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静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每日复查血小...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每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在予HDIVIG后24 h、48 h、72 h,血小板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血小板在48 h内达安全范围。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短期内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重要脏器出血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血小板减少紫癜 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治疗 疗效观察 儿童 血小板计数 HDIVIG 临床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冬枝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1则
2
作者 韩萍萍 夏欣欣 周冬枝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8-38,52,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冬枝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柴胡汤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II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3
作者 林静 滕晓琼 +2 位作者 彭静 张晨馨 郭君怡 《护理学》 202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目的:总结一例64岁II型糖尿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院治疗调控血糖期间针对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出血、气体交换障碍等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要点,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借鉴。方法:就患者治疗全周期... 目的:总结一例64岁II型糖尿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院治疗调控血糖期间针对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出血、气体交换障碍等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要点,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借鉴。方法:就患者治疗全周期进行管理,以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为重点,期间以控制管理基础疾病为基础,包括预防感染、血糖管理、症状护理、血浆置换护理、管道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结果:连续治疗10 d后患者生命体征暂时能够平稳,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对患者生命治疗周期进行整体管控护理,针对基础慢性疾病合并疑难急症进行科学合理地护理,能迅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治疗效率。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for a 64-year-old patient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uring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major nursing problems such as infecti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bleeding and gas exchange disorders during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ases. Methods: The whole cycle of treatment was managed, focusing on life-saving and diseas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the basis, including infection preven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mptom nursing, plasmapheresis nursing, pipeline 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ults: After 10 day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were temporarily stable and the condition was controlled.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ontrol and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life cycl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ursing for the 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 combined with intractable and urgent diseases can quickly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II型糖尿病 血浆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的单中心临床观察
4
作者 苏霞云 常捷 +4 位作者 邵晶璇 江庭秀 覃春捷 陈宏 蒋端凤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33-37,46,共6页
目的对30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情况... 目的对30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情况的差异,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中“五联征”16例(53.3%),“三联征”27例(90.0%),行血浆置换25例(83.3%),死亡15例(50.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伴有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昏迷的比例更高,尿素氮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伴昏迷、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注血小板和未早期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TTP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注血小板是影响获得性TTP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与血浆置换、足疗程数血浆置换治疗以及血浆置换前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改善TTP患者预后;在及时行血浆置换的情况下,置换前输注血小板可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贺巧 肖银芬 章晓云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总结2例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采用家庭陪伴式隔离收治方式、采取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给予并发症早期预警与预防管理、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观察和护理、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康复策略。经过2... 总结2例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采用家庭陪伴式隔离收治方式、采取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给予并发症早期预警与预防管理、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观察和护理、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康复策略。经过24 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2例患者指标好转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以及在院患者未发生相关院内感染。出院7 d后,护士通过微信视频随访,2例患者疾病恢复良好,家庭其他成员未发生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家庭聚集 并发症 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
6
作者 郭海燕 吴晨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变化情况以及应对方式。结果护理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妥协量表、回避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积极面对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可提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效果,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共情护理 血小板减少紫癜 治疗依从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1 位作者 刘盼 熊婷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因神经症状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 目的:分析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因神经症状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表现为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肾损害、发热,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因血小板减少会诊转血液内科完善检查,外周血涂片示破碎红细胞3%,ADAMTS13活性检测为9.1%,普拉斯米克(PLASMIC)评分7分,诊断为TTP。病例2表现为三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因血小板减少会诊转血液内科完善检查,外周血涂片示破碎红细胞3%,免疫抗体示抗U1-snRNP抗体弱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抗SSA60抗体强阳性、ANA-核型(IIF)核颗粒型(1:1280),ADAMTS13活性检测为2.2%,PLASMIC评分7分,诊断为TTP。2例患者均给予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结论:TTP患者症状可表现多样化,特别是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的TTP患者初诊非常容易误诊。对于TTP可疑的患者,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且加强科室间相互协作诊断,确诊后及时予以血浆置换能更好地缓解病情并且促进神经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特征 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抢救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样综合征成功并分娩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叶文华 徐进步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本研究分析1例因鹦鹉热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样综合征的孕中期产妇的诊治过程并总结经验,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为女性,38岁,因停经28+周,发热4 d,于2024年3月8日入院。患者因孕中期感染鹦鹉热诱发... 本研究分析1例因鹦鹉热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样综合征的孕中期产妇的诊治过程并总结经验,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为女性,38岁,因停经28+周,发热4 d,于2024年3月8日入院。患者因孕中期感染鹦鹉热诱发TTP样综合征,早期采取血浆置换术,在血浆置换的同时予以甲泼尼龙治疗,顺产分娩后TTP样综合征治愈。临床对妊娠合并TTP样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疗法,可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样综合征 血浆置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小脑梗死起病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佳伟 陈黄莹 裘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凶险的、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经典表现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的三联征,或加之肾脏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凶险的、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经典表现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的三联征,或加之肾脏损害及发热的五联征。TTP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颅脑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多灶性急性或慢性脑梗死,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具备五联征,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提示急性孤立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获得性TTP病例1例,以期为TTP的早期识别与诊治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脑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张汉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IT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4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IT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400 mg)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800 mg)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8.1%)高于对照组(86.5%)(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6.35±0.67)d短于对照组的(11.23±1.15)d(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后的血小板计数(158.39±12.05)×10^(9)/L高于对照组的(101.67±11.31)×10^(9)/L(P<0.05)。观察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13.5%)(P<0.05)。结论重症ITP患儿经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得到改善,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更佳,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且安全性更佳,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和顽固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敬东 谢明红 +1 位作者 谢鹏鸿 黄继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和顽固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观察其效果,寻找一种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急性和顽固性重症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Ⅰ组: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1×5d,地塞米松0.2~0.4mg...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和顽固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观察其效果,寻找一种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急性和顽固性重症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Ⅰ组: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1×5d,地塞米松0.2~0.4mg·kg-1×5d;Ⅱ组:IVIG100mg·kg-1×5d,地塞米松0.2~0.4mg·kg-1×5d;Ⅲ组:地塞米松0.2~0.4mg·kg-1×5d。结果:Ⅰ组和Ⅱ组显著率、有效率及血小板升到正常平均所需时间无显著差异,但与第Ⅲ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和顽固性重症ITP,是一条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重症 血小板减少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单慧蓉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沭阳县中医院血液科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双盲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32例: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沭阳县中医院血液科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双盲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32例:地塞米松治疗)与试验组(32例: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指标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指标均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耗时、出血停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以及总有效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6.25%)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地塞米松 联合治疗 重症免疫 血小板减少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40/CD40L的影响
14
作者 吉训琦 李佳 +2 位作者 张凝 陈泽福 林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18-2922,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和CD4^(+)/CD8^(+))以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CD40L水平,使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血浆s CD40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CD4^(+)/CD8^(+)、血浆s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L^(+)细胞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高于对照组,CD40L^(+)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率(22.50%),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误诊分析
15
作者 侯兰芬 李文静 李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热1例,合并肾功能损害1例,典型“五联征”4例。9例误诊为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Evans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1例,病毒性脑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9例按初诊疾病治疗效果差而转我院,后根据临床症状、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找红细胞碎片、乳酸脱氢酶、间接胆红素及骨髓象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确诊为iTTP。误诊时间3~7 d。9例确诊后均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其中7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经治疗死亡1例,8例随访1年,病情稳定,均无复发。结论iTTP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于高度可疑病例应尽早行ADAMTS13活性及抗体检测,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栓血小板减少 误诊 病毒脑炎 肾功能衰竭 EVANS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 弥散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3 位作者 刘盼 熊婷 张欣 郑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51-254,266,共5页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血浆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普拉斯米克(PLASMIC)分数预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减少的精确度。结果:42例患者中,男16例(38.1%),女26例(61.9%);中位发病年龄62岁,平均(56.1±16.3)岁。23例(54.8%)表现为“三联征”,18例(42.9%)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计数(11.92±9.30)×10^(9)/L;间接胆红素(32.85±29.17)μmol/L、肌酐(11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55±666)U/L。18例患者有ADAMTS13活性检查报告,其中酶活性<10%者16例(88.9%)。24例患者(57.1%)予以大剂量血浆置换,存活17例(70.8%);18例予以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或无血浆治疗,存活6例(33.3%)。PLASMIC评分6~7分33例;6~7分对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准确性为88.9%。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肌酐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大部分TTP患者会表现为三联征,ADAMTS13活性检测对TTP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无条件时可使用PLASMIC评分进行早期拟诊。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降低TTP患者的死亡率,无条件者可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3在儿童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傅玲玲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可导致该酶活性严重缺乏,引发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儿童cTTP在儿童期发病TTP中的占比可高达30%。ADAMTS13在儿童cTTP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随访监测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可导致该酶活性严重缺乏,引发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儿童cTTP在儿童期发病TTP中的占比可高达30%。ADAMTS13在儿童cTTP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随访监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与ADAMTS13相关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就ADAMTS13在儿童cTTP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遗传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生荣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7期252-253,共2页
急性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所以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u1。临床表现以自发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急性... 急性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所以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u1。临床表现以自发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急性多发于儿童,慢性多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护理 重症患者 原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急性ITP 出血综合征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吕红姣 张蕾 张雪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短中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小板计数(BPC)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短期、中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慢性出血、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BP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观察组B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脾气亏虚型ITP患者中医证候,稳定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脾气亏虚型 益气固本方 穴位贴敷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微小脲原体感染致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的护理
20
作者 陈琦 顾利燕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针对1例由微小脲原体(UP)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通过采取密切观察病情、体温管理、腰椎穿刺护理、皮肤黏膜护理、用药护理和合理喂养等护理措施,患儿各项指标好转,顺利出院。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化脓脑膜炎 血小板减少紫癜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