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吴培华 邓珊 阳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探究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观察时段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之间,该时段收诊180例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均60例,小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50mg)+阿司匹林(1... 探究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治疗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观察时段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之间,该时段收诊180例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均60例,小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50mg)+阿司匹林(100mg)方案,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方案,单药治疗组-阿司匹林(100mg)单一方案。探究患者不同时点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安全性数据。结果 治疗21天、90天等时点上,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维度,联合治疗组受访者均有好转(P<0.05),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21天、90天等时点上,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等维度,单药治疗组均未见显著好转(P>0.05)。复发率数据统计来看,组间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其中,小剂量联合治疗组、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联合治疗组的指标结果相对较低,相较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颅内外出血数据统计来看,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风险较小剂量联合治疗组高,组间差异性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给予小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早期给药干预,可以起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比于传统的单一用药方案,其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阿司匹治疗,安全性表现更加理想,这也说明了,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延 郭珍立 +2 位作者 凃晋文 黄敏 张雪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69-374,393,共7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MRS评分、BI,随访3个月后再次评估)、中医证候要素积分、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NIHSS评分、血黏度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统计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BI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均<0.05),BI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MRS评分更低(P均<0.05),BI更高(P均<0.05)。2组治疗后内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FIB、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全血黏度均与内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呈正相关(P均<0.05),血浆黏度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呈正相关(P均<0.05),TC与痰湿积分呈正相关(P<0.05),HDL-C与内风、痰湿积分及总积分呈负相关(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102/120),对照组为76.7%(92/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IHSS评分、血黏度及血脂与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活血化痰通络汤可有效减少患者中医症状,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代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远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小动脉闭塞 活血化痰通络 证候要素 血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昊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早期应用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74例,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 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早期应用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74例,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医+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就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状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3个月NIHSS、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TG、TC及LDL-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HDL-C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早期应用活血化痰通络方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减少中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 活血化痰通络方 中医证候积分 小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递质的风险模型在评估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中的价值
4
作者 桂慧华 张彩虹 +2 位作者 韦俊杰 韦敏康 张晓航 《河北医学》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目的:构建基于神经递质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为临床疾病管理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 目的:构建基于神经递质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为临床疾病管理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建模集(n=112)和验证集(n=48),根据建模集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n=43)、神经功能改善组(n=6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风险模型,并经C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标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建模集和验证集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建模集与总体水平、验证集与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数据集均具有总群体代表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基线NIHSS评分、SBP、LP(a)、脑神经递质DA、GABA、Glu脑电S谱值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使用ROC曲线验证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767~0.943),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788~0.954),二者区分度良好;使用校准曲线验证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分析所得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高;使用DCA分析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神经递质水平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因素,基于神经递质指标构建风险模型存在评估患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风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预后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永梅 王亚婷 +3 位作者 胡甜甜 简溯 赵红领 何文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ILAO)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86例非急性期症状性ILAO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将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ILAO)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86例非急性期症状性ILAO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将相关因素进行联合,构建预测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通过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mRS、入院NIHSS评分、球蛋白水平及药物治疗比率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R=2.551,95%CI:1.134~5.738,P=0.024),血管内开通治疗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132,95%CI:0.027~0.634,P=0.011)。纳入入院mRS及血管内开通治疗建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入院mRS和血管内开通治疗分别增加和降低非急性期ILAO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两者结合建立的列线图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 预后 血管内开通治疗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何志成 黄汉宁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02例PACI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在采用...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02例PACI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在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1%,高于对照组的7.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PACI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 替罗非班 低分子肝素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田雪勤 王嘉浩 +3 位作者 季林铃 赵格格 蒋婧 王英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选择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为LAA组,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患者33例为SAO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按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PCI)组(39例)及非进展型脑梗死(NPCI)组(59例)。98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根据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59例)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33例)组。收集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分组人群血浆CDK9水平;探讨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DK9对急性LA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A组HDL-C水平更低,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较SAO组糖尿病病史占比更高,梗死体积更大,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PCI组与PCI组糖尿病病史占比、HbA1c、随机GLU和CDK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CDK9预测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 5(95%CI:0.794 1~0.914 8),当CDK9水平为602.1 ng/L时,约登指数最大(0.604),相应的敏感度为0.849,特异度为0.755。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血浆CDK9水平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CDK9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1)。结论 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浆CDK9水平显著升高,CDK9是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血浆CDK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进展性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SAA及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类型及预后的相关性
8
作者 张文彬 石秀芳 周文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指标(Hcy、SAA、LDL/HDL)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易损性评分),Spearman分析外周血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7)和预后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血外周血指标(Hcy、SAA,LDL/HD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患者Hcy、SAA、LDL/HDL水平及易损性评分低于不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Hcy、SAA、LDL/HDL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cy、SAA、LDL/HDL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SAA、LDL/HDL水平对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796、0.67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SAA、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且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斑块 半胱氨酸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刺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徐林胜 侯伯南 +4 位作者 苏琴 吴忧 梁顺利 张荣博 辛锡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巨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巨刺治疗... 目的探讨巨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巨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S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治疗前后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患侧与健侧的流速比值(MVi ACA/MVc ACA、MVi PCA/MVc PCA),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治疗前后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采用Tan评分系统和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比较两组患者侧支循环评分差异。3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全因死亡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FMA、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FMA评分差值、FIM评分差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Vi ACA、MVi PCA、MVi ACA/MVc ACA、MVi PCA/MVc PC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LMC评分、T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治疗能够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促进运动功能康复,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巨刺 侧支循环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汤加减辅治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10
作者 罗洁 李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加减辅治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动脉取栓治疗,观察组加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加减辅治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动脉取栓治疗,观察组加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htel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加减辅治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可提高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补气活血汤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彭敏 董中君 +2 位作者 王素欢 闫喜格 陈秀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9-032,共4页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MR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NHIS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大于参考组,血小板活性显著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用于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元气致残风险,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骨膜蛋白、能量平衡相关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刘倩 景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AACI组血清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t=15.795,P<0.001),血清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t=-23.593,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AACI组血清Periost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771,P<0.001),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734,P<0.001)。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年龄、梗死面积、NIHSS评分及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高、Periostin高为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8,95%CI:1.385~2.852,P<0.001;OR=1.139,95%CI:1.072~1.211,P<0.001;OR=1.679,95%CI:1.335~2.113,P<0.001),Adropin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39,95%CI:0.911~0.968,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eriostin联合Adropin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显著高于血清Periostin、Adropin单独预测的0.783、0.786(Z=3.087,P=0.002;Z=2.892,P=0.004)。结论血清Periostin水平升高、Adropin水平降低与ALA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骨膜蛋白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3
作者 王景凤 王景泰 +1 位作者 毕鹏翔 郭艳芹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PAD型脑梗死的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PAD型脑梗死的患者56例,按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将PAD型脑梗死分为:PAD-END组32例与PAD-非END组24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PWI检查指标(相对血容量、相对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PAD-END组和PAD-非END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END组既往高血压史、入院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患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END组入院时收缩压、HbAlc、Hcy、hs-CRP显著高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0.846、0.227、0.716、0.474,END组rCBV、rCBF显著低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8.543、15.3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CBV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99,此时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性为0.84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46;rCBF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848,此时的灵敏度为0.917,特异性为0.687,AUC值为0.868;结论rCBV、rCBF降低和入院收缩压、HbAlc、Hcy、hs-CRP升高可能是急性PAD患者出现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WI技术可用于预测急性PAD患者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急性穿支动脉疾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王柏凤 《北方药学》 2025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包头市第八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行脑梗死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包头市第八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行脑梗死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疗程14天,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簇(ROS)、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五聚素3(PTX3)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B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A组(73.91%),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Barthel指数均上升,且B组更高,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NSE、S100β水平均下降,且B组更低,两组IGF-1水平均升高,且B组更高,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PTX3、MMP-9、ROS水平均下降,且B组更低,两组GSH-Px水平均升高,且B组更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可减少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预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依达拉奉右莰醇 神经功能 炎性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郑娜 丁晶 +10 位作者 李孟汉 杜元灏 许迎春 吴江莹 吴潇哲 郭睿婧 田珍 何润东 黄迪 李培雯 刘婉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取栓术治疗,试验组在动脉取栓术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GV20)、风池(GB20)、内关(PC6)...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取栓术治疗,试验组在动脉取栓术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GV20)、风池(GB20)、内关(PC6)、曲池(PC6)、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太冲(LR3),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发病90 d时mRS评分为0~2、0~3分的分布比例、发病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疗效优于单纯动脉取栓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动脉取栓术 急性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白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王颖辉 付征 +1 位作者 远庚 齐文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PAB)、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2-12广安门医院治疗的10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高分辨率...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PAB)、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2-12广安门医院治疗的10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稳定组(n=32)、不稳定组(n=48)及未形成斑块组(n=20)。收集4组对象的PAB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PAB及中性粒细胞与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AB水平[(260.75±17.53)mg/L]低于对照组[(290.94±16.71)mg/L],中性粒细胞计数[(6.84±1.97)×10^(9)个/L]高于对照组[(5.26±1.34)×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7.42±1.67)×10^(9)个/L]高于稳定组[(6.50±2.30)×10^(9)个/L]及未形成斑块组[(5.93±1.63)×10^(9)个/L],PAB水平[(256.15±13.82)mg/L]低于稳定组[(264.98±12.63)mg/L]及未形成斑块组[(279.44±13.6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证实PAB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53,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颅内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31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PAB是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AB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AB及中性粒细胞与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存在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颅内动脉斑块 稳定性 前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张玉 高翔 周佛养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与存在颈动脉斑块且有一过性脑缺血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ACI组(n=76)和NAC...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与存在颈动脉斑块且有一过性脑缺血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ACI组(n=76)和NACI组(n=73)。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查下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浆D-D水平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于ACI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ACI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NA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CI组患者相比,ACI组患者低回声斑块、混合斑块的比例均较高,高回声斑块的比例较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NA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查下的颈动脉斑块性质、血浆D-D水平单独诊断对AC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702、0.819,P<0.05);超声检查下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对ACI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AUC=0.697,P<0.05);超声检查下的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血浆D-D水平检查对AC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871,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浆D-D水平检查对于A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动脉斑块 急性 D-二聚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模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研究
18
作者 王建伟 姚余 +2 位作者 张美霞 陈红芳 傅亚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的钙化模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3个月的预后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9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完成头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的钙化模式(... 目的 探讨颈动脉的钙化模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3个月的预后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9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完成头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的钙化模式(无钙化、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以及钙化负荷(低和高钙化)。治疗7 d复查头部CT评估出血转化和梗死体积,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3分)和不良组30例(≥3分)。结果 不良组年龄≥70岁、平均收缩压≥165 mmHg、空腹血糖≥7.5 mmol/L、入院NIHSS评分≥12分、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高钙化、出血转化以及梗死体积≥50 mm3显著高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NIHSS评分≥12分、内膜钙化、出血转化以及梗死体积≥50 mm3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S患者颈动脉的内膜钙化可能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新型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钙化 预后 出血转化 内膜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赵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治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判断综合护理模...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治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判断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ADL评分、评估生命质量的维度(共4个)、评估心理状况的量表(共2个)、NIHSS评分,护理后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益处较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患者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S100钙结合蛋白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联系
20
作者 贾燕燕 孙翊嘉 +1 位作者 赵迪 宋彦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人员为健康组。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34例、斑块稳定组45例和斑块不稳定组41例。分析血清PLA2、S100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ROC分析二者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随访1年,以复发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生存率。结果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血清PLA2、S100B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A2、S100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OC显示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PLA2、S100B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进展性 磷脂酶A2 S100钙结合蛋白B 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