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iTR35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力弘 王国兵 +3 位作者 文飞球 刘四喜 王缨 李长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 TR35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 目的探讨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 TR35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危;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FOXP3-IL-10-TGF-β-IL-12p35+IL-27EBI3+(i TR35)、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p STAT1、p 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L-12Rβ2、gp130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35、IL-10水平。比较BCP-ALL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1BCP-ALL组48例(男29例),年龄2.3~11.0岁,平均5.2岁;高危11例,中危21例,标危16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年龄2.6~10.8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CP-ALL组外周血i 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BCP-ALL组Treg细胞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血浆IL-35水平及CD4+T细胞IL-12Rβ2、gp130、p STAT1、p STAT4表达均上调(P〈0.001),且血浆IL-35水平与i TR35细胞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I3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4BCP-ALL组高、中危患儿血浆IL-35水平和i 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危患儿(P分别为〈0.001和0.002),高危和中危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iTR35 IL-35 IL-12p35 IL-27EbI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Blincyto(blinatumomab)用于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微小残留病
2
作者 夏训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38-238,共1页
美国FDA于2018年3月29日通过优先审批程序(priority review)及加速审批程序(accelerated approval)批准安进公司(Amgen Inc.)的Blincyto(blinatumomab)增加新的适用症,即用于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儿童及成人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 美国FDA于2018年3月29日通过优先审批程序(priority review)及加速审批程序(accelerated approval)批准安进公司(Amgen Inc.)的Blincyto(blinatumomab)增加新的适用症,即用于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儿童及成人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患者用于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也就是用于已经基本康复患者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微小残留病指的是癌症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体内癌细胞残留水平极低,甚至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但微小残留病的存在意味着患者仍然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美国FDA FDA批准 治疗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计无事件生存期(EFS)。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及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计算DFR。分析DF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DFR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FR是否为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FR与WBC、LDH及TT具有正相关性(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WBC、Fib、D-D及D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FR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0,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56.30%;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DFR≤0.40组患儿和DFR>0.40组患儿的E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DFR>0.40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初诊DFR对于ALL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升高的患儿生存率明显降低,且预后评估价值优于单用Fib或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D-二聚/纤维蛋白原比值 凝血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与CD19 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比较分析
4
作者 徐慧 张全诚 +2 位作者 许倩文 薛磊 王兴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接受贝林妥欧单抗和CD19 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预后,并识别在不同基线特征的患者群体中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2023年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接受贝林妥欧单抗和CD19 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预后,并识别在不同基线特征的患者群体中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2023年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21例患者和2016—2020年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80例患者,先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再通过亚组分析,在不同基线特征的患者中进行安全性、疗效和短期随访的比较,最后比较两种治疗后桥接移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贝林妥欧单抗组中,52.4%(11/21)的患者出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但无重度CRS及神经毒性发生,90.5%达到了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疾病缓解(CR)。相比之下,CAR-T组中有95.5%(64/67)的患者出现CRS,其中38.9%(26/67)为严重病例,86.7%实现了MRD阴性CR。根据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治疗前肿瘤负荷或复发次数,贝林妥欧单抗组CRS反应较轻(P<0.05),并且两组疗效相当。贝林妥欧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12个月的PFS和OS率分别为70.7%和88.1%。CAR-T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12.3个月和19.0个月,12个月的PFS和OS率分别为52.0%和62.4%。接受治疗后脐带血移植(UCBT)的患者PFS显著改善(贝林妥欧单抗组P=0.010,CAR-T组P<0.001)。结论在不同肿瘤负荷和复发次数的B-ALL患者中,贝林妥欧单抗疗效与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当,而CRS反应较低。治疗后进行脐带血移植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贝林妥欧单抗组的样本量和随访时间有限,需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以确认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CAR-T细胞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陈成璇 翁开枝 +3 位作者 温红 庄树铨 吴兴国 郑湧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治疗中及诱导后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并进一步探讨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7例B-ALL患儿中28例(2.2%)为亚二倍体核型。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P=0.004),而两组在性别比例、初诊年龄分组、早期治疗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5年EFS及OS率分别为75.0%(95%CI:66.8%-83.2%)、77.8%(95%CI:69.8%-85.8%)均低于不伴有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79.6%(95%CI:78.4%-80.8%)、86.4%(95%CI:85.4%-87.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按危险度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5年EFS及OS率均显著低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低危(LR)组[LR组EFS:91.4%(95%CI:88.4%-93.6%),P<0.001;OS:94.7%(95%CI:92.1%-96.4%),P<0.001];与除外亚二倍体核型的中危(IR)组BCP-ALL患儿相近[IR组EFS:79.4%(95%CI:74.9%-83.2%),P=0.343;OS:87.3%(95%CI:83.6%-90.2%),P=0.111];均高于高危(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组EFS:58.7%(95%CI:52.6%-64.8%),P=0.178;OS:69.9%(95%CI:63.5%-75.4%),P=0.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诱导治疗中对OS及EFS均无显著的影响;染色体数目<40的患儿OS更低(P=0.026),但对EFS无显著影响;诱导治疗后MRD≥0.01%是更低OS及EFS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2、0.001)。结论:儿童亚二倍体核型BCP-ALL预后中等,诱导治疗后MRD≥0.01%可能为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二倍核型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CAR-T细胞疗法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6
作者 曹金金 杜娟 +4 位作者 瞿姗娜 朱明宇 汪洋 胡翰 刘滨磊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75-680,共6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瘤尤其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上已经展现出较好的疗效。然而,单一靶点选择存在抗原丧失和免疫逃逸等问题,因此多靶点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多靶点CAR-T是...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瘤尤其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上已经展现出较好的疗效。然而,单一靶点选择存在抗原丧失和免疫逃逸等问题,因此多靶点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多靶点CAR-T是通过同时靶向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既能有效避免单一靶点导致的抗原逃逸问题,降低了复发风险,又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多靶点CAR-T细胞疗法的结构类型以及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应用,期望在未来为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 CAR-T细胞疗法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脱靶效应 肿瘤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在儿童复发或难治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尚倩雯 张乐萍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是常见的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或难治(R/R)仍是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在成人R/R ALL-B患者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工具。回顾近年来的...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是常见的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或难治(R/R)仍是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在成人R/R ALL-B患者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工具。回顾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及单臂研究,证明贝林妥欧单抗无论作为挽救还是巩固治疗在儿童R/R BCP-ALL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或难治 贝林妥欧单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9天微小残留病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分析
8
作者 辛聪 密鑫 +3 位作者 潘俞夙 郭雷 王勇超 高吉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第19天(D19)微小残留病(MRD)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及与相关生物学改变的联系。方法统计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初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88例B-ALL患儿诱导治疗D19 MRD、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 目的探究第19天(D19)微小残留病(MRD)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及与相关生物学改变的联系。方法统计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初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88例B-ALL患儿诱导治疗D19 MRD、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以MRD≥0.01%为阳性,将入选儿童分为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比较两组3年OS率、EFS率、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特点。结果88例患儿3年OS率和EFS率分别为92.0%和86.4%,MRD阳性组OS率及EFS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阳性组CD10检出率低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36.4%)患儿检出8种35个融合基因。MRD阳性组中BCR-ABL1、E2A-PBX1检出率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54.5%)患儿检出41种91个突变基因,余突变基因均<5例;18例(20.5%)患儿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7例无核分裂相,正常和异常核型MRD无区别。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R-ABL1、E2A-PBX1均是B-ALL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19 MRD阳性是B-ALL患儿OS和EFS不良的影响因素,E2A-PBX1、BCR-ABL1均对B-ALL患儿预后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结局
9
作者 蓝翔 赖耿良 +3 位作者 刘丽丽 叶中绿 莫笑欢 田川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长期预后及化疗不良反应。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采用SCCLG-ALL-2016方案规范治疗的95例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分析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长期预后及化疗不良反应。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采用SCCLG-ALL-2016方案规范治疗的95例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儿的临床危险度进行分型,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记录不同时间微小残留病(MRD)<0.1%、MRD<0.01%患儿占比,并统计其总体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对比不同危险度患儿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5例患儿中,低危组22例(23.16%),中危组51例(53.68%),高危组22例(23.16%)。诱导治疗第15天,MRD<0.1%患儿42例(44.21%);诱导治疗第33天,MRD<0.01%患儿83例(87.37%)。这些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其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6.1±3.6)%、(84.3±4.0)%、(84.3±4.0)%,其1年、3年及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6.1±3.6)%、(79.6±4.6)%、(79.6±4.6)%。低危组的累积OS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见表2。低危组的累积EFS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在95例患儿化疗期间共统计到1280次常见不良反应。非血液系统常见不良反应中,肝损伤发生率较高(38.59%,494/1280),其次是胃肠道反应(21.56%,276/1280)。除了肛门黏膜损伤,三组间其他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采用SCCLG-ALL-2016方案进行危险分度及个体化治疗,远期预后良好。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肝损伤、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临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SCCLG-ALL-2016方案 长期预后 化疗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及二者比值与化疗早期疗效的相关性
10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及二者比值(LPR)与化疗早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B-ALL患儿126例,观察患儿初诊时(化疗前,T0)、化疗第3 d(T1)、化疗第33 d(T2)...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及二者比值(LPR)与化疗早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B-ALL患儿126例,观察患儿初诊时(化疗前,T0)、化疗第3 d(T1)、化疗第33 d(T2)的LDH、PA水平及LPR值。按照化疗第33 d微小残留病比例,将患儿分为疗效良好组(n=94)和疗效不良组(n=3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T1时患儿LDH及LPR低于T0,且T2低于T1(P<0.05);T2时PA高于T1(P<0.05)。临床危险度为高危、T0-WBC≥100×10~9/L、T0及T2时的LPR较高是患儿化疗早期疗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后,B-ALL患儿LDH及LPR呈逐渐下降趋势,PA呈逐渐上升趋势,LPR与患儿化疗早期疗效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白蛋白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 化疗 早期疗效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Foxp3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秀丽 王国兵 +4 位作者 麦惠容 肖海荣 王缨 李长钢 刘四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Foxp3+Treg细胞比例及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receptor,GITR)、CD39、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D4+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与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1)、p300的结合水平;real-time PCR分析CD4+T细胞Foxp3、早老素1(presenilin 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stermind-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1,MAML1)、SKI交互蛋白(SKI-interacting protein,SKIP)、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IKAROS)等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0和TGF-β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外周血CD4+CD25hi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CD39)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浓度显著增高(P<0.05)。(2)BCP-ALL患者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和Foxp3转录呈正相关(r=0.58和0.46,P<0.05)。经竞争性抑制后,BCP-ALL患儿前3项指标均低于未处理组(P<0.05);对照组Foxp3基因启动子与NICD1结合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另2项指标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CD4+T细胞Notch1、PSEN1、MAML1、SKI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负性调节因子FBXW7表达明显降低(P<0.05),GSK3β、IKAR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XW7表达低下所致Notch1信号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Treg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调节性T细胞 NOTCH1 FOXP3 FbXW7
原文传递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铁转出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婉莹 袁粒星 +6 位作者 吴剑蓉 杨雪 艾媛 郭霞 蒋鸣燕 万智 高举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415.0,P〈0.001)。3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高、低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均分别为0.09和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70.0、878.0,P=0.02、0.03)。研究组患儿中,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及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5.4×109/L和29.3×109/L,8.2×109/L和21.3×109/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U=863.5、866.0,P=0.018、0.019)。Fpn相对表达量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0.357、-0.366,P=0.004、0.003)。4Fpn相对表达量与BCP-ALL患儿初诊年龄、性别,以及ALL免疫表型、融合基因类型、糖皮质激素耐药、危险度分组和早期治疗反应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3年RFS率、EFS率、OS率分别为74.4%与61.7%、68.0%与62.4%、85.0%与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0.102、0.576,P=0.323、0.749、0.448)。结论 BCP-ALL细胞Fp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高度提示Fpn表达下调有助于细胞内铁的阻滞,满足淋巴白血病细胞旺盛代谢对铁的需求。与乳腺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一样,这可能也是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铁代谢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转出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Cox-IMCH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学龄前儿童口腔黏膜炎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纯子 张燕 +3 位作者 粱慧敏 张慧敏 解文君 王春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学龄前儿童口腔黏膜炎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进行化疗的50例ALL患儿,将...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学龄前儿童口腔黏膜炎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进行化疗的50例ALL患儿,将其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23年1—6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收治的患儿为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采取Cox-IMCHB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患儿口腔治疗依从性和照顾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33,P<0.05),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00(2.50,3.00)d,短于对照组[5.00(3.75,6.00)d(Z=-3.293,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的口腔护理依从性低于研究组(Z=-3.906,P<0.001),对照组照顾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低于研究组(t=-15.127,P<0.001)。结论:基于Cox-IMCHB的干预方案可提高ALL学龄前儿童口腔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缩短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提升照顾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学龄儿童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口腔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脑钠肽前体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翠云 王燕 徐立婷 《中国医刊》 2025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钠肽前体(pro-BN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3...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钠肽前体(pro-BN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32例接受三联吸入疗法治疗的AECOPD患者,治疗7 d后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评估治疗反应性,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反应性良好组(47例,CAT评分较入院时改善≥2分)和反应性不良组(85例,CAT评分较入院时改善<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IGF-1水平、pro-BNP水平及PLR,分析IGF-1、pro-BNP、PL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对AECOP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不同水平IGF-1、pro-BNP、PLR对AECOPD治疗反应性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性不良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pro-BN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LR均高于反应性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IGF-1水平低于反应性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pro-BNP、PL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校正其他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pro-BNP、PLR均为AECOPD患者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pro-BNP、PLR联合预测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5(95%CI 0.879~0.971)。结论血清IGF-1、pro-BNP及PLR与AECOPD三联吸入疗法的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也是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对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钠肽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雾化吸入 治疗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晓曦 袁粒星 +7 位作者 张鸽 万朝敏 霍婉莹 唐雪 艾媛 万智 朱易萍 高举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CD20表达与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71例初诊儿童BCP-ALL,统一按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 2008方案规范化分型治疗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CD2... 目的探讨CD20表达与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71例初诊儿童BCP-ALL,统一按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 2008方案规范化分型治疗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CD20阳性(CD20+BCP)和CD20阴性(CD20-BCP)ALL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 CD20+BCP占本组BCP-ALL的45.76%(124例)。CD20+BCP与CD20-BCP在性别构成比、初诊中位年龄、初诊外周血白细胞中位计数、泼尼松不敏感比例和临床危险度病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20+BCP和CD20-BCP组中≥10岁的病例分别占25.81%和14.29%(P=0.017),pro-B和pre-B病例比例分别为43.55%、59.86%和56.45%、40.14%(P=0.007),BCR-ABL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12.20%和4.86%(P=0.03),TEL-AML1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6.50%和18.06%(P=0.005)。两组患儿诱导化疗第15d和第33d骨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7.50%(93/120)和74.13%(106/143),95.04%(115/121)和95.83%(138/144)(P均>0.05),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00%±4.96%和79.05%±5.40%,4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3.01%±6.13%和93.64%±2.46%(P均>0.05)。结论 CD20阳性表达与儿童BCPALL预后无明确相关性,尚不能作为判断儿童BCP-ALL不良预后的指标。CD20靶向免疫治疗在儿童BCP-ALL的应用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临床特征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伴TP53突变的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林丹娜 张晶鑫 +5 位作者 资娟 张亚芥 张文鑫 黄子涵 夏霞宇 杨丽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研究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TP53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初诊儿童B-ALL患者194例,描述其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回顾分析其中伴TP53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194例初诊B-ALL患者中9例存在TP53突变,... 目的研究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TP53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初诊儿童B-ALL患者194例,描述其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回顾分析其中伴TP53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194例初诊B-ALL患者中9例存在TP53突变,伴和不伴TP53突变患儿中位年龄分别为8(4~17)岁和4(0.5~15)岁(P=0.004);男女比例分别为9:0和116:78(P=0.012);常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低亚二倍体分型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2)。伴和不伴TP53突变患儿化疗后第15、33天及巩固化疗前骨髓流式细胞学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9例TP53突变的患儿,除1例缓解后放弃治疗并失访外,8例随访至今均无病生存。伴TP53突变的患儿中1例经1疗程化疗诱导缓解失败,1例巩固治疗前流式MRD未转阴,该2例患者均为TP53体系突变,且突变频率大于30%。5例TP53体系突变患者进行了TP53的定量监测,其中1例在流式MRD转阴后TP53定量仍持续升高。结论该儿童B-ALL队列中TP53突变发生率约4.6%,男性占优势,年龄较大,起病合并低亚二倍体,早期治疗反应与不伴TP53突变的患儿无差异;TP53突变频率用于白血病MRD监测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突变 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低亚二倍 突变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肿瘤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楣艳 蔡梦洁 +1 位作者 朱明清 仇惠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 探讨CAR-T细胞疗法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CAR-T治疗的21例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CAR-T的有... 目的 探讨CAR-T细胞疗法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CAR-T治疗的21例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CA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1例老年B-ALL患者CAR-T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8.1%(8/21),42.9%(9/21)和28.6%(6/21);与CAR-T回输前相比,CAR-T后一周白细胞绝对计数无显著差异,一个月后显著升高(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AR-T后一周和一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C反应蛋白在CAR-T后7天显著升高,30天后显著降低(-3 d vs 7 d,P=0.007;30 d vs 7 d,P=0.000 6);首次输注CAR-T后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85.7%(18/21),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CAR-T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1.0%,与性别、CAR-T细胞类型、费城染色体、高肿瘤负荷、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次数、LDH值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中位PFS为13个月;R/R B-ALL患者CAR-T治疗后CR率为75%(6/8),PFS率为67.5%,中位PFS时间为12个月;回输CAR-T后复发时间平均为10.2个月。结论 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老年B-ALL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率,为预后差的老年B-ALL患者提供有潜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细胞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意义
20
作者 孟凡威 况琦 张宏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7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收治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30例,检测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分析其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30例患者... 目的探讨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收治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30例,检测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分析其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30例患者中24例(18.46%)检出IDH突变,IDH1突变10例(7.69%),IDH2突变14例(10.77%)。IDH1、IDH2突变与患儿年龄、性别、WBC水平、染色体核型无相关性(P>0.05)。IDH1突变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IDH2突变型与野生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IDH2突变型与野生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不同IDH基因型突变显示出不同的预后情况,IDH1突变型患儿的复发率偏高以及生存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 基因突变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