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思考——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玲 《高校辅导员》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在环境影响下,由自身需要驱动,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的过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遵循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把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在环境影响下,由自身需要驱动,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的过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遵循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结合起来。要从环境、教育者、接受主体三方面入手,打破接受心理障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接受心理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以读书活动小切口融入“大思政”为例
2
作者 满宠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29-31,共3页
深入探索并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任务,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路径,文章聚焦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此类... 深入探索并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任务,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路径,文章聚焦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此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思考与行动力,将“大思政”理念融入日常教育中。基于读书活动取得的经验及教育效果,文章深入探索了读书活动持续深化与创新的构思,并提出了读书活动深入发展的策略与保障措施,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 读书活动 “大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刍论
3
作者 何夏雨 《成才之路》 2025年第5期25-28,共4页
红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更是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红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采... 红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更是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红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红色实践活动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定制红色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建设红色实践基地,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通过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和完善红色实践评价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渗透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肖鹏 陈晓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37,共6页
人工智能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塑。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转型,既是高校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 人工智能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塑。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转型,既是高校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建设体系应紧扣高校大思政的格局,形成三位一体的推进模式;创新数智融合课程体系,打造全要素互动共同体;加强现代思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价反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 主题活动 课程化 人机交互 数智融合 精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运用
5
作者 李小亚 《世纪桥》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现代书法发展和传承依托政策支持、社会文化推动和网络的传播。以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内容、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艺... 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现代书法发展和传承依托政策支持、社会文化推动和网络的传播。以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内容、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艺术形式、审美特征等结合现代高校课程、校内外实践活动、新媒体平台,打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提升当代青年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 活动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道冉 段文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4期44-47,共4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新时代,面对融入过程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体系不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主题活动创新性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主体素养不均衡等问题,必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体系,切实提高主题活动针对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切实营造主题活动文化氛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体素养,切实增进主题活动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动机与情感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张金辉 杜丽 郎琦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4,89,共5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动机发挥了基石作用,情感发挥了中坚作用。动机与情感内涵及作用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差异性。动机能够促生情感,情感也能够引发动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动机与情感也表现为相辅相生的关系。在...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动机发挥了基石作用,情感发挥了中坚作用。动机与情感内涵及作用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差异性。动机能够促生情感,情感也能够引发动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动机与情感也表现为相辅相生的关系。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动机与情感会趋向同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亦不例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不仅要从单一维度考虑受教育者的动机或情感,还要注意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1+1>2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动机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晓宇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了加强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通过设计爱国主义议题、综合运用实践载体、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体系等方式,探究如何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了加强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通过设计爱国主义议题、综合运用实践载体、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体系等方式,探究如何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活动型学科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艺直播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诗佳 陈俊炜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直播是一种互动实时性、表现形式多元化以及受众覆盖面广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因势而新”的文艺直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充分挖...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直播是一种互动实时性、表现形式多元化以及受众覆盖面广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因势而新”的文艺直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充分挖掘文艺直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探讨基于文艺直播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机制、育人功能以及优化思路,分析满足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多元化价值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式以及直播技术的教育创新内在潜力等,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直播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互联网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优化
10
作者 史晶璐 郑菲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契机与新挑战,需要从接受理论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静态要素与动态过程,从而探索优化路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适应性不足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思想政治...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契机与新挑战,需要从接受理论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静态要素与动态过程,从而探索优化路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适应性不足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服务导向与话语转换,充分发挥接受主体能动性;注重接受过程的载体构建与阶段设计,打造育人共同体;拓展接受介体作用空间,形成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主体或教育环境,而是教育其中的接受心理诸要素——需要、认知、情感认同、意志调控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中,需要是内驱力、认知是核心,情感认同是主导,意志调控是落脚点。...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主体或教育环境,而是教育其中的接受心理诸要素——需要、认知、情感认同、意志调控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中,需要是内驱力、认知是核心,情感认同是主导,意志调控是落脚点。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合理运用教育接受心理,在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各自发挥作用,正确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推动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接受障碍与应对策略
12
作者 任晨晨 虞满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向的教育内容传递活动,而是知识教育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活动,如此就构成了一个不断运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该机制包括知识传递过程、接受反映过程、整合加工过程、实践检验阶段等,其高效运转既...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向的教育内容传递活动,而是知识教育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活动,如此就构成了一个不断运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该机制包括知识传递过程、接受反映过程、整合加工过程、实践检验阶段等,其高效运转既受接受者、教育者的影响,也受接受环境和信息内容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积极调整要素配置,推动要素有序流动,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接受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探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敏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 ,环境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接受环境不仅表现为广泛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定性等特征 ,而且具有动力作用、导向功能与层次作用。不同的接受环境———宏观接受环境、中观接受环境、微观接受环境和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 ,环境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接受环境不仅表现为广泛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定性等特征 ,而且具有动力作用、导向功能与层次作用。不同的接受环境———宏观接受环境、中观接受环境、微观接受环境和信息环境对接受环境的影响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 接受环境 特点 功能 宏观、中观、微观接受环境 信息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中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惠慧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对此,概述了心理因素的基本构成,分析了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心理因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有效策略,以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心... 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对此,概述了心理因素的基本构成,分析了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心理因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有效策略,以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积极因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因素 接受 认知 情感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研究
15
作者 高圆梦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人工智能正深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革命浪潮,有助于设计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营造智能化多元化的教学场景、生产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同时,高校要想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必须正视存在的主体界... 人工智能正深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革命浪潮,有助于设计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营造智能化多元化的教学场景、生产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同时,高校要想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必须正视存在的主体界限模糊和意识淡化、思政认同薄弱和情感弱化以及个人隐私披露和网络生态失衡等问题。应立足现实,厘清主体界限、站稳主体地位,强化思政认同、加深思政情感,形成多方合力、构建良好生态,等等,真正探索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下受教育者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
16
作者 谭贵中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867-1871,共5页
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来探究受教育者接受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受教育者将会深度理解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由此在思... 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来探究受教育者接受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受教育者将会深度理解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由此在思想路径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为受教育者有效接受夯实基础。结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和系统方法,构建起合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依此有序扎实推进,切实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受教育者全面深入的接受,以期在实操路径上为受教育者有效接受稳打稳扎。探究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路径,将有效地改善广大受教育者的精神面貌,进而有力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 接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路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17
作者 孙绍竹 吕婷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活动,微时代视阈下的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具有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模式扁平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三大主要特征。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大...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活动,微时代视阈下的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具有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模式扁平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三大主要特征。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同时也存在教育施加者的权威与形象解构,高校网络舆情生态风险点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失衡与错位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实现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现代转向、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干预机制、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三大举措出发,积极探索微时代视阈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新型信息传播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形式与路径
18
作者 丁兰 《世纪桥》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仪式”是指借助庆典、宣誓、纪念日等符号,面向学生开展的实践类育人活动。仪式活动具有潜隐性、严肃性特征,通过营造“情绪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行为指导。仪式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丰...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仪式”是指借助庆典、宣誓、纪念日等符号,面向学生开展的实践类育人活动。仪式活动具有潜隐性、严肃性特征,通过营造“情绪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行为指导。仪式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活动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群体象征符号系统,为分阶段、分层次、持续化推进仪式感教育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功能 互动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