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治疗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
作者 张雅卓 李慧玲 +1 位作者 段银银 史玉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目的快速评估维奈克拉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on-M3 AML)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机构网站,搜集维奈克... 目的快速评估维奈克拉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on-M3 AML)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机构网站,搜集维奈克拉治疗non-M3 AML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及HTA报告,检索时限为建库/网站起至2024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对结果进行定性描述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4篇药物经济学研究,2篇HTA报告。有效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接受维奈克拉治疗的non-M3 AML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总生存期持续时间相似或更长(P<0.05),无事件生存期更长(P<0.05)。安全性方面,相较于阿扎胞苷单药,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导致non-M3 AML患者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性更高(P<0.05);接受维奈克拉+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non-M3 AML患者相较于单纯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更高(P<0.05);但维奈克拉+化疗组的早期30 d死亡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总体上呈现可接受的安全性。经济性方面,维奈克拉与对照组相比,在non-M3 AML患者中具备成本-效益。结论维奈克拉在non-M3 AML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是一种中长期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m3急性髓系白血病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李强 曹丽伟 +1 位作者 徐永川 丛树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报道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分析其临床特征,提高神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 目的报道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分析其临床特征,提高神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很少见,发病机制复杂。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发病凶险,进展更快。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很少见,极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 血栓形成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齐松青 刘洋 +2 位作者 朱洁 张振南 王新有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61-66,72,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对AML-M2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qRT-PCR方法检测126例AML-M2患者和30例对照样本骨髓中WT1基因和AML1-ETO基因表达量;Sanger基因测序法检测NPM1、FLT3-ITD/TKD、...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对AML-M2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qRT-PCR方法检测126例AML-M2患者和30例对照样本骨髓中WT1基因和AML1-ETO基因表达量;Sanger基因测序法检测NPM1、FLT3-ITD/TKD、C-Kit8/17、DNMT3A及CEBP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WT1基因在AML-M2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024 vs 0.080,P<0.001)。WT1基因表达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14,P=0.011),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量比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4,P=0.010)。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正常核型组、核型异常组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比较AML1-ETO阳性组和AML1-ETO阴性组分析发现两组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初治AML1-ETO阳性的AML-M2患者骨髓中的WT1基因与AML1-ETO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24,P=0.037),并同时有效追踪20例初治AML1-ETO阳性患者的AML1-ETO基因及WT1基因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WT1基因高表达组与WT1基因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60.4%,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均提示WT1高表达组有较高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P<0.05);结论 骨髓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一项分子指标,对于AML-M2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急性粒细胞部分分化白血病 AmL1-ETO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何婉婷 陈佳琦 +3 位作者 任雨悦 高玉娟 刘红星 王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分类 实验室检查 FLT3-ITD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V)型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玄风华 易诚予 +2 位作者 陆素贞 谢福源 傅爱林 《江西医学检验》 2003年第3期199-199,共1页
患者,男,3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伴牙龈出血一周,于2002年10月22日入院.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V 骨髓象 诊断 治疗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宏斌 乔佳佳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导治疗30 d内严重出血事件(以WHO出血评分进行评估,0级、1级、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3级、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作为观察终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25例APL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早期严重出血的患者23例,其中3级出血13例,4级出血10例;非严重出血共102例,其中0级30例,1级出血24例,2级出血48例。严重出血组的血清早幼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PLT、FI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严重出血组治疗前、治疗后7、14和30 d的血清Ficolin-3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485、-0.397、-0.304、-0.18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血清Ficolin-3水平对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初诊APL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有关,且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在预测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时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 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 早期严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FLT3-ITD突变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苏龙 李薇 +7 位作者 崔久巍 谭业辉 杨岩 刘晓亮 喻萍 胡瑞萍 王丽莉 高素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1-575,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NPM1和FLT3-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回顾分析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份初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5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47岁(14-83岁)。采... 本研究旨在分析NPM1和FLT3-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回顾分析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份初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5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47岁(14-83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PM1及FLT3-ITD突变状态。结果表明,与无NPM1突变患者相比,突变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较多(30.7×109/L vs 8.6×109/L,P=0.002);FLT3-ITD突变患者较无突变患者具有更多的外周血白细胞数(42.38×109/L vs 11.45×109/L,P=0.033)及更高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74.0%vs 60.25%,P=0.036)。外周血白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在NPM1、FLT3-ITD无突变组、单独NPM1突变组、单独FLT3-ITD突变组到NPM1、FLT3-ITD双突变组逐步升高(均P<0.05)。白细胞数大于12.55×109/L的患者NPM1突变率明显升高(P=0.002),大于37.85×109/L者FLT3-ITD突变率明显升高(P=0.033);原始细胞比例大于72.25%的FLT3-ITD突变率明显升高(P=0.008)。NPM1突变患者首疗程完全缓解率(CR)明显高于无突变者(78.13%vs 40.0%,χ2=4.651,P=0.031)。结论:NPM1及FLT3-ITD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原始细胞比例大,提示NPM1与FLT3-ITD突变均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且二者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正常核 细胞 原始细胞 NPm1 FLT3-ITD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梦昌 李信民 +1 位作者 刘陕西 尚菊战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察应用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疗效。结果 在 1 .0~ 2 .0 μmol·L- 1 的浓度下 ,雄黄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2 4h后 ,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 ,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 ,核碎裂 ,染色质片断化 ,凋亡小体形成等。用雄黄治疗的 2 0例患者 ,完全缓解(CR) 1 7例 ,部分缓解 (PR) 1例 ,总有效率 (CR +PR) 90 %。结论 雄黄能够诱导耐维甲酸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可用于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治疗 ,且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诱导凋亡 中药 ATR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玉平 李章坤 +2 位作者 赖应昌 叶燕文 揭小梅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发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诱导及强化巩固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雷利...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发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诱导及强化巩固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雷利度胺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于治疗后第3、6、12、18、24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及流式细胞学等检查,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R)。结果随访3、6、12、18、24个月时,雷利度胺组患者的PFS、OSR均高于同期安慰剂组,其中随访3、6、12、18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利度胺能有效延长非M3型AML患者的PFS及OSR,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利度胺 急性细胞白血病 m3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_3K/Akt/mTOR通路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梅 谢捷明 刘庭波 《医学综述》 2011年第7期966-969,共4页
PI3K/Akt/mTOR信号途径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维持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当PI3K/Akt/mTOR通路分子的基因功能失常、上游调控信号异常放大时使该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细胞生存与凋亡失衡,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PI3K/Akt/mTOR信号途径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维持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当PI3K/Akt/mTOR通路分子的基因功能失常、上游调控信号异常放大时使该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细胞生存与凋亡失衡,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存在异常激活,对肿瘤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凋亡和耐药性中起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关系研究领域的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 耐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多重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3种剪切体RT-qPCR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艳 陈占国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71-71,共1页
本刊主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教授(通讯作者)指导博士研究生陈占国(第一作者)等在《PLOS ONE》(2015,10(3) e0122530,IF:3.534)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3-plex RT-qPCR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 本刊主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教授(通讯作者)指导博士研究生陈占国(第一作者)等在《PLOS ONE》(2015,10(3) e0122530,IF:3.534)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3-plex RT-qPCR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the three PML-RARa fusion transcript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RAR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应用 剪切体 基因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检测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娟 江源 +1 位作者 申虹 祝文娟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分析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12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将患者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与Auer小体阴性... 目的:分析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12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将患者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与Auer小体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危险度分级、实验室指标、诱导缓解成功率等临床特征,随访患者临床结局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结果:124例非M3型AML患者中,54例为Auer小体阳性,70例Auer小体阴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史、发热、出血、疼痛、贫血、疾病危险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WBC、PLT、Hb、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基因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预后,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uer小体阳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Auer小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uer小体阳性组OS明显高于Auer小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er小体与初诊非M3型AM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Auer小体阳性者少有心血管疾病,易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死亡率低,总生存期及预后优于Auer小体阴性者,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非m3急性细胞白血病 AUER小体 预后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宇宏 王育丽 +2 位作者 司阳 路伟 张彦芳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次诱导过程中的临床特征,为探索FLT3-ITD突变... 目的通过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次诱导过程中的临床特征,为探索FLT3-ITD突变的APL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初发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基因突变组(8例,其中2例在诱导中死亡)和非基因突变组(10例)。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诱导中WBC计数峰值、维甲酸综合征(retinoic acid syndrome,RAS)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生率,以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基因突变组与非基因突变组诱导前WBC计数分别为16.73(1.30,20.30)×10^(9)/L和2.94(0.60,3.70)×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峰值分别为(39.21±14.28)×10^(9)/L和(28.15±19.40)×10^(9)/L,达峰时间分别为(8.5±2.5)和(4.8±2.0)d,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S发生率分别为4/6和3/10;DIC发生率分别为4/8和2/10;达到CR时间分别为(30.0±1.63)和(27.6±6.7)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T 3-ITD突变的APL患者在初次诱导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程度重,提示FLT 3-ITD是APL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 内部串联重复 突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亚型细胞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朱晨 何军 何海龙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2 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 初步分析 30例儿童AML -M2 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 -M2 染色体核型中伴t(8;2 1) (q2 2 ;q2 2 )组占 46 .6 7% (14/ 30 ) ,正常核型组占 36 .6 7% (11/ 30...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2 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 初步分析 30例儿童AML -M2 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 -M2 染色体核型中伴t(8;2 1) (q2 2 ;q2 2 )组占 46 .6 7% (14/ 30 ) ,正常核型组占 36 .6 7% (11/ 30 ) ,其它异常核型组占 16 .6 6 % (5 / 30 ) ,其中有 1例为罕见的伴t(8;2 1) (q2 2 ;q2 2 )的亚四倍体核型。结论 证实了t(8;2 1)易位染色体为儿童AML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m_(2) 易位t(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t(8;21)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的M_2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15
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2 位作者 吴亚芳 申咏梅 李建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7,I001,共3页
多倍体是实体瘤中比较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很少见,至今报道的少于30例,本室曾报告4例伴有t(8;21)为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M2型急性白血病[1,2],最近又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继发性四倍体核 t(8 21)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缓解半年后并发骨髓坏死1例
16
作者 韩雪英 李金梅 +3 位作者 周晋 杨昆鹏 王树叶 胡龙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505,50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坏死 并发 3 缓解 细胞发生 灶性坏死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并发脑膜白血病1例报告
17
作者 杨玉琴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 脑膜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m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3型)致糖尿病1例
18
作者 郑治鹏 蔡德丰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3期101-10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头昏乏力15d”于2007年11月入院,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时有左上腹胀痛,伴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查体:T38.2℃P80/minR20/minBP116/64mmHg,唇微绀...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头昏乏力15d”于2007年11月入院,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时有左上腹胀痛,伴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查体:T38.2℃P80/minR20/minBP116/64mmHg,唇微绀,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咽部充血,扁桃体一度肿大,胸骨压痛不明显,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家族史 急性细胞白血病 3 无糖尿病史 浅表淋巴结 临床资料 上腹胀痛 皮肤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3-ITD突变与附加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佳 董毅 +1 位作者 陶千山 沈元元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77-1480,1486,共5页
目的探讨FLT3-ITD突变与附加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诊断为APL的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危险度分层选择治疗方案,通过... 目的探讨FLT3-ITD突变与附加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诊断为APL的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危险度分层选择治疗方案,通过电话或查看门诊或住院病历来完成随访总生存(OS)。结果APL患者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28例(25.0%),有附加染色体核型患者19例(16.9%),早期死亡(ED)9例(8.0%)。有无FLT3-ITD突变患者完全缓解率(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及高危分层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无附加染色体核型患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D及高危分层无明显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68.5(0.1~108.0)月,总体生存率80.4%,有无高危FLT3-ITD突变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附加染色体核型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8.9%、80.6%(P>0.05)。结论FLT3-ITD突变与附加染色体核型对APL患者长期生存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FLT3-ITD基因突变 附加染色体核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治疗缓解后变异为M3v分析1例
20
作者 朱小东 谢志雄 张阳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84-1485,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何某某,女13岁,于2011年10月27日到本院检查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结合组化色及免疫分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治疗后缓解,后定期复查骨髓象仍缓解,于2012年9月29日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 1临床资料 患者,何某某,女13岁,于2011年10月27日到本院检查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结合组化色及免疫分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治疗后缓解,后定期复查骨髓象仍缓解,于2012年9月29日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发热(体温高达39℃),入院诊治。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左下肢布满淤斑,肝脾肋下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缓解后 m3b 治疗 m3v 骨髓细胞形态学 变异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