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性别隐喻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蒲秋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跨文化是指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并适应新的文化。在这一视角下,性别隐喻本身的解读会因为选择的视角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分析性别隐喻要... 跨文化是指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并适应新的文化。在这一视角下,性别隐喻本身的解读会因为选择的视角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分析性别隐喻要从文化的历史化进程、现代跨文化交流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与研究。该文以文学文本为研究载体,对性别隐喻的历史性解读、跨文化交流的演变等进行对比,发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历史性的性别隐喻带有“歧视”色彩,这并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但是,从文化多元化视角看,在跨文化的冲击与作用下,性别隐喻在文学文本中的引用逐渐从“区别化”转为“客观化”,这对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等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隐喻 跨文化交际 对比研究 历史性性别隐喻 价值分析 性别自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工作、父母经济依赖与性别观念的代际传递
2
作者 刘爱玉 罗聪聪 姜凤姝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别角色观念。在性别观念代际传递上,父母双方的性别观念对子代性别观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父亲的影响程度高于母亲。父母性别观念的传递在不同性别的子代间存在差异,儿子要比女儿更倾向于继承传统的性别观念。工作稳定性状况所代表的父母绝对地位,显著影响了子代性别观念。父母相对地位上存在的经济依赖关系,对女儿持有现代性别观念具有显著性影响。子女的性别观念正是在以父母为核心组建的家庭场域中,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经由父母的教养实践和性别角色期待所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工作 性别角色观念 代际传递 性别地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慧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社会性别制度 性别研究 女权主义 性别角色 性别规范 女性研究 性别概念 性别文化 性别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研究
4
作者 邓湘宁 隋鑫宇 +5 位作者 李楠 冯杰莉 陈少敏 徐昕晔 唐熠达 汪宇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19-I0021,共10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21年全球CAVD患者达1332万例,导致14.2万例死亡。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3.2/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85岁人群占CAVD患者的64.0%,85岁及以上超高龄者占16.1%。1990—2021年,男性和女性CAVD患病率均呈总体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72%和0.57%,男性增幅更大,且均在2000—2010年增长最快,此后增速放缓,2015—2021年转为下降。死亡率分析显示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改变:65岁以下患者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4倍,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出现逆转,女性死亡率(117.3/10万)超过男性(99.1/10万)。YLD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且各年龄组中男性均高于女性。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升幅更为显著。结论:CAVD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老年群体尤其是超高龄女性的疾病负担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性别差异 年龄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龙飞 李鑫 +3 位作者 姜文剑 贡鸣 张宏家 刘愚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手术后30d)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ATAAD接受急诊手术的432例患...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手术后30d)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ATAAD接受急诊手术的432例患者(年龄> 1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与术后30天内死亡的关系。结果:纳入的患者中,男性340例(78.7%),平均年龄为(46.4±10.6)岁;女性92例(21.3%),平均年龄为(51.5±11.7)岁。术后30天内,共45例(10.4%)患者死亡,其中女性组死亡15例(16.3%),男性组死亡30例(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ATAAD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无相关性(OR=0.792,95%CI:0.311~2.014,P=0.624)。结论:在ATAAD患者中,性别差异对手术后30天内的死亡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性别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性别与家庭财务脆弱性
6
作者 臧旭恒 刘瀚璐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2,共15页
家庭财务稳定性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一环,而子女作为影响家庭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基于2015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子女性别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头胎子女性... 家庭财务稳定性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一环,而子女作为影响家庭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基于2015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子女性别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头胎子女性别为男性的家庭表现出更高的财务脆弱性,且儿子占比的升高显著增加了家庭发生财务脆弱性的概率。其中住房投资和负债行为是子女性别差异影响家庭财务脆弱性的主要渠道。家庭财务脆弱性问题更易发生在子女年龄为17—30岁期间和负债水平较高的男孩家庭中;在高房价和性别失衡严重的地区中,有儿子的家庭陷入财务脆弱性的概率更高。因此,深入探讨子女性别如何影响家庭财务脆弱性,对于制定有效的家庭财务规划策略、促进性别平等和降低家庭经济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性别 住房投资 负债行为 财务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会平等、风险社会与社会建设的性别维度
7
作者 冯婷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长久以来,可归入“社会建设”范畴的各种政策与实践主要是着眼于从调整阶级(阶层)关系来帮助促进社会平等的,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则相对被忽视。随着对于平等的关切从底线平等(即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向机会平等(即每一... 长久以来,可归入“社会建设”范畴的各种政策与实践主要是着眼于从调整阶级(阶层)关系来帮助促进社会平等的,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则相对被忽视。随着对于平等的关切从底线平等(即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向机会平等(即每一个个体,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活动)过渡,性别不平等的维度开始凸显出来:性别不平等与阶级(阶层)不平等的关系不再是从属性的关系,而是并立平行的关系;作为现代市场社会以及相应的福利体制重要基础之一的“标准家庭”(丈夫从事薪资劳动、妻子从事家务劳动)成了两性间“机会平等”的重大阻碍。同时风险社会的来临和风险承担的个体化则进一步推动了对性别平等的关注。着眼于促进两性之间的平等,社会建设一须持续地确保基本生活(存)条件意义上的底线平等,二须通过多种措施帮助女性从当下这种状态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三须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中消除性别歧视,四须承认两性之间的差异,将两性平等建筑在对两性差异的尊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性别维度 机会平等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治理逻辑及其非预期后果——基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的视角
8
作者 刘中一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是,由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累积效应巨大,特别是其治理逻辑与社会风险认知、社会动员能力以及社会治理场景等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治理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非预期性和不...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是,由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累积效应巨大,特别是其治理逻辑与社会风险认知、社会动员能力以及社会治理场景等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治理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基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的视角,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如何成为社会安全问题,不仅取决于政府和学者等对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社会后果的宣传,还取决于社会危机的动员能力以及公众对于其风险的判断。在社会动员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安全化的策略虽然利于统一认识、调动应对资源等等,但“泛安全化”却也导致大龄未婚男性群体被污名化等非预期后果,进而滋生了意料之外的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安全化 泛安全化 治理逻辑 非预期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刻板印象对重庆市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菁 张雨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高校女大学生兼具女性与大学生群体的双重性,其体育参与与身心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为缓解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不足的问题,对1063名重庆市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 高校女大学生兼具女性与大学生群体的双重性,其体育参与与身心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为缓解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不足的问题,对1063名重庆市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性别刻板印象显著降低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2)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刻板印象对体育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中发挥并行中介作用。性别刻板印象通过降低积极归因方式、增强消极归因方式进而抑制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愿;性别刻板印象通过削弱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愿,且两种归因方式并未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路径产生显著影响。(3)相比于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中介路径中效用更显著。提出以下建议:(1)营造公平体育文化生态,强化性别平等观念;(2)多措并举优化运动环境,减少消极归因方式;(3)深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促进自我效能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女大学生 体育参与意愿 归因方式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退男进”:理发师的性别隔离
10
作者 李钧鹏 张志强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6,227,共14页
理发师为何多为男性?理发业的性别差异与分工是如何产生的?本文以劳动与性别视角考察理发师性别隔离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基于对数家理发店为期一年的田野观察和对多位理发师的深度访谈,并结合理发业的行业特点与理发师教育与劳动过程进... 理发师为何多为男性?理发业的性别差异与分工是如何产生的?本文以劳动与性别视角考察理发师性别隔离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基于对数家理发店为期一年的田野观察和对多位理发师的深度访谈,并结合理发业的行业特点与理发师教育与劳动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理发师的职业性别隔离在技能学习阶段就已产生,并在之后不断固化。在经济体制转型与行业变迁的影响下,女性因为身体与生育特点遭受多方面的性别排斥。从劳动者主体层面出发,“女退男进”过程体现为男性进入理发业后,通过重新定义、调整适应等男性策略,逐渐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职业教育 性别隔离 学徒制 理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制度·权力——以近代湖南新式女子教育为中心
11
作者 侯杰 朱旭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女性不断摆脱传统性别制度、文化和观念的束缚,逐渐实现自我的解放,并进一步争取性别权力。位于两湖地区的湖南女子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从1903年第一所女子学校建立到1921年“男女同学”,是湖南... 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女性不断摆脱传统性别制度、文化和观念的束缚,逐渐实现自我的解放,并进一步争取性别权力。位于两湖地区的湖南女子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从1903年第一所女子学校建立到1921年“男女同学”,是湖南新式女子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为湖南女性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接受新式教育的湖南女性不仅坚决反抗“男尊女卑”的传统伦常,而且追求男女平等,获得一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职业权、婚姻自决权等,改变着性别制度和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兴女学” 妇女解放 性别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下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对人群情绪健康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汪丽君 史景瑶 刘天宇 《当代建筑》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高强度片区已成为城市中的重要空间,性别差异下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设计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男性与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情绪认知与表达均存在差异,本文聚焦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设... 高强度片区已成为城市中的重要空间,性别差异下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设计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男性与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情绪认知与表达均存在差异,本文聚焦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设计对不同性别人群情绪的影响,对天津市典型高强度片区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定量收集高强度片区各空间类型中人群的情绪感知情况,验证其对情绪健康的影响和性别差异性。研究结论对营造提升人群情绪健康的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环境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情绪健康 高强度片区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理科女生抵制学业成就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13
作者 武晓伟 代宛灵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对女生的理科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但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仍有许多高中女生选择学习理科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对20位高学业成就的高中理科女生进行访谈分析发现,关于理科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于高中女... 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对女生的理科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但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仍有许多高中女生选择学习理科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对20位高学业成就的高中理科女生进行访谈分析发现,关于理科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于高中女生的学习过程中,但是教师的民主管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班级环境的友好互助,以及高中理科女生自身的自主能动和有效学习策略都可以帮助抵制其消极影响。建议教师培训中加强社会性别教育,师生互动中实践性别敏感教育,学生培养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弱化、消除对高中理科女生的性别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高中女生 学业成就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资优生性别差异的趋势研究——基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分析
14
作者 朱雁 熊斌 《中学数学月刊》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职业与教育成就中的性别均衡性是世界各国都致力追求的一项重要目标.尽管社会对性别差异的理解已有所改善,但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广泛存在,包括在初等教育阶段中.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普通学生群体在数学成绩上的性别差异呈减小趋势甚至不... 职业与教育成就中的性别均衡性是世界各国都致力追求的一项重要目标.尽管社会对性别差异的理解已有所改善,但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广泛存在,包括在初等教育阶段中.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普通学生群体在数学成绩上的性别差异呈减小趋势甚至不复存在,但这一差异在不同成绩分布上的表现并不一致.本文使用2004—2023年所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决赛获奖选手的测试得分,考察此项中国中学阶段最高水平数学测试中,选手成绩的性别差异趋势的方向和幅度.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元分析发现:男女选手比例显著增加;男选手得分总体上显著高于女选手,且变异性也显著更大;金奖组的男女选手得分差异幅度较铜奖组更大;男女选手在各奖项组别中的得分差异始终存在且保有一定的规模.基于STEM领域女性代表性不足的现状,本项研究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促进均衡的政策和举措在高水平群体中仍需继续探索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资优生 性别差异 趋势研究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案起草如何使用性别中立语
15
作者 姚树举 宁泽正 《人大研究》 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
法案起草应当遵循男女平等原则,使用性别中立语,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这是国际惯例。使用性别中立语,对于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宪法原则,增强法案起草的准确性、明确性,推进新时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 法案起草应当遵循男女平等原则,使用性别中立语,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这是国际惯例。使用性别中立语,对于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宪法原则,增强法案起草的准确性、明确性,推进新时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法律制定上,法案用语应当充分贯彻、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对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予以平等保护。因此,法案起草人应当掌握性别中立语的使用方法,包括重复相关语词、省略性别歧视性代词、重组法案语句、使用可替性代词以及变换语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立法 法案起草 立法质量 性别中立语 男女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英汉 刘乐伟 +7 位作者 杨铖 凌晨 杨小雪 凡豪杰 赵鑫 李军 夏磊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抑郁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显著的残疾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发现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关联密切,并且这种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在老年人群中,抑郁与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相...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抑郁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显著的残疾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发现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关联密切,并且这种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在老年人群中,抑郁与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相关性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对城市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2022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区的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分别对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抑郁、性别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8名老年人,抑郁的总体检出率为14.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0.362,95%CI=0.155~0.847)、与子女居住(OR=2.445,95%CI=1.021~5.853)是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抑郁老年人的BSSD总分及语言(命令)理解、计算/注意、地点定向、时间定向和即刻记忆因子分均低于非抑郁老年人(P<0.05)。女性BSSD总分及常识/图片理解和地点定向因子分均低于男性,而语言(命令)理解得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与性别在常识/图片理解、语言(命令)理解和地点定向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城市老年人抑郁风险较高,合并抑郁的老年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减退,并伴有性别差异。应加强关注老年人抑郁和痴呆等精神问题,尤其是针对女性老年群体,有必要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智与情感》中女性自我赋权与性别平等诉求的表达
17
作者 邹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6-98,共3页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不仅是一部描绘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风俗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揭示女性在社会约束下追求自我赋权与性别平等的艺术作品。在探讨小说中两位女主角埃莉诺和玛丽安·达什伍德如何在爱情、婚姻、家...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不仅是一部描绘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风俗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揭示女性在社会约束下追求自我赋权与性别平等的艺术作品。在探讨小说中两位女主角埃莉诺和玛丽安·达什伍德如何在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压力下,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展现了女性的内在力量与对性别平等的微妙诉求,为理解19世纪英国女性地位及性别角色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 女性自我赋权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本土资源,辩证“性别”有别——读李小江《史学的性别》
18
作者 康正果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史学的性别》是一部书评集,立论基于两个要点:一是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基于各自的生理性别;二是不同的性别制度基于各自的地缘环境。通过与所评之书作者的对话,首先厘定了华夏语境中“别男女”的性别秩序,及其男外女内和男耕女织的社... 《史学的性别》是一部书评集,立论基于两个要点:一是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基于各自的生理性别;二是不同的性别制度基于各自的地缘环境。通过与所评之书作者的对话,首先厘定了华夏语境中“别男女”的性别秩序,及其男外女内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进而详析妇女“三从”的性别制度何以得受父权制荫庇,女性的弱势身份在传统宗法社会中何以反比男人更易幸存;同时剖析男性中心的史书如何编造“红颜祸水”的故事,并特别赞赏边缘文人编著的类书所记录的妇女创造的物质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本土性 性别制度 女性文献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迁建中“大娘”的性别身份与生计重构——以黄河滩S安置社区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实践策略为例
19
作者 闫红红 郭燕平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黄河滩区迁建等移民搬迁民生工程能有效帮助群众走出发展的困境,但移民安置后面临的生计冲击亦不容小觑。学界对移民搬迁后的生计状况及政策支持已作出详尽的探讨,然而相关研究往往缺乏性别研究的视角,也较少考察移民如何发挥自身能动... 黄河滩区迁建等移民搬迁民生工程能有效帮助群众走出发展的困境,但移民安置后面临的生计冲击亦不容小觑。学界对移民搬迁后的生计状况及政策支持已作出详尽的探讨,然而相关研究往往缺乏性别研究的视角,也较少考察移民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来应对生计的变化和重构日常生活。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作为背景,聚焦鲁西北S外迁安置社区老年妇女这一常被认为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分析她们如何运用各种性别化策略应对安置后生计危机的。研究发现,一方面,在移民安置后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农村老年妇女既会通过展演“弱势的女性气质”与基层干部进行利益协商,也会及时切换自身性别角色,成为重建家庭生活的主导者;但另一方面,受制于“贤妻良母”、隔代抚养“代母职”等性别身份想象,她们只能在繁重的家务和看护劳动的缝隙打着各式零工帮补家计。通过照见农村老年妇女应对生活困难的非凡韧性,不仅可呈现出移民安置这一特定情境下女性主体性的具体实践经验,还可勾勒出移民搬迁中性别身份认同与经济实践相互作用的复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妇女 易地迁建 性别身份 性别展演 生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利根性别伦理视角下《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中的女性关怀与成长
20
作者 沈妍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18-221,共4页
格洛丽亚·内勒(Gloria Naylor,1950~2016)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首部作品《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The Women of Brewster Place,1982)展现了美国黑人社区中多位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结合吉利根(Carol Gilligan)的性别伦理... 格洛丽亚·内勒(Gloria Naylor,1950~2016)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首部作品《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The Women of Brewster Place,1982)展现了美国黑人社区中多位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结合吉利根(Carol Gilligan)的性别伦理,聚焦作品中处于三种道德发展阶段不同女性角色的道德判断与选择,探讨了性别与种族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群体的自我成长与相互关怀,从性别差异角度考察了女性道德的自主性,倡导女性关怀他人与关怀自我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伦理 关怀伦理 道德发展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