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香溪河中游水体总磷总氮高光谱估算模型比较
1
作者 周华冕 徐慧 +4 位作者 龙良红 纪道斌 韩燕星 季鑫鑫 崔玉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2,共8页
研究通过地面高光谱遥感技术,针对香溪河中游的水质参数——总氮(TN)和总磷(TP)进行反演分析。研究选取160个数据样本,采用了单波段分析、一阶微分波段分析、波段比值分析、双波长差异指数、归一化差异指数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 研究通过地面高光谱遥感技术,针对香溪河中游的水质参数——总氮(TN)和总磷(TP)进行反演分析。研究选取160个数据样本,采用了单波段分析、一阶微分波段分析、波段比值分析、双波长差异指数、归一化差异指数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6种方法建立反演模型。结果显示,单波段分析和一阶微分波段分析对于TP和TN的反演效果不佳。而波段比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N的反演准确性,其二次幂回归分析的R^(2)可达0.3674。在双波长差异指数的3次幂分析中,TP的预测模型达到最高R^(2)值,为0.4014。PLS回归分析在TN反演模型中表现突出,波段差值混合模型的R^(2)达到0.39,RMSEP为0.501,ARE为40.278%,展现一定的预测准确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高光谱遥感预测香溪河中游TN、TP长时间变化趋势,但模型预测精度仍受限于数据集和水体类型,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模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tn) 磷(TP)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异龙湖子流域氮磷时空分异特征及源结构解析
2
作者 高俊淑 陈玫君 +2 位作者 李晓琳 王延杰 李佳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分析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关键污染来源,对湖泊水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产排污系数法估算异龙湖流域1990—2020年TN、TP面源和点源污染负荷量,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明晰各子流域... 分析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关键污染来源,对湖泊水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产排污系数法估算异龙湖流域1990—2020年TN、TP面源和点源污染负荷量,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明晰各子流域污染源结构。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流域TN、TP污染负荷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0年最高,分别为398.79和27.90 t。(2)化肥施用、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是流域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3者贡献分别为28%~50%、20%~40%和7%~22%。(3)城北河子流域单位面积TN、TP污染负荷强度最高,分别为1750(2010年)和140(2005年)kg·km^(-2)。化肥污染主要来自南岸散流区和城河子流域,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来自城南河子流域和城北河子流域,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自北岸散流区和龙港河子流域。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异龙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其他高原湖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 磷(TP) 子流域 输出系数法 产排污系数法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氮含量分析方法比较及黑龙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和自然水域总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丽 覃东立 +4 位作者 吴松 陈中祥 高磊 黄晓丽 王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2,共6页
应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个有证标准样品和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对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得的平均值接近真值,RSD<1%、相对误差<5%,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 应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个有证标准样品和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对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得的平均值接近真值,RSD<1%、相对误差<5%,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异。Multi N/C2100S分析仪可以高效、快速批量测定。5个月中4次监测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的结果为:白鱼泡水体中TN含量无显著变化;宾县1~#和3~#池塘水体含量逐月升高;5月稻田TN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是水稻生长施肥所致;7月松花江水样T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可能受养殖密度、模式、天气、投饵量、施肥量及周边农作物施药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Multi N/C2100S分析仪 淡水养殖池塘 自然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协同去除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COD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兴华 王云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45-48 51,51,共5页
试验设3个污水处理组,第Ⅰ组为微生物处理组、第Ⅱ组为植物处理组、第Ⅲ组为植物微生物协同处理组,分别在处理4、8、12、16 d时取样测量样品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都使... 试验设3个污水处理组,第Ⅰ组为微生物处理组、第Ⅱ组为植物处理组、第Ⅲ组为植物微生物协同处理组,分别在处理4、8、12、16 d时取样测量样品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都使污水中TN、TP、COD浓度显著降低,表明3种处理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其中第Ⅲ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16 d,使污水中TN浓度从21.5607mg/L降低到5.2704mg/L,TP浓度从6.1695mg/L降低到0.8279mg/L,COD浓度从215.3mg/L降低到52.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植物 (tn) 磷(TP) 化学需氧量(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相通河湖中总氮和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田丰彦 陈瑞弘 +2 位作者 毛凌晨 陶红 李飞鹏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0期29-37,160,共10页
文中对太浦河干流及其典型相通的5个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干流水体的TN浓度、相通湖泊的TN和TP浓度多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TN浓度在枯水期最高,TP浓度在枯水... 文中对太浦河干流及其典型相通的5个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干流水体的TN浓度、相通湖泊的TN和TP浓度多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TN浓度在枯水期最高,TP浓度在枯水期最低,空间分布上河湖上游浓度较低,中下游浓度较高;太浦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T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80 mg/kg,上游含量较高,相通湖泊雪落漾沉积物中TN质量分数最高,达1037 mg/kg,可能与其围网养殖历史有关;太浦河表层沉积物TP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62 mg/kg,表层沉积物TP和水质TP呈显著正相关(R2=0.416,p<0.01),中游及周边相通湖泊TP含量均较高,可能与京杭大运河水流交汇区的复杂水动力条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水质受相通湖泊的影响总体小于与京杭运河交汇的影响,加强两河复杂水流交汇区的污染物源汇过程研究,对太浦河水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浦河 相通湖泊 (tn)和磷(TP) 时空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总氮出水标准下的污水厂提标改造——以娄江污水厂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心彤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11期44-48,116,共6页
为满足苏州地区制定的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特别是提高了对TN的要求,娄江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在原有14万m^3/d规模的基础上,现状二期二级处理能力核减至7万m^3/d,工程补足7万m^3/d的二级处理能力。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 为满足苏州地区制定的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特别是提高了对TN的要求,娄江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在原有14万m^3/d规模的基础上,现状二期二级处理能力核减至7万m^3/d,工程补足7万m^3/d的二级处理能力。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同时,新增部分构筑物进行提质增效改造。文中介绍了污水厂提质增效中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总结工程特点,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AAO 工艺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生物反应器(IBR)工艺处理高浓度总氮废水的中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希飞 胡明龙 +1 位作者 常定明 袁蔚文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76-80,112,共6页
针对IBR工艺对钢铁厂冷轧废水中高浓度总氮的处理展开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参数pH值≈8.0、污泥浓度MLSS≈6 000 mg/L、温度T≈30℃、回流比R≈10、好氧区溶解氧DO≈4.0 mg/L、缺氧区溶解氧DO<0.5 mg/L条件下,废水TN去除负荷高达... 针对IBR工艺对钢铁厂冷轧废水中高浓度总氮的处理展开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参数pH值≈8.0、污泥浓度MLSS≈6 000 mg/L、温度T≈30℃、回流比R≈10、好氧区溶解氧DO≈4.0 mg/L、缺氧区溶解氧DO<0.5 mg/L条件下,废水TN去除负荷高达0.08 kg TN/kg MLSS·d,去除率高达96.66%,TN、COD等各项出水指标满足后续生物膜法进水水质要求。与其他工艺相比,该工艺污泥浓度高、无内部活动件、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废水 一体化生物反应器(IBR) (tn) 生物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2 位作者 黄文钰 李兆富 金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3-1069,共7页
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 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氮浓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表性流域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开发基于单元格网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应用1980~2000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校验,模拟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总氮的空间分布及入湖量。研究结果显示,太湖上游地区林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0.778mgL^-1,耕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2.518mgL^-1。模型及参数在太湖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区径流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3%,总氮输出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1.6%。应用模型估算太湖上游面源污染总氮入湖量为7632ta^-1,约占总入湖量的40.8%。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总氮输出差异较大,其中耕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为4289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56.20%;林地和城镇用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分别为1849ta^-1和1270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24.22%和1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tn)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沁璇 王俊 +4 位作者 盛鹏程 罗毅志 吴琦芳 黄小红 叶雪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6-189,共4页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碳(简称TOC)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氮(简称TN)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8月达到最大值;而水体中C/N则随养殖时间先减小后增加,且在8月达到最小值;比较养殖水体和周边外河水中的C/N,结果显示,温室中华鳖养殖池水中C/N最低为0.65;翘嘴红鲌养殖池水中最高为5.59,各养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作为养殖水源的周边各外河水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N的养殖水体水质显著优于(P<0.05)低C/N的养殖水体水质,说明养殖后期适当添加额外碳源,提高养殖水体C/N,可能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养殖品种 养殖环境 有机碳(TOC)含量 (t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山区典型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轩 王蕾 +5 位作者 蒋笑影 吴一凡 王谦 周子江 储婉姗 夏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8,共8页
为了解皖西山区有机农林面源污染产出特征,考虑代表性地区岳西县特色农林产业及降雨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计0.6、0.9和1.5 mm/min 3种降雨强度(雨强),以有机旱地(韭菜地)和有机林地(茶园)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雨强下皖西山区典... 为了解皖西山区有机农林面源污染产出特征,考虑代表性地区岳西县特色农林产业及降雨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计0.6、0.9和1.5 mm/min 3种降雨强度(雨强),以有机旱地(韭菜地)和有机林地(茶园)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雨强下皖西山区典型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有机林地径流中总氮(TN)浓度在产流期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0.6、0.9和1.5 mm/min 3种雨强下TN流失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5.11、6.94和8.35 mg/L,雨强越大,流失量越大;不同雨强下,旱地径流TN浓度均呈初期急速下降后平稳的规律,0.6、0.9和1.5 mm/min 3种雨强下TN流失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0.63、15.04和17.73 mg/L,明显高于林地。有机林地和旱地氮素流失形态均以硝态氮(NN)为主,表层施肥与雨水冲刷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强化生态拦截和优化施肥等途径,以实现对皖西山区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的有效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山区 有机农林业 素流失 面源污染 降雨强度 (tn) 有机林地 有机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低溶解氧生化处理工艺在猪场废水脱氮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春雷 王振旗 +2 位作者 孙杰 张敏 徐昶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S02期78-83,共6页
通过构建猪场一体化低溶解氧生化处理工艺,制作了4 m^3/h的处理装置,并开展了连续8个月的现场试验,探讨了该工艺对猪场废水的脱氮效果及其运行成本。结果显示,该工艺系统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且总体上抗冲击能力强,对废水氨氮(NH3-N)... 通过构建猪场一体化低溶解氧生化处理工艺,制作了4 m^3/h的处理装置,并开展了连续8个月的现场试验,探讨了该工艺对猪场废水的脱氮效果及其运行成本。结果显示,该工艺系统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且总体上抗冲击能力强,对废水氨氮(NH3-N)和总氮(TN)同步降解效果明显,末端出水去除率分别达92.8%和93.2%,运行成本约4.26元/t。在猪场周边无农田或配套面积不足的情况下,该低成本高效脱氮工艺可满足猪场废水处理后作为灌溉水或达标排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一体化 低溶解氧 (NH_3-N)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多级AO脱氮工艺在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凯波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77-83,115,共8页
针对传统普通强化脱氮AO工艺总氮(TN)去除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规模为5万m~3/d的生物反应池开展试验。在保持总池容不变的条件下重新分配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池容,将其改进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结构的多级AO脱氮工艺。改造后实现缺氧段... 针对传统普通强化脱氮AO工艺总氮(TN)去除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规模为5万m~3/d的生物反应池开展试验。在保持总池容不变的条件下重新分配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池容,将其改进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结构的多级AO脱氮工艺。改造后实现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从4.44 h提高至7.45 h,好氧段从6.70 h降低至3.69 h,新增缺氧段底部采用曝气可调和推流搅拌技术。同时采用基于DO浓度布设液态碳源投加点技术,进一步提高碳源利用率。实践结果表明,2021年多级AO工艺平均出水TN质量浓度为11.9 mg/L,平均TN去除率为61.5%,最高达77.8%,平均TN去除率比普通强化脱氮工艺下的47.6%提高了约29.2%,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能实现出水TN和氨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具有一定的节能降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 常规强化脱AO 多级AO 水力停留时间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A/O+臭氧氧化工艺在畜禽养殖污水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贤文 《福建轻纺》 2024年第10期3-9,13,共8页
文章以某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为例,对采用原有多级A/O+臭氧氧化工艺处理生化碳氮比(C/N)低、反硝化效果差、运行费用昂贵、出水总氮仍高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功能单元进行工艺改良和运行参数优化... 文章以某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为例,对采用原有多级A/O+臭氧氧化工艺处理生化碳氮比(C/N)低、反硝化效果差、运行费用昂贵、出水总氮仍高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功能单元进行工艺改良和运行参数优化,改造后的多级A/O+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出水总氮可稳定低于45 mg/L,满足当地纳管水质要求,为畜禽养殖污水实现总氮达标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水 (tn) 多级A/O 臭氧氧化 比(C/N) 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爱军 陈坚 +1 位作者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61-2368,共8页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湿地 沉积物 有机碳(TOC) 无机碳(TIC) (tn)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河流河口及海洋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润梅 唐建辉 +6 位作者 黄国培 陈颖军 田崇国 潘晓辉 骆永明 李军 张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组成。研究表明: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6.4‰—–21.8‰,平均值为–24.5‰;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3.8‰—–21.7‰,平均值为–22.3‰。河口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06%—3.87%,平均值为1.31%;渤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2%—2.09%,平均值为1.08%。河流δ13C富集较轻,偏向陆源;海洋δ13C富集较重,偏向水生有机质来源。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的δ13C值差异较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6‰,但是流域地理位置距离近的河流δ13C值差异不大。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δ15N在1.5‰—10.2‰,平均值为5.5‰;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在4.4‰—5.6‰,平均值为5.0‰。河流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比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广,原因是河流受陆源有机物影响,且陆源有机物来源差异大。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相对均一,说明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受物源影响较小,体现了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对氮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中表层沉积物的δ13C与δ15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体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根据经典的二元模式计算,35条河流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比例范围为10%—90%,平均值为60%;渤海陆源贡献比例范围为10%—50%,平均值为20%。河流有机质的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水生有机质为辅。渤海有机质的来源以水生有机质为主,环渤海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org/Ntotal对有机质来源判别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稳定同位素有示踪性,然而其成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改造,在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物源时,须小心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TOC) (tn) 有机碳同位素(δ13C) 同位素(δ15N)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晓玲 杨芳 +4 位作者 赵天龙 高扬 程光平 李文红 吕业坚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殖池塘以及进、排水口的水体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合TN/TP(质量比)变化分析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试验结果:养殖期内池塘水经历了Ⅴ(中—富)营养型—Ⅵ(富)营养型—Ⅴ(中—富)营养型的变化,混养鱼塘水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目标等级Ⅳ(中)的达标率为0%;进、出水口水体的TN和CODMn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的水质明显优于出水口;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出水口水质的达标率为100%。影响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因子依次是TN、TP、CODMn,T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信,适用于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标识指数法 富营养化 (tn) 磷(TP) 混养鱼塘 水质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腌羊火腿工艺过程蛋白质水解及其理化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晶 章建浩 杨海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通过对羊火腿工艺过程中总氮、可溶性氮及非蛋白氮的分析研究,来确定其蛋白质水解与工艺过程产品水分、NaCl含量及温湿度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工艺过程中非蛋白氮的变化与工艺过程湿度和产品水分的降低、温度和NaCl含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通过对羊火腿工艺过程中总氮、可溶性氮及非蛋白氮的分析研究,来确定其蛋白质水解与工艺过程产品水分、NaCl含量及温湿度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工艺过程中非蛋白氮的变化与工艺过程湿度和产品水分的降低、温度和NaCl含量的提高呈正相关,且蛋白质在工艺过程中发生了持续降解。成品火腿的蛋白质降解指数在2~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羊火腿 (tn) 可溶性(TSN) 非蛋白(N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子流域尺度氮排放清单构建及关键源解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延杰 梁启斌 +5 位作者 王艳霞 侯磊 陈奇伯 王伟 李晓琳 高俊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0-2159,共10页
对高原湖泊流域总氮(TN)污染的精准调控是预防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但过去基于全流域尺度具体时点建立的流域TN排放清单,因忽略TN污染的时空异质性,导致关键因子识别不清,控源减排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典型高原深水湖泊抚仙... 对高原湖泊流域总氮(TN)污染的精准调控是预防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但过去基于全流域尺度具体时点建立的流域TN排放清单,因忽略TN污染的时空异质性,导致关键因子识别不清,控源减排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典型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根据上中下游子流域特征,建立子流域尺度TN污染负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抚仙湖流域1990~2020年25个子流域的TN排放清单,分析TN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和2020年的抚仙湖流域TN污染负荷分别为933.43、 1 012.90、 1 090.25、1 096.93、1 075.69、996.27和514.80 t,点源污染负荷逐年递增,但面源污染负荷仍是其主要来源. TN面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化肥施用,点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2)TN污染负荷在空间上呈放射状递减的特点,流域整体单位面积负荷为65~6 877 kg·km^(-2),下游子流域单位面积TN污染负荷(1 009~6 877 kg·km^(-2))远远高于上中游子流域(65~1 167 kg·km^(-2));(3)污染源在子流域上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化肥施用、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北岸河外直沟、抚澄河和山涧河子流域;畜禽散养污染主要来自于东岸大提坎箐河、大箐河和石股箐河子流域.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TN控源减排措施的实施、子流域差异化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湖泊水质恶化预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 排放清单 子流域 关键源 高原深水湖泊
原文传递
A/A/O-MBBR耦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琦 李广 +1 位作者 秦娟娟 董晓航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采用A/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O-MBBR)耦合工艺,研究在进水各项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污泥龄(18 d、15 d、12 d、9 d、6 d),观察出水各项指标,进而讨论不同污泥龄对此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系统对于氨氮(NH4+-N)和总氮(TN)... 采用A/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O-MBBR)耦合工艺,研究在进水各项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污泥龄(18 d、15 d、12 d、9 d、6 d),观察出水各项指标,进而讨论不同污泥龄对此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系统对于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较好。随着污泥龄的不断减小,COD的去除率呈现出先稳定后下降的现象,总磷(TP)的去除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污泥龄为15~12 d时,A/A/O-MBBR耦合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MBBR耦合工艺 污泥龄 (NH4+-N) (tn) 磷(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污染指数法的鹤地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20
作者 奎淑霞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采用水污染指数法对鹤地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鹤地水库的坝前、库心、库尾3个水质监测站点2012-2021年的水质总体上慢慢变好,其中2021年的水质最好,2014年的水质最差,总体上水质都未超过Ⅳ类,但不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这3个... 采用水污染指数法对鹤地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鹤地水库的坝前、库心、库尾3个水质监测站点2012-2021年的水质总体上慢慢变好,其中2021年的水质最好,2014年的水质最差,总体上水质都未超过Ⅳ类,但不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这3个水质监测站点中鹤地水库库心的水质最好,库尾的水质最差;使用水污染指数法分析得出鹤地水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TP)和总氮(TN);具体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发现从总体上来看TP、TN的浓度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指数法 水质评价 鹤地水库 磷(TP)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