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联肢PEC墙结构基于合理失效模式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周巧玲 赵仕兴 +1 位作者 苏明周 石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6-277,289,共13页
基于性能化设计理念,提出了混合联肢PEC墙结构基于合理失效模式的性能化设计方法:以结构达目标位移时实现合理失效模式作为性能目标,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确定结构设计基底剪力,并给出符合失效模式的侧向力分布;依据给定目标塑性耦连比分别... 基于性能化设计理念,提出了混合联肢PEC墙结构基于合理失效模式的性能化设计方法:以结构达目标位移时实现合理失效模式作为性能目标,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确定结构设计基底剪力,并给出符合失效模式的侧向力分布;依据给定目标塑性耦连比分别求解钢连梁和PEC墙肢底部加强区内力需求;采用塑性设计方法设计钢连梁和PEC墙肢底部加强区截面,采用弹性设计方法设计PEC墙肢非加强区截面,保证结构实现预期性能目标。依据提出的基于合理失效模式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设计了12层混合联肢PEC墙算例结构,对其进行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基于合理失效模式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设计的混合联肢PEC墙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地震作用下,各层钢连梁首先剪切屈服耗散能量,然后PEC墙肢底部形成弯曲塑性铰,塑性铰分布及发展过程符合预期,实现了“两阶段耗能体系”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联肢墙 抗震性能 目标位移 合理失效模式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化设计方法的某超限工程实例结构设计分析
2
作者 颜国立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0期199-201,共3页
文章主要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对某超限工程进行结构设计分析,首先综合考虑了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情况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针对罕遇地震,特别关注裙房、建筑角部、边缘和偏心区域的塑性变形情况,采取加筋等措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针... 文章主要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对某超限工程进行结构设计分析,首先综合考虑了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情况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针对罕遇地震,特别关注裙房、建筑角部、边缘和偏心区域的塑性变形情况,采取加筋等措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针对垂直承载构件如塔楼,增加配筋比例或采用更严格的抗震措施以应对地震荷载。结构设计中考虑加强邻近楼层的结构厚度,并采取双向加筋等方法增加结构刚性。为预防脆性剪切破坏,加强连梁箍筋并增加交叉暗撑。通过综合性能化设计方法,提高超限工程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方法 超限工程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石永久 白音 王元清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0,共5页
大空间结构能够提供广阔的内部使用空间,且造型美观宏伟,特别适合于体育馆、机场、展览馆等大型公用建筑及一些工业设施,具有其它结构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2008北京奥运等大型盛会的即将召开,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蓬勃的发... 大空间结构能够提供广阔的内部使用空间,且造型美观宏伟,特别适合于体育馆、机场、展览馆等大型公用建筑及一些工业设施,具有其它结构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2008北京奥运等大型盛会的即将召开,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蓬勃的发展,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此类建筑其结构体系多较为复杂,加上建筑使用和造型上的需要,常常造成很难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防火类规范进行防火设计,从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工作和发展趋势来看,性能化设计方法将是此类结构防火设计的首选.本文针对此类结构的具体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工程相关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此类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够对此类结构未来防火设计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结构 性能化设计方法 结构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性能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付伟庆 李茂 +1 位作者 李通 张春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5,共9页
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multi-stage passive variable damping device,MPVDD)能够随外部激励速度变化机械式实时改变阻尼系数,同时不需要外部能量供给和反馈控制,与粘滞阻尼器相比,MPVDD耗能效果明显。在不同阶数MPVDD控制下的高层结构... 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multi-stage passive variable damping device,MPVDD)能够随外部激励速度变化机械式实时改变阻尼系数,同时不需要外部能量供给和反馈控制,与粘滞阻尼器相比,MPVDD耗能效果明显。在不同阶数MPVDD控制下的高层结构响应控制效果分析表明,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出力范围大,可用于风振控制。根据风振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的风振控制性能水准和性能指标,以及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性能化设方方法,该设计方法可以对不同重现期的风荷载激励下的结构响应针对性设计,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设计给出了完整的设计过程,从而证明了该方法对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控制 多阶梯被动变阻尼装置 高层建筑 风振控制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吕细林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第9期93-94,共2页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防火设计的应用,能够优化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文章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必要性出发,明确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指出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要点,进一步...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防火设计的应用,能够优化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文章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必要性出发,明确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指出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要点,进一步探究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全面提高高层建筑防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 防火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一代性能化设计方法对比典型中美高层建筑地震损失 被引量:7
6
作者 田源 李梦珂 +1 位作者 解琳琳 陆新征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针对两栋分别按照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进行设计的42层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建筑,采用美国FEMA P-58建议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仔细对比研究了按照中美规范设计的建筑在地震下的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两... 针对两栋分别按照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进行设计的42层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建筑,采用美国FEMA P-58建议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仔细对比研究了按照中美规范设计的建筑在地震下的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两国设计方案的地震损失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非结构构件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同时FEMA P-58提出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直观,结果易于理解,为建筑可恢复功能抗震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地震损失 可恢复功能 高层建筑 中美规范
原文传递
大空间钢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永久 白音 王元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85-92,共8页
大空间钢结构由于结构体系复杂,建筑使用或造型上的需要常常造成很难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防火类规范进行防火设计,有必要对科学性、安全性均较高的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外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 大空间钢结构由于结构体系复杂,建筑使用或造型上的需要常常造成很难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防火类规范进行防火设计,有必要对科学性、安全性均较高的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外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几个采用此方法进行防火设计的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温度场分布以及整体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钢结构 性能化设计方法 工程实例 温度场 整体力学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钢结构耐火设计方法评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屈立军 李焕群 《武警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分析并指出了我国现行钢结构耐火设计方法的缺点,建议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以提高钢结构耐火设计的可靠度。
关键词 钢结构 耐火设计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性能与信息技术
9
作者 赵文彪 《城市建筑》 2015年第6期188-189,257,共3页
在建筑历史的演进中,特定时期的关键技术对建筑历史中每一次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巨大力量。建筑及其环境的发展是与技术的发现对应起来的。就目前而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我们的观念、认知和行为等全方位产生着影响,建筑的认识... 在建筑历史的演进中,特定时期的关键技术对建筑历史中每一次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巨大力量。建筑及其环境的发展是与技术的发现对应起来的。就目前而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我们的观念、认知和行为等全方位产生着影响,建筑的认识发展再次需要得到拓展改变。现在不论建筑的形态、空间、风格还是建造运行,实体还是抽象,都可以感受并认识到信息作为建筑本质存在。尽管建筑问题从未停止过讨论,并不见得会有完美的解答。现在引入新科技,重新分析研究建筑的问题,仍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各种新科技已在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业也该受益于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科技 性能化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探究
10
作者 刘则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严重问题已被我国国民广泛关注。我国建筑行业同样如此。在建筑业里,超低能耗被大范围推广的关键原因是我国能耗指标的转变。对于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当今世界上多是针对某一设计案例或设计中的...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严重问题已被我国国民广泛关注。我国建筑行业同样如此。在建筑业里,超低能耗被大范围推广的关键原因是我国能耗指标的转变。对于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当今世界上多是针对某一设计案例或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缺少系统化、通用性强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指导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研究,提炼出3种科学通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性能化设计方法 能耗指标 设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空间结构抗火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小农 陈晨 +1 位作者 朱劭骏 成张佳宁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308,共16页
铝合金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差,考虑到铝合金结构常用于重要大型空间结构,其抗火性能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铝合金空间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首先,总结了有关铝合金结构高温性能的研究... 铝合金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差,考虑到铝合金结构常用于重要大型空间结构,其抗火性能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铝合金空间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首先,总结了有关铝合金结构高温性能的研究,包括材料的高温性能、构件和节点的高温性能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抗火性能等。随后,指出了大空间火灾与一般室内火灾的不同,并对比了各种大空间火灾温度场确定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有关钢结构构件在火灾下温升的确定方法,并强调了火焰辐射在大空间火灾下的重要影响;阐述了有关大空间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研究;介绍了性能化抗火设计思想及其优越性。最后,总结了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空间结构 抗火性能 火灾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超市火灾危险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军 姚斌 +2 位作者 张和平 朱五八 宋卫国 《火灾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某大型超市具有人员活动集中、火灾荷载密度较大以及疏散距离超长等特点,超出现有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给判断是否安全带来不确定性。该文利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了该超市在设定火灾条件下烟气填充以及人员疏散情况,并通过安全疏散时间判... 某大型超市具有人员活动集中、火灾荷载密度较大以及疏散距离超长等特点,超出现有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给判断是否安全带来不确定性。该文利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了该超市在设定火灾条件下烟气填充以及人员疏散情况,并通过安全疏散时间判据来分析人员是否能够全部疏散。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设定的火灾条件下,该超市的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方法 大型超市 烟气充填 人员疏散 火灾危险性 评估 建筑防火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伟 邹瑜 +3 位作者 孙德宇 于震 孙峙峰 李怀 《建设科技》 2015年第23期17-21,共5页
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编制思路和要点,重点解读实施过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阐述了超低能耗建筑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编制思路和要点,重点解读实施过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阐述了超低能耗建筑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超低能耗建筑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人员提供科学详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 超低能耗 指标体系 性能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学宛 张时聪 +2 位作者 徐伟 孙育英 王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3,共10页
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关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本文根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将上述名词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研究并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国内也逐步研究开展相关工作。超低能耗建筑大范围推广的... 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关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本文根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将上述名词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研究并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国内也逐步研究开展相关工作。超低能耗建筑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之一是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到基于能耗指标控制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研究,提炼出3种科学通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并系统分析了每种方法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及适用性,对最佳案例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性能化设计方法 能耗指标 设计流程
原文传递
LISP-PCHORD:An Enhanced Pointer-Based DHT to Support LISP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泰 王晟 廖丹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7期134-147,共14页
Aiming to efficiently support the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LISP),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n enhanced pointerbased DHT mapping system:LISP-PCHORD.The system creates a pointer space to build ontop of stand... Aiming to efficiently support the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LISP),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n enhanced pointerbased DHT mapping system:LISP-PCHORD.The system creates a pointer space to build ontop of standard DHTs.Mappings within thepointer space are(Endpoint Identifiers(EID),pointers) where the pointer is the address ofthe root node(the physical node that stores themappings) of the corresponding(EID,RoutingLocators(RLOCs)) mappings.In addition toenabling architectural qualities such as scalability and reliability,the proposed LISP-PCHORDcan copy with flat EIDs such as self-certifyingEIDs.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pping systemplays a key role in LISP;however,DHT-basedapproaches for LISP seldom consider the mismatch problem that heavily damag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lookup latency.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mismatch problem andachieve optimal performance,we propose an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that seeks an optimal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nodes(nodes within the pointer space) and the physical nodes on the basis of the given lookuptraffic matrix.In order to find the optimal matching relationship,we provide two solutions:a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and a geneticalgorithm.Finally,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nd compare itwith that of LISP-D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pping system LISP DHT linear programming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zero inerti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建军 吉毅 晏玖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power performance of vehicle equipped with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system working under transi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a new CVT equipped with planetary gear mech...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power performance of vehicle equipped with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system working under transi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a new CVT equipped with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and flywheel was researched, a design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was propos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matching control strategy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new transmission system. Fuzzy controllers for throttle opening and CVT speed ratio were designed, and power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of both vehicles respectively equipped with conventional CVT system and new transmission system wr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wer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of the vehicle equipped with new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better than that equipped with conventional CVT, thu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and control algorithm are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nertia optimization fuzzy contro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空间结构抗火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烨华 沈祖炎 李元齐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共10页
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抗火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论述了大空间建筑火灾模型和温度场的研究内容,介绍了大空间建筑火灾中钢构件升温的计算方法,说明了大跨度空间结构所用材料的抗火性能,详细阐述了火灾高温作用下一... 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抗火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论述了大空间建筑火灾模型和温度场的研究内容,介绍了大空间建筑火灾中钢构件升温的计算方法,说明了大跨度空间结构所用材料的抗火性能,详细阐述了火灾高温作用下一些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抗火性能,并对目前性能化的抗火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做了介绍与总结,最后指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火 大跨度空间结构 性能化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n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 radial turbine for micro gas turbines 被引量:1
18
作者 Lei FU Zhen-ping FENG +3 位作者 Guo-jun LI Qing-hua DENG Yan SHI Tie-yu G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1-249,共9页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wheel weight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radial turbine for micro gas turbine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proces...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wheel weight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radial turbine for micro gas turbine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process of this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by using the similarity theory. Cold modeling tests and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perform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the micro radial turbine is 84.3% at the design point while also satisfying the aerodynamic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Meanwhile,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turbine wheel is 3.8 kg which has only a 52.8% mass of the original desig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adial turbine designed through this technique has a high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us can be applied to micro gas turbines. The results validated that this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radial turbin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Bearing and shafting Performance test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 Pump Impeller Using Optimal Design Method 被引量:2
19
作者 Seok-Yun Jeon Chul-Kyu Kim +2 位作者 Sang-Moon Lee Joon-Yong Yoon Choon-Man J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regenerative pump to increase its efficiency using optimal design method. Two design parameters which define the shape of the pump impeller,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regenerative pump to increase its efficiency using optimal design method. Two design parameters which define the shape of the pump impeller,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Pump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esign of experiments(DOE). To analyze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in the pump, general analysis code, CFX, is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Shear stress turbulence model i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eddy viscosity.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ith an open-loop facility is set up for measuring the pump performance. Pump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hroughout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e pump impeller at the operating flow condition, the pump efficiency is successfully increased by 3 percent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pump. It is noted that the pressure increase of the optimum pump is mainly caused by higher momentum force generated inside blade passage due to the optimal blade shape. Comparisons of pump internal flow on the reference and optimum pump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Pump EFFICIENCY IMPELLER Optimal Desig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