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性认知偏向对医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
作者 黄语桐 杭荣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索社交焦虑及神经质人格特质在医学生负性认知偏向和综合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NCPBQ)、社交焦虑自评量表(SSAS)、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CBF-PI-B)以及综合幸福感量表(MHQ)对412名在校医学... 目的:探索社交焦虑及神经质人格特质在医学生负性认知偏向和综合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NCPBQ)、社交焦虑自评量表(SSAS)、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CBF-PI-B)以及综合幸福感量表(MHQ)对41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负性认知偏向、社交焦虑、神经质人格3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综合幸福感与以上3个变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负性认知偏向负向预测综合幸福感(β=-0.40,P<0.001);社交焦虑在负性认知偏向与综合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β=-0.14,P<0.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比35%;神经质人格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社交焦虑→综合幸福感”中起调节作用(β=0.13,P<0.01)。结论:医学生负性认知偏向既可以直接影响综合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作用于综合幸福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显著,且神经质人格对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该中介效应仅在神经质人格低分组中有显著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认知偏向 社交焦虑 神经质人格 综合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职晓燕 冀紫阳 王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某院收治的8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干预组(...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某院收治的8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干预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BT)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功能失调性认知水平、抑郁程度及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t=2.051,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总分低于对照组(t=-11.938,P<0.001);干预后干预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76,P<0.001),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CD-RISC)“乐观”、“自强”、“坚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164,5.919,7.544;P<0.001);干预后干预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5.354,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3.883,P<0.001);干预后干预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4.520,3.246,5.002;P<0.01)。结论:健康教育联合CBT能有效增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理弹性,改善功能失调性认知水平及应对方式,降低抑郁程度,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整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认知行为干预 青少年抑郁症 遵医行为 功能失调性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认知:中国人独特的认知模式
3
作者 彭彦琴 李清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将传统心性论中的“德性之知”命名为德性认知,不仅与强调“认知本质是计算”的西方物理认知模式形成对比,凸显中国本土心理学独特的认知模式,也便于借助西方物理认知的信息加工语境,拟构一个路径清晰的德性认知心理机制模型。德性认知... 将传统心性论中的“德性之知”命名为德性认知,不仅与强调“认知本质是计算”的西方物理认知模式形成对比,凸显中国本土心理学独特的认知模式,也便于借助西方物理认知的信息加工语境,拟构一个路径清晰的德性认知心理机制模型。德性认知是区别于信息加工的高级心智机能,强调对心性本质及精神本体的自证自明,具有“向内的加工方式”“非对象化的认知加工”及“内生的道德属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德性认知的提出凸显了中国人认知模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对人类认知与心智本质作多角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认知 物理认知 认知模式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然 李奎良 +1 位作者 李祚山 冯正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 编制适合青少年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应用该量表分析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特点。方法 以成人版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为基础,根据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结果建构理论模型,并参考中小学教师的意见编制适合青少年理... 目的 编制适合青少年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应用该量表分析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特点。方法 以成人版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为基础,根据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结果建构理论模型,并参考中小学教师的意见编制适合青少年理解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5 79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并随机分为样本1(n=2 897)和样本2(n=2 897),样本1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运用5 794人的整体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针对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现状使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1)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共14个条目,包括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3个因子。(2) 3因素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52,SRMR=0.028,CFI=0.957,TLI=0.947);Cronbach α系数为0.883,McDonald’sω系数为0.884,分半信度系数为0.849,与抑郁自评量表的校标效度为0.494 (P<0.01);各因素与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为0.707~0.941,P<0.01)。(3)发现我国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较高,在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认知 问卷编制 因素分析 信效度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愿志 张承菊 +2 位作者 尚云 任利 闫志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1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1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9,P<0.001);②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effect=0.14,95%CI为[0.11,0.17]);③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对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β=0.09,P<0.001),具体而言,相比于低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高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大学生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影响抑郁,并且这一关系受到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抑郁 性认知加工偏向 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观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负性认知偏向与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雪 吴舒蔓 刘丽妃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考察乐观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探究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在乐观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消极情感量表、乐观量表对801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目的:考察乐观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探究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在乐观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消极情感量表、乐观量表对801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乐观与负性认知偏向显著负相关;负性认知偏向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与抑郁呈正相关;消极情感与抑郁呈正相关;(2)乐观对抑郁直接产生影响,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在乐观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负性认知偏向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消极情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负性认知偏向和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乐观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又可以分别通过负性认知偏向、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负性认知偏向——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研究揭示了乐观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乐观 抑郁 性认知偏向 消极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式理论视角下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瑞 陆林 +2 位作者 陈劼绮 许艳 李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3-2077,共15页
文章以乡村类世界遗产地宏村为例,引入图式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对携程网的游记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探究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图式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者通过具身体验和行为互动2种方式获取世界遗产地乡村性具象图式... 文章以乡村类世界遗产地宏村为例,引入图式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对携程网的游记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探究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乡村性认知图式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者通过具身体验和行为互动2种方式获取世界遗产地乡村性具象图式并使其与既有图式产生共振,既有图式深化丰富具象图式,实现图式的跨时空整合;2)文化背景和个体经验形成的既有图式是旅游者形成认知图式的本我基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乡土特征及代代积累的传统文化蕴含于个体既有图式中,旅游者的既有图式与乡村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经过预期对比、独特性对比、特征联想和跨时空想象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3)乡村性认知图式包括自然生态图式、日常生活图式、文化图式和场所氛围图式4类子图式,自然生态图式为日常生活图式、文化图式提供空间基础,后两者为自然生态图式提供一定外部力量,塑造乡村自然性和人文性特征,文化图式规训乡村日常生活图式,日常生活图式同时也践行和重塑文化图式,三者共同作用于场所氛围图式,形塑乡村性整体认知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类世界遗产地 乡村性认知图式 图式理论 生成机制 安徽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分析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健脑固本方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伟坤 韩振蕴 +3 位作者 胡玉立 王育纯 田丹枫 常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68-1776,共9页
目的运用质谱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健脑固本方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得出主要活性成分,TCMSP检索其相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CSVCI... 目的运用质谱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健脑固本方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得出主要活性成分,TCMSP检索其相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CSVCI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健脑固本方的有效活性成分有山奈酚、薯蓣皂苷,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蛋白激酶B1等核心靶点,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涉及炎症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健脑固本方抑制Notch-1、RBP-Jκ以及Hes-1的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健脑固本方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治疗CSVCI,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otch-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分析 网络药理学 健脑固本方 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 Notch-1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晓雷 李传玲 +3 位作者 郭靖 欧春影 李晓宾 许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small vessel disease,VCI-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VCI-LAA)的危险因素差异及临床... 目的:探讨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small vessel disease,VCI-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VCI-LAA)的危险因素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0例VCI-SVD患者与102例VCI-LAA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血管危险因素,分别与10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VCI-SVD与VCI-LA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VCI-SVD组的高hs-CRP血症、高Hcy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饮酒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LAA组高血压、脑卒中史、房颤、吸烟及饮酒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hs-CRP血症、高Hcy血症、高血压、吸烟、饮酒是VCI-SVD特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房颤、脑卒中史、高血压、吸烟、饮酒是VCI-LAA特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CI-SVD与VCI-LAA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针对两种类型的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延缓或减少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醒脑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10
作者 刘爱珍 陈常周 刘瑞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46-51,共6页
目的:观察祛瘀醒脑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VCIND痰瘀互结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瘀醒脑汤组、对照组各62例。治疗期间,祛瘀醒脑汤组剔除2例... 目的:观察祛瘀醒脑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VCIND痰瘀互结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瘀醒脑汤组、对照组各62例。治疗期间,祛瘀醒脑汤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6例,最终纳入研究祛瘀醒脑汤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祛瘀醒脑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醒脑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祛瘀醒脑汤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祛瘀醒脑汤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祛瘀醒脑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醒脑汤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醒脑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VCIND痰瘀互结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修复受损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缺血脑卒中 痰瘀互结证 祛瘀醒脑汤 血液流变学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亚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曾瑞 李春芳 +4 位作者 刘蕾 杜宁 张轩 陈书丽 薛蓉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期已建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数据库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血管危险因素、生化及影像检查信息,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Essen评分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于发病(10±2)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依据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VCI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VCI组,VCI组包括VCIND组和Va D组,分析上述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VCI占69.86%,其中包括37.68%的VCIND和32.18%的Va D患者。1VCI组低受教育程度(P<0.001)、糖尿病(P=0.005)、心脏病(P=0.045)、卒中家族史(P=0.005)、幕上病变(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14)、D-二聚体水平(P=0.001)、Essen评分(P=0.024)、NIHSS评分(P<0.001)显著高于NCI组,女性(P=0.004)、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及受教育年(P<0.001)显著低于NC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VCIND组比较,Va D组患者既往卒中史(P=0.013)、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01)、Essen评分(P=0.0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05)显著高于VCIND组,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1)、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VCIN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幕下病变患者发生Va D的风险明显小于幕上病变患者。结论 VCI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与NCI比较,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CIND比较,卒中次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缺血卒中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痴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现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燕 蔡定芳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12-15,共4页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故对该病的防治倍受关注。本文就目前中、西医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作一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活动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立菲 谢守蓉 +10 位作者 李丽 李晋 刘云波 蒋娟 王佳 赖薇 郑飞宇 徐媛媛 徐文佳 杨国愉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14-1519,共6页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3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SCL-90高分组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各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上则显著较低(P<0.01);(2)SCL-90总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210~0.55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显著负相关(r=-0.07、r=-0.11,P<0.01);(3)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中负性沉思偏向、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3个维度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3种方式可有效预测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释率为38.5%。(4)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利于维护和提升高原军人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军人 心理健康 性认知加工偏向 情绪调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某部官兵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特征与抑郁情绪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娟 谢守荣 +9 位作者 李丽 李晋 刘云波 徐文佳 徐媛媛 王立菲 王佳 郑飞宇 赖薇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从高原官兵负性认知加工特征着手,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抑郁情绪间关系。方法选择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流行抑郁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对4 635名高原某部留驻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在注意偏向方面,... 目的从高原官兵负性认知加工特征着手,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抑郁情绪间关系。方法选择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流行抑郁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对4 635名高原某部留驻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在注意偏向方面,年龄(F=10.38,P<0.01)、军龄(F=7.66,P<0.01)、文化程度(F=4.17,P<0.05)和职别(F=11.49,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在记忆偏向方面,年龄(F=3.72,P<0.01)、军龄(F=4.11,P<0.01)、文化程度(F=13.27,P<0.01)和职别(F=9.57,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在解释偏向方面,年龄(F=15.05,P<0.01)、军龄(F=11.20,P<0.01)、文化程度(F=19.31,P<0.01)和职别(F=24.76,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4)在沉思偏向方面,只有年龄(F=5.98,P<0.01)、军龄(F=6.93,P<0.01)和职别(F=6.96,P<0.01)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4个因子与抑郁检出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_(注意)=0.43,r_(记忆)=0.47,r_(解释)=0.46,r_(沉思)=0.58,P<0.01)。结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抑郁易感者和抑郁患者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某部官兵 性认知加工偏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军人焦虑特点与其负性认知偏向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赖薇 郑飞宇 +10 位作者 谢守蓉 李晋 李丽 王立菲 赵梦雪 刘云波 蒋娟 王佳 徐媛媛 徐文佳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25-153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1)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3)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0.47,P<0.01);(4)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官兵 焦虑 性认知加工偏向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努力性认知、执行以及决策功能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8
16
作者 过婷 吴越 周振和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努力性认知、执行功能、决策功能等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氮平组(n=44)和...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努力性认知、执行功能、决策功能等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氮平组(n=44)和阿立哌唑组(n=45),两组病人分别采用奥氮平、阿立哌唑进行治疗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数字广度测试(D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以及爱荷华赌博任务(IGT)进行测定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努力性认知、执行功能、决策功能等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阴性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奥氮平组分别为(67.18±5.78)分、(17.31±2.68)分、(17.81±2.95)分比(82.29±6.41)分、(22.68±4.09)分、(21.29±4.47分);阿立哌唑组分别为(63.79±3.77)分、(16.12±2.41)分、(17.34±2.25)分比(82.36±6.38)分、(22.57±4.17)分、(21.36±3.42)分](P<0.05),但是两组病人间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DS测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奥氮平组为(8.32±1.55)分比(10.87±1.61)分,阿立哌唑组为(8.37±1.59)分比(12.63±1.45)分](P<0.05),且阿立哌唑组病人DS测试评分高于奥氮平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WCST测验完成分类数高于治疗前,错误应答总数及持续错误应答数均低于治疗前[奥氮平组分别为(3.51±1.14)分、(36.42±5.11)分、(11.51±2.65)分比(4.94±1.45)分、(12.39±3.02)分、(6.07±1.27)分;阿立哌唑组分别为(3.55±1.16)分、(38.88±5.24)分、(11.35±2.57)分比(5.21±1.61)分、(11.45±2.98)分、(5.74±1.15)分](P<0.05),但是两组病人间的WCST测试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IGT各个模块得分及总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奥氮平组总得分为(−8.98±1.11)分比(−0.99±0.35)分;阿立哌唑组总得分为(−9.01±1.57)分比(−0.85±0.26)分](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的IGT各个模块得分及总得分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努力性认知、执行功能、决策功能等认知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阿立哌唑治疗相对而言对病人努力性认知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阿立哌唑 努力性认知 执行能力 决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鲍丽萍 沈棫华 +6 位作者 吴秀梅 丁宁 汪琳 程万良 黄书才 梁可美 沈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33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3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常规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33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3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常规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采用病人健康问卷-9(PHQ-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负性认知。结果:观察组和常规组入院时、3周后、6周后PHQ-9总评分均依次下降(P<0.05);实施集束化护理3周、6周后观察组PHQ-9总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和常规组入院时、3周后、6周后PHQ-9抑郁程度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86.802和χ^2趋势=80.609,P=0.000);实施集束化护理3周、6周后观察组PHQ-9抑郁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常规组入院时、3周后、6周后HAMD-24项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依次下降(P<0.05);且实施集束化护理3周、6周后观察组HAMD-24项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负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抑郁症 抑郁情绪 性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安晓雷 李传玲 +1 位作者 郭靖 李晓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VCI-SVD)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给256例SVD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以及临床资料收集和血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水平检测。分为VCI-SVD组(M... 目的研究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VCI-SVD)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给256例SVD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以及临床资料收集和血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水平检测。分为VCI-SVD组(MoCA量表评分≤26分)和无VCI-SVD组(MoCA量表评分>26分),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CI-SVD组患者135例,无VCI-SVD组患者121例。VCl-SVD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VCI-SVD组(P<0.01),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收缩压,有房颤、吸烟、饮酒的比率显著高于无VCI-SVD组,受教育年限显著低于无VCI-SVD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收缩压、教育年限、房颤、吸烟、饮酒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高hs-CRP血症是VCI-S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7,95%CI:1.25~5.54,OR=1.587,95%CI:1.87~5.67,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水平与MoCA量表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各亚项评分呈负相关(r=-0.621^-0.430,均P<0.05);与命名、抽象力、定向力和注意力亚项评分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和吸烟、饮酒、受教育年限低及高hs-CRP血症是VCI-SVD的影响因素;而糖尿病、高hsCRP血症是VCI-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与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的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卞清涛 谢光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6-628,共3页
目的 :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 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目的 :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 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三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三组DAS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而非抑郁症所独具 ,且共病患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功能失调性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敢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调节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佳 张晶轩 +5 位作者 薛奕童 许珂 肖红 徐慧敏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得分,对2018年198名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因果关系预测。结果①2016-2018年,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2)=1.51,P>0.05];追踪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3.90,P<0.05];阳性项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13.36,P<0.05]。②人口学变量和军事职业变量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变化影响不明显(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勇敢与心理健康间调节效应显著(t=-2.34,P<0.01),共解释心理健康变异率的25.3%。结论勇敢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勇敢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心理健康 勇敢 性认知加工偏向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