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广鑫 邹咏文 +1 位作者 杨东虹 沈光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疗效观察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2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曹建良 吴钊 +2 位作者 张唐娟 兰超 田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后1周内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2)和非ARDS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组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血清Tim-3、Galectin-9及二者联合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86(0.716-0.855)、0.735(0.652-0.818)、0.835(0.775-0.895),截断值分别为264.24 ng/mL、8.06 ng/mL,特异度分别为0.831、0.788、0.763,灵敏度分别为0.613、0.626、0.742。ARDS组年龄≥60岁、合并休克、机械通气时间≥5d、ICU住院时间≥14d所占的比例均大于非ARDS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氧合指数(OI)低于非ARDS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入院时GCS评分低(OR=0.727,95%CI:0.543-0.973)、OI低(OR=0.957,95%CI:0.932-0.983)、合并休克(OR=9.259,95%CI:3.183-26.937)、Tim-3水平升高(OR=7.110,95%CI:2.738-18.468)、Galectin-9水平升高(OR=7.063,95%CI:2.736-18.230)是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升高与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密切相关,两指标可作为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创伤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王梓璇 庄金强 +5 位作者 肖燕 朱敏 王愚 许思瑶 钟园 刘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57-63,69,共8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sTBI患者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71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7∶3的...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sTBI患者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71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59)或验证组(n=112)。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筛选后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371例sTBI患者中,发生ARDS的患者121例,未发生ARDS的患者250例。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瞳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头颅简明损伤评分、胸部简明损伤评分、急诊插管、肺部感染、合并胸部外伤、中线移位、入院12 h内输血、入院24 h液体入量、休克、机械通气、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蛋白、白蛋白、血清钙、氧合指数、碱剩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pO_(2)、肺部感染和入院24 h液体入量是sTBI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因子。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拟合度良好(χ^(2)=10.373,P=0.240;χ^(2)=13.21,P=0.105)。建模组和验证组的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分别为0%~72%和0%~50%时有净获益。结论SpO_(2)、肺部感染和入院24 h液体入量是sTBI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利用这些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为临床筛查sTBI患者中ARDS高风险人群提供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蕙婷 陈珏 刘莉敏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救治的12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患者,根据救护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救治的12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患者,根据救护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中实施mREMS融合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救护时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药品使用、血液送检、首次CT检查、创伤急救环节用时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DRS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MS融合危机管理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ATB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降低残疾水平,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急救护理 危机管理 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与弥漫性轴索损伤鉴别分析
6
作者 魏桂枝 梁晓丽 +2 位作者 王仙琦 樊菲菲 王玉同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包含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4例脑型FES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包含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4例脑型FES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4~56岁,平均33.3岁;高处坠落伤4例,道路交通伤19例,重物砸伤1例。按最终诊断不同分为脑型FES组(11例)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组(1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后首次就诊时的神志状况、Hb、PLT、肌酸肌酶、IL-6、D-二聚体指标、24 h内头颅MRI结果。结果 脑型FES患者受伤部位以单纯性下肢骨折为主(63.6%),而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为主(61.5%)。脑型FES患者伤后发生意识障碍的平均时间较弥漫性轴索损伤晚[(15.82±9.70)hvs.(0.78±1.99)h,P<0.05]。两组伤后首次Hb、PLT、肌酶、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型FES患者D-二聚体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24 h内头颅MRI中,脑型FES在DWI及T2相多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对称,而弥漫性轴索损伤多不对称;其中SWI相最能区分两者差异,脑型FES为阴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检出率为92.31%。结论 脑型FES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在受伤部位及伤后发生意识障碍时间上各有其不同临床特点,脑型FES患者D-二聚体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参考,头颅MRI表现可有效鉴别两者差异,对临床中脑型FES的诊断明确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脂肪栓塞综合征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尼莫通联合治疗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香菊 郑世钢 +5 位作者 王湘渝 晏莉娜 谭聪 杨东红 沈光建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8-728,730,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高压氧治疗 尼莫通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赔偿医学分析
8
作者 李生彦 庞和平 何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 目的 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案例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伤残等级越高。同时,该损伤所致伤残程度、伤残率均高,本组59例均致伤残,Ⅰ级伤残达12例占20.34%。结论可参照目前学术界较认可的诊断标准结合案情、伤情、排除诈伤、诈病和潜在疾病作出诊断,客观、公正地评定伤残等级及鉴定与伤残有关的赔偿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交通事故 法医鉴定 赔偿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误漏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9
作者 王学成 朱磊 +2 位作者 张敏 李政委 霍晓利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误漏诊原因,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例儿童DAI临床资料,总结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例患儿因车祸后意识障碍入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诊为脑挫裂伤,给...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误漏诊原因,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例儿童DAI临床资料,总结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例患儿因车祸后意识障碍入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诊为脑挫裂伤,给予脱水及对症支持等治疗2 d后病情无改善,后行MRI检查发现DAI影像学改变,遂确诊为DAI。误诊时间2 d。确诊后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儿意识逐渐恢复,随访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1例患儿因跌倒后头痛、呕吐伴短暂意识丧失入院,CT检查显示右侧轻微硬膜下血肿,初诊为硬膜下血肿,按硬膜下血肿予对症处理7 d后症状加重;后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发现胼胝体及半卵圆中心区域有弥漫性损伤,确诊为DAI合并硬膜下血肿。漏诊时间8 d。确诊后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同时行早期康复干预,患儿1个月后可独立行走,随访6个月无明显后遗症。结论DAI因影像学表现隐匿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为其他颅脑疾病或漏诊;对于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患儿,应高度重视头颅MRI检查,并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儿童 误诊 漏诊 损伤 血肿 硬膜下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TCD参数与颅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志成 吴钟华 +5 位作者 龙连圣 王开磊 李夏良 蒋超超 苏强 王伟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41-314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行有创ICP监测的PADBS患者(观察组)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TCD床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行有创ICP监测的PADBS患者(观察组)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TCD床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以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即时ICP值。观察组患者按ICP进行分组,将其TCD各参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ICP的升高,Vd、Vm、Vs均呈下降趋势,而PI、RI则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Vd在ICP轻度升高时即明显下降(P<0.05),而Vs只有在ICP重度升高时才明显下降(P<0.05),PI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r=0.874,P<0.01)。结论 TCD可以无创监测PADBS患者ICP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肿胀 经颅多普勒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LIPS和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楠欣 周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LIPS)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合并...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LIPS)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75例sTB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LI,将其分为ALI组(n=24)和非ALI组(n=51)。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合并AL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指标对sTBI合并ALI的预测价值。结果ALI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ALI组,GCS评分、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低于非AL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LIPS评分升高及GCS评分降低均是sTBI合并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IPS评分、APACHEⅡ评分诊断sTBI合并AL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9和0.754;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6(95%CI:0.855~0.9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84.3%。结论LIPS评分联合APACHEⅡ评分可有效预测sTBI合并AL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急性损伤 损伤预测评分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DWI,FLAIR和MR常规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凌云 李志刚 毕卫群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T)、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常规MRI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T)、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常规MRI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_1WI,T_2WI,FLAIR及DWI序列扫描,分析其信号特征,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结果 DWI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FLAIR只有部分病灶显示;常规T_2WI,T_1WI较FLAIR敏感性差,其中,T_1WI显示率最低。结论对急性DAI病灶检出率DWI序列较FLAIR及常规T_1WI,T_2WI高,可为急性DAI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疑有DAI患者,DWI应做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罗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中的各项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中的头痛、恶心、呕吐评分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CL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TB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创伤性损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
14
作者 徐蔚 曹毅 +1 位作者 许林峰 高永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 2 4例诊断为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作内减压手术时 ,取病灶脑白质标本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 :早期轴膜分层、断裂 ,横向呈花环样改... 目的 :为了探讨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 2 4例诊断为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作内减压手术时 ,取病灶脑白质标本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 :早期轴膜分层、断裂 ,横向呈花环样改变 ,纵向呈串珠样改变 ,中期轴突挫伤处微丝微管断裂 ,断裂处近端细胞器积聚 ,远端细胞器紊乱 ,再向后积聚的细胞器肿胀 ,而断裂处的远端轴突内的细胞器空无 ,即光镜下的回缩球形成 ;晚期轴突断裂 ,细胞器溢出 ,回缩球现象消失 .结论 :(1)回缩球现象是由于细胞器在轴突损伤部位积聚而致 ;(2 )轴突损伤与轴突的走向明显相关 ;(3)同一区域内粗大的轴突的轴膜较纤细的轴突更易受到损害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超微结构 创伤性弥漫性轴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28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江文龙 茅觉飞 梁枫 《右江医学》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对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发病机理、CT征象、治疗作一探讨。方法 :对 2 789例颅脑损伤中发生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12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 82例死亡 61例 ,保守治疗 46例 ,死亡 3 2例 ,总病死... 目的 :对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发病机理、CT征象、治疗作一探讨。方法 :对 2 789例颅脑损伤中发生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12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 82例死亡 61例 ,保守治疗 46例 ,死亡 3 2例 ,总病死率为72 .7%。结论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表现与脑创伤及颅内高压程度有关 ;其发病机理是脑创伤后急性脑血管扩张 ,广泛脑水肿和脑缺血之间相互作用所致 ;综合治疗包括脱水疗法 ,大剂量激素疗法 ,亚低温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肿胀 诊断 发病机理 CT征象 治疗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18例护理体会
16
作者 唐小花 李杰 唐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2期3504-3505,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创伤性湿肺 护理体会 致伤原因 GCS评分 临床资料 平均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伴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护理体会
17
作者 钱瑞添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6期223-224,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旋转暴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和微血管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者,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最常见原因。创伤性湿肺的产生是指肺部创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旋转暴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和微血管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者,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最常见原因。创伤性湿肺的产生是指肺部创伤后所致的微血管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损伤患者 创伤性湿肺 闭合性颅损伤 护理 儿童 弥漫性损伤 植物状态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唐小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4期290-291,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占重型脑损伤的28%~42%,伤残率高,病死率高达42%~62%[1].重型患者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血污不能有效排除,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占重型脑损伤的28%~42%,伤残率高,病死率高达42%~62%[1].重型患者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血污不能有效排除,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等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的生命,如合并创伤性湿肺,病情就更加复杂,治疗就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创伤性湿肺 气管切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WI与DWI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易自生 刘一平 +1 位作者 陈志斌 吴剑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磁敏感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及SWI序列全脑扫描。结果:共检出病灶313个,T1WI 78个,T2WI 207个,FLAIR 292... 目的:评价联合磁敏感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及SWI序列全脑扫描。结果:共检出病灶313个,T1WI 78个,T2WI 207个,FLAIR 292个,DWI 286个,SWI 297个。SWI显示245个病灶内分布斑片状、点状出血灶,其它序列共显示43个内分布出血灶。SWI、D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2WI(χ2=82.465,χ2=59.584;P<0.01),SWI、FLAIR及DWI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3.052;P>0.05)。结论:联合SWI与DWI有利于提高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SWI与DWI应作为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常规扫描序列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像 磁敏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湛 范月超 +1 位作者 单学仕 王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PADBS患者行IC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32例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升高(ICP 15~22 mmHg)者予...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PADBS患者行IC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32例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升高(ICP 15~22 mmHg)者予以神经重症综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31例颅内压中度升高(ICP 23~40 mmHg)者均予以神经重症综合治疗等措施有效控制颅内压,恢复良好17例,轻残9例,重残5例;50例颅内压重度升高(ICP>40 mmHg)者予以神经重症综合治疗后,其中24例行单侧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恢复良好15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26例予以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轻残2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6例。随着颅内压升高,患者GOS预后评分逐渐下降(P<0.001)。结论ICP监测在PADBS治疗中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并进行有效监控,避免了不必要的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颅内压监测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肿胀 预后 神经重症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