导线起搏器中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优于有导线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 伪影指数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
19
作者 张粲那 王福军 罗亚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传统心脏起搏器其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居高不下。导线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心内膜炎、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而囊袋也可致皮肤溃烂、感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无导线心脏... 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传统心脏起搏器其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居高不下。导线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心内膜炎、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而囊袋也可致皮肤溃烂、感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没有导线,无需制作囊袋,明显降低了起搏器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由单腔起搏发展至房室同步起搏甚至多个起搏器联合起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安全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恐动症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0
作者 蔡雪 廖旭怡 +2 位作者 陈冬雪 滕艳文 冯小芳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9期6-12,共7页
目的构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恐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恐动症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构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恐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恐动症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恐动症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53.871、F_(组间)=18.596、F_(时间×组间)=9.549,P均<0.001)。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999.425、F_(组间)=9.281、F_(时间×组间)=4.126,P均<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596.840、F_(组间)=17.140、F_(时间×组间)=11.081,P均<0.001)。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77.839、F_(组间)=12.021、F_(时间×组间)=8.019,P均<0.001)。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恐动症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安全、可行,能够降低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加速肩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认知行为干预 恐动症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