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前庭代偿相关环路及技术进展
1
作者
邢玥
司丽红
+6 位作者
薛思儒
王钰茹
朱子明
张洋浔
张潇洋
朱景宁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在眩晕疾病中发病率颇高,可引起自发性眼震、姿势失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基于前庭神经核团复合体与小脑、大脑皮质及脑干其他核...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在眩晕疾病中发病率颇高,可引起自发性眼震、姿势失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基于前庭神经核团复合体与小脑、大脑皮质及脑干其他核团建立的神经环路的前庭代偿机制为前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究不同神经环路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AUPVD的前庭代偿相关环路及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庭代偿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
神经环路
前庭
代偿
前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病因初步探究
2
作者
朱艳含
钱果
+4 位作者
秦文静
方毅
徐姣
周涛
常丽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患者的基本信息、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指标,探究AUPVD的可能病因、累及部位。方法:收集2022年2月~4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患者的基本信息、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指标,探究AUPVD的可能病因、累及部位。方法:收集2022年2月~4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UPVD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视频头脉冲(v HIT)检查,26例接受激素治疗,3例行迷路钆造影增强扫描。分析、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30例行v HIT检查的患者中,结果异常25例,其中12例(48%)水平半规管vHIT异常,但前管正常;部分迷路钆造影增强检查的患者可见病变侧前庭迷路强化信号,未观察到前庭神经的强化信号;2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17例(65.4%)效果较好,9例(34.6%)效果欠佳,后者平均年龄及至少合并1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占比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AUPVD的病因可能包括炎性、缺血等多种机制;可能累及前庭神经、前庭迷路等多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
双温检查
视频头脉冲试验
钆造影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为康复训练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思恩
李清明
+2 位作者
黄素红
陈戍国
崔勇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85-887,共3页
目的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伴姿势不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
目的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伴姿势不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行为康复训练.训练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姿势稳定性,评价并比较2组疗效、训练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1.9)分和(8.3±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0.4±1.6)和(12.3±1.5)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均P<0.05),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48/50)]高于对照组[77.8% (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依从率[98.0% (49/50)]高于对照组[80.6% (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73±9)分比(65±8)分,P<0.05].结论 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能够提高姿势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康复训练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姿势稳定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
被引量:
8
4
作者
李康之
司丽红
+2 位作者
凌霞
申博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2期91-93,99,共4页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1)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2)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前庭
代偿
静态代偿
动态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博
司丽红
+2 位作者
李哲元
杨旭
夏章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2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PVD)患者摇头眼震(HSN)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纳入UPVD患者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HSN及温度试验结果等,对患者的临床特征、HSN分类及其相关参数、HSN与半规管轻瘫(CP)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8例UPVD...
目的:探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PVD)患者摇头眼震(HSN)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纳入UPVD患者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HSN及温度试验结果等,对患者的临床特征、HSN分类及其相关参数、HSN与半规管轻瘫(CP)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8例UPVD患者中,男∶女=1∶1.32,平均年龄(53.06±14.83)岁,HSN+患者53例(60.23%)。根据HSN及自发眼震(SN)是否阳性分成3组:HSN+/SN+组16例,HSN+/SN-组37例,HSN-/SN-组35例。HSN+/SN+组处于急性期(发病2周内)患者的比例、平均CP值和重度损伤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HSN包括单相眼震39例、双相眼震13例、倒错性眼震1例;单相眼震朝向健侧30例(76.92%),急性期14例(46.67%);双相眼震先健侧后患侧9例(69.23%),急性期3例(33.33%);双相HSN第一相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相(P<0.05),但最大慢相角速度(SPV)明显强于第二相(P<0.05)。结论:UPVD患者中HSN+/SN+患者多见于急性期、重度损伤。UPVD患者以单相HSN多见,单相HSN多朝向健侧,多见于急性期;双相HSN多为先健侧后患侧,急性期患者少见。双相HSN第一相SPV强而持续时间短,第二相SPV弱而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摇头眼震
温度试验
自发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前庭代偿相关环路及技术进展
1
作者
邢玥
司丽红
薛思儒
王钰茹
朱子明
张洋浔
张潇洋
朱景宁
杨旭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系和脑科学研究院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侧外周前庭病变中枢静态代偿相关小脑-前庭内侧核神经通路的机制研究,No.7222237)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小胶质细胞调控小脑浦肯野细胞兴奋性介导前庭代偿的作用研究,No.320.6750.2024-03-52)
+1 种基金
航天医疗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小脑GABA能神经元-前庭内侧核通路在UPVD前庭代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No.2021YK03)
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选择性抑制小脑绒球浦肯野纤维-前庭内侧核神经环路对UPVD前庭代偿中行为学改变及作用机制研究,No.YN202201)。
文摘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在眩晕疾病中发病率颇高,可引起自发性眼震、姿势失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基于前庭神经核团复合体与小脑、大脑皮质及脑干其他核团建立的神经环路的前庭代偿机制为前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究不同神经环路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AUPVD的前庭代偿相关环路及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庭代偿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眩晕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
神经环路
前庭
代偿
前庭
康复
Keywords
dizziness
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AUPVD)
neural circuits
vestibular com-pensation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1.0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病因初步探究
2
作者
朱艳含
钱果
秦文静
方毅
徐姣
周涛
常丽英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医学院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基金
襄阳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增强后延迟扫描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价值,No.2021Y L13)
襄阳市科技局立项重点课题(眩晕患者个体化前庭康复评估及治疗,No.2022YL16A)
襄阳市中心医院立项课题(眩晕患者前庭康复的个体化评估及治疗,No.2022YB16)。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患者的基本信息、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指标,探究AUPVD的可能病因、累及部位。方法:收集2022年2月~4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UPVD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视频头脉冲(v HIT)检查,26例接受激素治疗,3例行迷路钆造影增强扫描。分析、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30例行v HIT检查的患者中,结果异常25例,其中12例(48%)水平半规管vHIT异常,但前管正常;部分迷路钆造影增强检查的患者可见病变侧前庭迷路强化信号,未观察到前庭神经的强化信号;2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17例(65.4%)效果较好,9例(34.6%)效果欠佳,后者平均年龄及至少合并1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占比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AUPVD的病因可能包括炎性、缺血等多种机制;可能累及前庭神经、前庭迷路等多处部位。
关键词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
双温检查
视频头脉冲试验
钆造影
激素治疗
Keywords
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
double-temperature test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gadolinium angiography
hormone therapy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1.0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为康复训练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思恩
李清明
黄素红
陈戍国
崔勇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出处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85-887,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4040)
文摘
目的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伴姿势不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行为康复训练.训练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姿势稳定性,评价并比较2组疗效、训练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1.9)分和(8.3±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0.4±1.6)和(12.3±1.5)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均P<0.05),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48/50)]高于对照组[77.8% (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依从率[98.0% (49/50)]高于对照组[80.6% (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73±9)分比(65±8)分,P<0.05].结论 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能够提高姿势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行为康复训练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姿势稳定性
生活质量
Keywords
Behavi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lesions
Posture stability
Life quality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
被引量:
8
4
作者
李康之
司丽红
凌霞
申博
杨旭
机构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2期91-93,99,共4页
基金
院级课题资助(No.YN201802)
文摘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1)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2)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完全。
关键词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前庭
代偿
静态代偿
动态代偿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1.0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博
司丽红
李哲元
杨旭
夏章勇
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阿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2期688-691,共4页
基金
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项目(No.YN201802)。
文摘
目的:探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PVD)患者摇头眼震(HSN)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纳入UPVD患者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HSN及温度试验结果等,对患者的临床特征、HSN分类及其相关参数、HSN与半规管轻瘫(CP)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8例UPVD患者中,男∶女=1∶1.32,平均年龄(53.06±14.83)岁,HSN+患者53例(60.23%)。根据HSN及自发眼震(SN)是否阳性分成3组:HSN+/SN+组16例,HSN+/SN-组37例,HSN-/SN-组35例。HSN+/SN+组处于急性期(发病2周内)患者的比例、平均CP值和重度损伤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HSN包括单相眼震39例、双相眼震13例、倒错性眼震1例;单相眼震朝向健侧30例(76.92%),急性期14例(46.67%);双相眼震先健侧后患侧9例(69.23%),急性期3例(33.33%);双相HSN第一相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相(P<0.05),但最大慢相角速度(SPV)明显强于第二相(P<0.05)。结论:UPVD患者中HSN+/SN+患者多见于急性期、重度损伤。UPVD患者以单相HSN多见,单相HSN多朝向健侧,多见于急性期;双相HSN多为先健侧后患侧,急性期患者少见。双相HSN第一相SPV强而持续时间短,第二相SPV弱而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单侧
外周
前庭
病变
摇头眼震
温度试验
自发眼震
Keywords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
head shaking nystagmus
caloric test
spontaneous nystagmus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1.0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前庭代偿相关环路及技术进展
邢玥
司丽红
薛思儒
王钰茹
朱子明
张洋浔
张潇洋
朱景宁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病因初步探究
朱艳含
钱果
秦文静
方毅
徐姣
周涛
常丽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行为康复训练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吴思恩
李清明
黄素红
陈戍国
崔勇
《中国医药》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
李康之
司丽红
凌霞
申博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摇头眼震的相关临床分析
刘博
司丽红
李哲元
杨旭
夏章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