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被引量:21
1
作者 崔巍 郑永利 +3 位作者 姚士桐 汪霞 庞保平 娄永根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诱捕 高度 间距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景欣 钟国浩 +7 位作者 刘平平 黄爱玲 杨祁云 何淑琼 蒲小明 沈会芳 孙大元 林壁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02,共7页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息素诱捕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试验处理区内均匀设置21个诱捕器,于试验处理后3个不同时段内,定期调查试验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雄成虫诱捕数量及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产卵卵块数量、卵粒数、不同龄期的幼虫虫口数量,统计玉米新叶(雌穗)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等,综合评价玉米生产上性信息素诱捕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结果】在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后的3个不同调查时段内(2020年7月15日―2020年7月24日、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2日、2020年8月3日―2020年8月11日,下同),每个诱捕器可分别平均诱捕到260.48±21.17、34.95±3.64和7.76±1.45头草地贪夜蛾雄成虫。与对照处理区相比,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可减少草地贪夜蛾产卵,同时幼虫虫口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3个调查时段内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2.86%、88.24%和73.08%;在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均未发现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而对照处理区则可发现较多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试验处理区内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植株的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明显降低,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的为害指数校正防效分别为37.13%、89.78%和59.50%。【结论】性信息素诱捕具有较好的田间控害效果,可用于构成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有效减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性信息素诱捕 田间控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发生监测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国庆 罗礼智 丛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50 36,r2=0.934 55,r3=0.853 20。但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蛾量高于频振杀虫灯,干式诱捕器与频振灯诱蛾量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甜菜夜蛾 种群监测 性信息素诱捕 频振杀虫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发育日龄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庆华 曾娟 +5 位作者 杨玲 贾勇 李庆 封传红 陈晓娟 胡容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19-3827,共9页
【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 【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103.54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著。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结论】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雄蛾 内生殖系统 日龄 性信息素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奇 田本志 +3 位作者 赵成德 李良 王忠武 柳云波 《粮食储藏》 2000年第2期3-8,共6页
试验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K-1型和K-2型(加粘胶)及仿制的4种传统型蛾类性信息素诱捕器,为期8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K-1和K-2型两种结构相似的诱捕器对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表现了突出的诱捕效果,两者的8日累计诱蛾(雄... 试验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K-1型和K-2型(加粘胶)及仿制的4种传统型蛾类性信息素诱捕器,为期8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K-1和K-2型两种结构相似的诱捕器对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表现了突出的诱捕效果,两者的8日累计诱蛾(雄)数均极显著多于另外4种传统式诱捕器。在持续效果方面,前两种在各期累计诱蛾数有3次以上显著或极显著多于前期,而后4种仅有1次。K-1型(无粘胶)与K-2型(有粘胶)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诱捕器的诱蛾效果间并无显著差异,表明,这种K型的开口部分结构具有较理想的防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性信息素诱捕 仓储害虫 K-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浪 彭慧 +1 位作者 金鑫 张道乐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查,诱捕区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2.74%、49.17%、43.86%、51.30%。通过多年诱杀,可实现茶尺蠖持续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性信息素诱捕 诱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的研发与应用
7
作者 杨眉 褚晋 于凤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第5期31-33,共3页
针对二化螟诱捕装置安装费时费力且稳固性较差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介绍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在辽宁省东港市新兴区土房北村水稻田进行二化螟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监测二化... 针对二化螟诱捕装置安装费时费力且稳固性较差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介绍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在辽宁省东港市新兴区土房北村水稻田进行二化螟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监测二化螟种群消长动态,诱杀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性信息素诱捕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使用方法
8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9年第3期35-35,共1页
茶尺蠖是茶树上主要的食叶害虫,其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由于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容易暴发成灾。以往茶农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仅损害茶园生态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而且也会... 茶尺蠖是茶树上主要的食叶害虫,其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由于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容易暴发成灾。以往茶农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仅损害茶园生态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而且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要求,性信息素诱捕器、色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应用面积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诱捕 茶尺蠖 茶园生态环境 质量安全管理 农药残留 食叶害虫 发生代数 暴发成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型透翅蛾性信息素诱捕器
9
《河南林业科技》 1989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非饱和型透翅蛾性信息素诱捕 结构组成 容量 诱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我国西南区域番茄潜叶蛾的监测诱捕效率及成虫发生期分析
10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1 位作者 冼晓青 李萍 刘万才 曾娟 刘慧 黄聪 王玉生 卞悦 李亚红 王田珍 刘万学 万方浩 《植物保护》 2025年第2期225-236,287,共13页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括自然天敌和传粉昆虫)有一些不利影响,但诱捕率较低,仅占靶标害虫和有益节肢动物总诱捕量的0.53%,而且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4个茬口番茄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诱捕率更高,累计诱蛾量为2158.5~16966.4头/诱捕器,是性信息素诱捕法的1.47~3.73倍,逐日诱蛾量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捕法(P<0.001),可采用该诱捕法对盛发期成虫进行大量诱集诱杀。与灯光诱捕监测法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具有蛾峰期早、蛾峰期明显的特点,更能准确反映番茄潜叶蛾的田间发生趋势,且具有专一性强、对有益节肢动物安全等优点,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西南区域的保护地条件下,2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番茄潜叶蛾主要发生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发生低谷期,10月初至11月底为偶发期;基于性信息素诱捕法数据分析,4月下旬-9月底,番茄潜叶蛾每25~30 d发生1代。2023年春夏茬番茄田的4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2022年夏秋茬番茄田的2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成虫发生期预测 性信息素诱捕 监测预报 紫外光灯光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参数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娜 李霞 +3 位作者 薛艳花 赵志国 李捷 马瑞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12-516,共5页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直径为35~40cm、诱捕间距为20~25m、高度为2.0~2.5m时,诱捕量显著多于其他处理;水盆颜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使用方法便利,建议:水盆直径20~30cm,间距20~25m,监测高度1.5m,大量诱捕尽量高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诱捕 诱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雄蛾内生殖系统形态指标在性诱测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庆华 曾娟 +3 位作者 曾伟 李庆 陈晓娟 邹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7-935,共9页
【目的】随着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监测与防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亟须准确判定性信息素所诱集到的雄蛾生殖发育状态,以便获取稻纵卷叶螟测报关键参数并准确评价防控效果。本研究旨在明确判定稻纵卷叶螟雄蛾内... 【目的】随着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监测与防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亟须准确判定性信息素所诱集到的雄蛾生殖发育状态,以便获取稻纵卷叶螟测报关键参数并准确评价防控效果。本研究旨在明确判定稻纵卷叶螟雄蛾内生殖系统发育状态的形态指标,进而试图依据性诱雄蛾日龄结构信息判定害虫种群发育状态。【方法】测量不同日龄的稻纵卷叶螟雄蛾精巢长半轴,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反推出1日龄雄蛾逐日动态。【结果】解剖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雄蛾内生殖系统各组成器官中,精巢形态稳定良好,其尺寸衰减与成虫日龄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8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1.55%。2015和2016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田间诱捕稻纵卷叶螟雄蛾中1-4日龄雄蛾占60%以上,不同日龄成虫的比例曲线呈双峰形,1和4日龄雄蛾分别形成第1和2次高峰。利用2015年四川眉山、2016年四川自贡两地性诱雄蛾逐日日龄结构和数量,反演1日龄雄蛾发生动态,其结果与田间发生情况相符合。【结论】稻纵卷叶螟雄蛾精巢大小变化可以准确反映稻纵卷叶螟雄蛾日龄变化,检测雄蛾精巢可获得其相应日龄信息,有利于准确预报该虫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雄蛾内生殖系统 发育状态 形态指标 种群动态 性信息素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性诱剂和色板对茶毛虫雄蛾诱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宝瑜 徐泽 陈银方 《中国茶叶》 2008年第2期21-22,共2页
首次联用昆虫性信息素与色板诱捕茶毛虫雄成虫。用茶毛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为基本组分,加入适宜的茶梢挥发物如乙酸-Z-3-己烯酯等,以增加诱效,制成性诱剂。将性诱剂与粘胶色板组合成茶毛虫性诱器,大小40cm... 首次联用昆虫性信息素与色板诱捕茶毛虫雄成虫。用茶毛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为基本组分,加入适宜的茶梢挥发物如乙酸-Z-3-己烯酯等,以增加诱效,制成性诱剂。将性诱剂与粘胶色板组合成茶毛虫性诱器,大小40cm×20cm,下底边与茶梢平齐,诱捕器间距8m×8m。诱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增效诱剂 粘胶色板 性信息素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舞毒蛾管理及其启示(Ⅱ)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伟 姬兰柱 +3 位作者 张庆贺 燕丽波 易雪梅 刘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5,共5页
6舞毒蛾种群调查和监测技术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疫局联合各州相关机构每年对舞毒蛾在全国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检查某地是否存在舞毒蛾。此外,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常通过卵块调查预测下一年舞毒蛾在当地的... 6舞毒蛾种群调查和监测技术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疫局联合各州相关机构每年对舞毒蛾在全国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检查某地是否存在舞毒蛾。此外,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常通过卵块调查预测下一年舞毒蛾在当地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网站“北美舞毒蛾”专题提供了1989年至2005年全美的舞毒蛾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农业部 舞毒蛾 性信息素诱捕 管理 监测技术 种群调查 发生情况 健康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杀虫灯防治园林害虫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卫斌 陈瑞琴 彭世龙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自问世以来对扩大了杀虫的应用活动范围,诱杀害虫的种类逐年增多,也为不同地区调查害虫种类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对现有杀虫灯的灯杆进行改进,将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捕器与粘虫板组合一体化,试验证明,这种改进提高了...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自问世以来对扩大了杀虫的应用活动范围,诱杀害虫的种类逐年增多,也为不同地区调查害虫种类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对现有杀虫灯的灯杆进行改进,将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捕器与粘虫板组合一体化,试验证明,这种改进提高了每一项工具的诱杀效果,增强了害虫的预测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性信息素诱捕 粘虫板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害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永浩 张涛 +1 位作者 张彩云 王渊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90-92,共3页
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桃树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以及目前桃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现状。通过田间对比实验,提出了利用黄板、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技术、迷向技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以及使用生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集成措施。可以根据桃园... 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桃树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以及目前桃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现状。通过田间对比实验,提出了利用黄板、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技术、迷向技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以及使用生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集成措施。可以根据桃园害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毒性低、农药残留达标的低毒农药以及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源农药,禁止毒性高、农药残留超标的高毒农药的施用,保证桃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维护农业生态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果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害虫 害虫性信息素诱捕 迷向技术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谷蛾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兴周 李乐文 +1 位作者 王信富 徐仁礼 《粮食加工》 2016年第4期71-73,共3页
印度谷蛾在粮食保管中时常发生,特别是在玉米仓的保管中,此类害虫对磷化氢有较强抗性,夏季熏蒸有时难以将其彻底杀死,防治较为困难。根据印度谷蛾习性及各世代害虫发生发展情况,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寻找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危害的措施,减少... 印度谷蛾在粮食保管中时常发生,特别是在玉米仓的保管中,此类害虫对磷化氢有较强抗性,夏季熏蒸有时难以将其彻底杀死,防治较为困难。根据印度谷蛾习性及各世代害虫发生发展情况,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寻找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危害的措施,减少磷化氢熏蒸次数,建立高效、低风险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蛾 杀虫灯 性信息素诱捕 敌敌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第九讲 害虫的生物学防治技术
18
作者 苏农保 《江苏农业科学》 1987年第6期26-28,共3页
应用生物学措施防治与控制农业害虫,统称为生物学防治技术。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特别是对保护农田环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是害虫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的应用 昆虫生理活性物质,又称... 应用生物学措施防治与控制农业害虫,统称为生物学防治技术。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特别是对保护农田环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是害虫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的应用 昆虫生理活性物质,又称为功能化合物。目前对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较多,应用最广的有信息素、益它素等。 1.信息素 信息素是指昆虫从体表特定腺体分泌释放,起着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信息素的种类很多,在害虫的测报与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天敌昆虫 食虫昆虫 性信息素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在山东地区温室大棚内发生情况及不同防控措施防效研究
19
作者 李岳 田海月 +6 位作者 王连刚 韩鹏 杨春红 周洪旭 张桂芬 吕昭智 马德英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2-792,共11页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山东地区的地理分布、在温室大棚内番茄不同种植模式下(茬口)的种群动态和不同防治技术的控害效率,为番茄潜叶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选取17个调查监测点,利用性诱剂监测番...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山东地区的地理分布、在温室大棚内番茄不同种植模式下(茬口)的种群动态和不同防治技术的控害效率,为番茄潜叶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选取17个调查监测点,利用性诱剂监测番茄潜叶蛾潜在分布区,并在番茄集约化种植的平度市系统监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防治技术控害效率下的种群动态。【结果】在17个监测点中,有9个监测点监测到番茄潜叶蛾发生,主要集中在潍坊、淄博、聊城和青岛等番茄种植面积较多的地区。山东地区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越冬长茬、冬春茬和秋冬茬3种,在越冬长茬和秋冬茬模式下,10月初至12月底番茄潜叶蛾发生量较少,为害较轻,每2周诱蛾量在5头以下;在越冬长茬和冬春茬模式下,1月上旬至2月底番茄潜叶蛾发生量较少,每2周诱蛾量低于5头,3-6月为主要发生期,每2周诱蛾量达30头以上。覆盖防虫网能降低番茄潜叶蛾的成虫数量和被害株率,被害株率最高降低57.1%;迷向技术可有效降低番茄潜叶蛾的种群数量及其为害程度,防治效率在60%以上。【结论】番茄种植集中的地区推广秋冬茬种植,减轻番茄潜叶蛾对番茄的为害;防虫网能够有效降低番茄潜叶蛾的成虫数量和番茄被害株率,被害株率最高降低57.1%;迷向技术的使用使温室被害株率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在60%以上可作为防治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种群动态 性信息素诱捕 温室大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