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特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艳 刘卫国 +4 位作者 章文斌 于翠玉 祝雅静 闫磊 王晓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63-76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ALC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的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市脑科医院PD中心已行脑深部刺激(DBS)手术治疗的患者ALCT的相关资料,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分析左旋多巴冲击试... 目的分析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ALC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的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市脑科医院PD中心已行脑深部刺激(DBS)手术治疗的患者ALCT的相关资料,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分析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运动症状、中轴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不同运动症状改善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患者的运动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7.7%,PD的运动症状中震颤、强直、运动迟缓、步态或姿势异常分别改善了75.1%、51.4%、58.9%、5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轴性损害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4.3%,言语、步态和姿势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8.4%,64.6%,4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PD患者运动症状全面改善,作为DBS术前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DBS治疗估计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运动症状 中轴症状 脑深部刺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涛 王拥军 +5 位作者 李伟 芦林龙 马锐华 史伟雄 李娜 王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58-660,共3页
目的建立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急性多巴反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期选择适当的运功改善程度指标临界值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102例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 目的建立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急性多巴反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期选择适当的运功改善程度指标临界值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102例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49例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急性左旋多巴试验,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水平服药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的差异,建立急性左旋多巴试验的ROC曲线,计算不同临界值下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50/37.5mg、200/50mg、300/75mg剂量均有临界值可到达80%以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界值设定在300/75mg剂量水平的28.5%时可达到97.1%的敏感度;临界值设定在150/37.5mg剂量水平的22.5%可达到93.2%的特异度。结论通过阶梯式急性左旋多巴试验方法可以有效量化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反应性。选择一定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为临界值可使该试验在帕金森病诊断中达到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反应性 急性左旋多巴治疗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3
作者 冯涛 芦林龙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李伟 马锐华 史伟雄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筛选过程中进行了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依次为100/25 mg、150/37.5 mg、200/50 mg和300/75mg),然后接... 目的评价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筛选过程中进行了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依次为100/25 mg、150/37.5 mg、200/50 mg和300/75mg),然后接受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器(STN-DBS)植入术,随访24个月。将急性左旋多巴负荷试验的结果与24个月后的脑深部电刺激术疗效进行对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150/37.5 mg、200/50 mg和300/75 mg的试验结果与STN-DBS疗效的一致性高,Kappa值依次为0.373、0.642和0.849(P<0.01)。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100/25 mg进行试验结果与STN-DBS疗效的一致性低,Kappa值为0.221(P>0.05)。结论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可以准确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远期疗效,可以用于筛选适合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 脑深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致乏力出汗1例
4
作者 张超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为临床上诊断帕金森是否选择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提供建议。方法总结1例为明确诊断而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引起乏力出汗症状的临床诊治病例的资料。结果患者因出现乏力出汗而导致无法完成左旋多巴冲击试验。结论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存在一... 目的为临床上诊断帕金森是否选择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提供建议。方法总结1例为明确诊断而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引起乏力出汗症状的临床诊治病例的资料。结果患者因出现乏力出汗而导致无法完成左旋多巴冲击试验。结论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高剂量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应采取逐步递减方法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帕金森病 多巴丝肼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巴反应性的帕金森病震颤分型和电生理特征
5
作者 李芳菲 林施暖 +1 位作者 崔雨莎 冯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抵抗型及反应型帕金森震颤患者的震颤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帕金森病患者197例,至少有一个肢体出现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所有患者完善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及震颤分析。震颤改善值<5分为多巴胺抵抗型(11... 目的:探讨多巴胺抵抗型及反应型帕金森震颤患者的震颤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帕金森病患者197例,至少有一个肢体出现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所有患者完善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及震颤分析。震颤改善值<5分为多巴胺抵抗型(116例),震颤改善值≥5分为多巴胺反应型(81例)。比较2组患者在静止、姿势、意向以及持物状态时的震颤形式和频率。结果:与多巴胺抵抗型相比,多巴胺反应型的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总分及震颤总分更高、病程更长、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大(均P<0.05),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的最大改善率和改善值更大(均P<0.05)。2组在上肢意向性震颤及上肢持物状态下,震颤肌肉收缩形式和频率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下肢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状态下,震颤肌肉收缩形式和频率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震颤对左旋多巴存在反应异质性。不同反应型在不同状态下的震颤肌肉收缩形式和频率的分布存在差异,震颤分析可为帕金森震颤多巴胺反应性不同类型的鉴别及治疗提供客观、实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多巴胺反应性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震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雷晓燕 李丙蓉 《西部医学》 2013年第7期1002-1003,1006,共3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并与泼尼松口服方法比较。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每日40mg冲击治疗;B组(4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并与泼尼松口服方法比较。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每日40mg冲击治疗;B组(4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8周时A组治愈率为100%,B组治愈率为85%。A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沉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较口服泼尼松改善症状和体征快,疗程短,副反应少,对稳定病情和可能临床治愈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甲状腺炎 甲泼尼龙 冲击疗法 泼尼松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向栋 王磊 +5 位作者 董喆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杨生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875-6881,共7页
背景: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试图回答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优劣问题,得出结论各不相同。目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 背景: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试图回答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优劣问题,得出结论各不相同。目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的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甲基强的松龙在给药后24 h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肺部感染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在泌尿系感染率、术后伤口不愈合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方面与传统治疗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成人急性脊髓损伤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有较高的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所以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急性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大剂量 冲击治疗 并发症 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祥龙 苏庆军 +1 位作者 王庆一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INJURY 临床试验 冲击治疗 有效药物 ASCI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卵抗菌物质的诱导及其蚁蚕的动物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祥瑞 陈玉银 +2 位作者 潘佩飞 郑源庞 李端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和热冲击处理越年蚕卵后,将孵化的蚁蚕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当超声波强度在0.3A以上,处理时间为5min时,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45℃热冲击则无明显效果.将超声波诱导后的蚁蚕进行冷... 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和热冲击处理越年蚕卵后,将孵化的蚁蚕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当超声波强度在0.3A以上,处理时间为5min时,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45℃热冲击则无明显效果.将超声波诱导后的蚁蚕进行冷冻干燥和粉碎处理,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人安全;对动物的应激能力(耐缺氧、耐高温以及游泳时间)试验表明,经超声波处理的蚁蚕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应激能力(p<0.05).同时蚕卵孵化率在95%以上,说明各处理强度对蚕卵均属安全范围,其蚁蚕可以继续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卵 抗菌物质 超声波 冲击 急性 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N-DBS治疗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较低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春晖 苑青 +3 位作者 吴曦 徐瑾瑜 王家莉 胡小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左旋多巴冲击试验(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TN-DBS治疗的35例LCT改善率<...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左旋多巴冲击试验(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TN-DBS治疗的35例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PD运动分型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12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17例)、混合型(6例)。分别比较3组类型PD患者间的术前LCT改善率、STN-DBS术后开机未服药时的运动症状评分改善率(简称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率)。比较术前LCT改善率与STN-DBS术后1个月时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震颤为主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及混合型PD患者的术前LCT改善率分别为(19.38±6.85)%、(23.76±5.02)%及(16.48±10.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12);3组类型患者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1.75±8.65)%、(41.52±13.11)%及(38.90±14.1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4)。35例PD患者的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率较术前LCT改善率有明显提高(t=9.46,P<0.01)。3组类型患者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术前LCT改善率(均P<0.01);3组类型患者的STN-DBS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率较术前LCT改善率的提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P=0.03),震颤为主型与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STN-DBS对LCT改善率<30%的原发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有效,尤其对震颤为主型的原发性PD患者的短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0238574 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新的药物还是现代药物的新试验?/Hankey G J∥Lancet.-2001,358(9283).-683~684医科图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物理疗法 医科 脑卒中后 左旋多巴 急性脑血管疾病 现代药 试验 急性缺血性卒中 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的震颤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竹 冯涛 +3 位作者 王雪梅 王展 杨雅琴 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特征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入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临床很可能的MSA-P患者23例(MSA-P组)。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或头部...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特征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入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临床很可能的MSA-P患者23例(MSA-P组)。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或头部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完成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观察患者静止、姿势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和节律形式。结果 MSA-P组较帕金森病组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Ⅲ部分评分高(t=-2.098,P<0.05),改善率明显降低(Z=-9.446,P<0.01),两组震颤评分和急性美多芭冲击试验的震颤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止性震颤MSA-P组非同步非交替震颤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8.756,P<0.01),细小无规律震颤者高于帕金森病组(χ~2=4.788,P<0.05);姿势性震颤MSA-P组高频震颤(>6 Hz)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11.312,P<0.01)。MSA-P组静止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119,P<0.05);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274,P<0.05)。两组姿势性震颤评分越高,姿势性震颤和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越低。帕金森病组25%存在头部震颤,MSA-P组未见头部震颤。MSA-P组22.7%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有>30%的改善,但总体改善率均未超过30%改善率。女性MSA-P患者震颤改善率较男性更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和MSA-P震颤特征有较多相似性,MSA-P患者震颤频率较高,静止性震颤以非同步非交替、细小无规律震颤为主,且少见肢体外震颤。小部分MSA-P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改善有效,女性患者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 帕金森病 震颤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震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帕金森病震颤特征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竹 冯涛 +3 位作者 王雪梅 王展 杨雅琴 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YOPD)与晚发型帕金森病(LOPD)患者震颤的特征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的差异。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至少有一侧肢体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的帕金森病住院患者70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YOPD组(n=23)和LOPD组(n... 目的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YOPD)与晚发型帕金森病(LOPD)患者震颤的特征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的差异。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至少有一侧肢体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的帕金森病住院患者70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YOPD组(n=23)和LOPD组(n=47),行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分别检测患者静止、姿势及持物1000 g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及震颤节律形式。结果 YOPD组较LOPD组年龄小(t=-2.423,P<0.01),H-Y分期病情较轻(χ2=-4.604,P<0.05),病程早期(≤5年)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少(t=-2.119,P<0.05)。静止性震颤频率4~6 Hz的患者数,YOPD组多于LOPD组(χ2=3.896,P<0.05)。LOPD组强直与运动迟缓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34,P<0.05),而YOPD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YOPD多表现为经典帕金森震颤,震颤分析可以帮助年轻震颤患者鉴别病因。YOPD和LOPD均对左旋多巴反应有较好反应,YOPD早期用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帕金森病 晚发型帕金森病 震颤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震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竹 苏东宁 +4 位作者 刘亘梁 王雪梅 王展 马惠姿 冯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特征、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OH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131例EOPD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各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特征、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OH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131例EOPD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各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在急性美多巴冲击试验服药前、服药1、2、3 h后卧立位血压测试,MDS-UPDRSⅢ运动症状评分,计算左旋多巴改善率。根据是否出现OH分为OH组和非OH组,比较2组的基本临床数据、各量表评分,分析OH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的131例EOPD患者纳入OH组69例,纳入无OH组62例。总OH发生率为52.7%,服药前OH发生率为25.8%,服药后为39.7%(P<0.05)。OH组患者病程更长,卧位高血压、剂末现象的发生率更高,左旋多巴最大改善率更高,姿势步态异常得分更高(均P<0.05);OH组患者的冻结步态问卷(FOGQ)、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CS)和帕金森病日常生活质量问卷调查(PDQ-39)量表评分得分更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位高血压(OR=11.057,P=0.000)和便秘(OR=1.170,P=0.019)是EOPD患者发生OH的高危因素。结论:OH是EOPD患者的常见自主神经受损表现,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后更易发生。左旋多巴药物可使EOPD患者卧立位收缩压下降。卧位高血压和便秘是EOPD患者发生OH的高危因素。建议对PD患者进行服用抗PD药物后1~2 h的卧立位试验,明确卧位高血压及OH情况,辅助专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发型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猫豆渣为原料制备口服水解蛋白
15
作者 张馨远 王衍旋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84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从提取左旋多巴后的废渣——猫豆[Mueuna Cochinchinenris(Lour) A.Cheual]渣为原料制备口服水解蛋白。首先从豆渣中提取酪蛋白,再经酸水解法而制备。工艺设计考虑到原料的特点,排除了残存的左旋多巴,收得率为豆渣的11~13%。... 本文介绍从提取左旋多巴后的废渣——猫豆[Mueuna Cochinchinenris(Lour) A.Cheual]渣为原料制备口服水解蛋白。首先从豆渣中提取酪蛋白,再经酸水解法而制备。工艺设计考虑到原料的特点,排除了残存的左旋多巴,收得率为豆渣的11~13%。成品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证明含有七种必需氨基酸在内的十七种氨基酸,氨基氮的含量较国内同类产品高。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配比,接近人乳模式。经测定小白鼠经口LD_(50)及95%可信限范围为27.8(25.4~30.2)g/kg。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豆 氨基氮 左旋多巴 急性毒性试验 可信限 工艺设计 收得率 经口 氨基酸分析仪 酸水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猫豆渣为原料制备口服水解蛋白干粉
16
作者 张馨远 王衍旋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84年第1期50-,共1页
口服水解蛋白是一种口服的混合氨基酸制剂,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应用后不需要消化液的作用便可从肠道吸收,以补充体内缺少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效果显著,是药物也是营养品,可广泛用于医疗、食品、农业、化妆品工业等谐方面。我... 口服水解蛋白是一种口服的混合氨基酸制剂,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应用后不需要消化液的作用便可从肠道吸收,以补充体内缺少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效果显著,是药物也是营养品,可广泛用于医疗、食品、农业、化妆品工业等谐方面。我国某些药厂,在用猫豆[Mucuna cochinchinensis(Lour)A.Cheval]生产左旋多巴过程中,有大量猫豆渣未被综合利用。经过提取左旋多巴后的猫豆渣营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豆 左旋多巴 氨基酸制剂 Cheval 化妆品工业 肠道吸收 氨基酸合成 体内过程 酸水解 急性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病57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阳月英 李方贵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54-55,共2页
本文分析1986~1991年收治的57例蚕豆病。诊断依据1.发病为蚕豆成熟季节;2.进食过蚕豆;3.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4.部分有蚕豆病病史。男50例,女7例,年龄11个月~5岁半,在4~5月发病,有食蚕豆史;
关键词 蚕豆病 急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分析 巩膜黄染 后幼红细胞 尿潜血试验 碱化尿液 还原型 左旋多巴 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