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重建心血管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建 王诗浩 +4 位作者 周靖 梅霞 崔昆 何鹏 朱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由ROMER绝对关节臂和高性能激光扫描测头组成的测量系统。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点,分析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心血管模型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的测量... 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由ROMER绝对关节臂和高性能激光扫描测头组成的测量系统。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点,分析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心血管模型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的测量原理与优点,着重阐述了心血管模型建立的流程,并通过重建心脏内部复杂曲面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心血管模型 激光型关节臂测量机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心血管模型激光选择性烧结制造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 刘定 +4 位作者 王诗浩 梅霞 崔昆 何鹏 朱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工艺参数的选取对快速原型件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薄壁实体的快速原型对工艺参数的配置有较高要求。文中首先简单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心血管模型快速原型的工艺流程,最后分析了影响激光选择性烧结原型件强度的因素并运... 工艺参数的选取对快速原型件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薄壁实体的快速原型对工艺参数的配置有较高要求。文中首先简单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心血管模型快速原型的工艺流程,最后分析了影响激光选择性烧结原型件强度的因素并运用试验分析的方法优化了提高激光选择性烧结制件强度的工艺参数配置,从而为提高心血管模型激光烧结原型件强度的工艺参数设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的优化能够大幅度改善激光选择性烧结工艺原型件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快速原型 心血管模型 激光选择性烧结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N人体心血管模型FDM制造的工艺参数优化
3
作者 郭建 方炬 +4 位作者 刘定 王翔 梅霞 崔坤 何鹏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4,共5页
基于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的3D打印技术而制作的人体心血管模型,是批量制作透明人体心血管模型的母模,其制作步骤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逆向工程软件来反求重构模型;将模型切片后导入到桌面FDM设备采用默认... 基于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的3D打印技术而制作的人体心血管模型,是批量制作透明人体心血管模型的母模,其制作步骤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逆向工程软件来反求重构模型;将模型切片后导入到桌面FDM设备采用默认参数打印出实体模型。针对默认工艺参数下模型出现的破损缺陷,采用参数优化的方式改善缺陷。以心血管模型破损面积(mm2)为目标,利用正交试验数据建立了反应其与分层厚度(d/mm),喷头温度(T/℃)和填充速率(C/mm/s)之间关系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方法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相应的制造参数。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模型的预期破损面积(0.021mm2)与实验结果(0.023mm2)相符合,并且小于之前的试验结果。故采用GA-NN对人体心血管模型FDM制造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心血管模型 3D打印 破损缺陷 GA-NN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ngoPlus扩张性分析及其在心血管模型中的可行性
4
作者 龙添翼 潘玮 +2 位作者 张成龙 彭礼明 井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TangoPlus FullCure 930w的扩张性,并评估其在心血管模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心血管磁共振图像,利用3D打印对一名受试的降主动脉解剖结构进行建模,并使用TangoPlus进行快速原型。印刷该模型的壁厚分别为0.6、0.7、0.8、1.0和... 目的:探讨TangoPlus FullCure 930w的扩张性,并评估其在心血管模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心血管磁共振图像,利用3D打印对一名受试的降主动脉解剖结构进行建模,并使用TangoPlus进行快速原型。印刷该模型的壁厚分别为0.6、0.7、0.8、1.0和1.5 mm,血管腔保持恒定;且模型分别以垂直和水平方向印刷,共得到10个样本。通过监测压力变化,同时逐渐增加和减少内部体积,从而进行依从性试验。生产出一种适合连接在体外试验模拟循环回路中的患者特异性顺应性主动脉模型。打印出需行肺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右心室流出道(RVOT),以便对器械插入进行物理测试并评估患者经皮肺动脉瓣介入的适用性。结果:对于壁厚0.6 mm,材料的扩张性为(6.5×10^-3)mmHg^-1;对于壁厚1.5 mm,材料的扩张性为(3.0×10^-3)mmHg^-1。垂直方向打印的型号相比水平方向的型号更符合要求。顺应性主动脉发育不全的快速原型和RVOT解剖模型都是可行的;器械插入RVOT模型成功。结论:TangoPlus适用于制造动脉模型,与PolyJet打印兼容,确保具有代表性的解剖结构建模,制造快速且廉价。该材料还可以用于探索非均匀壁厚印刷模型的吸引力。然而,该材料似乎太硬,无法模拟更符合要求的全身性静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模型 TangoPlus 快速成型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维心血管模型的血流储备分数无创数值计算
5
作者 冯懿俐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3-253,共1页
目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临床诊断功能性冠脉狭窄的"金标准"。现有的基于冠脉CT血管造影(CTA)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几何多尺度算法实现了FFR的无创数值计算(FFRCT),但是模型复杂、仿真时间长。为了缩短计算时间,提出一种降维心血... 目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临床诊断功能性冠脉狭窄的"金标准"。现有的基于冠脉CT血管造影(CTA)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几何多尺度算法实现了FFR的无创数值计算(FFRCT),但是模型复杂、仿真时间长。为了缩短计算时间,提出一种降维心血管模型快速无创数值计算FFR(FFR0D)。方法纳入73例接受了临床有创FFR的患者。根据冠脉CTA构建结构个性化的集中参数模型;基于异速标度率量化微循环阻力,通过模拟退火法优化模型参数,实现参数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血管模型 冠脉狭窄 集中参数模型 模拟退火法 计算流体力学 临床诊断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肱动脉分支的心血管系统简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佳 郭涛 俞梦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6,共5页
为了便于建立检测电子血压计准确性的液动装置,应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包含肱动脉分支的简化心血管模型。模型输入为左心室输出血流,由傅里叶拟合得到;动脉系统采用分段集中参数模型,分为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肱动脉以... 为了便于建立检测电子血压计准确性的液动装置,应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包含肱动脉分支的简化心血管模型。模型输入为左心室输出血流,由傅里叶拟合得到;动脉系统采用分段集中参数模型,分为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肱动脉以及其他动脉分支;通过参数分析,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终仿真得到的动脉压力波形以及参数分析结果都符合正常生理情况,表明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可为液动装置的搭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模型 SIMULINK仿真 动脉血压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规划模型雕塑研究
7
作者 柴霖娟 马楠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规划模型 雕塑 动力学分析 手术效果 力反馈 心血管模型 手术术式 虚拟模型 物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雪纯 杜智勇 秦彦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浆中的LDL-C自幼儿/青少年时就处于高水平状态,是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过早发作和心血...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浆中的LDL-C自幼儿/青少年时就处于高水平状态,是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过早发作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显著增高的致病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丽君 鲍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925-2929,共5页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预计到2030年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外构建心血管疾病系统动力学模型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也已完成构建卫生资源筹资与利用系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及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预计到2030年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外构建心血管疾病系统动力学模型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也已完成构建卫生资源筹资与利用系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及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这些均为完成构建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模型 心血管 卫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夹层对心血管系统血流影响的0D-1D模型分析
10
作者 陈绘敏 贺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5-185,共1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夹层患者产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状况,腹腔脏器的衰竭是其中之一。据此,建立0D-1D心血管模型,模拟发生夹层的心血管系统的流动状况,在全身心血管系统的视角下研究AD对腹腔血流影响。方法通过B型夹... 目的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夹层患者产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状况,腹腔脏器的衰竭是其中之一。据此,建立0D-1D心血管模型,模拟发生夹层的心血管系统的流动状况,在全身心血管系统的视角下研究AD对腹腔血流影响。方法通过B型夹层患者的CT影像数据,确定夹层的体积大小、位置和撕裂口大小。0D-1D模型采用1D动脉树模型模拟心血管系统,1D模型考虑了55条主要动脉,动脉血管被假设为旋转对称通道;夹层模型中夹层假腔被简化为1D旋转对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模型 假腔 血管疾病 旋转对称 腹腔脏器 动脉血管 CT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伊丽 李澜 +1 位作者 徐赟晟 樊官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芪参益气滴丸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对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围绕芪参益气滴丸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工作者在逐渐发掘芪参益气滴丸在疾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部分机制尚未阐明... 芪参益气滴丸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对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围绕芪参益气滴丸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工作者在逐渐发掘芪参益气滴丸在疾病过程中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部分机制尚未阐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论证。本文对近年来的一些关于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芪参益气滴丸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心血管疾病模型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流场的高质量模拟实验研究(Ⅲ)──动态流体双折射法典型应用分析
12
作者 孙永达 贾有权 +3 位作者 颜宪秋 陈进贵 张留保 陈锋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9-245,共7页
用动态流体双折射法对三种有代表性的心血管模型(模拟大血管、动脉狭窄和人造心脏瓣膜)中的脉动血流间隙测试,得出速度剖面,剪应力分布,压力和流量之间的相位关系。结果说明本文所描述的双折射液和模拟血管是适用于心血管内流场的... 用动态流体双折射法对三种有代表性的心血管模型(模拟大血管、动脉狭窄和人造心脏瓣膜)中的脉动血流间隙测试,得出速度剖面,剪应力分布,压力和流量之间的相位关系。结果说明本文所描述的双折射液和模拟血管是适用于心血管内流场的高质量模拟实验的,动态流体双折射方法及简化的光-力学关系是适用于低频脉动模拟血流的定量分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模型 动脉狭窄 人造心脏瓣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贵阳地区40岁以上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照阳 张巧 +4 位作者 徐淑静 彭年春 胡颖 张淼 时立新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贵阳地区10 14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测,应用四种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即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贵阳地区10 14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测,应用四种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即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模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欧洲危险评估模型(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SCORE)、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对受试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模型计算出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 (1)各模型计算出的男性平均风险分别为4.04%、14.15%、6.58%、10.73%,女性分别为1.52%、4.74%、1.57%、2.2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四种不同模型计算出的40~74岁、40~54岁、55~74岁年龄组的平均风险男性均高于女性;(3)10年心血管疾病平均风险由高到低分别为PCE、FRS、SCORE、China-PAR。结论四种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平均风险差别较大,其中PCE计算出的平均风险最高,China-PAR最低,China-PAR可能更适用于中国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研究
14
作者 温彬 刘垚 +3 位作者 孟健 李勇男 唐跃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 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化兔血灌流培养48 h,灌注压力维持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期间通过调节膜肺给氧量控制血氧饱和度,建立3个模型组(n=5):高饱和度组(90%~100%)、中饱和度组(65%~75%)、低饱和度组(40%~50%)。转流结束后获取离体血管和正常对照组兔肺血管行病理形态分析、肺动脉组织IPP6.0定量分析以及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分析比较。结果:3个模型组转机时间均达到48 h,压力稳定控制在40 mm Hg,血氧饱和度由高到低分别为(97.94±1.01)%、(72.14±12.85)%、(43.83±8.71)%(P<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兔肺动脉相比,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管壁均明显增厚;随着血氧饱和度降低,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模型 心血管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生物力学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朝光 姜澜 +1 位作者 孙衍庆 李功宋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应用深低温在停循环期间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保护大脑已在临床采用。为进一步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通透的机制。方法:自行制做了一套循环模拟系统,它由搏动泵、阻尼器、弹性腔和不同口径的弹性管道组成大循环,用聚丙烯中空纤... 目的:应用深低温在停循环期间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保护大脑已在临床采用。为进一步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微血管通透的机制。方法:自行制做了一套循环模拟系统,它由搏动泵、阻尼器、弹性腔和不同口径的弹性管道组成大循环,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模拟毛细血管组成微循环。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例如心率、外周阻力和动脉顺应性等。结果:经检验其数值与心血管循环生理特点相符合。可模拟仿真血管流量和压力波形进行正和逆行灌注。结论:自行研制的心血管模型将体循环和微循环有机联系在一起,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模型 模拟研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腹主动脉瘤力学模型的方法简介
16
作者 熊江 景在平 +1 位作者 吴建国 丁祖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生物力学 心血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三维血管建模法分析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四维相位对比MRI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子义 陈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由动态三维(3D)血管建模法分析四维(4D)相位对比MRI(PC-MRI)所测血流参数,判定正常主动脉及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在带有时间分辨率的3DPC-MRI所获数据中,获取动态3D血管模型。定位任意一层血管... 目的由动态三维(3D)血管建模法分析四维(4D)相位对比MRI(PC-MRI)所测血流参数,判定正常主动脉及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在带有时间分辨率的3DPC-MRI所获数据中,获取动态3D血管模型。定位任意一层血管参考截面作为参考像,通过在参考像的同一截面提取变形轮廓信息,在同一位点判定不同时相的靶血管脉动性,并应用时间描点法获取脉动性数据。应用该后处理方法,分析比较采用4DPC—MRI获取的19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及8例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健康人的主动脉内血流流型绝大部分为层流,仅见极少量螺旋流,绝无涡流,主动脉全长范围内壁面切应力变化小且均匀。假腔内逆向血流出现频率高,且峰值流速到达时间提前,对应真腔内正向血流比例高,无峰值流速提前到达表现。真假腔射血量比较:真腔[中位数(M)=54.3mL;四分位间距(IQR)=43.2~64.8mL]较假腔(M=31.6mL;IQR=19.8~47.6mL)高(P〈0.01);真腔内血流方向以前向为主(M=91.4%,IQR:90.0%~94.2%),假腔内逆向血流所占比例高(M=40.3%,IQR=23.2%~53.3%;P〈0.01);假腔内平均流速(M=7.1cm/s,IQR=4.9~9.8cm/s)低于真腔(M=18.0cm/s,IQR=13.9~20.6cm/s;P〈0.01);假腔内峰值流速于R波后166.0ms(IQR=132.8~210.0ms)到达,明显早于真腔215.0ms(IQR=196.3~249.0ms;P%0.01)。螺旋流通常出现在收缩早期,R波后158ms(IQR=145~249ms),持续306ms(IQR=217~537ms),最大旋转角度为820°/搏。结论血管动态3D模型能够高效分析4DPC-MRI,并且提供定量的血流参数信息,血流方向、流速峰值到达时间及螺旋流的出现或改变可能参与主动脉夹层假腔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心血管模型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姜玉如 尚小明 +3 位作者 纪征 张志勇 张文军 谭晓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1-414,共4页
为探讨茶多酚对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的影响,以及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改变的关系,将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茶多酚组和高剂量茶多酚组,用球囊导管剥脱右颈总动脉内皮,造成... 为探讨茶多酚对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的影响,以及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改变的关系,将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茶多酚组和高剂量茶多酚组,用球囊导管剥脱右颈总动脉内皮,造成内皮及中膜损伤,分别在术前、术后3、7、11、14、22和28 d采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放射免疫法测血管紧张素Ⅱ血清水平,术后28 d处死动物并取右颈总动脉观察动脉中膜平滑肌和胶原增生程度.结果发现,高剂量茶多酚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浆活性为0.169±0.067 IU/L,低剂量茶多酚组为0.141±0.043 IU/L,对照组为0.126±0.043 IU/L,高剂量茶多酚组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茶多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茶多酚组血管紧张素Ⅱ血清水平为1 229±283 ng/L,低剂量茶多酚组为1 302±284 ng/L,对照组为1 309±263 ng/L,三组动物术后血管紧张素Ⅱ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茶多酚组动脉中膜胶原含量为50.1%+5.82%、低剂量茶多酚组为56.7%±2.3%,对照组为62.8%±2.1%,高剂量茶多酚组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茶多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低剂量茶多酚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高剂量茶多酚组中膜平滑肌细胞计数为0.022±0.006/μm2,低剂量茶多酚组为0.034±0.008/μm2,对照组为0.033±0.007/μm2,高剂量茶多酚组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茶多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高剂量茶多酚可提高血管成形术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对血管紧张素Ⅱ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影响,可抑制动脉中膜胶原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这可能有助于减轻或预防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茶多酚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 动物实验 心血管疾病模型 家兔 颈总动脉 血管平滑肌 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芝 常青 +3 位作者 唐海兰 黄华梅 关洁宾 李自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6-478,共3页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将 5 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颗粒兔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动物喂饲含胆固醇 (每只 1.5g d)颗粒兔饲料。分别于实验的第 0、4、8、12周末每组处死...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将 5 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颗粒兔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动物喂饲含胆固醇 (每只 1.5g d)颗粒兔饲料。分别于实验的第 0、4、8、12周末每组处死兔各 5~ 8只 ,取主动脉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及定量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大体标本及显微标本定性观察均发现 ,随时间延长 ,动脉粥样硬化组兔主动脉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厚度增加。显微图象定量测量的结果与定性观察结果一致 ,12周末时 ,斑块平均厚度为 5 .78± 3.75 μm ,明显大于 4周末的 1.2 8± 0 .86 μm ,两者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斑块最大厚度可达 2 6 .16 μm。残存管腔面积呈现逐渐狭窄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正常兔主动脉组织中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阳性 ,且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逐渐增强 ,阳性区域的面积也逐渐增大。此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及心音产生机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成谢锋 陈泓 +2 位作者 姬汉贵 郭宇锋 张少白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4年第9期1121-1139,共19页
基于流体力学与电气网络的相关基础理论,建立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该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分为三个子模型:体循环子模型、肺循环子模型及心脏子模型.重点分析了体循环子模型和心脏子模型,给出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 基于流体力学与电气网络的相关基础理论,建立一种基于集总参数的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该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分为三个子模型:体循环子模型、肺循环子模型及心脏子模型.重点分析了体循环子模型和心脏子模型,给出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等血流参数和仿真波形图,并对心音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了肺循环、血管、耦合壁等,使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回路,构成了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利用状态变量分析法建立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进行模拟仿真,得出心室心房血容量、心房心室压力、动脉血流量等仿真结果,该结果符合健康心脏的生理状况,并且利用该模型仿真了高血压病态和心衰病态状况,仿真结果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心血管系统仿真模型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模型 仿真 心音产生机理 血液动力学 心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