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涛 邬丽莎 +2 位作者 赵春玲 李达兵 冯志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 (insulin ,Ins)对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建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三组 :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胰岛素处理 (Ins -IR)组。胰岛素处理组再灌注... 目的 :研究胰岛素 (insulin ,Ins)对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建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三组 :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胰岛素处理 (Ins -IR)组。胰岛素处理组再灌注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溶液 (含Ins 3UI/kg ,葡萄糖 1.5 g/kg ,k+ 0 .4mg/kg) ,对照组和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三组动物缺血再灌注 2h ,4 8h后 ,血清尿素氮 (BUN)、血糖、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肾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 ,以及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 4 8h后 ,IR组血清尿素氮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而Ins-IR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IR组血清及肾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胰岛素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缺血再灌注 2h后 ,肾组织中NO含量即明显降低 (P <0 .0 0 1) ,胰岛素处理后 ,NO水平升高至正常水平。缺血再灌注 2h后 ,三组动物血糖均较术前增高 ,但以IR组增高更为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Ins-IR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电镜结果显示 ,对照组超微结构正常 ,IR组肾组织呈变性和坏死改变 ,Ins -IR组肾组织轻度变性。结论 :胰岛素具有抗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的作用 ,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急性缺血灌注 损伤 作用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XIST在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欢 郭涛 王鹏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lncRNA-XIST)在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IKI)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C57小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各30只。模型组与实验组均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小鼠AIKI模...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lncRNA-XIST)在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IKI)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C57小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各30只。模型组与实验组均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小鼠AIKI模型,实验组建模成功后注射干扰腺相关病毒lncRNA-XIST siRNA。于lncRNA-XIST siRNA表达2周后的第2、24、48、72小时及第7、14天各处死5只小鼠,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lncRNA-XIST的表达水平,于lncRNA-XIST siRNA表达2周后的第48、72 h检测小鼠的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在肾皮质及肾髓质中,模型组第2、24、48、72小时及第7、14天的lncRNA-XIS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肾皮质中,从第24小时开始,lncRNA-XIST表达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模型组第48、72小时BUN、Scr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48、72小时血清BUN、S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XIST在AIKI小鼠肾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在肾皮质中,下调lncRNA-XIST有助于延缓早期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 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娟 潘勇军 张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placenta-mesenchymal stem cell conditional medium,MSCs-CM)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cute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30)分为...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placenta-mesenchymal stem cell conditional medium,MSCs-CM)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cute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30)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治疗组(IR+MSCs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建模24h后以尾静脉注射MSCs条件培养基,并连续跟踪4d监测血清及尿液的肌酐含量,随后取肾脏组织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检查观察肾脏损伤及修复状况;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PD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相对于空白正常组明显升高,出现肾损伤;而治疗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与IR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且与Sham组指标相似;PAS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肾小管损伤,而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细胞抗氧化标志物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MSCs-CM经尾静脉移植后,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修复肾脏损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干细胞 培养基 缺血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承刚 何涛 +2 位作者 谢华福 彭博文 杨文理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NO在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 (IR)肾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肾动脉钳夹法建造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模型。将家兔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胰岛素处理 (I... 目的 :观察NO在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 (IR)肾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肾动脉钳夹法建造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模型。将家兔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胰岛素处理 (Ins-IR)组。观测三组动物缺血再灌注 2小时、48小时时 ,肾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血清尿素氮 (BUN)水平、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 ,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 2小时和 48小时时 ,IR组肾组织中NO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0 1) ,胰岛素处理组NO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应的缺血再灌注 48小时时的血清尿素氮水平 ,IR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Ins -IR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血清及肾组织中MDA含量IR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胰岛素处理组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肾组织切片电镜观察显示 ,对照组超微结构无改变 ,IR组肾组织有变性和坏死 ,而Ins -IR组肾组织仅轻度变性。结论 :促进NO的生成是胰岛素抗肾IR损伤的重要环节 ,可能与NO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肾组织IR损伤中的无复流现象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胰岛素 一氧化氮 急性缺血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B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CHOP蛋白作用的探讨
5
作者 张军力 陆春来 +1 位作者 郑丰 刘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994-998,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ICR、FVB两种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的差异,探索导致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致病分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ICR、FVB两种小鼠(雄性、8—10周龄)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n=12),两种小鼠的模型组... 目的通过对比ICR、FVB两种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的差异,探索导致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致病分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ICR、FVB两种小鼠(雄性、8—10周龄)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n=12),两种小鼠的模型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建立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先切除右肾再夹闭左肾肾蒂45rain),再灌注24h后收集模型组小鼠的心脏血、肾脏,检测各小鼠血浆BUN浓度,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CHOP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检测同样的指标。结果(1)。肾组织PAS染色可见:ICR、FVB小鼠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R小鼠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又明显重于FVB小鼠模型组(P〈0.01);(2)血浆BUN浓度:ICR、FVB小鼠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ICR小鼠模型组高于FVB小鼠模型组(P〈0.01);(3)Western—blot:ICR、FVB小鼠模型组CHOP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ICR小鼠模型组CHOP蛋白的表达量高于FVB小鼠模型组(P〈0.05)。结论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ICR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重于FVB小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表达也明显上调,提示CHOP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VB小鼠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抗性,机制可能与CHO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过程中Mg^(2+)及K^+协同胰岛素的对抗效应
6
作者 杨文理 何涛 +2 位作者 曾凡才 姚富丽 陈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1期10292-10295,共4页
目的:在肾移植术后可能发生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作者前期实验表明在肾缺血再灌注期间注射胰岛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在此基础上,在胰岛素溶液中加入天冬氨酸钾镁,观察Mg2+,K+协同胰岛素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 目的:在肾移植术后可能发生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作者前期实验表明在肾缺血再灌注期间注射胰岛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在此基础上,在胰岛素溶液中加入天冬氨酸钾镁,观察Mg2+,K+协同胰岛素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2/04在泸州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7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9),即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及对照组,前两组采用钳夹肾动脉法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再灌注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溶液,含胰岛素3U/kg,葡萄糖1.5g/kg,K+4mg/kg,Mg2+1.7mg/kg。②实验评估:分别观察3组动物缺血再灌注2h,48h后,血清尿素氮、血糖、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以及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3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肾缺血再灌注48h后,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③缺血再灌注2h后,3组动物血糖均较术前增高,但以缺血再灌注组增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对照组肾组织超微结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呈变性和坏死改变,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肾组织轻度变性。结论:Mg2+,K+可协同胰岛素减轻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和降低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载、防止低血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灌注损伤 胰岛素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葡萄糖-门冬氨酸钾镁液抗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何涛 谢华福 +3 位作者 邬丽莎 杨烨 刘友平 阳建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73-974,共2页
目的与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造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 (IR)肾损伤模型 ,观察胰岛素 -葡萄糖-门冬氨酸钾镁溶液对家兔急性IR肾损伤的影响。结果 :肾IR 4 8h后 ,IR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0 0 1) ,而Ins-IR组与假手... 目的与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造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 (IR)肾损伤模型 ,观察胰岛素 -葡萄糖-门冬氨酸钾镁溶液对家兔急性IR肾损伤的影响。结果 :肾IR 4 8h后 ,IR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0 0 1) ,而Ins-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IR组血清及肾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胰岛素处理组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 <0 0 5 ) ;IR 2h后 ,肾组织中NO含量即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1) ,胰岛素处理组 ,NO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R 2h后 ,3组动物血糖均较术前增高 ,但以IR组增高更为显著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P <0 0 5 ,Ins -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电镜结果显示 ,假手术对照组超微结构正常 ,IR组肾组织呈变性和坏死改变 ,Ins-IR组肾组织轻度变性。结论 :胰岛素 -葡萄糖 -门冬氨酸钾镁具有抗家兔急性IR肾损伤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和其改善能量代谢 ,降低血糖 ,抗自由基损伤 ,促进NO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灌注损伤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葛根汤保护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高铂阳 邵方滨 +1 位作者 夏琼璋 王永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葛根汤(Astragalus Pueraria Decoction,APD)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黄芪葛根汤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葛根汤治疗组,每组各8只。通过双侧肾... 目的探究黄芪葛根汤(Astragalus Pueraria Decoction,APD)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黄芪葛根汤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葛根汤治疗组,每组各8只。通过双侧肾蒂夹闭再复通构建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黄芪葛根汤治疗组在夹闭双侧肾蒂术前72、48、24h通过灌胃给予每只小鼠1mL APD;黄芪葛根汤对照组小鼠在同时间点给予同等剂量APD。检测各组小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淋巴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核因子κB p65亚基(NF-κB p65)水平;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p65)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小鼠BUN和SCr显著升高,肾小管正常结构破坏,T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NF-κB p65与NF-κB p-p65水平上调,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PD处理后上述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结论APD可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发挥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汤 缺血灌注 急性损伤 凋亡 核因子κB p65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消皮素D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炎症反应的保护效应
9
作者 陈荣誉 贾静 +9 位作者 谭万林 梁露群 许晓晓 阮媛媛 余雄 王方芳 陈钰婷 彭玉琳 郭兵 王圆圆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38,共9页
目的探讨敲除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炎症反应的保护效应。方法1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I/R组,另5只GSDMD^(-/-)小鼠作为基因敲除组(I/R+GSDMD^(-/-));sham组小鼠仅钝... 目的探讨敲除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炎症反应的保护效应。方法1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I/R组,另5只GSDMD^(-/-)小鼠作为基因敲除组(I/R+GSDMD^(-/-));sham组小鼠仅钝性剥离肾蒂,另两组小鼠夹闭双侧肾蒂30 min构建I/R模型;术后24 h取血样和肾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KI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NOD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SDMD、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结果I/R组小鼠血清肌酐显著高于sham组(P<0.05),I/R+GSDMD^(-/-)组小鼠血清肌酐低于I/R组(P<0.05);H&E染色显示,sham组小鼠肾小管和肾小球形态结构清晰,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坏死,I/R+GSDMD^(-/-)组肾脏病变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肾脏组织KIM-1蛋白水平上调,敲除GSDMD后KIM-1蛋白水平较I/R组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I/R+GSDMD^(-/-)组小鼠肾脏组织NGAL、KIM-1、Caspase-1、NLRP3、GSDMD、IL-1β、MCP-1、IL-6蛋白水平下调(P<0.05)。结论敲除GSDMD可改善肾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消皮素D 细胞焦亡 炎症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海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如东县洋口医院收治的180例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 目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如东县洋口医院收治的180例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24 h尿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增多,且试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血压、头晕、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缓解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急性损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1
作者 李灵玉 魏华锋 +4 位作者 罗豪 王浩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06-2712,共7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获取外泌体并鉴定;②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的分布;③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Compound C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外泌体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在肾蒂夹闭前15 min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再灌注24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肾组织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茶托形态,直径分布在40-16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更易聚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③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逆转。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发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YAP1通路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AMPK-YAP1通路 凋亡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缺血-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豪杰 刘宪勤 王锁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和极化性。在微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和极化性。在微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度的免疫反应必然会导致组织损伤,M1型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参与病原体的清除;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参与RIRI后肾组织修复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平衡对于RIRI的结局和治疗十分重要。故本文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切入,对巨噬细胞在RIRI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在RIRI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RIRI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干预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通过DNA氧化损伤激活PARP-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
14
作者 谷宇 傅文婷 +3 位作者 郑曦 魏巍 王艳玲 尧永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存活率与死亡率,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记物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AB预处理减轻I/R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P<0.05)。NAC预处理降低缺氧复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DNA损伤和Parthanatos通路激活(P<0.05)、减少细胞死亡(P<0.05),以及减轻肾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结论:I/R导致的氧化应激能够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ARP-1,进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这为有效防治肾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蛋白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汪海龙 王华彬 +6 位作者 徐畅宏 张亚龙 李轶 满江位 程堃 董雅嘉 杨立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及凋亡影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在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和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中探... 目的探讨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及凋亡影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在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和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中探究不同时间FIS1表达水平及凋亡水平。构建FIS1敲减和过表达的稳转株,用线粒体探针观察线粒体分裂程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FIS1敲减/过表达在正常细胞中基本没有影响,HR后,敲减FIS1抑制了线粒体分裂,细胞凋亡水平降低,过表达FIS1后结果相反。结论IRI中,抑制FIS1的表达能够减少线粒体分裂,降低凋亡水平,有望成为IRI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蛋白1 线粒体分裂 凋亡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模型
16
作者 汪文月 刘海莉 +3 位作者 唐冉冉 白召 翟春娟 杨文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6-289,294,共5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根据急性STEMI患者是否发生MIRI分成非发生组与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风险模型。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48 h内,发生MIRI 47例,剩余78例均未发生MIRI。发生组舒张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白蛋白低于非发生组(t=4.557、4.019、4.751、3.331,P<0.05),发生组血尿素氮(BUN)、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Killp分级为Ⅲ~Ⅳ级例数占比、血肌酐(SCr)、年龄、B型脑钠肽(BN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冠状动脉狭窄率高于非发生组(P<0.05)。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灵敏度为89.36%(95%CI:0.761~0.960),特异度为91.03%(95%CI:0.818~0.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0.851~0.965)。结论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风险有关,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列线图风险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衍生物与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魏纪平 赵博 +3 位作者 丁宁 胡园园 王威 江波涛 《生物化工》 2025年第1期237-239,244,共4页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是肾脏血流恢复后组织损伤加剧的病理过程。姜黄素是一种来自姜黄的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保护神经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姜黄素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是肾脏血流恢复后组织损伤加剧的病理过程。姜黄素是一种来自姜黄的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保护神经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姜黄素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机制对RIRI的潜在治疗作用。同时,分析了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新型给药系统,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优化其在RIRI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姜黄素 抗氧化 抗炎 抗凋亡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炎症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调节细胞焦亡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张秋雯 朱丽容 +3 位作者 虞燕青 陆兵 李海滨 孙煦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6期747-752,75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NETs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组(DNaseⅠ组),每组10只。使用无创血管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NETs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组(DNaseⅠ组),每组10只。使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aseⅠ组小鼠术前1 h腹腔注射DNaseⅠ2.5 mg/kg。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肾脏损伤情况。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各组肾组织中NETs标志物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淋巴细胞抗原6G(LY6G)蛋白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肾组织中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GSDMD)、GSDMD-N端片段(N-GSDMD)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肾组织中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信使RNA(mRNA)水平。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结果Sham组小鼠肾脏组织结构清晰,肾小球结构完整;IRI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粉染,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增加;DNaseⅠ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改善、胞核脱落减轻,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减弱。IRI组血清Scr、BUN水平[(292.400±20.340)μmol/L、(135.900±9.980)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水平(1.100±0.107、3.001±0.092、1.120±0.089、1.194±0.122)高于Sham组[(25.880±7.144)μmol/L、(24.790±5.063)mmol/L、0.302±0.039、0.512±0.108、0.538±0.042、0.735±0.060],肾脏细胞焦亡指数[(71.920±12.890)%]高于Sham组[(1.000±0.433)%],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2.841±0.925、1.725±0.164、2.081±0.394)高于Sham组(1.035±0.057、1.008±0.008、1.007±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Ⅰ组血清Scr与BUN水平[(31.160±3.607)μmol/L、(22.310±1.897)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表达水平(0.612±0.107、0.817±0.143、0.466±0.077、0.673±0.050)低于IRI组,肾脏细胞焦亡指数[(1.786±0.345)%]低于IRI组,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1.162±0.256、0.998±0.093、1.031±0.157)低于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NETs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焦亡,抑制NETs后,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损伤以及细胞焦亡。NETs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焦亡加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细胞焦亡 炎症反应 信使RNA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顾永智 郭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过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通常是由于肾脏血液供应中断后恢复血流所引起的。这种损伤与多种机制相关,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过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通常是由于肾脏血液供应中断后恢复血流所引起的。这种损伤与多种机制相关,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自噬和凋亡等。在这些机制中,自噬起着关键作用。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rocess.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is a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usually caused by the restoration of blood flow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 renal blood supply. This damage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oxidative stress, calcium overloa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Among these mechanisms, autophagy plays a key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