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力 郑一科 +2 位作者 戚进聪 余庆文 方水桥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黏附试验(PAd 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 T)结果、血小板CD62p和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测试、眼动测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后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Ad T及PAg T结果、CD62p及P选择素水平、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GCS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及眼动凝视点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反应性探索评分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纯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支架取栓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 奥扎格雷钠 疗效 血小板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力 郑一科 +2 位作者 戚进聪 余庆文 方水桥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665-366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30 d的NIHSS评分,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记录脑内出血、病死率和mRS评分<2的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各阶段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再通率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内出血、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上应用支架取栓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经微导管机械碎栓 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 预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案性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王慧 王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究预案性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预案性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预案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下肢皮温、腿温、凝血功能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皮温均升高、腿部围度均增大,且观察组下肢温度低于对照组、腿部围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缩短,而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而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预案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温度,避免腿部过度肿胀,调节凝血指标,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案性护理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温度 腿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利君 赵安容 +2 位作者 李双霜 李垚 李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栓弹力图(TEG)预测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栓弹力图(TEG)预测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FIB、D-dimer及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高血压患病率、凝血酶原时间、FIB、D-dime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反应时间(R值)和凝固时间(K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α角、最大振幅(MA值)和30 min后的振幅百分比(LY30)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水平[OR=0.351(95%CI:0.184,0.670)]、D-dimer水平[OR=0.010(95%CI:0.001,0.125)]、R值[OR=0.305(95%CI:0.161,0.579)]和K值[OR=0.020(95%CI:0.004,0.101)]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α角[OR=1.088(95%CI:1.037,1.141)]、MA值[OR=1.093(95%CI:1.037,1.152)]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FIB、D-dimer联合R值、K值、α角、MA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880,0.990),敏感性为87.5%(95%CI:0.676,0.973),特异性为93.1%(95%CI:0.845,0.977),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IB、D-dimer联合TEG参数在预测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栓弹力图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与纤维蛋白成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中的占比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罗根培 胡伟东 钟望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与纤维蛋白成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中的占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机械取栓手术治疗,术后参考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 目的探讨红细胞与纤维蛋白成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中的占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机械取栓手术治疗,术后参考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血小板血栓、高红细胞血栓。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4 h、出院前,预后不良组的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纤维蛋白/血小板血栓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红细胞血栓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高[OR=3.702(95%CI:1.607,8.52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OR=3.615(95%CI:1.569,8.327)]、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OR=4.076,95%CI:1.769,9.389)]、高纤维蛋白/血小板血栓[OR=3.741(95%CI:1.623,8.615)]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栓中高纤维蛋白/血小板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栓成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小乐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9-11,62,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均接受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治疗前、治疗1、3、5d时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按照疗效评估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将基线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治疗1、3、5d所有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治疗1、3、5d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α角、MA比预后不良组低,而R、K、APTT、PT均比预后不良组高(均P<0.05);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得出,入院时NI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OR值=1.820、1.970、3.037、7.933、28.847,均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指标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予以评估,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 预后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ncRNA HCG11及miR-26b-5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周静 孙军 +5 位作者 汪宁 刘义锋 李祥欣 高军 余洋 温昌明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long non coding RN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LncRNA HCG11)及微小核糖核酸-26b-5p(microRNA-26b-5p,miR-26b-5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功能...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long non coding RN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LncRNA HCG11)及微小核糖核酸-26b-5p(microRNA-26b-5p,miR-26b-5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根据梗死面积将其分为小面积组、中面积组和大面积组,随访1年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HCG11,miR-26b-5p相对表达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ncRNA HCG11和miR-26b-5p对患者梗死面积的诊断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ncRNA HCG11、miR-26b-5p与梗死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面积梗死患者的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以及NHI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HCG11与梗死面积及NHISS均呈正相关(r_(梗死面积)=0.553,P_(梗死面积)<0.001;r_(NHISS)=0.462,P_(NHISS)<0.001),miR-26b-5p与梗死面积及NHISS均呈负相关(r'_(梗死面积)=-0.534,P'_(梗死面积)<0.001;r'_(NHISS)=-0.447,P'_(NHISS)<0.001);miR-26b-5p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高血压史、NHISS评分、CRP和LncRNA HCG11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LncRNA HCG11和miR-26b-5p及联合诊断患者梗死面积优于单独指标诊断(Z_(LncRNA HCG11)=3.049,P_(LncRNA HCG11)=0.002;Z_(miR-26b-5p)=2.657,P_(miR-26b-5p)=0.008,AUC=0.937);且LncRNA HCG11+miR-26b-5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LncRNA HCG11、miR-26b-5p、CRP、NHISS单独指标(Z_(LncRNA HCG11)=2.207,P_(LncRNA HCG11)=0.027;Z_(miR-26b-5p)=2.080,P_(miR-26b-5p)=0.038;Z_(CRP)=2.341,P_(CRP)=0.019;Z_(NHISS)=2.093,P_(NHISS)=0.036,AUC=0.892);LncRNA HCG11与miR-26b-5p呈负相关(r=-0.425,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均为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 微小核糖核酸-26b-5p 梗死面积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卒中-心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
8
作者 姚建珍 汪勇军 +1 位作者 吴安 曹爱琴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发脑卒中-心脏综合征(S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HS,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发脑卒中-心脏综合征(S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HS,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并发SH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AIS并发SHS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最大病灶直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脑钠肽、乳酸脱氢酶、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大病灶直径、COPD、中性粒细胞计数、脑钠肽、乳酸脱氢酶是AIS并发SHS的危险因素(均P<0.05)。6项指标联合预测AIS并发SHS的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预测(均P<0.05)。结论AIS后发生SHS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最大病灶直径、COPD、中性粒细胞计数、脑钠肽、乳酸脱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心脏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林莉 沈珈谊 +1 位作者 吴小燕 叶士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依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18)和非脑卒中组(n=228),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肾功能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良组患者中女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多合并高血压、永久性房颤、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体循环栓塞史,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在高血压、房颤、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CHA2DS2-VASc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CHA2DS2-VASc评分与肾功能不良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各危险因素与肾功能不良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 肾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医护一体化联合急救平台在缩短急性脑卒中DNT时间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黄静 徐坤 +1 位作者 张良 戴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30-033,共4页
探讨院前医护一体化联合急救平台在缩短急性脑卒中DNT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3月-2023年1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溶栓并由外院120转运至急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例,为对照组。由本院120出车转运至急诊的急性脑... 探讨院前医护一体化联合急救平台在缩短急性脑卒中DNT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3月-2023年1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溶栓并由外院120转运至急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例,为对照组。由本院120出车转运至急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急诊接诊至溶栓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三个月后NIHSS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接诊至溶栓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三个月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院前医护一体化联合急救平台进行院前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诊至溶栓、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增加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医护一体化 急救平台 急性DNT时间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孙继敏 王静 许姗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分析急诊护理在脑卒中急救中效果。方法 以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例,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和分析组(急诊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在急救指标上分析组显然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 分析急诊护理在脑卒中急救中效果。方法 以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例,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和分析组(急诊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在急救指标上分析组显然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发病较急,一旦突发必须尽快进行救治,是挽救生命健康和预后恢复的关键手段,为了确保患者快速得到救治,在急诊急救时配合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实施,能够缩短各个不必要时间消耗,营造宝贵治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急救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凝血功能及血清PON-1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王梓晗 储成艳 +4 位作者 赵红玲 李淑敏 王璐 殷艳 蔺建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501-505,5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A组采用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CVR功能指标[CVR、搏动指数(PI)]、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情况、90 d病死率,以及血清PON-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PI,以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APTT、TT长于治疗前,CVR、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CVR功能、凝血功能,调节血清PON-1水平方面与标准剂量相当,且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与标准剂量均相近。建议在临床中具体使用何种剂量阿替普酶需结合AIS患者的发病时间窗、出血风险等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 血管储备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认知障碍及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蔡彤彤 胡建凡 +2 位作者 周厚仕 陈少贤 林麒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305-310,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与认知障碍、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6例连续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其神经影像进行评估,以半定量的方式评估CSVD标志物。使用蒙特利尔... 目的评估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与认知障碍、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6例连续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其神经影像进行评估,以半定量的方式评估CSVD标志物。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测量发病后5 d内的认知表现。采用逻辑回顾分析确定不良功能结局、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SVD总体负担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24.8%的患者有认知障碍,与认知障碍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OR=1.111,95%CI:1.041~1.185)、受教育年限(OR=0.555,95%CI:0.365~0.845)、CSVD总负担(OR=5.013,95%CI:2.683~9.365)。与功能预后不良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MoCA总分(OR=0.749,95%CI:0.649~0.863)和CSVD总体负担(OR=2.271,95%CI:1.514~3.408)。预测不良功能预后的CSVD总体负担最佳临界值为1.5分,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72.3%。结论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障碍很常见,可能与CSVD总体负担有关,CSVD总体负担可以预测90 d后的功能结局,推荐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中使用MoCA评分和CSVD总体负担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预后 认知功能障碍 急性轻型缺血性 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医疗救护系统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院内延迟因素
14
作者 李百艳 米晓璐 +2 位作者 朱保月 王维展 肖青勉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开通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影响,并分析发生院内延迟现象的主要环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急诊就诊的EMS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00例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开通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影响,并分析发生院内延迟现象的主要环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急诊就诊的EMS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急诊就诊的接受传统急救流程溶栓的AIS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出现不良预后的概率、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两种不同入院方式院内诊治环节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mRS评分、DN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d、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再发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及死亡等不良预后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院内延迟主要环节时间:经EMS入院患者“完成头颅CT扫描-获取CT报告”中位时间23 min高于推荐的20 min(P<0.05),“获取头颅CT报告-开始溶栓治疗”中位时间25 min高于推荐的15 min(P<0.001)。通过EMS就诊患者院内诊治中位时间112 min,短于未经EMS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的120 min(P<0.05)。结论EMS结合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院内救治延迟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存在,“获取头颅CT报告”到“开始溶栓治疗”这一环节是造成院内延迟的最主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院内延迟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治疗风险的评估
15
作者 谭莉平 曾冠波 +2 位作者 罗城 赵乃星 何先俊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均行两组序列相同、参数不同的多模态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探讨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均行两组序列相同、参数不同的多模态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序列;对照组使用常规序列参数,观察组使用参数优化以缩短检查时间的快速序列。比较两组图像对核心梗死区(IC)、缺血半暗带(IP)、脑内微出血(CMBs)、磁敏感血管征(SVS)、突出血管征(PVS)、责任血管的检出效能的差异,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检查对AIS患者的IC、IP、CMBs、SVS、PVS、责任血管的阳性征象检出率一致。对照组扫描时间为12 min 38 s,观察组扫描时间为7 min 17 s,较对照组的扫描时间缩短5 min 21 s。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DWI(3.73±0.19)分、MRA(3.77±0.20)分、3D-ASL(3.63±0.26)分、SWI(3.66±0.25)分,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DWI(3.29±0.24)分、MRA(3.22±0.22)分、3D-ASL(3.56±0.25)分、SWI(3.27±0.15)分,2组患者DWI、3D-ASL、S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3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多模态MRI参数优化序列检查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对需要紧急救治的AIS患者进行治疗前的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个月时残疾的相关性
16
作者 杨博 潘新芳 +1 位作者 常留辉 倪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5期7544-7551,共8页
背景: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与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关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功能残疾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超声... 背景: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与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关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功能残疾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功能残疾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无残疾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n=207)和残疾组(1<改良Rankin量表评分≤5,n=9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变量组合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根据左室射血分数与患者发病后功能残疾的受试者工作曲线获得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左室射血分数组和低左室射血分数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预后不良率。结果与结论:①与无残疾组相比,残疾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更低(P=0.011),两组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计划(OCSP)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入院NIHSS评分、OCSP分型与脑卒中发病3个月时残疾独立相关(P<0.05);②将入院NIHSS评分、OCSP分型纳入模型1,模型1加入左室射血分数为模型2,将所有单因素显著差异变量纳入模型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三者预测脑卒中发病3个月时残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806,0.824;③根据左室射血分数与发病3个月时残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左室射血分数的最佳切点为60.25%,将患者分为低左室射血分数组(左室射血分数≤60.25%)和高左室射血分数组(左室射血分数>60.25%),低左室射血分数组患者发病3个月时残疾率显著高于高左室射血分数组(44%vs.26%,P=0.002)。结果表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个月功能残疾评估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时可将左室射血分数纳入常规评估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预后 残疾 左室射血分数 改良Rankin量表 受试者工作曲线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保护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婷 杨婷 +1 位作者 唐依然 陶文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属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剂对AIS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神经保护剂在治疗AIS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其机制在于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属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剂对AIS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神经保护剂在治疗AIS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其机制在于通过抑制兴奋性毒性、炎症反应与自由基损伤,以延缓或阻止脑细胞损伤。通过临床试验证实,部分神经保护剂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估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帮助临床选择更具成本效应的治疗方案,能够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旨在综述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AIS的疗效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期望为AIS治疗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剂 急性缺血性 疗效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分析
18
作者 解福友 高建磊 +3 位作者 张方圆 刘艺超 马龙 韩若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2-15,28,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性取栓术治疗的120例AI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发生... 目的 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性取栓术治疗的120例AI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5)与未发生组(n=95)。比较两组术前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动脉高密度征(HMCAS)、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血流峰值时间(Tmax)、表面渗透性(PS)、侧支循环评分]及其他临床资料,建立回归模型验证主要参数指标与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CBV、CBF、侧支循环评分低于未发生组,HMCAS占比、PS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血管闭塞部位为前循环占比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高于未发生组(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可能与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CBV、CBF、PS、侧支循环评分及入院时NIHSS评分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CBV、CBF、PS、侧支循环评分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7),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00-0.82范围内,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联合预测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净受益率始终大于0,净受益率最大值为0.208。结论 一站式多模态CT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机械性取栓术 出血转化 一站式多模态CT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全身免疫性炎症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群 刘斌 +4 位作者 李奇林 黄瑞 王宇召 罗志洪 周瑛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287例AIS患者作为AIS组,以同期非AIS患者(非缺血性脑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TyG指数和SII指数与AIS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指数和TyG指数对AIS的诊断效能。结果AIS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6.00(3.00,9.00)vs.2.00(1.00,4.00)]、甘油三酯(TG)[mmol/L:2.74(1.75,3.12)vs.1.28(1.16,1.49)]、空腹血糖(FBG)[mmol/L:9.37(7.17,11.05)vs.5.81(4.30,7.58)]、TyG指数[8.14(7.68,8.48)vs.7.13(6.79,7.53)]、血小板(PLT)(×10^(9)/L:199.64±51.36 vs.176.14±30.98)、中性粒细胞(NEU)[×10^(9)/L:6.54(5.30,8.21)vs.4.20(2.99,5.42)]和SII指数[798.56(538.84,1219.20)vs.299.06(170.22,467.65)]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细胞(LYM)[×10^(9)/L:1.59(1.00,2.20)vs.2.53(1.69,3.27),P<0.05]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350、8.761、1.001,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1.250~1.458、5.823~13.183、1.001~1.002,P均<0.05]。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单独用于AIS的诊断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42和0.841,但当TyG指数与SII指数联合应用时,AUC显著提升至0.891,敏感度和特异度也相应提高,分别为0.774和0.839。结论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与SII指数的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AI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缺血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20
作者 王卫珍 徐丹丹 +2 位作者 蒋家政 代长青 张全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训练,...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焦虑评估量表(SAS)评分、抑郁评估量表(SDS)评分、干预依从性、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85%)高于对照组(76.92%)(χ^(2)=8.120,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6.938,2.712;P<0.05);WHOQO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029,4.822,5.160,8.558,3.020,5.205;P<0.05);干预总依从性观察组(93.85%)高于对照组(81.54%)(χ^(2)=7.783,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认知干预 急性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