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片仔癀通过BCL-2及Caspase途径参与急性淋巴白血病耐药细胞株MOLT-4/ADM耐药逆转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梅序桥 吴阿阳 +8 位作者 刘惠美 黄家福 薛钰 许煜煌 张琳 陆璇 王国伟 胡佳伟 潘裕添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片仔癀对耐阿霉素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ADM药物耐受逆转的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片仔癀作用MOLT-4/ADM细胞48 h后,用MTS法检测MOLT-4/ADM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ADM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检测耐药基... 目的探讨片仔癀对耐阿霉素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ADM药物耐受逆转的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片仔癀作用MOLT-4/ADM细胞48 h后,用MTS法检测MOLT-4/ADM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ADM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检测耐药基因MDR1以及BCL-2 mRNA、Caspase-3/8/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BCL-2、Caspase-3/8/9以及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结果0.4 mg/ml片仔癀组对MOLT-4/ADM耐阿霉素的IC50逆转倍数为4.02倍。0.2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9.87±0.47)%,0.4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15.17±0.69)%,0.8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20.32±0.8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6.06±0.35)%。随着片仔癀用药浓度的增大,BCL-2 mRNA表达下降,而Caspase-3/8/9 mRNA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Caspase-3/9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8蛋白相对变化不大。结论片仔癀可以通过BCL-2以及Caspase途径诱导凋亡,增加MOLT-4/ADM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仔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药耐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L-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对急性淋巴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毒性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弘 吴梧桐 +1 位作者 顾学裘 郭青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考察重组L 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 (L ASNasePL)与重组L 门冬酰胺酶 (L Asparaginase ,L ASNase)对移植性小鼠急性淋巴白血病的作用 ,及相关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DBA/2小鼠L12 10 腹水瘤模型 ,L ASNasePL组和L ASNase组小鼠每天腹... 目的 :考察重组L 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 (L ASNasePL)与重组L 门冬酰胺酶 (L Asparaginase ,L ASNase)对移植性小鼠急性淋巴白血病的作用 ,及相关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DBA/2小鼠L12 10 腹水瘤模型 ,L ASNasePL组和L ASNase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一次 ,连续 10d。另设L ASNasePL组小鼠静脉注射给药 ,给以最大药物浓度 (4 0 0 0kU·m1-1) ,最大静脉注射体积 [0 .5m1·(2 0g) -1];L ASNase组给药体积为 0 .4ml·(2 0g) -1,给药一次后每天记录小鼠情况 ,共 14d。用Bliss法计算LD50 。结果 :L ASNasePL及L ASNase皆能显著延长L12 10 的小鼠存活天数 (P <0 .0 1) ,L ASNasePL对L12 10 移植小鼠 ,生命延长率最高达 184.7%。L ASNase组生命延长率最高为 132 .9%。L ASNasePL的毒性与L ASNase相比明显降低 ,其小鼠静注的L ASNasePL的最大耐受量为 10 .0× 10 5kU·kg-1。L ASNasePL及L ASNase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中剂量L ASNasePL与同剂量的L ASNase相比 ,均显著延长L12 10 小鼠的存活天数 (P <0 .0 5 )。L ASNasePL急性毒性明显小于L AS N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 L-门冬酰胺酶 急性淋巴白血病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L-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对急性淋巴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弘 吴梧桐 +1 位作者 顾学裘 郭青龙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考察L 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 (L ASNasePL)与L ASNase对移植性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采用DBA/ 2小鼠两种L12 10 、P3 88腹水瘤模型 ,脂质体组和L ASNase组小鼠每天ip一次 (按L 门冬酰胺酶计 740 0 ,370 0 ,185 0KU/kg) ,连续 ... 考察L 门冬酰胺酶前体脂质体 (L ASNasePL)与L ASNase对移植性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采用DBA/ 2小鼠两种L12 10 、P3 88腹水瘤模型 ,脂质体组和L ASNase组小鼠每天ip一次 (按L 门冬酰胺酶计 740 0 ,370 0 ,185 0KU/kg) ,连续 10d。设生理盐水组 (0 9%NaCl,0 4ml/ 2 0 g)及阿霉素注射剂 (2mg/kg)组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结果L ASNasePL及L 门冬酰胺酶 (L ASNase)皆能显著延长移植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鼠存活天数 (P <0 0 1) ,L ASNasePL对L12 10 、P3 88移植小鼠 ,生命延长率分别最高达 184 7%和 183 3%。L ASNase组生命延长率最高分别为 132 9%和 132 1%。L ASNasePL与相同剂量的L ASNase相比 ,其高、中剂量组 (740 0 ,370 0kU/kg)皆显著延长L12 10 、P3 88小鼠的存活天数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L-ASNaesPL) 急性淋巴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宁章勇 赵德明 +3 位作者 夏兆飞 杨建民 郝俊峰 崔亚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白血病 病理学 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急性淋巴白血病的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兆飞 赵德明 李伊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白血病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白血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娟 王丽娜 易容松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白血病(AL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初发ALL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试验组给予培门冬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柔红霉...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白血病(AL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初发ALL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试验组给予培门冬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骨髓状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5天、第33天时,两组处于骨髓M1、M2、M3状态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血生化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初发ALL的近期临床效果相当,可作为门冬酰胺酶的替代药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白血病 培门冬酶 门冬酰胺酶 儿童 初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欧永红 黄敏英 程美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24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在心理恐惧、感染发生率、胃肠道负反应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初次化疗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减少患儿的痛苦,帮助患儿顺利完成初次化疗,缩短总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 初次化疗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白血病骨髓细胞体外无血清液体培养的研究
8
作者 达万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无血清骨髓液体培养体系(SF),以有血清培养体系(SD)为对照,研究了两者对10例(11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中正常(GM-CFU BFU-E)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LL细胞的检测除用形态学外,还用白血病祖细胞(CFU-ALL)测定及... 利用无血清骨髓液体培养体系(SF),以有血清培养体系(SD)为对照,研究了两者对10例(11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中正常(GM-CFU BFU-E)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LL细胞的检测除用形态学外,还用白血病祖细胞(CFU-ALL)测定及更加敏感的bcr/abl基因转让〔t(bcr/abl)〕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法。结果表明:SF培养体系可能具有选择性清除ALL细胞及维持残留的正常造血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白血病 骨髓CFU-ALL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形态定量值观察
9
作者 杨碧云 曹瑞生 +1 位作者 杨平南 熊红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形态定量 ALL 预后 体视学
全文增补中
ZNF384融合儿童B系急性淋巴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娜 王鹏飞 +4 位作者 朱璐 胡政斌 丁文姣 王嘉怡 何映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42-248,共7页
目的总结我中心ZNF384融合阳性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为该亚组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ZNF384相关融合阳性的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亚组白血病患儿的临... 目的总结我中心ZNF384融合阳性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为该亚组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ZNF384相关融合阳性的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亚组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血液肿瘤全景式基因变异分析,在420例初发B-ALL和25例复发B-ALL中共发现15例ZNF384融合阳性病例,其中13例为初发,占比为3.1%(13/420);2例为复发,占比8.0%(2/25)。在融合伙伴方面,TCF3最常见,共6例,另有5例EP300-ZNF384,2例CREBBP-ZNF384,1例ARID1B-ZNF384,1例未报道过的DDX3X-ZNF384。6例TCF3-ZNF384融合患儿年龄相对较小。ZNF384融合的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pro-B或common-B,CD10不表达或低度表达,多伴髓系抗原CD33、CD13表达。ZNF384融合伴随多种基因突变,12例患者(80%)存在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最常见为NRAS突变。13例初发ALL患者分别采取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或2020化疗方案,均能获得完全缓解。1例TCF3-ZNF384阳性婴儿白血病患儿在化疗维持阶段后期微小残留病灶转为阳性。2例复发病例按CCCG复发ALL2017方案化疗,能再次获得缓解,其中1例为早期复发并伴TCF3-ZNF384融合。结论ZNF384融合在儿童B-ALL中常见,有多个伙伴基因,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伴随激酶信号通路突变,整体预后良好。TCF3-ZNF384融合患儿年龄相对较小,可能相对预后不良。新发现的DDX3X-ZNF384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对ZNF384融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ZNF384融合 DDX3X-ZNF3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的预后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尹萌萌 胡群 +2 位作者 刘爱国 王雅琴 张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的预后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血液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4年6月...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的预后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血液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4年6月。结果共纳入341例ALL患儿。69例治疗失败患儿中,复发55例(80%),非复发性死亡14例(20%),无患儿发生二次肿瘤;初诊WBC计数≥50×10^(9)/L、微小残留病灶阳性及严重不良事件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5例复发患儿中,复发时间以极早期复发为主(36%),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56%),免疫分型(P=0.009)、初诊WBC计数(P=0.011)及融合基因(P=0.040)与复发时间有关;高危、T细胞ALL、复发及严重不良事件是影响ALL儿童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L儿童预后与危险分层、免疫分型、是否复发及是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等因素相关,其中复发是患儿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复发可降低患儿的治疗失败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治疗失败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治疗复发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例病例系列报告
12
作者 郑方圆 丁明明 +3 位作者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发Ph+ALL患儿应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转归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结果8例复发Ph+ALL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9岁,应用奥雷巴替尼前血液学复发3例、分子学复发5例。所有患儿在应用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均为CR,血液学复发的3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100%、MMR获得率66%。分子学复发的5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MMR获得率和CMR获得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8例患儿均持续为CR,MRD阴性获得率和MMR获得率均为100%,其中CMR获得率7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1例患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经过奥雷巴替尼单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1次后,脑脊液MRD阴性并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单药奥雷巴替尼治疗未出现明显不适,1例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奥雷巴替尼。结论对于复发Ph+ALL患儿,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雷巴替尼 复发 费城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株的作用及转录组学分析
13
作者 康林之 刘振帅 +2 位作者 魏佳旭 常娜 朱大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74-6680,共7页
背景:盐酸青藤碱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2,4 mmol/L)盐酸青藤碱处理CEM细胞,CCK-8检测细胞... 背景:盐酸青藤碱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2,4 mmol/L)盐酸青藤碱处理CEM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倒置显微镜和吉姆萨染色观察CEM细胞形态变化;利用RNA-Seq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2,4 mmol/L)盐酸青藤碱作用后CEM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1,2,4 mmol/L)盐酸青藤碱作用后CEM细胞中Bcl-2、Bax、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盐酸青藤碱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EM细胞生长;②盐酸青藤碱干预后CEM细胞数量下降,核固缩;③RNA-seq测序筛出53个异常表达基因,基因本体分析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细胞解剖实体与粘连关系等,信号通路分析与肿瘤相关的是细胞凋亡;④盐酸青藤碱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EM细胞凋亡;⑤盐酸青藤碱上调CEM细胞中Bax、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由此可见,盐酸青藤碱可诱导CEM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其上调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以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EM细胞 细胞凋亡 RNA-seq测序 增殖抑制 工程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14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计无事件生存期(EFS)。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及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计算DFR。分析DF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DFR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FR是否为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FR与WBC、LDH及TT具有正相关性(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WBC、Fib、D-D及D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FR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0,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56.30%;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DFR≤0.40组患儿和DFR>0.40组患儿的E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DFR>0.40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初诊DFR对于ALL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升高的患儿生存率明显降低,且预后评估价值优于单用Fib或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凝血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15
作者 张振华 李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25-527,693,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三种检测的组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2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分析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三种检测的组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2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分析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结果:124例患儿中,核型分析、FISH、RT-PCR三种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3.10%、83.10%、46.00%,三者之间有差异。患儿染色体异常呈“幂律分布”,阳性率较高的三种相关异常为超二倍体、TEL、P16。结论:三种检测相互补充及验证,是一种对ALL染色体异常比较有效的组合检测模式。核型分析与FISH在超二倍体的检测中差异较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型分析 FISH RT-PCR 超二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VDLD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影响
16
作者 张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VDLD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VDLD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VDLD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学指标、血常规指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及VDLD化疗方案可提高ALL患儿疗效,加快免疫功能复常,纠正血液指标异常,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利于更好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 VDLD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伴T315I突变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吴修进 余霞 +5 位作者 姜薇 王冬梅 史丽君 潘亚宁 姜甜甜 魏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MRD转阴困难,并快速复发。复发后,3例患者均检测到T315I突变。3例均联用奥雷巴替尼及化疗,1疗程均达到形态学缓解、MRD转阴、BCR-ABL融合基因同步转阴。因此,伴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发生T315I突变时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能快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奥雷巴替尼是否可以一线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315I突变 高危遗传学改变 奥雷巴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系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19
作者 赵敏 汤继宏 +4 位作者 肖潇 杨乐天 徐欢 武银银 冯隽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脑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仅接受化疗后发生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急淋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脑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仅接受化疗后发生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急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患儿46例,男24例、女22例。急淋发病中位年龄为5.6(3.7~10.2)岁;化疗后发生脑损伤的中位年龄为6.6(4.7~10.3)岁。首次全身化疗后,经过2.0(1.0~8.0)个月首次出现脑损伤,其中脑病34例(73.9%)、神经血管并发症9例(19.6%)、孤立性神经系统症状3例(6.5%)。38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26例),其次为头昏或头痛、瘫痪、视觉障碍等。脑病患儿病灶主要分布在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顶叶、枕叶、额叶等部位;神经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以上矢状窦最常见。38例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患儿中,30例临床症状改善较快,预后良好。随访至22个月,32例神经影像学异常患儿中29例经复查提示好转。结论急淋伴化疗药物相关脑损伤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多样,总体预后较好,极少患儿可有症状性癫痫后遗症;早期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脑损伤早发现及早干预,更好优化急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脑损伤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规律
20
作者 孙云云 李亮 +6 位作者 储雷雷 杨珂 姜哲秀 刘甜 张建敏 潘健 陶燕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出生时间与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877例ALL患儿,分析其出生时间、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分布情况,探究其关联性,揭示该病的素体... 【目的】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出生时间与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877例ALL患儿,分析其出生时间、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分布情况,探究其关联性,揭示该病的素体因素及后天邪气致病特点。【结果】出生在天干为丙、丁,地支为申、酉之年者最易罹患本病,出生之年客运加临主运大多为相逆;在天干为庚、辛,地支为子、丑,岁运为金运、水运,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太阳寒水,气运相合关系为天符、同天符、太乙天符、不和、小逆、天刑之年者最易发为本病。【结论】“金-燥”“水-寒”均为ALL的素体因素及致病因素;ALL患儿发病与五运六气中木火之气不足及被郁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五运六气 出生时间 发病时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