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快速反应小组建设和使用对急诊外科腹腔手术诊疗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张海伟 韦金翠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术室快速反应小组(RRT)的建设和使用对腹腔手术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观察性研究,选择119例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腹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62例成立RRT前急诊外科接受腹腔手术治... 目的 探讨手术室快速反应小组(RRT)的建设和使用对腹腔手术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观察性研究,选择119例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腹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62例成立RRT前急诊外科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干预组为57例成立RRT后急诊外科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指标为RRT成立前后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死率、住院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等;次要指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的术前准备时间、病死率、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主要项目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RRT的建设和使用对提高腹腔手术诊疗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转入ICU的比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腹腔手术 手术团队 诊疗效率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对胎儿窘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王晶晶 白燕平 段燕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对胎儿窘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急诊科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 目的 探讨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对胎儿窘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急诊科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就诊流程,试验组在快速反应小组的接诊下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手术,两组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挂号到发现胎儿窘迫的时间、发现胎儿窘迫到送达手术室的时间、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手术开始到胎儿出生的时间、胎儿出生到手术结束的时间;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试验组发现胎儿窘迫到送达手术室的时间、DDI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挂号到发现胎儿窘迫的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出生的时间、胎儿出生到手术结束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 min Apgar评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pH值及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可明显缩短胎儿窘迫患者从挂号到手术室的时间,并可改善产妇分娩结局,但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快速反应小组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权坤 吴国新 +2 位作者 陈盛安 陈龙 梁燕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27,共5页
目的 探讨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386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医院392例接受心肺复苏抢... 目的 探讨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386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医院392例接受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观察组建立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实施急救。两组护理操作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对比两组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心肺复苏效果,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存活患者非计划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EICU)转入率、总ICU/EICU转入率、血氧饱和度(S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有效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复苏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ICU/E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片区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小组能够缩短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抢救项目开始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效果,降低ICU/EICU转入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急救快速反应小组 院内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护士培训研究进展及启示
4
作者 陈闪 樊落 +2 位作者 吉莉 景晨阳 何国宝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014-1018,共5页
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在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系统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和实施,护理人员教育不足是开发和合理使用RRT的障碍之一。对RRT护士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激活RRT的积极性、正确识别病情恶化的患者,还能更有效地... 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在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系统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和实施,护理人员教育不足是开发和合理使用RRT的障碍之一。对RRT护士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激活RRT的积极性、正确识别病情恶化的患者,还能更有效地管理重症患者。该文对国内外RRT护士培训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展RRT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探寻适合中国的RRT培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护士 培训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启动快速反应小组的范围综述
5
作者 陶思莹 邓作梅 +2 位作者 柯桂君 刘月泉 周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对国内外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启动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的应用效果进行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对国内外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启动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的应用效果进行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及信息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其中中文3篇、英文21篇。总结了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启动RRT在4个方面的内容:病情恶化的识别、RRT的启动情况、RRT的响应情况和评价指标。病情恶化的识别涉及评估时机和评分工具的选择;RRT的启动情况包括RRT的启动方和立即启动标准;RRT的响应情况包括RRT的组成和响应时间;评价指标涉及患者的临床结局和RRT启动现况结论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启动的RRT能及时识别患者病情恶化的迹象并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国内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快速反应小组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激活快速反应小组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红芳 刘东玲 +1 位作者 杨飒 王秀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103-106,共4页
阐述了护士激活快速反应小组的激活标准不仅包括以患者正常生命体征改变为主的客观标准,还包括以护士"担忧"为主的主观标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护士态度、团队合作、科室文化、传统的管理患者模式和护士的临床判断能力等。提... 阐述了护士激活快速反应小组的激活标准不仅包括以患者正常生命体征改变为主的客观标准,还包括以护士"担忧"为主的主观标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护士态度、团队合作、科室文化、传统的管理患者模式和护士的临床判断能力等。提出应完善激活标准,增强支持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快速反应小组 激活标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病房建立护理快速反应小组及其激活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芳 张一丹 +1 位作者 陈陆婷 杨艳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5期458-459,共2页
本文阐述了干部病房建立护理快速反应小组的必要性,以及护理快速反应小组的含义与内容;分析了干部病房护理监测现状,提出了护理快速反应小组激活标准及反应内容。
关键词 干部病房 护理 快速反应小组 激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的构建及运行效果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虞立 姜金霞 +3 位作者 王春英 陈瑜 房君 洪都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成立快速反应小组对普通病房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快速反应小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运行快速反应小组联合院内急救医疗小组急救模式,并加强质量控制。结果快速反应小组运行1年后,院内急救医疗小组启动率下降(P... 目的探讨成立快速反应小组对普通病房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快速反应小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运行快速反应小组联合院内急救医疗小组急救模式,并加强质量控制。结果快速反应小组运行1年后,院内急救医疗小组启动率下降(P<0.05),非计划性ICU入住率下降(P<0.01)。结论运行快速反应小组有助于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辨别和反应能力,降低心跳骤停和猝死等恶性事件发生,减少非计划性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重症监护病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快速反应小组中央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莫远明 王毅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62-65,共4页
设计并实现重症快速反应小组中央监控平台,详细阐述平台架构及具体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患者生命体征展示、呼叫报警、科室管理、在线培训、数据互联互通等,指出该平台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诊断与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
关键词 重症快速反应小组 快速反应体系 信息平台 信息化技术 重症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快速反应小组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萍 张秋霞 +3 位作者 泮燕红 张玲 潘胜东 徐锦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神经外科病区经RRT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RT启动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5min将其分为延迟组...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神经外科病区经RRT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RT启动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5min将其分为延迟组与非延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45例患者,86例(59.3%)发生启动延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并发症≥2个、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9分以及夜班时间段(17:01至次日07:59)是RRT启动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评分≥7分为RRT启动延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及夜间患者的监测和病情观察,尽可能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建议在神经外科建立专科化的预警系统,医院层面要做好监控及分析,通过多元化途径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其合理启动快速反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快速反应小组 院内急救 神经外科学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医疗急救小组与快速反应小组急救模式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莉 潘胜东 +1 位作者 黄曼 马岳峰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5期44-46,15,共4页
目的对院内医疗急救小组(MET)与快速反应小组(RRT)两种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对MET和RRT启动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死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及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目的对院内医疗急救小组(MET)与快速反应小组(RRT)两种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对MET和RRT启动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死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及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率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RRT在启动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患者转归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率方面均高于MET(p﹤0.01),在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低于MET(p﹤0.01,p﹤0.05),外科系统RRT启动率高于内科系统(p﹤0.01)。结论MET与RRT作为两种院内急救模式,在降低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方面均发挥一定作用,相较而言,RRT在急救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急救小组 快速反应小组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瑾 宋燕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8期2698-2700,共3页
综述了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d team,RRT)的开展方式以及由护士主导的RRT的应用,提出应积极开展RRT的构建,探究适合我国发展的由护士主导的RRT的开展模式。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在急诊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态下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艳梅 庄丽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快速反应小组(RRT)在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态下护理优化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我院未建立RRT收治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建立RRT收治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构建快速反应小组(RRT)在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态下护理优化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我院未建立RRT收治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建立RRT收治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转入ICU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速反应小组应用于大型突发事件不仅有助于提高急诊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患者临床指标恶化的辨别和反应能力,降低心搏骤停等恶性事件发生,还能使其在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急救中发挥预判、早期干预、预防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有效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RRT) 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急诊 护理优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快速反应小组的构建及运行效果研究
14
作者 祝春红 陈文娟 周建仓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反应小组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实施快速反应小组后的各项指标,包括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和死亡率,与行医疗急救小组的患者进...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反应小组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实施快速反应小组后的各项指标,包括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和死亡率,与行医疗急救小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启动快速反应小组后的运行效果。结果“一个中心,多个小组”快速反应小组运行2年后,小组启动率和非计划性ICU转入率高于医疗急救小组(P<0.01),在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患者死亡率方面低于医疗急救小组(P<0.01),快速反应小组在内科的启动率与医疗急救小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运行“一个中心,多个小组”快速反应小组模式,能提高急救反应时间,有助于降低院内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等恶性事件发生,有良好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快速反应小组 医疗急救小组 运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在医院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涵蓉 李栋才 温爱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203-203,207,共2页
卫生保健组织面临着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挑战。研究发现: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就是一个这样的干预。快速反应小组是一项倡议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努力提高... 卫生保健组织面临着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挑战。研究发现: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就是一个这样的干预。快速反应小组是一项倡议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工具。本文探讨快速反应小组在医院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医疗质量 医疗政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应小组的启动标准及护士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杭莺 费甄甄 +2 位作者 唐静 刘云 马蕊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23期2145-2149,共5页
介绍快速反应小组(RRTs)团队角色及启动标准,并从人力资源、科室文化、工作量、护理连续性、护士认知、知识技能、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阐述护士在启动RRTs时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医院开展RRTs及后期培训提供参考,提高护士认知及专业技能,增... 介绍快速反应小组(RRTs)团队角色及启动标准,并从人力资源、科室文化、工作量、护理连续性、护士认知、知识技能、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阐述护士在启动RRTs时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医院开展RRTs及后期培训提供参考,提高护士认知及专业技能,增进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启动标准 护士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快速反应小组对住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褚汉卿 胡娟娟 陆雯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11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 探究院内快速反应(RRT)小组对住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中心成立前RRT小组心肺复苏抢救的38例患者(对照组)及中心成立后RRT小组心肺复苏抢救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探究院内快速反应(RRT)小组对住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中心成立前RRT小组心肺复苏抢救的38例患者(对照组)及中心成立后RRT小组心肺复苏抢救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抢救操作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后48h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有效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复苏用药时间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RRT小组的成立,提高了住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事件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有利于改善医院的院内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快速反应小组 心跳呼吸骤停事件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在快速反应小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兰桂香 罗秋兰 付鸿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在快速反应小组(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11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1例危重症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RRT干预,对照组出诊采... 目的探讨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在快速反应小组(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11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1例危重症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RRT干预,对照组出诊采用常规方法,研究组出诊使用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比较两组的急救用物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用物使用满意度及抢救物品药品缺陷率。结果研究组的急救用物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5.24%)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抢救用物使用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抢救物品药品缺陷率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在RRT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缩短急救用物准备时间,减少抢救物品药品缺陷,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多功能急救箱 快速反应小组 急救用物准备时间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快速反应小组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李高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43-046,共4页
在心肺复苏急救中安排急救快速反应小组(RRT),探讨该模式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CPR)急救的120例患者基线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处理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由RRT施救的60例患者纳入... 在心肺复苏急救中安排急救快速反应小组(RRT),探讨该模式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CPR)急救的120例患者基线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处理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由RRT施救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评估两种模式的急救效率及救治效果,统计入院14d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至开始心肺复苏、有效开放气道、有效开放静脉通道、急诊检查总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急救期内及入院14d内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4d内,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8.33%)(P<0.05)。结论 CPR急救中应用RRT模式,可加快急救中各项工作的进度,降低住院期间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急救 急救快速反应小组 风险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建设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远明 张瑞霖 +2 位作者 王毅 张敦明 余俊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建设数字化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重症快速反应信息平台,完善快速反应管理体系。结果:构建急危重症大数据中心、智能预警及快速反应... 目的:建设数字化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重症快速反应信息平台,完善快速反应管理体系。结果:构建急危重症大数据中心、智能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组织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重症快速反应体系,为患者提供智慧、同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结论: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全流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患者医疗安全保障,不断推动构建适合我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症快速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快速反应体系 重症快速反应小组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