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祝庆余 秦鄂德 +14 位作者 于曼 司炳银 杨保安 刘洪 吕富双 常国辉 彭文明 范宝昌 邓永强 韩伟国 石玉玲 李林海 张泮河 赵秋敏 曹务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的抗体 ,分析确定新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结果 在临床确诊的 1 1 3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中 ,99份检测出有抗新冠状病毒的抗体。 1 0对双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 ,后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比发病初期采集的明显增高 ,最高的升高 1 2 8倍。中和试验结果证明 ,病人血清抗体能够中和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病毒 病原关系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华 文美 +3 位作者 朱晋坤 陈晶晶 李羚 刘庭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或血浆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选择其中3种蛋白标志物与经典的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吸附实验(ELISA法)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L(sCD40L)、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H-FABP、cTnI含量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与IL-6和sCD40L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MMP-9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961,P<0.01);sCD40L与sVCAM-1显著正相关(r=0.644,P<0.01), sCD40L与MMP-9无相关性(r=0.158,P>0.05)。采用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3种蛋白标志物,结果显示H-FABP、sCD401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MP-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血管蛋白芯片技术不失为一种综合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标志物的有力工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异常,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水平的标志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急性动胁综合征 蛋白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露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对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泽林 Sebastian Leptihn +9 位作者 李明月 郭明权 高晶 李擎天 曾令兵 周与华 韦艳霞 郭晓奎 Nigel Temperton 冯婷婷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期间在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最终在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提供参考。熟悉暴露分析和关键点控制(exposure ana... 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期间在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最终在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提供参考。熟悉暴露分析和关键点控制(exposure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EACCP)工作框架的专业人员在基于医院现实条件下,对SARS-CoV-2检测过程中可能的感染暴露风险和途径进行梳理,建立整个检测流程,验证在配备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并明确降低暴露风险的关键控制点。高风险是在发热门诊标本的采集和灭活处理,中风险是未灭活标本的储运,低风险是灭活标本的储运和检测。优化检验流程能降低检测过程中感染暴露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发热门诊或移动采集点等)和相应的安全防护等级下进行操作;EACCP分析方法可用于新发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 医院 检测 发热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综合征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L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黎镇赐 徐邦牢 贝春花 《广州医药》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143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6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67例,用ELISA法测... 目的观察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143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6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67例,用ELISA法测定143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67例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药物治疗 血清 可溶性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世坤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急性冠状综合征AC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检测肌钙蛋...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急性冠状综合征AC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检测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等指标,分析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前肌钙蛋白Ⅰ为(8.30±1.42)、肌红蛋白为(594.3±36.7)、CK-MB为(82.9±1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略高,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CK-MB联合检测效果理想,能够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CK-MB 急性冠状综合征acs 检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医务人群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6
作者 张劲农 杨继红 +4 位作者 辛建保 陶晓南 向敏 付薇 彭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09-611,共3页
目的 确定医务人群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及健康带毒者。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湖北地区有可能接触SARS CoV的高危医务人群的流行病学状况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ARS ... 目的 确定医务人群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及健康带毒者。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湖北地区有可能接触SARS CoV的高危医务人群的流行病学状况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ARS CoVIgM、IgG ;以一步法双重RT PCR检测受试者喉漱液是否存在SARS CoV。结果 接受调查的 10 2名医务人员中 ,均曾在抗SARS一线工作过 ,9名曾到过SARS流行疫区 ,84名 ( 82 .3 % )在 2 0 0 3年SARS流行期间 ,否认曾与确诊SARS患者有过接触 ;18名报告与确诊SARS患者有过接触 ,其中 1名曾无防护接触过数天 ,但无任何不适 ,其他 17名均为有防护接触 ,其中 3名在接触后 2 0天内曾有过感冒样不适。全部 10 2名受调查者的血清SARS CoVIgM、IgG以及喉漱液SARS Co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抽样调查未发现湖北地区医务人群中曾经有过SARS 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 ,也未发现有上呼吸道S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SARS病毒 SARS抗体
原文传递
非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
7
作者 张国清 周新 +1 位作者 金先桥 王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3-313,316,共2页
关键词 非传染性病毒肺炎 合并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抗原表位
8
作者 赵健秋 毛燕 +3 位作者 董蓉 佟小雅 张茜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于后续的抗原肽的预测.用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Phyre2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蛋白质模型结构的细化软件GalaxyRefine优化蛋白的三维结构,最后用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SWISS-MODEL系统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准确性评估.蛋白序列用于CTL、Th细胞和线性B细胞抗原肽预测,三维结构用于结构性B细胞抗原预测.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预测SARS-CoV-2的CTL和Th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线性抗原肽预测软件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 2.0和B细胞结构抗原肽预测软件ElliPro-Epitope prediction based upon structural protrusion分别预测B细胞线性和结构抗原肽.结果从NCBI数据库获得了27个SARS-CoV-2的蛋白序列,去掉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的蛋白质后,最终选定9个蛋白进行后续抗原肽预测.最终获得了24个CTL、20个Th细胞、12个B细胞线性表位和16个B细胞结构表位.结论获得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后续多表位疫苗的设计,相较于只针对单种蛋白靶点的抗原表位而言,多靶点抗原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这些抗原表位对SARS-CoV-2疫苗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信息学 2019病毒病(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环境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志平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4期239-252,共14页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席卷全球,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物体导致感染的风险也受到了广泛...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席卷全球,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物体导致感染的风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SARS-CoV-2在环境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SARS-CoV-2不同变异毒株的环境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室温和常规湿度条件下,不同毒株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均与病毒滴度有关,低滴度(<104.0TCID50)病毒可在不同材料表面存活1~3 d,高滴度(>105.0TCID50)病毒可存活3~7 d。各种毒株在低温条件下均更加稳定。此外,研究未发现不同毒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醇基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表面活性剂等均能有效灭活SARS-CoV-2的不同变异株。当面临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及时对环境表面进行消毒灭菌,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病毒存活 消毒 2019病毒病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IgM/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联合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10
作者 薛晓婕 陈美周 +1 位作者 张常亮 汪宏良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4期228-232,共5页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联合检测在201...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联合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标准收集了93例确诊病例(51例危重型、18例重型,15例轻型和9例普通型)和20例疑似病例(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选取110例儿科、妇科、肿瘤、血液和消化等疾病患者并排除COVID-19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ARS-CoV-2IgM/IgG和IL-6。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咽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发现,血清IgM、IgG和IL-6在疑似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5%和0%,在确诊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9%、95.7%和75.2%(其中危重型分别为100%、100%和100%,重型分别为94.4%、100%和97.9%,轻型分别为100%、93.3%和5%、普通型分别为100%、66.7%和0%)。IL-6和SARS-CoV-2IgM/IgG表达水平的改变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51,χ^2=149.37;P<0.05)。血清IL-6和SARS-CoV-2IgM/IgG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和治疗COVID-19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白细胞介素6 核酸 2019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δ冠状病毒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影 闫若潜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淑娟 赵雪丽 谢彩华 柴茂 王东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9-1195,共7页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PEDV、PDCoV、SADS-CoV的M基因、M基因、N基因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经各反应条件优化...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PEDV、PDCoV、SADS-CoV的M基因、M基因、N基因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PEDV、PDCoV、SADS-CoV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PEDV、PDCoV、SADS-CoV检测为阳性,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EDV、PDCoV、SADS-CoV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均为1.0×10^(1)拷贝/μL,且在10^(1)拷贝/μL~10^(6)拷贝/μL范围内各重组质粒均与各自的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在0.33%~2.53%,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利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自河南各地的1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3种病毒的单一RT-PCR检测方法、相应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由于SADS-CoV无标准检测方法,则采用RT-PCR扩增后测序并经NCBI BLAST比较分析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本实验建立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多重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PEDV、PDCoV、SADS-CoV的阳性率分别为38%(38/100)、14%(14/100)、5%(5/100),不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与PEDV、PDCoV标准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且敏感性高于单一RT-PCR方法。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用于PEDV、PDCoV、SADS-CoV的鉴别检测,为猪腹泻类疫病鉴别诊断及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δ病毒 急性腹泻综合征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临床诊断效能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利华 黄菲 +6 位作者 陈祥 熊钻 杨晓玉 李慧 程丰 郭健 龚国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了解三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及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集40例临床诊断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和16例非COVID-19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目的:了解三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及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集40例临床诊断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和16例非COVID-19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公司”)、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硕世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样本并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比较一步裂解法和磁珠法、两种不同核酸提取仪(圣湘公司Natch CS S12C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和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NP968-C核酸提取仪)磁珠法提取咽拭子样本中病毒核酸的效果及其RT-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圣湘公司试剂盒检测SARS-CoV-2核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95.00%、87.50%、95.00%、87.50%和0.825,硕世公司试剂盒分别为90.00%、87.50%、94.74%、77.78%和0.747,华大基因试剂盒分别为82.50%、81.25%、91.67%、65.00%和0.593。一步裂解法和磁珠法提取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95.24%、100.00%、96.43%、0.909,但一步裂解法仅耗时25 min,而磁珠法需180 min。两种不同核酸提取仪磁珠法提取的RN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85.00%、100.00%、89.29%和0.764。结论:圣湘公司试剂盒检测SARS-CoV-2核酸效果略优于其他两家公司试剂盒。一步裂解法提取咽拭子样本中总RNA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和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诊断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到2019冠状病毒病: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亮(综述) 彭江南 +2 位作者 何苗 欧淇峰 林涨源(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65-971,共7页
2019年出现了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是继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之后,另一种可以在人体间传播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 2019年出现了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是继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之后,另一种可以在人体间传播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治疗COVID-19和SARS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使用激素治疗以控制患者的病情。10多年间,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出现了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且诸多研究通过系统性随访证明了这种关联。多年的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保髋手术治疗在激素性ONFH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COVID-19治愈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应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划分为ONFH高低风险人群,并根据病情做相应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股骨头坏死 激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角度再认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致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浩 邬永琳 +4 位作者 荣星喻 严雨晨 汪慧菁 牛辰 赵超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多有报道。该病在病原学和临床表现上与发生在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有诸多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两者异同,尝试从...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多有报道。该病在病原学和临床表现上与发生在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有诸多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两者异同,尝试从其共同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角度,提出并探讨患者肠道菌群可能参与其致病的潜在机制,旨在为深入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致病机制及加速研发重症肺炎预测指标提供一种可能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2019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艺飞 张继明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1期2-8,共7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有至少30个突变,远远超过其他流行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根据对突变位点的分析以及初步实验证实,该毒株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会怎样影响新冠疫情的走向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Omicron变异株的基本特征、检测、致病性、传染性、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 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
16
作者 王开旭 贺雨 +1 位作者 李芳 史源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6-48,共3页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命名过程1.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命名过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起源于2002年11月中国广东省,于2003年1月初称为不明原因肺炎,后称为非典型肺炎,2003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命名过程1.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命名过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起源于2002年11月中国广东省,于2003年1月初称为不明原因肺炎,后称为非典型肺炎,2003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我国于2003年4月初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4月16日正式确定SARS的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 新型病毒 不明原因肺炎 防控策略 非典型肺炎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2019冠状病毒病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功硕 夏婷婷 史家欣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各种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均可表现为ARDS,其死亡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各种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均可表现为ARDS,其死亡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炎和组织修复能力,其安全性也得到了部分证实,是治疗ARDS的潜在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外囊泡 2019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对比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伟 盛力 +5 位作者 李悦 李俭强 赵继义 李天开 刘宇坦 李为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等渗与低渗对比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6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420例,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A组(碘克沙醇组,228例)和B组(碘普罗胺组... 目的比较等渗与低渗对比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6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420例,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A组(碘克沙醇组,228例)和B组(碘普罗胺组,192例),观察两组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420例患者有57例发生CIN,其中A组34例(15%),B组23例(12%),两组CIN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MI血流〈3级者更容易发生CIN。结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使用等渗和低渗对比剂的CIN发生率相似。TIMI血流可作为发生CIN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综合征(acs) 造影剂肾病(CIN) 造影剂 TIMI 经皮 脉介入治疗(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接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倩 赵东坡 孙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为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 目的:比较为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血浆内皮素-1(ET-1)的水平、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血小板P2Y12反应单位(PRU)。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PAR、PRU、血浆hs-CRP的水平及血浆ET-1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NO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与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相比,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急性综合征 经皮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祛风中药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丽 于海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祛风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祛风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祛风中药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冠心病心绞痛程度、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超敏C反应蛋白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祛风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脑综合征 祛风中药 治疗效果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