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凉血固元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毓国 冯剑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凉血固元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凉血固元汤高、低剂量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60 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建立放射性肠损伤模型,自照...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凉血固元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凉血固元汤高、低剂量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60 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建立放射性肠损伤模型,自照射后第1天至第3天,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1.4 mg/kg),凉血固元汤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36.0 g/kg、9.0 g/kg凉血固元汤溶液灌胃,连续3 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腹泻、死亡率、进食量等一般情况,在照射后第3天,麻醉并处死各组大鼠,取小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TLR4、MyD88、NF-κB表达差异。结果各照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模型组为水样便,各治疗组相对较轻;各照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第3天凉血固元汤高剂量组降幅最小。各组TLR4表达比较: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组和凉血固元汤高、低剂量组表达量均降低(P<0.05);各组MyD88比较:模型组、凉血固元汤低剂量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P<0.05),地塞米松组、凉血固元汤高剂量组均降低(P<0.05);各组NF-κB比较:模型组NF-κB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凉血固元汤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凉血固元汤可有效减轻由电离辐射引发的放射性肠损伤,改善大鼠生存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损伤 凉血固元汤 TLR4/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七方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欣欣 李跃军 +2 位作者 周冬枝 王瑞 韩萍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59-565,共7页
【目的】探讨二七方(由朱砂七、蜈蚣七、秦皮、黄柏、大黄等组成)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和二七方组,每组15只。采用6 MV高能X线10 Gy全... 【目的】探讨二七方(由朱砂七、蜈蚣七、秦皮、黄柏、大黄等组成)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和二七方组,每组15只。采用6 MV高能X线10 Gy全腹部照射,复制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二七方组、白头翁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二七方(剂量为8.85 g·kg^(-1)·d^(-1))、白头翁汤(剂量为4.69 g·kg^(-1)·d^(-1))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造模结束后,取回盲部近端回肠,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和全层厚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回肠组织中MPO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回肠组织中caspase-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二七方组和白头翁汤组回肠结构损伤较轻,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和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但2个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七方组和白头翁汤组MPO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二七方组MPO含量显著低于白头翁汤组(P<0.05);二七方组与白头翁汤组caspase-3、PC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七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黏膜及组织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机理可能通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上皮增殖,抑制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七方/药理学 朱砂七 蜈蚣七 秦皮 急性放射损伤/中药疗法 /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联合凋亡抑制剂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加宇 李杨 +8 位作者 杨蕾蕾 王怀清 喻超 郝延辉 左红艳 张玉海 邱啸臣 李月敏 安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0-948,共9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联合凋亡抑制剂对于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75只,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LP-2组、GLP-2联合凋亡激动剂PAC-1组(GLP-2+PAC-1组)和GLP-2联合凋亡抑制剂Ac-...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联合凋亡抑制剂对于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75只,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LP-2组、GLP-2联合凋亡激动剂PAC-1组(GLP-2+PAC-1组)和GLP-2联合凋亡抑制剂Ac-DEVD-CHO组(GLP-2+Ac-DEVD-CHO组)共5组,采用60Coγ射线全腹部单次15Gy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照射后立即给药。于照射后1、3、5和14 d处死取材,分析小肠长度及质量,HE染色观察大鼠空肠组织学结构变化,并分析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空肠组织中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在照射后第9天开始出现死亡;与模型对照组比,GLP-2组死亡率较高,出现死亡时间较早,GLP-2+PAC-1组死亡率在所有组中最高,且最早出现死亡,GLP-2+Ac-DEVD-CHO组无死亡。模型对照组大鼠照射后第5天小肠长度和小肠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至第14天小肠质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GLP-2组、GLP-2+PAC-1组和GLP-2+Ac-DEVD-CHO用药的3组大鼠小肠长度和质量均无显著差异。肠道病理学结果表明,照射后第1天模型对照组大鼠空肠组织隐窝部分出现较多凋亡及坏死细胞,至第3天绒毛出现严重脱落,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GLP-2组病变较轻,第3天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1),GLP-2+Ac-DEVD-CHO组空肠病变程度最轻,照射后第1、3、5、14天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1)。照射后第1天模型对照组空肠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照射后第3天用药的3组空肠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GLP-2联合凋亡抑制剂Ac-DEVD-CHO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有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用GL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损伤 胰高血糖素样肽-2 凋亡 抑制剂 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磊 楚建军 +3 位作者 唐巧云 冯纬 张福正 李莉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研究蜂胶对大鼠照射引起的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照射组(n=12)和蜂胶组(n=12),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于给药后第7天用6MV高能X线全腹照射9Gy,照射后第3天处死大鼠。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 目的研究蜂胶对大鼠照射引起的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照射组(n=12)和蜂胶组(n=12),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于给药后第7天用6MV高能X线全腹照射9Gy,照射后第3天处死大鼠。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测定组织SOD、MDA、NO以及血浆DAO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肠黏膜细胞凋亡,细菌培养观察肠道细菌移位感染情况。结果放射损伤模型制备成功,单纯照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和结构较正常组明显损伤,小肠组织NO、MDA含量与血浆DA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蜂胶处理后明显改善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抑制小肠组织NO、MDA含量和血浆DAO含量升高(P<0.05),提高组织SOD活性(P<0.05),并使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菌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蜂胶在减轻大鼠放射性肠黏膜损伤和维持黏膜屏障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急性放射损伤 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法 大鼠 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盈 朱凤琴 韩伟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0期1225-1230,共6页
肠道细胞尤其是上皮类细胞因其快速增殖和更新,对电离辐射表现出高敏感性。在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肠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其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常出现在放疗后3个月内,发病率80%~... 肠道细胞尤其是上皮类细胞因其快速增殖和更新,对电离辐射表现出高敏感性。在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肠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其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常出现在放疗后3个月内,发病率80%~90%,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则出现在放疗后3个月~30年,其中2%~15%患者发展为严重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肠管缩窄、肠梗阻、肠穿孔等[1-2]。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病率高,影响放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急性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犬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文达 李宏宇 +1 位作者 陈江 郭晓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犬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并对其损伤程度进行组织学评估。方法将41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11个不同剂量辐射组(8、10、12、14、16、18、20、22、24、26、30Gy,每组3只)及对照组(8只)。各辐射组采用调强照射的方... 目的建立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犬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并对其损伤程度进行组织学评估。方法将41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11个不同剂量辐射组(8、10、12、14、16、18、20、22、24、26、30Gy,每组3只)及对照组(8只)。各辐射组采用调强照射的方式,进行单次腹部照射。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组织病理评分等对辐射造成的肠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HE染色法及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肠道组织损伤加重。8Gy组呈现轻度损伤,表现为轻度黏膜改变,肠绒毛部分缺失,上皮细胞凋亡或坏死;10~14Gy组呈中度损伤,表现为部分黏膜损伤,肠绒毛脱落,腺体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出血;16~30Gy组呈重度损伤,表现为弥漫性肠坏死、糜烂、剥脱,广泛的充血及出血等。结论成功建立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犬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评估方法可以为新型抗辐射药物的研制提供平台及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龙血竭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作用
7
作者 段玉龙 侯激流 刘擎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597-359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龙血竭预防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013年我院盆腔肿瘤术后放疗患者296例。预防组(157例)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6~8粒/次,3次/d,与放疗同步);对照组(139例)给予思密达口服(1包/次,3次/d,...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龙血竭预防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013年我院盆腔肿瘤术后放疗患者296例。预防组(157例)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6~8粒/次,3次/d,与放疗同步);对照组(139例)给予思密达口服(1包/次,3次/d,与放疗同步)。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的时间、程度,并观察服用龙血竭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放疗开始第12-30天(平均25天)和第2-35天(平均13天),预防组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预防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总发生率、Ⅱ-Ⅳ级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65%、32.37%和5.10%、15.83%,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09,χ2=9.32,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急性放射性肠损伤(Ⅳ级)。结论:龙血竭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时间晚、发生率低、程度轻,临床预防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损伤 放射防护 龙血竭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玮 华海清 +3 位作者 王晓萍 王兴华 孙新臣 谢胜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8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大鼠高能射线诱导的肠损伤组织形态学、肠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内毒素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加味葛根芩连汤组(n=16)、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n=16)... 目的:研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大鼠高能射线诱导的肠损伤组织形态学、肠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内毒素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加味葛根芩连汤组(n=16)、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n=16)、模型对照组(n=16)和正常组(n=16),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分别灌胃给予药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于造模前3d开始给药直至造模后d4,连续给药7d。观察各组肠黏膜形态学指标,肠道组织TNF-α含量、血浆内毒素、小肠Ig A(+)的浆细胞数量。结果: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全层厚度及直肠黏膜厚度、全层厚度明显高于或厚于模型对照组(P<0.05);肠道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内毒素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组肠道组织TNF-α含量显著低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组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小肠Ig A(+)的浆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有效保护放射对大鼠肠黏膜引起的损伤,促进大鼠肠上皮细胞的修复,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和抑制肠道内毒素移位,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葛根芩连汤 急性放射损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柳茜 王志红 +5 位作者 周宏伟 姚毅冰 刘默 周敏航 程莉 孙君重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PD组(25、50、100μg/kg),1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造成小鼠急性肠道放射损伤模型,TPD组... 目的研究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PD组(25、50、100μg/kg),1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造成小鼠急性肠道放射损伤模型,TPD组照射前经尾静脉连续给药3 d,观察小鼠照射后20 d的生存时间,并用相同方法测定照射后3.5 d隐窝数量。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给予1 nmol/L TPD作用12 h后经10 Gy60Coγ射线照射,应用CCK-8法检测照射后0、1、2、3、4 d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4.2 d,最佳给药组(100μg/kg)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对照组和最佳给药组平均隐窝数量分别为(11.0±1.3)个、(35.1±1.9)个;连续测定4 d IEC-6增殖活性,给药组平均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小肠隐窝数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 小鼠 辐射损伤 急性肠放射损伤 隐窝 放射疗法 γ射线 保护机制
原文传递
乳杆菌属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天舒 杨咏强 +1 位作者 蔡尚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其机制为保护肠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其机制为保护肠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属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属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属 急性放射损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肠道菌的色氨酸代谢与急性放射性肠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天舒 蔡尚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0-753,共4页
肠道菌群不仅影响肠道细胞中色氨酸代谢限速酶的活性,而且协同产生多种催化酶直接影响肠道色氨酸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在2~10.4 Gy范围内,多种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在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外周血中明显减少,并与照射剂量... 肠道菌群不仅影响肠道细胞中色氨酸代谢限速酶的活性,而且协同产生多种催化酶直接影响肠道色氨酸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在2~10.4 Gy范围内,多种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在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外周血中明显减少,并与照射剂量负相关,可能是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物吲哚丙酸、犬尿喹啉酸、吲哚-3-甲醛,肠道芳香烃受体激动剂、肠道色氨酸代谢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均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参与的色氨酸代谢在急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征和作用,筛选对肠道急性辐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色氨酸代谢物,可能有益于研发有效的诊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损伤 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