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地区血尿酸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1
作者 兰秋秋 常晓玉 +3 位作者 张佳星 杨晓龙 赵燚 张毓洪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 分析宁夏农村地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情况,探索该人群血尿酸(SUA)与CMM的关系。方法 利用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宁夏课题(CNC-NX)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铜峡市和平罗县4个乡镇的15 802人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 分析宁夏农村地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情况,探索该人群血尿酸(SUA)与CMM的关系。方法 利用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宁夏课题(CNC-NX)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铜峡市和平罗县4个乡镇的15 802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体格检查数据和生物样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探讨SUA与CMM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14±10.08)岁,CMM患者3 563人,粗患病率为27.15%,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9.31%。CMM患者年龄、男性比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肌酐(Cr)均高于非心血管代谢性共病(NCMM)患者(P均<0.05),而总能量摄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NCMM患者(P均<0.05)。将高尿酸血症(HUA)人群中的尿酸水平分为3等份,T_(1)组(SUA>360μmol·L^(-1)),T_(2)组(SUA>397μmol·L^(-1)),T_(3)组(SUA>447μmol·L^(-1));以T_(1)为参考,在未调整任何变量时,T_(2)组相比于T_(1)组CMM患病风险增加(OR=1.335,95%CI=1.043~1.710,P=0.022);在调整年龄、性别及与CMM相关因素后,T_(2)组相比于T_(1)组CMM的患病风险增加(OR=1.503,95%CI=1.081~2.089,P=0.015);65岁及以上人群中T_(2)组相比于T_(1)组CMM的患病风险增加(OR=1.823,95%CI=1.087~3.058,P=0.023)。结论 宁夏地区人群CMM患病率较高,HUA是CMM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曾婧晖 宋凯 +3 位作者 力娜 张静 杨龙辉 朱瑞芳 《循证护理》 2025年第8期1459-146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影响,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人群的疾病预防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 目的:系统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影响,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人群的疾病预防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14年1月1日—2024年9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159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0.10,95%CI(0.00,0.20),P=0.04]、空腹血糖[WMD=-1.23,95%CI(-1.97,-0.48),P=0.001]、三酰甘油[WMD=-0.48,95%CI(-0.73,-0.24),P=0.0001]、收缩压[WMD=-7.73,95%CI(-12.06,-3.39),P=0.0005]及腰围[WMD=-3.20,95%CI(-6.16,-0.24),P=0.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干预时间≥3个月时,生活方式干预能改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收缩压、腰围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具有副作用低、操作简便、非侵入性等优点;但干预时间<3个月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心血管代谢性共 代谢综合征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3
作者 吴艳艳 王如梦 +4 位作者 白艳君 汤紫薇 谷依檬 韩森福 薛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689-2695,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午休时间 夜间睡眠时间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桂玲 王佳琳 +2 位作者 曾丽 邱意浓 王淑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有随访记录的1800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包含高...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有随访记录的1800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信息,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包含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数量、组合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病率为19.67%。在控制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相比,有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更高[OR=1.18,95%CI(1.08,1.29)],且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更高[β=1.52,95%CI(1.21,1.90)]。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相比,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OR=1.28,95%CI(1.06,1.54)],同时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OR=1.33,95%CI(1.04,1.70)]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增加。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老年人,尤其是共病模式包含高血压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认知功能 老年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病率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瑾 孙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6期9-15,共7页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数据库,检索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病率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今,由2名研究...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数据库,检索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病率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今,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纳入、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再通过Stata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332932例参与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为14.6%(95%CI 10.0~19.2),女性、老年人、城市、经济状况较好、超重或肥胖、抑郁人群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更高。结论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病率较高,应在高风险人群中做好预防和管理的工作,应为弱势群体倾斜社会资源,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心血管代谢性共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A1及其激动剂在心血管代谢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万进东 王芳 +3 位作者 谢仕军 汤攀 周鹏 王沛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疾病。高血压、代谢紊乱和衰老等危险因素相互促进,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有超过3.3亿高血压患者,约1.14亿糖尿病患者,7 000多万肥胖患者,近2.5亿老年人口[1-4]...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疾病。高血压、代谢紊乱和衰老等危险因素相互促进,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有超过3.3亿高血压患者,约1.14亿糖尿病患者,7 000多万肥胖患者,近2.5亿老年人口[1-4]。因此,未来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5]。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亚型 心血管代谢病 肠道 血管内皮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危险因素
7
作者 张书迎 许珊 +3 位作者 谭艳芳 凌可欣 李元 刘相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 基于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CMM)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2020... 目的 基于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CMM)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2020年随访14 358名≥45岁人群的数据,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评估进行变量筛选后,将研究对象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合成少数样本过采样方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将训练集调整为平衡数据集,应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应用网格搜索和5折交叉验证优化预测模型。采用敏感性分析保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 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9.46%,召回率达到69.03%,F1得分为0.82,平均曲线下面积为0.93,敏感性分析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稳健性。性别、年龄、腰围、职业、教育程度、空腹血糖、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基线自报疾病、风速、使用不清洁能源等可作为CMM的发病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MM的预测模型,发现多种危险因素与CMM发生相关,为临床医生在CMM高危群体中实施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LASSO回归 随机森林算法 合成少数样本过采样方法
原文传递
肥胖类型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基于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
8
作者 潘姚佳 傅方琳 +3 位作者 韩正 孙梦 顾怀聪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8期2285-2293,共9页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是否具有差异,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安徽省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探讨其肥胖类型与CM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在安徽省开展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10个项目点,对12个县市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最终纳入70 812名中年(45岁≤年龄<65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专项培训的调查员对受试者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疾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分别分为非肥胖、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不同肥胖亚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男女两组CMM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肥胖亚组与CMM的关系,采用R软件中的Z检验比较男女两组不同肥胖亚组间的效应值差异。结果 共纳入男26 726例,女44 086例。总人群CMM的患病率为14.6%(10 361/70 812),男、女性人群CMM患病率分别为16.6%(4 445/26 726)、13.4%(5 916/44 086)。安徽省中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0%、7.8%、0.5%、2.5%、29.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后,相较非肥胖亚组,外周型肥胖亚组、中心型肥胖亚组、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D的高危风险依次增加(OR=1.665,95%CI=1.599~1.734;OR=1.788,95%CI=1.656~1.930;OR=3.020,95%CI=2.913~3.131;P<0.05)。在男性人群中,与非肥胖亚组相比,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2.008(1.822~2.213)、2.281(1.875~2.774)、4.137(3.799~4.504)],而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574(1.443~1.717)、1.727(1.509~1.976)、2.916(2.721~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男女两组在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3个亚组之间O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了血脂等相关指标后,男性与女性人群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人群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5)。结论 安徽省中年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的风险不同,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最高,其次为中心型肥胖。男性人群中年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较女性更高,应该重点关注此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肥胖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 心血管代谢性疾 肥胖类型 性别因素 安徽省 复合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及以上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韩正 孙梦 +2 位作者 傅方琳 潘姚佳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8期2278-2284,共7页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yG在CMM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人群,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4 455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TyG。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别探究TyG连续变量和不同四分位数对CMM的影响因素,采用Z检验比较组间的OR值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评估潜在的非线性联系,绘制RCS曲线并计算OR=1的分界点。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中CMM组共1 456例(男664例,女792例),非CMM组共92 999例(男38 313例,女54 686例)。男性群体中CMM患者年龄、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中及以上学历、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TyG高于非CMM组,吸烟、饮酒、农民比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MAP、FPG、T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高于非CMM组,在婚、农民比例、TC、LDL-C、HDL-C低于非CMM组(P<0.05)。分别将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按照TyG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男性T1组(TyG 6.90~8.33,n=9 745)、T2组(TyG 8.34~8.67,n=9 744),T3组(TyG 8.68~9.08,n=9 744),T4组(TyG 9.09~11.6,n=9 744);女性F1组(TyG 7.07~8.49,n=13 870),F2组(TyG 8.50~8.82,n=13 870),F3组(TyG 8.83~9.21,n=13 869),F4组(TyG 9.22~11.6,n=13 86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T4组患者CMM患病为T1组的9.045倍(OR=9.045,95%CI=6.372~13.169,P<0.001),F4组患者CMM患病为F1组的7.442倍(OR=7.442,95%CI=5.576~10.080,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4,P=0.410)。男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3.960倍(OR=3.960,95%CI=3.388~4.620,P<0.001),女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4.447倍(OR=4.447,95%CI=3.845~5.137,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6,P=0.224)。RCS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不同性别中TyG指数与CMM风险的非线性关系仍然显著(P_(非线性)<0.05),在不同性别中,TyG>8.82时,CMM风险增加,且曲线斜率显著上升。结论 TyG指数与CMM发生风险在不同性别中均密切相关,并具有相似的预测效力。应特别关注TyG>8.82的个体,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CMM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慢性 心血管代谢性共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安徽省 横截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轨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丹 李振锋 +1 位作者 胡燕利 王翔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轨迹的相关性,为中老年人群CMM的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015年调查时非CMM的中老年人11182名作为研... 目的了解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轨迹的相关性,为中老年人群CMM的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015年调查时非CMM的中老年人11182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抑郁症状测量情况,CMM变化轨迹信息来自2018年数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2015—2018年,11182名研究对象中,7736人(69.18%)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状态未发生变化,1686人(15.08%)从无CMD发展为1种CMD,645人(5.77%)从无CMD发展为CMM,1115人(9.97%)从1种CMD发展为CMM。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的人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到1种CMD(OR=1.21,95%CI:1.08~1.36),从无CMD到CMM(OR=1.68,95%CI:1.41~2.01),从1种CMD到CMM(OR=1.74,95%CI:1.51~2.00)的风险均增加。在各年龄和性别组,以及居住在农村、低教育水平、非独居者中,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发生CMM轨迹变化的风险均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没有抑郁症状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独居者(OR=2.47,95%CI:1.70~3.60)比非独居者(OR=1.64,95%CI:1.41~1.90)发生CMM轨迹变化的风险效应值更高(交互作用P<0.05)。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有抑郁症状者CMM发生轨迹变化的风险更高,应积极关注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其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所造成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抑郁症状 心血管代谢性共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群体脆弱性动态评价
11
作者 王梓琪 陈洁婷 +1 位作者 张梅 井明霞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3-1311,共9页
目的动态评价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群体的脆弱性,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为该群体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城市和2个团场社区参加2017年7月基线调查以及2018年7月... 目的动态评价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群体的脆弱性,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为该群体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城市和2个团场社区参加2017年7月基线调查以及2018年7月、2019年7月和2021年7月3次随访调查839例≥45岁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患者的相关数据,结合“风险因素–抵御风险能力–社会服务体系”脆弱性概念框架构建针对CMM群体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动态评价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CMM群体的脆弱性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不同社区类型中CMM群体脆弱性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计算各维度脆弱性贡献率探究不同共病组合脆弱性水平及其分级变化情况,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脆弱性障碍因子。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CMM群体总体脆弱性和风险因素脆弱性平均得分分别从2017年的(–0.190±0.106)分和(0.021±0.030)分上升至2021年的(–0.101±0.019)分和(0.045±0.039)分,抵御风险能力脆弱性和医疗服务体系脆弱性平均得分分别从2017年的(0.087±0.069)分和(0.125±0.070)分下降至2021年的(0.084±0.073)分和(0.063±0.077)分;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CMM群体脆弱性水平为城市社区>城郊社区>农村社区,CMM群体脆弱性空间差异为城市社区<城郊社区<农村社区;各维度脆弱性贡献率占比依次为保障型(52.29%)、能力型(41.84%)和风险型(5.87%);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CMM群体各共病组合脆弱性得分均逐年增加,其中有63.64%的疾病组合发生脆弱性程度变迁,有36.36%的疾病组合脆弱性等级保持不变;从高脆弱性与低脆弱性二维视角分析,共病组合中除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组合、高血压+糖尿病组合、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组合和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组合外的其他组合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障碍因子识别结果显示,准则层平均障碍度排序为抵御风险能力(60.99%)>医疗服务体系(34.54%)>风险因素(13.42%),主要涉及文化程度、医务人员随访频次、社区类型、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和慢性病鉴定申请通过等障碍因子。结论2017—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CMM群体的脆弱性水平逐年升高,其中城市社区CMM群体是需关注的重点对象,该地区CMM群体的脆弱性主要受抵御风险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CMM)群体 脆弱性 动态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前瞻性关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涛 乔亚南 +2 位作者 孙嘉鸿 赵敏 席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性,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纳入10027名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3年研究对象抑郁症状变化情况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性,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纳入10027名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3年研究对象抑郁症状变化情况分为四组:持续无抑郁症状组、抑郁症状缓解组、新发抑郁症状组、持续抑郁症状组,随访至2018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生的关系。结果10027名研究对象,调整各种协变量后,与持续无抑郁症状组比较,新发抑郁症状组(OR=1.29,95%CI:1.02~1.66)和持续抑郁症状组(OR=1.61,95%CI:1.31~1.98)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增加,而抑郁症缓解组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92~1.45)。结论新发和持续抑郁症会增加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生风险,而抑郁症缓解人群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不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 前瞻性关联
原文传递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分析
13
作者 温雅璐 赵琦瑶 +2 位作者 李皎月 刘岩 杨晓晖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有关CMM的期刊论文及国外数据库(Web of Science)有关CMM的Article和Review,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06-30。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有关CMM的期刊论文及国外数据库(Web of Science)有关CMM的Article和Review,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06-30。分析CMM研究领域年发文量及文献来源、国家分布、机构分布、共被引情况、关键词。结果最终纳入42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9篇、英文文献336篇。2001—2024年,CMM领域发文量逐年增长,其中2021—2022年发文量增长最快;中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全科医学》,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英文文献中中国学者发文量最多;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显示,欧洲形成以牛津大学、卡罗林斯卡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为中心的3个团队,美洲形成以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中心的1个团队,亚洲形成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为中心的3个团队。共引关系图谱分析结果显示,CMM研究领域英文文献可分为四大聚类,分别为基于公共数据库的综述,CMM的患病率、死亡率及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研究,共病及慢性病领域研究,共病的研究方法及管理。CMM研究领域的中文文献共形成8个聚类3个组别,分别为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预后。CMM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共形成10个聚类4个组别,分别为CMM相关预后、常见慢性病、研究来源和方法、生物标志物。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对当前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关键词是冠心病(突现强度2.00)、共病(突现强度1.76)、高血压(突现强度1.46),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肥胖(持续时间2014—2020年)。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对当前研究领域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和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状动脉疾病);且近5年,关键词prevalence(患病率)、management(管理)的影响力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近年来CMM研究领域发文量明显增多,CMM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常见慢性病、生物标志物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CMM患病率、管理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心血管代谢性共 文献计量学 热点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肖倩 夏远 +3 位作者 李海玲 张楠 曹宁 张星光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的关联。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内蒙古招募的3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5.0和GraphPad Pris...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的关联。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内蒙古招募的3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5.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型肥胖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共病的影响。结果内蒙古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66.50%[95%置信区间:66.20%~66.70%],年龄、性别标化率为64.60%。同一个体患有0、1、2和3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28.80%、40.50%、23.80%和6.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轻度中心型肥胖和重度中心型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共病的患病风险分别是非中心型肥胖者的1.873和3.093倍、1.876和2.764倍、2.227和3.412倍、2.526和4.419倍(均P<0.001)。结论中心型肥胖是内蒙古严重的健康问题,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的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负担。因此,应加强中心型肥胖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血管代谢性疾 心血管代谢性疾 中心型肥胖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中国中老年人群4种血脂标志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进展的关联研究
15
作者 金奕辰 程杨杨 +3 位作者 周亚冠 张悦 王慧 徐小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3-931,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45岁中老年人血脂标志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进展的纵向关联,并探究血脂异常聚集程度及异常组合的效应差异。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DL-C、TG(4种血脂标... 目的分析中国≥45岁中老年人血脂标志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进展的纵向关联,并探究血脂异常聚集程度及异常组合的效应差异。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DL-C、TG(4种血脂标志物)、血脂异常聚集程度及组合与CMM进展、不同进展模式之间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探索4种血脂标志物水平与CMM进展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6522名研究对象中,共有590名(9.05%)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了CMM进展。控制混杂因素后,4种血脂异常人群均更可能发生CMM进展(高TC:OR=1.33,95%CI:1.03~1.71;高LDL-C:OR=1.35,95%CI:1.05~1.75;低HDL-C:OR=1.45,95%CI:1.19~1.77;高TG:OR=1.50,95%CI:1.20~1.88)。LDL-C水平与CMM进展呈U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P=0.022)。血脂异常的聚集性与CMM进展有关,≥3种血脂异常人群的CMM进展可能性最高(OR=2.02,95%CI:1.33~3.06),各组合中,高TC+高LDL-C+低HDL-C的CMM进展可能性最高(OR=3.54,95%CI:1.40~8.67)。高TC和高LDL-C对无疾病到CMM进展有显著效应,低HDL-C与无疾病到糖尿病、无疾病到CMM、糖尿病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CVD)、CVD患者继发糖尿病4种进展模式有显著关联,高TG与无疾病到糖尿病、无疾病到CMM、糖尿病患者继发CVD 3种进展模式有显著关联。结论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4种血脂异常均为CMM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与CMM进展呈U形曲线。血脂异常的聚集性与CMM进展有关。低HDL-C、高TG与多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进展模式均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糖尿 心血管 脂质标志物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成年早期体重变化影响远期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朱元悦 毕宇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4-578,共5页
成年早期是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体重变化具有显著的生理特点,并可能对远期的心血管代谢健康水平造成潜在影响。然而,目前鲜见对于成年早期体重变化影响远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系统阐述。因此,本综述试图总结成年早期不同体重... 成年早期是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体重变化具有显著的生理特点,并可能对远期的心血管代谢健康水平造成潜在影响。然而,目前鲜见对于成年早期体重变化影响远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系统阐述。因此,本综述试图总结成年早期不同体重变化模式对远期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具体作用,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早期 体重变化 心血管代谢病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紫婷 罗颜 +5 位作者 苏鹤轩 王凯鹏 陈子烁 徐慧雯 胡永华 许蓓蓓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制定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以2 971名65岁及以...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制定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以2 971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含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现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制定的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采用SAS 9.4进行χ^(2)检验,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分析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数量、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0.3±8.0)岁,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为7.67%。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相比,有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者CES-D分值更高(β=1.47,95%CI:0.84~2.10)且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1.68,95%CI:1.23~2.28)。患有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OR=1.66,95%CI:1.11~2.48),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OR=3.07,95%CI:1.34~7.04),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OR=2.89,95%CI:1.49~5.61)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尤其是包含脑血管疾病的共病模式,是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重要相关因素。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改善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将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抑郁症状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的双向关联及对全科实践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扬 江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11期1187-1191,共5页
共病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而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共病模式之一。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机制,两者共存显著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结局风险。文章着重讨论其复... 共病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而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共病模式之一。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机制,两者共存显著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结局风险。文章着重讨论其复杂性对全科实践的影响,以期为共病人群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握力和步速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慧雯 陈毓铭 +2 位作者 杨洲 胡永华 许蓓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握力和步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退休追踪调查数据,纳入≥60岁的老年人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握力和步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测量握力的研... 目的探索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握力和步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退休追踪调查数据,纳入≥60岁的老年人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握力和步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测量握力的研究对象6357名,测量步速的研究对象6250名。与未患心血管代谢疾病组相比,患有1种(β=-0.018,95%CI:-0.026~-0.010)、2种(β=-0.029,95%CI:-0.041~-0.018)、≥3种(β=-0.050,95%CI:-0.063~-0.037)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对象握力下降的风险增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数量(1种:β=-0.052,95%CI:-0.326~0.222;2种:β=-0.083,95%CI:-0.506~0.340;≥3种:β=-0.186,95%CI:-0.730~0.358)与步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未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以及患有1种、2种、≥3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对象步速预测值分别为1.98(95%CI:1.38~2.58)、1.93(95%CI:1.34~2.51)、1.89(95%CI:1.18~2.61)和1.79(95%CI:1.10~2.48)m/s,其下降幅度有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握力降低、步速减慢风险的心血管性代谢性疾病组合大多包含糖尿病。结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数量和组合与握力降低和步速减慢的风险增加有关。握力和步速可推荐为评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严重程度的测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 握力 步速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丹 丁若溪 何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CMM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 864名60岁及以上的...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CMM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 864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社会经济特征、健康状况与功能等。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8.8±6.6)岁,其中CMM患者2 669名,患病率为33.94%,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3.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3,95%CI:1.02~1.04)、女性(OR=1.41,95%CI:1.19~1.6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1.31,95%CI:1.15~1.48)、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66,95%CI:1.41~1.95)、居住在城镇(OR=1.41,95%CI:1.26~1.58)、西部地区(OR=1.18,95%CI:1.04~1.33)、家庭人均年收入高(OR=1.21,95%CI:1.02~1.44)、过去吸烟(OR=1.43,95%CI:1.21~1.70)、超重(OR=2.33,95%CI:2.07~2.61)、肥胖(OR=4.09,95%CI:3.47~4.80)、有抑郁症状(OR=1.21,95%CI:1.08~1.35)、健康自评差(OR=1.78,95%CI:1.68~1.89)的老年人CMM患病风险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中国老年人CMM的患病率较高,需关注高龄、文化程度较高、居住在城镇和西部地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过去吸烟、超重肥胖、有抑郁症状、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血管代谢性共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