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2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急救:从事故现场到急诊室的关键步骤
1
作者 刁建军 《科学之友》 2025年第2期32-33,共2页
创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医疗状况,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在治疗创伤患者时,从事故现场到急诊室的关键步骤包括初步评估、安全措施和急救方法等。
关键词 创伤急救 医疗状况 事故现场 创伤患者 急救方法 急救措施 急诊室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急诊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江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6期3-5,9,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室主动脉夹层(Aori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急诊室收治的AD患者120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AD临... 目的分析急诊室主动脉夹层(Aori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急诊室收治的AD患者120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AD临床症状主要是以胸痛(70.83%)为主,其次为背痛(38.33%),最后腹部痛(14.17%)、气短与胸闷(9.17%)、肢体疼痛与无力(4.17%)、腰痛(4.17%)以及无临床症状(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nford A型马方综合征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病死率高于Stanford B型,高血压史低于Stanford B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小于Stanford B型,就诊时间短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tanford A型(OR值为2.814,95%CI为1.967-4.025)、心包积液(OR值为3.942,95%CI为2.758-5.635)、胸腔积液(OR值为4.143,95%CI为3.265-5.258)为AD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临床症状是以胸痛为主,且不同分型之间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其中Stanford A型马方综合征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病死率较高,高血压史较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较小,且就诊时间较早,此外,Stanford A型、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为AD患者发生病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运用在儿童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林碧娥 林苏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儿童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儿童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改善情况、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儿童舒适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意外拔针、脱管、穿刺点感染、输液速度过快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有利于提升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诊室 静脉输液 人文关怀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手术抢救危重伤员的组织 被引量:6
4
作者 华积德 杨瑞和 +3 位作者 沈炎明 申功恩 闻兆章 孟力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199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急诊室 手术抢救 急诊手术室 危重创伤 军医大学 多发伤 急诊室护士 长海医院 生存率 抢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就诊,是先到先“治”吗
5
作者 许明非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4期75-75,共1页
急诊室承担着为突发严重疾病或伤害提供初步诊断和紧急治疗的责任,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了解急诊室的基本就诊流程,意味着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们能够更加冷静、有效地应对,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 急诊室承担着为突发严重疾病或伤害提供初步诊断和紧急治疗的责任,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了解急诊室的基本就诊流程,意味着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们能够更加冷静、有效地应对,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诊流程 医疗体系 初步诊断 紧急情况 急诊室 紧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管理干预对门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的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分析
6
作者 解秀云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4期0221-0223,共3页
研究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在门急诊室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到本院门急诊室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评定不同护理管理的价... 研究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在门急诊室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到本院门急诊室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评定不同护理管理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高,不良心理改善效果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方式对门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评分,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急诊室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广东省10家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许燕君 马文军 +4 位作者 徐浩锋 聂少萍 李剑森 宋秀玲 李海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急诊伤害的流行特征,探索哨点医院监测模式,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城市(深圳、珠海)、2个县(连平、新兴)。城市点选择两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或一家三级... 目的了解广东省急诊伤害的流行特征,探索哨点医院监测模式,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城市(深圳、珠海)、2个县(连平、新兴)。城市点选择两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或一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农村选择该县的一家县级医院、一家乡卫生院共10家医院作为哨点监测医院。2004年1月~12月在哨点医院首诊的患者为监测对象。结果共报告有效数据42567例,前5位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29.85%)、跌落(25.83%)、交通事故(16.76%)、刺伤(15.57%)及其他(6.73%);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作场所(41.14%)及公路/街道(30.97%);发生时的活动工作占了50.83%;以非故意伤害(86.53%)及轻度伤害(79.96%)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0、9、15、18及21时。结论职业伤害、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及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急诊室 监测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中心ICU救治一体化的优势 被引量:33
8
作者 吕传柱 张玉霞 +4 位作者 周才旺 刘玉仁 王美清 陈莹晖 王洪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诊室 急救中心 一体化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急诊室的伤害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丽萍 黄革 +4 位作者 罗家逸 方伟强 崔华中 郭文丽 徐小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 了解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情况及其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1999年11月21日至2000年11月20日期间,凡因有意或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的伤害者首次就诊于我们监测医院急诊室的病人均为本研究的调... 目的 了解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情况及其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1999年11月21日至2000年11月20日期间,凡因有意或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的伤害者首次就诊于我们监测医院急诊室的病人均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2611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80.8%,其中,道路交通伤占到56.8%,在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构成比不同(P<0.01),20~35岁的伤害病人的构成比最高(占47.2%),在该年龄组中,道路交通伤占76.9%。对不同职业伤害病人的构成比分析显示:工人>学生>农民>经商>干部职员>学前儿童(P<0.01)。发生于路上的伤害事件占首位(49.3%),其中93%的伤害为道路交通伤,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的构成比最高(36.8%),其中52%是道路交通伤,以冬季发生的受伤害人数最多(占33.2%);自伤/自杀集中发生在9~11月。道路交通伤的受伤害的人数以周末最高(占36%)。82%的伤害病人痊愈,14%的伤害病人留下残障,4%的伤害病人医治无效而死亡。结论 伤害的急诊室监测资料是有价值的,也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体会到伤害的急诊室监测尚存在一些问题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监测 急诊室 道路交通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韬 李丹 +1 位作者 吴凡 段蕾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急诊室 伤害监测 质量控制 运行 疾病监测系统 死亡资料 监测体系 伤害事件 监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伤害监测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丽萍 王生 崔华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58-2059,共2页
关键词 伤害监测 监测模式 急诊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创伤患者创伤评分与并发症和救治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俊 江学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室用创伤评分(TS)在创伤患者快速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S对1826例创伤患者进入和离开急诊室时的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实施影像等检查和救治。结果 TS分值定为1~16分。分值越低表示伤情越重。1826例创伤患者入... 目的 探讨急诊室用创伤评分(TS)在创伤患者快速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S对1826例创伤患者进入和离开急诊室时的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实施影像等检查和救治。结果 TS分值定为1~16分。分值越低表示伤情越重。1826例创伤患者入急诊室时。TS分值10分以上占73.06%,10分以下(包括10分)占26.94%;离开急诊室时,TS分值10分以上占91.84%.TS分值10分以下(包括10分)占8.1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TS分值越低,在诊治过程中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液体需要量与TS分值有明显相关性,TS分值越低,液体需要量越大。结论 TS使用简便快速,能较好地反映损伤严重程度和伤情,对急诊室医生及早掌握病情,尽快完成急诊接诊程序和救冶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评分 急诊室 并发症 救治 液体需要量 严重程度 诊治过程 接诊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医疗救援中野战医院急诊室质量管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成伟 静晨 +3 位作者 侯世科 高进 王藩 彭碧波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为加强野战医院急诊室的质量管理,本文总结了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救援期间野战医院急诊室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通过实施"整体、有序、协调、动态"的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危重患者抢救程序,准确、及时的检伤分类,有效、灵... 为加强野战医院急诊室的质量管理,本文总结了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救援期间野战医院急诊室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通过实施"整体、有序、协调、动态"的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危重患者抢救程序,准确、及时的检伤分类,有效、灵活的国际救援合作机制,稳定、实时的质量监控方法,提高国际医疗救援中危重患者抢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救援 野战医院 急诊室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紧急气管插管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伟秋 陈安宝 杨建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1年第8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急诊室 紧急气管插管术 失败原因分析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采用ABCD^2评分识别脑卒中所致头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伟 于逢春 +2 位作者 孟晓梅 朱健 冯浩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403-404,共2页
头晕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美国平均每年因头晕就诊急诊室的患者约占同期急诊量的3.3%.其中4%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一项国际调查显示.42%的急诊科医生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首先选择“识别中枢性或严重眩晕”。因此.寻找一种有... 头晕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美国平均每年因头晕就诊急诊室的患者约占同期急诊量的3.3%.其中4%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一项国际调查显示.42%的急诊科医生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首先选择“识别中枢性或严重眩晕”。因此.寻找一种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头晕患者的临床工具是众多急诊科医生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早期识别 急诊室 头晕 临床观察 评分 急诊患者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护理工作量探讨急诊室护理人力的配备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红霞 赖锦玉 +4 位作者 陈素文 胡利君 郑碧霞 张碧影 张明耀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工作特点和时间分配状况,为急诊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观察法收集资料,调查在岗急诊室护理人员24h护理总时数。结果一天中不同时段之间护理工作量有差距;调查日现有护理人力,实际工作所需护理人力稍过剩... 目的了解护理工作特点和时间分配状况,为急诊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观察法收集资料,调查在岗急诊室护理人员24h护理总时数。结果一天中不同时段之间护理工作量有差距;调查日现有护理人力,实际工作所需护理人力稍过剩。结论急诊与一般病房有着不同的特点,一天内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分布不同,建议应根据急诊的护理特点,合理配备急诊护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量 急诊室 护理人力 配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谵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向红 肖士辉 钟振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2-963,共2页
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以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的紊乱为主要特点,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清晰度下降、视幻觉、思维紊乱、定向和记忆障碍。在综合医院,尤其是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谵妄的发生率可以高达10%-30%,但常常被忽视。... 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以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的紊乱为主要特点,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清晰度下降、视幻觉、思维紊乱、定向和记忆障碍。在综合医院,尤其是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谵妄的发生率可以高达10%-30%,但常常被忽视。谵妄不仅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而且会增加病死率、病残率和医疗资源的消耗。本研究通过对急诊室谵妄患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其中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急诊室 医院 问卷调查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缩短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梅 殷斌 申晓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44-1045,共2页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对缩短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o-B)和有效恢复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西安急救中心接诊并送入同一家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条件的医院抢救的急性ST段...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对缩短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o-B)和有效恢复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西安急救中心接诊并送入同一家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条件的医院抢救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其中65例由院前急救人员在院前(患者家中或转运途中)做心电图和心电监护,并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剩余57例送入急诊室后,由急诊科医生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患者术后24周行6min步行试验进行心功能判定。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的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60min,44例患者的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为60~90min,观察组中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对所接诊的疑似AMI患者,如能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STEAMI后立即送入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抢救,可明显缩短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同时能明显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诊断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急救医疗服务 @ST段抬高型 @急诊室 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2年某综合性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及其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丽萍 王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了解就诊于急诊室的伤害病人的情况及其伤害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统一标准、方法 对在2000-2002年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急诊室伤害病人进行统一监测,了解其伤害发生、发展与恢复情况。结果 3年期间共监测11472例受伤... 目的 了解就诊于急诊室的伤害病人的情况及其伤害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统一标准、方法 对在2000-2002年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急诊室伤害病人进行统一监测,了解其伤害发生、发展与恢复情况。结果 3年期间共监测11472例受伤害者,其中男女比为2.6:1,意外伤害占总伤害的68.5%。15-44岁为伤害病人分布最多的组段(69.5%);工人的伤害发生构成比在各职业人群中最高(53.9%);路上为首位伤害发生地点(40.2%);头部伤害在发生部位方面占首位(27.9%);受伤害的人数以周末最多(星期五、六、日3d占到46.0%);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首位伤害发生原因(38.4%);交通伤为首位伤害发生类型(38.3%);最常见的致伤物为机动车辆(66.6%)。对伤害事故发生后院前救护情况分析显示:他人救护占首位(76.6%),其次分别为无人救护(19.3%)、医务人员救护(2.3%)等;在伤害发生性质方面,割破、开放性伤与血管损伤在伤害中占的比例最大(40.3%)。结论 尽管急诊室伤害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为确定主要伤害问题及伤害的高危人群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急诊室伤害监测,以便确定当地的主要伤害问题,并为当地伤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伤害监测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急诊室诊治-EICU一体化的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建斌 庄景义 +2 位作者 李昆 安平江 周琦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11期1050-1051,共2页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诊室 EICU一体化 诊断 治疗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