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126例
1
作者 张元元 贾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6-089,共4页
研究分析126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使用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6例于2022.10月至2023.10月就诊,奇偶数形式组别分配,对照组采取外涂阿昔洛韦乳膏,观察组实施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分析... 研究分析126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使用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6例于2022.10月至2023.10月就诊,奇偶数形式组别分配,对照组采取外涂阿昔洛韦乳膏,观察组实施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中医症候积分表评定患者带状疱疹病症,评分以治疗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评分低(P<0.05),疾病特征缓解时间统计,两组间以观察组患者缓解时间有良好时效性(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汇总,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 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火针联合中药地榆散塌渍治疗的实施在促进患者病症、疾病特征等得以快速改善的同时,有助于管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中药塌渍 地榆散 联合治疗 急性期带状疱疹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杨金蓉 陈娟 孟亚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观察脐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于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22年12月-2024年6月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2例。西医组... 目的观察脐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于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22年12月-2024年6月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2例。西医组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脐针,治疗1周随访3月。记录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消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程度评分量表(VAS)、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χ^(2)=20.72,P<0.05);中医组治疗后VAS评分、消疱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脐针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在缓解中医症状、缩短消疱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方面疗效确切,且无后遗神经痛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脐针 肝郁脾虚型 急性期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A组,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发生的头晕、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神经阻滞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介质指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及对血清IL-17、IL-8、SP的影响
4
作者 文俊 杨梅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年第6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血清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信封法...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血清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针刺组,2组59例。针刺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周。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采用模拟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估]、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血清IL-17、IL-8、SP水平、后遗神经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高于针灸组的(96.61%vs 84.75%,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2组VAS评分于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CD4^(+)、CD4^(+)/CD8^(+)值高于针刺组(P<0.05),CD8^(+)值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血清IL-17、IL-8、SP水平均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针刺组(P<0.05);2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结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症状表现,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期带状疱疹 麦粒灸 针刺治疗 白介素-17 白介素-8 血清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晋 周建伟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不同灸量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期带状疱疹6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灸量组(n=30例)、低灸量组(n=30例)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带状疱疹后神经...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不同灸量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期带状疱疹6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灸量组(n=30例)、低灸量组(n=30例)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heuralgia,PHN)发生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状态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皮损愈合指标,及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治疗后,高灸量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7%,29例/30例)高于低灸量组(93.3%,28例/3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N发生率高灸量组低于低灸量组,两组在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心理评分、脱痂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高灸量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灸量组和低灸量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均有效果且安全有效,但高灸量组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优于低灸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郁发之 灸量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6
作者 张丽娟 张翠 +2 位作者 张乾 王向向 王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对急性期带状疱疹(HZ)患者疼痛、免疫反应及血清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期HZ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梅花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梅花针组...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对急性期带状疱疹(HZ)患者疼痛、免疫反应及血清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期HZ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梅花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梅花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细胞数量、血清NT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是否遗留后遗神经痛(PHN)。结果梅花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梅花针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均上升,且梅花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8+细胞百分比均下降,且梅花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结束4周及治疗结束8周时,两组患者血清NT水平均上升,且同时间点梅花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结束4周及治疗结束8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同时间点梅花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梅花针组PH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威伐光理疗+肌注腺苷钴胺治疗急性期HZ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免疫力,血清NT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梅花针 疼痛 免疫反应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药信念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瑞霞 吕慧 +2 位作者 夏建妹 杨思兰 方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35-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服药信念在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340例,采用中文版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简...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服药信念在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340例,采用中文版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服药顾虑信念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0.378(95%CI:-0.469~-0.288),占总效应的62.6%,而服药必要信念的中介效应为-0.110(95%CI:-0.175~-0.052),占总效应的32.7%。结论服药信念在疾病感知和服药依从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提高患者服药必要信念、降低顾虑信念和改善其疾病感知的干预策略,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达到缓解患者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疾病感知 服药信念 服药依从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明月 吕慧 方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检验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采用临界比值法进行项目分析,量表总得分前... 目的检验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采用临界比值法进行项目分析,量表总得分前27%的高分组和后27%的低分组在8条目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83,标准化Cronbach’sα为0.808;结构效度(KMO值为0.801,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393.89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2个公共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1.055%;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修正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为1.262,拟合指数(GFI)为0.969,调整拟合指数(AGFI)为0.934,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2。结论中文版MMAS-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用药依从性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9
作者 刘可佳 姚伟伟 +1 位作者 韩超汝 宋世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比较2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比较2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VAS)评分,血清P物质、CD3^(+)、CD4^(+)、CD8^(+)水平变化;比较2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CD8^(+)水平、VAS评分、血清P物质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P<0.05),临床疗效总显效率(88.33%,53/60)高于对照组(65.00%,39/60)(P<0.05)。结论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各项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疼痛感,改善免疫水平、血清P物质,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针 穴位放血 视觉模拟评分 止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鹏涛 迟瑞玲 +3 位作者 陈天丽 刘巧玲 陈士花 刘洪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HZ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HZ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疱疹临床相关指标(起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临床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B组起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分别为(5.30±1.37)、(9.50±1.94)、(15.03±1.97)d,均短于A组的(6.67±1.99)、(11.47±2.30)、(18.53±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B组VAS评分(2.63±1.15)分低于A组的(3.67±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B组痊愈率43.3%优于A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 B组PHN发生率20.0%明显低于A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Z早期使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进行干预能够对缓解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病起到积极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穴位注射 神经阻滞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蒋晨浩 蔡靓羽 +2 位作者 周红梅 李荣华 张建楠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0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配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配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中P物质(SP)水平、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患者发展为后遗留神经痛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5)。观察组发展成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颊针联合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脉冲射频 颊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伐光联合药物对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雪青 张红芹 +2 位作者 吴玮 郑蓓洁 王祥瑞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5期306-308,312,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威伐光照射联合阿昔洛韦、加巴喷丁对于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共4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22,威伐光组)及对照组(n=23),分别评估治疗后的皮损愈合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通过COX回归分... 目的研究局部威伐光照射联合阿昔洛韦、加巴喷丁对于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共4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22,威伐光组)及对照组(n=23),分别评估治疗后的皮损愈合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通过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威伐光组中皮损较对照组更快愈合(RR=2.64,95%CI1.36~5.13,P=0.004),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威伐光能够加快老年人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皮损愈合,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伐光 老年人 急性期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夹脊穴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辉 徐惠青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731-734,741,共5页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与针刺夹脊穴联合用于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的价值,研究联合治疗对患者急性期疼痛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确诊...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与针刺夹脊穴联合用于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的价值,研究联合治疗对患者急性期疼痛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患者各症状缓解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结束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皮损情况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与皮损改善情况,检测并对比其治疗各时点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止疱、结痂、脱痂、疼痛缓解等用时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皮损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与针刺夹脊穴联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加速皮损止疱、结痂与脱痂,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刺夹脊穴 疼痛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洪尧 肖文鑫 +1 位作者 林青霞 张勤兑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2期99-101,共3页
目的:比较毫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及神经阻滞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寻求治疗带状疱疹更安全、有效、易于掌握及操作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疼痛科治疗的9... 目的:比较毫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及神经阻滞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寻求治疗带状疱疹更安全、有效、易于掌握及操作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疼痛科治疗的9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疤时间、镇痛效果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②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8.89%与观察组93.33%的治疗率相比,及治疗后VA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459>0.05、P=0.468>0.05);③在止疤时间及3年内发生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止疱时间为(4.844±1.623)d,优于对照组(6.111±1.957)d的止疱时间,3年内发生后遗神经痛方面,对照组为10(22.22%),治疗组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和P=0.036<0.05)。结论:毫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疼痛,促进疱疹的早期结痴脱落,减少PHN发生,与神经阻滞治疗相比,其操作更为安全、方便、易于掌握,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 毫火针 赞刺 放血疗法 PH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针灸外治法在急性期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婷婷 郝利芳 赵立新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71-376,380,共7页
带状疱疹急性期湿热毒邪郁于肌表,若医者用药多以苦寒直折,往往收效不甚理想。而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使用火针、铺棉灸、艾灸、叩刺拔罐等温热刺激外治法,可同气相求,引内郁之热毒透散,温通行气、活血化瘀、破坚消积、祛火之源、扶正... 带状疱疹急性期湿热毒邪郁于肌表,若医者用药多以苦寒直折,往往收效不甚理想。而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使用火针、铺棉灸、艾灸、叩刺拔罐等温热刺激外治法,可同气相求,引内郁之热毒透散,温通行气、活血化瘀、破坚消积、祛火之源、扶正祛邪,收效甚好。针对针灸外治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为“火郁发之”的理论探寻科学基础。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TRP)通道及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均参与了火针发挥疗效的过程,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火郁发之 外治法 火针 铺棉灸 艾灸 叩刺拔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国辉 陈敏 祝君 《光明中医》 2016年第22期3326-3327,共2页
目的观察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的变化。结果疗... 目的观察毫针皮下扇形透刺联合艾灸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浆NO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O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血浆NO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这可能是疗效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皮下扇形透刺 毫针 艾灸 血浆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景明 苑程程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7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针灸科就诊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针刺皮损部对应之夹脊穴,并在皮...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针灸科就诊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针刺皮损部对应之夹脊穴,并在皮损周围围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及刺络拔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4、7天以及疗程结束后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刺络拔罐 急性期带状疱疹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29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国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0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疗程(14天)后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疗程(14天)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毫针皮下扇形透刺配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良好疗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皮下扇形透刺 毫针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疗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毕春生 解会杰 +2 位作者 李寅荧 王婷 王微 《大医生》 2021年第15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疗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期...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疗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综合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视觉模拟评疼痛量表(VAS)评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因子表达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CGRP、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疼痛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论治 综合疗法 神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甘油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观察
20
作者 方芳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4期532-533,共2页
目的观察金甘油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59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红外线照射治疗,给予治疗组30例患者在红外线照射基础上配合金甘油外敷治疗,对比两... 目的观察金甘油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59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红外线照射治疗,给予治疗组30例患者在红外线照射基础上配合金甘油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疱疹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痂及脱痂时间、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实施金甘油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甘油外敷 红外线照射 急性期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