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思维结合急救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丁宝霞 谢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究预见性思维结合急救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 目的 探究预见性思维结合急救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思维结合急救流程再造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就诊至静脉采血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急救室时,观察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思维结合急救流程再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不仅可提高抢救效率,缓解心肌损伤,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思维 急救流程再造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率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MEA法的急救流程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敏宜 许晨莹 王雪璐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的急救流程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P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PP常规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予以基...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的急救流程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P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PP常规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HFMEA法的急救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流程各环节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结局[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转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绿色通道启动时间、入院至获取B超报告时间、入院至获取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输红细胞及血小板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PP患者实施基于HFMEA法的急救流程可优化流程,缩短各环节用时,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急救流程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母婴结局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CT检查时间及DNT的影响
3
作者 申利娟 史华珍 +1 位作者 史泽一 史享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S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价值及对其CT检查时间及DNT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40例患者均为自行就医或由家属送至医院,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价值及对其CT检查时间及DNT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40例患者均为自行就医或由家属送至医院,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84例患者均为“120”出诊接诊至医院,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溶栓疗效。结果:CT检查时间、DNT、沟通时间及决策溶栓时间,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且DNT≤60min例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溶栓治疗7d有效率及3个月预后良好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干预,可减少患者CT检查时间、DNT、沟通时间及决策溶栓时间,有助于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流程 优化 急性脑卒中 CT检查时间 D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陈鹏 马立明 +1 位作者 吴利国 柴华 《宁夏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急救分站接诊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救治,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急救分站接诊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救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模式救治。对2组患者存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素、院前急救相关时间、院前脑卒中筛查时间、院前转运时间、出诊到行头颅CT检查时间、从急诊大门到行头颅CT检查时间、卒中医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确诊时间、院前出诊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始溶栓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吸烟、饮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患者在既往病史中心房颤动病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院前派车时间、院前急救响应时间、脑卒中筛查时间、转运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S患者从出诊到头颅CT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出诊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可显著提高AIS患者的院前急救效率,缩短出诊到行影像CT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出诊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 微信平台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急救流程优化的系统护理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刘伟 《蛇志》 2024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流程优化的系统护理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3年7~12月...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流程优化的系统护理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3年7~12月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优化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优化组给予基于急救流程优化的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的工作人员到位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血液/体液送检时间、管理气道时间、用药时间、首次CT/MRI检查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组的工作人员到位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血液/体液送检时间、管理气道时间、用药时间、首次CT/MRI检查时间、急诊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急救流程优化的系统护理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缩短抢救反应时间,减少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急救流程优化 系统护理 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马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37-240,共4页
探究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和研究组(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各50例,观察急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现场处置、转运、入院至... 探究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和研究组(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各50例,观察急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现场处置、转运、入院至溶栓、住院时间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预后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能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事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预后,可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流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时间为节点的链式急救流程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佳庆 戚溪梅 徐丽娟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 观察以时间为节点的链式急救流程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 观察以时间为节点的链式急救流程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链式急救流程,研究组予以时间为节点的链式急救流程,对比接受不同急救流程的2组患者有效率指标、创伤等级、创伤恢复程度、并发症、抢救成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抢救各环节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低于对照组,简明创伤量表(CRA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室处置、急诊留观抢救成功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专科病房、ICU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实施以时间为节点的链式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医务人员各环节所需时间,避免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加重,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节点 链式急救流程 多发性创伤 急救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羚 李莹 +1 位作者 柯键 江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0,56,共5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观察组按照科室构建的暴发性心肌炎标准... 目的探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观察组按照科室构建的暴发性心肌炎标准化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结果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确诊患者急诊候诊时间及实施前后急诊科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的安全氛围、管理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早期筛查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缩短急诊候诊时间及停留时间,可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标准化流程 急救流程 预检分诊 预警筛查 急诊救治 候诊时间 安全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洪敏 赵静 张爱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 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急诊急救工作流程管理,如病情评估、给氧、用药等。观察组... 目的 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急诊急救工作流程管理,如病情评估、给氧、用药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优化急救工作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意外事故发生率、急救出错率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急救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以及FEV1/FV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急救出错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衰竭患者来说,优化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急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降低急救出错率和意外事故发生率,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急救效果和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优化急救流程 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流程改良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筠 钱小难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01-17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模式的院前急救流程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式急性脑梗死院前急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模式的院前急救流程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式急性脑梗死院前急救,观察组采用改良模式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和发病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模式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抢救效果、预后效果和院前急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流程 急性脑梗死 改良模式 神经功能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救流程在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胜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117-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救流程在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救流程在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救流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接受治疗、入院候诊、呼救至院前急救、ICU监护、自主下床活动、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健康调查简表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量表中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环境因素和活动与参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应急预案的急救流程在严重多发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性骨折 护理应急预案 急救流程
原文传递
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净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2年1...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护理,观察组采取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比2组临床指标、临床转归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入院候诊、呼救到院前急救、入院到接受治疗、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诊断及急救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性骨折 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在急诊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64-0166,共3页
分析给予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2023年间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其入院时间分组,2022.1-2022.8入院的列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2022.9-2023.4入院的列为试验... 分析给予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2023年间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其入院时间分组,2022.1-2022.8入院的列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2022.9-2023.4入院的列为试验组(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流程),两组均45例。对比两组救护效果。结果 试验组抢救时间较短,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较少,ICF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较为良好,P<0.05。结论 将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应用于脊柱骨折同时存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可发挥理想的应用效果,加快了抢救时间,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该方法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标准化急救流程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陈绍赟 张丽 +4 位作者 黄夕华 马娜 张燕 金伦 季学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行常规ECPR流程干预,观察组34例实行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干预。观察两组ECPR急救效率、ECPR急救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和家属急救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ECPR团队到达耗时、护士备物耗时以及ECPR上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急救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能够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急救效率,加速自主循环恢复,并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家属急救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急救流程 呼吸心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链式急救流程实施对急危重症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祺 张燕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712-1716,共5页
母婴健康不仅关系家庭的幸福,还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比重逐渐提高,而孕产妇急危重症发生率亦不断升高。孕产妇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猛等特点,如未及时救治可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使母婴健康受到... 母婴健康不仅关系家庭的幸福,还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比重逐渐提高,而孕产妇急危重症发生率亦不断升高。孕产妇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猛等特点,如未及时救治可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使母婴健康受到极大损害。院前急救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完善的院前链式急救体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以改善母婴结局。本文综述分析了急危重症孕产妇妊娠结局、院前链式急救流程的构建方法,以及急危重症孕产妇妊娠结局与院前链式急救流程的关系,旨在为减少急危重症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孕产妇 院前链式急救流程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16
作者 叶倩 郑垚 柳嘉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院胸痛患者,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60例胸痛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对比早期预警评分、预检分...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院胸痛患者,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60例胸痛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对比早期预警评分、预检分诊正确率、胸痛流程时间窗、病情观察及风险管理、胸痛患者留滞中位数、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预警评分、预检分诊正确率、胸痛流程时间窗、胸痛患者留滞中位数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周内死亡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痛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急救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有效规避胸痛患者护理风险,实现质量管理前置,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流程清单式管理模式 护理风险管理 胸痛 抢救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张双 孙双 薛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急救流程优化进行...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急救流程优化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血压、神经及认知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上肢和下肢运动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急救流程优化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神经及认知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救流程优化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对转运效率抢救效率的影响
18
作者 林苏颜 黄雅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0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作用及对转运效率、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 目的分析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作用及对转运效率、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行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比较2组患儿的急诊抢救效率、转运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实际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08±1.25)min、(26.78±2.05)h、(14.32±1.02)h、(6.46±0.88)d,对照组为(23.44±1.36)min、(27.94±2.41)h、(15.04±1.23)h、(7.04±0.9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急诊转运至目标科室的时间为(8.44±0.97)min,对照组为(9.94±0.91)min,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为外伤,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占比较大的为舌咬伤,其次为骨折或外伤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8.37%,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护理应急预案及急救流程能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转运效率和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急预案 急救流程 儿科急诊 高热惊厥 转运效率 抢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19
作者 彭福苹 许玉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3期95-97,10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经急救入院的9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2022年1-12月采用传统急救护理干预的47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经急救入院的9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2022年1-12月采用传统急救护理干预的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3年1-12月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干预的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基本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诊时间、进出急诊室、心电监护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心率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的急救中实施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 固定急救反应团队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20
作者 林东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73-75,79,共4页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救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我在中心接诊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FMEA模式应用前(2020年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救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我在中心接诊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FMEA模式应用前(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应用后(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FMEA模式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处理。比较两组急救各环节用时、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分诊时间、心电图报告时间、血液指标报告时间、就诊至签署同意书时间、急诊球囊扩张(D2B)时间、抢救时间等急救各环节用时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更高(96.77%vs 85.48%)、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8.06%vs19.35%)(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16%vs 85.48%)(P<0.05)。结论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急救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