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何志成 黄汉宁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02例PACI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在采用...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02例PACI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在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1%,高于对照组的7.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PACI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替罗非班 低分子肝素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季素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北京市仁和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对88名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关键... 探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北京市仁和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对88名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关键因素匹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在所进行的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遇到的并发症比率明显较低(统计学上P值小于0.05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表现出显著提升(P值小于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治疗在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小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未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未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血栓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为(5.6±1.4)、(70.6±7.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1±2.9)、(66.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未出现颅内出血的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老年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大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hs-CRP、TNF-α水平分别为(61.30±3.43)pg/ml、(7.08±1.77)mg/L、(1.48±0.1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19.09±5.09)pg/ml、(9.18±1.98)mg/L、(2.50±0.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病情好转时间,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忠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代谢、脑循环、控制血糖和血压及抗感染、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在此...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代谢、脑循环、控制血糖和血压及抗感染、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病情好转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入院到出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hs-CRP、IL-6及TNF-α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hs-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8.56±1.21)分、(1.52±0.21)ng/ml、(7.12±1.01)mg/L、(61.22±2.21)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72±4.53)分、(2.45±0.22)ng/ml、(9.21±1.56)mg/L、(121.41±2.1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入院到出院时间分别为(4.46±0.16)h、(6.67±0.31)d、(10.55±0.46)d,均短于对照组的(6.27±0.24)h、(8.62±0.48)d、(12.68±0.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控制炎症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月 刘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5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尿激酶溶栓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替罗非班辅助尿...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尿激酶溶栓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替罗非班 尿激酶 神经功能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详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行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干预)和对照组(40例,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 d、治疗1周及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小板功能,保护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李峰 《大医生》 2023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erforator artery cerebral infarction,PACI)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如皋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PACI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的... 目的研究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perforator artery cerebral infarction,PACI)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如皋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PACI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好转时间及出院时间、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与Barthel指数(BI)、炎症因子水平[高敏C反应性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蛋白(HMGB1)]、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好转、神经功能好转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s-CRP、IL-1β、IL-8、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急性PACI患者治疗的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大大缩短了疗程,适合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杨宪章 李新果 刘印叶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8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量指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均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L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效果确切,能改善脑血流量及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 替罗非班 依达拉奉 血流量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王景凤 王景泰 +1 位作者 毕鹏翔 郭艳芹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PAD型脑梗死的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急性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PAD型脑梗死的患者56例,按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将PAD型脑梗死分为:PAD-END组32例与PAD-非END组24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PWI检查指标(相对血容量、相对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PAD-END组和PAD-非END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END组既往高血压史、入院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患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END组入院时收缩压、HbAlc、Hcy、hs-CRP显著高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0.846、0.227、0.716、0.474,END组rCBV、rCBF显著低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8.543、15.3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CBV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99,此时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性为0.84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46;rCBF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848,此时的灵敏度为0.917,特异性为0.687,AUC值为0.868;结论rCBV、rCBF降低和入院收缩压、HbAlc、Hcy、hs-CRP升高可能是急性PAD患者出现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WI技术可用于预测急性PAD患者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急性穿动脉疾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李小刚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双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田雪勤 王嘉浩 +3 位作者 季林铃 赵格格 蒋婧 王英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选择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为LAA组,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患者33例为SAO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按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PCI)组(39例)及非进展型脑梗死(NPCI)组(59例)。98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根据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59例)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33例)组。收集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分组人群血浆CDK9水平;探讨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DK9对急性LA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A组HDL-C水平更低,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较SAO组糖尿病病史占比更高,梗死体积更大,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PCI组与PCI组糖尿病病史占比、HbA1c、随机GLU和CDK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CDK9预测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 5(95%CI:0.794 1~0.914 8),当CDK9水平为602.1 ng/L时,约登指数最大(0.604),相应的敏感度为0.849,特异度为0.755。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血浆CDK9水平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CDK9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1)。结论 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浆CDK9水平显著升高,CDK9是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血浆CDK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进展性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穿支动脉疾病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颜谈 许静 +3 位作者 陈巨罗 王国防 刘璐 王幼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及观察目标发生情况;根据观察目标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结果纳入分析265例,其中恶化组76例,非恶化组189例,恶化率为28.68%;与非恶化组相比,恶化组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SBP、DBP及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入院时NIHSS评分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AUC=0.662,当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415时,敏感度为30.3%,特异度为94.2%。结论NLR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PAD型急性脑梗死EN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限于敏感性较低,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穿动脉疾病 急性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SAA及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类型及预后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文彬 石秀芳 周文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指标(Hcy、SAA、LDL/HDL)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易损性评分),Spearman分析外周血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7)和预后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血外周血指标(Hcy、SAA,LDL/HD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患者Hcy、SAA、LDL/HDL水平及易损性评分低于不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Hcy、SAA、LDL/HDL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cy、SAA、LDL/HDL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SAA、LDL/HDL水平对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796、0.67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SAA、LDL/HD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且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斑块 半胱氨酸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彭敏 董中君 +2 位作者 王素欢 闫喜格 陈秀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9-032,共4页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MR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NHIS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大于参考组,血小板活性显著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用于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元气致残风险,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骨膜蛋白、能量平衡相关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刘倩 景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AACI组血清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t=15.795,P<0.001),血清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t=-23.593,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AACI组血清Periost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771,P<0.001),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734,P<0.001)。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年龄、梗死面积、NIHSS评分及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高、Periostin高为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8,95%CI:1.385~2.852,P<0.001;OR=1.139,95%CI:1.072~1.211,P<0.001;OR=1.679,95%CI:1.335~2.113,P<0.001),Adropin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39,95%CI:0.911~0.968,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eriostin联合Adropin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显著高于血清Periostin、Adropin单独预测的0.783、0.786(Z=3.087,P=0.002;Z=2.892,P=0.004)。结论血清Periostin水平升高、Adropin水平降低与ALA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骨膜蛋白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预测模型研究
17
作者 刘妍 贾龙斌 +1 位作者 许丽娜 刘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评估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测模型并筛选优势模型,为临床管理急性穿支动脉梗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41例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临床信息不完整10例,多次脑梗死患者28例,共纳入403例...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评估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测模型并筛选优势模型,为临床管理急性穿支动脉梗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41例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临床信息不完整10例,多次脑梗死患者28例,共纳入403例。将结果变量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LR)以逐步回归法分析筛选预测变量。使用L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比较预测模型对患者发病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03例患者中男性占68.73%,年龄(60.4±11.4)岁。从44个变量中选出7个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分别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就诊时血糖、胆固醇、既往糖尿病病史、既往服用降糖药物史、既往吸烟史(P均<0.05)。LR、RF、SVM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610、0.690、0.780。结论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有一定的预判能力。RF、SVM(非线性模型)在预测模型中的表现优于传统LR模型(线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穿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穿动脉 机器学习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步红静 马娜 +1 位作者 张盼盼 刘远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 探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penetratingarteryinfarction,PA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性外... 目的 探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penetratingarteryinfarction,PA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性外侧豆纹动脉及脑桥旁正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5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急性脑梗死后END组;入院后5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END组。按7∶3的比例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集用来评估模型性能。在训练集中,用R(4.2.3)软件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10的变量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对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ROC曲线及其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curve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采用校准图评估模型准确度。结果 共纳入400例急性外侧豆纹动脉或脑桥旁正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61例(65.25%),年龄64(56~70)岁;END组135例(33.75%),非END组265例(66.25%)。训练集中急性PAI患者280例,94例(33.57%)发生END;测试集120例,41例(34.17%)发生END。训练集中11个变量(P<0.10)进入LASSO回归,筛选出5个变量:入院时舒张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梗死灶最大直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 40.85,95%CI 13.34~196.43,P<0.01)、糖尿病病史(OR 24.10,95%CI 6.92~106.30,P<0.01)、吸烟史(OR 6.16,95%CI 1.54~28.39,P=0.01)、梗死灶最大直径(OR 4.93,95%CI 1.35~19.82,P=0.02)是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分别绘制训练集及测试集的ROC曲线、校准曲线、DCA曲线。训练集和测试集ROC的AUC分别为0.88、0.87;校准图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较高。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梗死灶最大直径是急性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动脉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脑白质高信号对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杨丽慧 郝永岗 +3 位作者 宋玲华 郭四平 王瑞 董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早期(发病7 d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脑梗死部位(前、后循环供血区)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单抗、双抗)、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MPV、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根据头部MRI影像,按照改良Fazekas分级,将两组患者的WMH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0~1级)和重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2~3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V和WMH程度与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性。结果共1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127例,END发生率2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MPV以及WMH负荷程度均高于非END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非EN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460、2.549,95%CI值分别为1.066~2.000、1.161~5.595,P值分别为0.018、0.02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PV水平及重度负荷WMH程度对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均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95%CI:0.615~0.793,P=0.001)、0.616(95%CI:0.516~0.716,P=0.028)。结论MPV水平升高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且MPV的预测价值较重度负荷WMH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穿动脉疾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白质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KLF2、NOS3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天舒 景黎君 +1 位作者 杨亚琼 滕军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n=150)。比较各组血清KLF2、NOS3水平;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清KLF2、NOS3水平对LAA型ACI的诊断价值和对发生重度LAA型ACI的预测价值。[结果]LAA型ACI组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诊断LAA型ACI的AUC为0.858,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6.00%,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检测-KLF2=3.796,Z联合检测-NOS3=4.689,均P<0.001)。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预测发生重度LAA型ACI的AUC为0.878,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90.48%,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KLF2=2.401,P=0.016;Z联合检测-NOS3=3.070,P=0.002)。[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LAA型ACI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样转录因子2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3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 疾病诊断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