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可卿
王毓英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处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92-296,共5页
文摘
息止颌位是在下颌参照位中最不稳定、最有争议的一个位置。本文对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大量资料表明在人的一生中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是可变的,息止(牙合)间隙相对恒定。临床息止颌位与生理息止颌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增加面部距离对口颌系统的影响看法不一。
关键词
息止颌位
面部距离
分类号
R322.4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题名 义齿对无牙颌息止颌位的影响
2
作者
李家福
机构
山西省人民医院
出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0-21,共2页
文摘
本文对62名无牙颌患者不戴义齿与戴不同义齿时,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无牙颌患者戴上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影响较小;戴下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增大有较大的作用;三个月后戴与不戴义齿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基本相同。
关键词
义齿
无牙颌
息止颌位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息止颌位在托牙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许振培
机构
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广东牙病防治》
2000年第S1期397-,共1页
关键词
息止颌位
牙修复
下颌 关节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不同垂直面型人群的息止颌位比较
4
作者
娄华
姚家俊
蒋峰
王永武
娄子渊
机构
富阳娄华牙科诊所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5-97,共3页
文摘
目的对比并且分析高角、低角以及均角垂直面型人群间的息止颌位差异。方法临床依据受试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SN-MP角不同,收集高角、均角以及低角正常咬合受试者各20名,测量受试者的息止颌间隙,同时拍摄受试者息止颌位时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SN-MP'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角组、低角组受试者的息止颌间隙与均角组方差分析P<0.05,高角组以及低角组人群的息止颌间隙与均角组存在差异,低角组人群的息止颌间隙最大,均角组次之,高角组最小。各组受试者SN-MP'值比较,高角组的SN-MP'值与均角组比较方差分析P<0.05,其分布具有差异,低角组SN-MP'值与均角组SN-MP值P>0.1,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的息止颌间隙与SN-MP角线性回归分析统计计算得出参数R=-0.72136,两者具有线性负相关。结论不同垂直面型的人群,其息止颌位存在差异,息止颌间隙大小以高角垂直面型人群、均角垂直面型人群、低角垂直面型人群的顺序依次递增。
关键词
垂直面型
息止颌位
息止 颌 间隙
Keywords
Vertical skeletal craniofacial pattern Rest jaw position Free space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肌电图在颌位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施生根
欧阳官
张成藩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学系
出处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8-221,共4页
文摘
研究颌位常用的方法是研究颌骨动态和静态的解剖关系,研究颌位改变与口颌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本文对息止颌位和咬合位的颌肌肌电图的特征作了描述,并对同一受试者在同一颌位咬合时影响颌骨肌电图的各种因素作了分析。
关键词
肌电图
颌 位
息止颌位
咬合位
分类号
R782.05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一例上颌发育不足伴牙齿阻生患者的正畸治疗
6
作者
武冠英
徐宝华
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出处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6期36-37,共2页
文摘
患者,男,11岁,主诉右上前牙未萌出,要求矫治地包天.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合畸形患者.1、临床检查患者息止颌位时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上下唇自然闭合,侧面观为凹面型,上颌发育稍显不足.
关键词
上颌 发育不足
患者
正畸治疗
牙齿阻生
口腔不良习惯
身体健康
息止颌位
临床检查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无牙颌原有咬合垂直距离的恢复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建华
李英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
出处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7期472-476,共5页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11086)。
文摘
颌位关系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咀嚼功能,而准确地恢复咬合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OVD)是无牙颌患者咬合重建的关键。无牙颌患者OVD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常用OVD记录法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测量方法以及操作要点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研究表明,拔牙前记录法较为客观且准确度高,但要求拔牙前的诊断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原有的OVD;息止颌位参照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颌位关系不稳定的无牙颌患者禁用;吞咽法的主观性较强,特别适用于情绪紧张,配合较差的患者;面部标志测量法的客观性较强,但也受一定程度的主观测量因素的影响,颌面部畸形患者禁用;语音法的主观性较强,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失语、失聪患者禁用。X线头影测量法与手指测量法的客观性强,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测量方法,发展前景好,其中手指测量法特别适用于颌面部畸形或肿瘤术后畸形的患者。
关键词
全口义齿
无牙颌
垂直颌 位 关系
咬合垂直距离
咬合重建
垂直颌 位 关系记录法
息止颌位 参照法
吞咽法
工作原理
面部标志测量法
语音法
适用范围
X线头影测量法
手指测量法
Keywords
complete denture
edentulous jaw
vertical jaw position relationship
vertical distance of occlu-sion
occlusion reconstruction
vertical jaw position relationship recording method
rest and stop jaw position refer-ence method
swallowing method
working principle
facial sign measurement method
voice method
applica-tion scope
X-ray cephalometry
finger measurement method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总义齿基托厚度、边缘与固位稳定关系的讨论
8
作者
姜千里
机构
乳山市中医院
出处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3期830-831,共2页
关键词
义齿基托
全口义齿
牙槽嵴顶
磨光面
息止颌位
肌能修整
牙列缺失
排牙
咬合面
垂直脱位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颞下颌关节疾病
9
出处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7年第4期200-201,共2页
文摘
20071768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凹改建相关性的研究/周秦…∥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7(3).-221~223两组不同垂直高度的无牙颌患者,分别拍摄息止颌位双侧颞下颌关节(TMJ)标准薛氏位片,用硫酸纸描绘双侧关节凹轮廓,在描记图上测量关节凹最高点H到关节凹底边的垂直距离HH’代表关节凹深度;
关键词
颞下颌 关节疾病
颞下颌 关节凹
垂直距离
口腔颌 面
息止颌位
无牙颌
修复学
硫酸纸
分类号
R782.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各种咬合垂直距离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费雪芬
刘丽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出处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61-364,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09C33115)
文摘
确定咬合垂直距离是咬合重建的重要内容,目前尚无理想的测量方法。本文就息止牙合间隙法、吞咽法、发音法、患者主观感觉、咬合力测定、肌电图法、面部测量法、参照拔牙前记录、参照旧义齿和面部观察法加以综述,探讨了每种方法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垂直距离
咬合重建
息止颌位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老年患者重新修复总义齿特点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岚
李荣华
机构
南京市口腔医院修复科
出处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172-173,共2页
文摘
对戴用多年总义齿的老年患者重新进行修复,往往比较困难,且易失败。笔者选择了30例戴总义齿10年以上的患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对新旧义齿的比较分析,并采用笔者长期摸索的“下颌休息位核对法”校对其正中关系是否正确。总结出只有利用旧义齿的某些特,点,根据患者目前自身的口腔生理条件,让患者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接受新义齿,才能使我们的重新修复工作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义齿
总义齿
正中关系
息止颌位
义齿学
老年人
Keywords
Full-denture Measurement of centric relation Physiological position of mandible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对稳定垫合理厚度的探讨
12
作者
韩科
王毓英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处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6,58,共5页
文摘
作者通过对牙列、颌骨形态及铰链轴位置的测量和推算,证明稳定垫的厚度很难控制在息止间隙范围以内。因此建议:稳定垫设计制作中应着重注意形成垫与对颌牙工作尖顶在一平面上广泛均匀的点状接触关系,避免咬合时在斜面上形成“导”的作用。至于垫厚度则可根据患者牙尖高度,覆程度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拘泥于息止间隙的限制。
关键词
垫
生理息止颌位
息止 间隙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前牙反[牙合]与正常[牙合]自然舌姿势位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若萱
吕亚林
殷戬
张伟
李国庆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口腔医疗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比较前牙反[牙合]和正常殆在息止[牙合]位时舌的自然姿势特征,探讨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舌位置是否有特征性变化。方法征集正常[牙合]志愿者20名(男8名,女12名,正常黯组),平均年龄23.8岁;反[牙合]患者20名(男11名,女9名,前牙反[牙合]组),平均年龄24.6岁。问诊调查舌的习惯姿势位,并用硫酸钡标记舌背中线和腭黏膜中线。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息止[牙合]位侧位片,用t检验比较两组息止[牙合]位的舌位置。结果(1)正常[牙合]组整个舌背在硬腭、软腭处都与上腭完全贴合,舌尖置于上切牙舌隆突处;前牙反[牙合]组为舌背在软腭部有部分贴合,在部分软腭和硬腭区域远离上腭。舌体不易保持贴上腭位。(2)舌体的侧面轮廓在正常[牙合]组呈现向前上挺立,在前牙反[牙合]组表现为后下倾倒状。舌的最高点位置:正常组在硬腭与软腭交界区域;前牙反[牙合]组较正常殆组向下向后移位,在软腭与悬雍垂交界区域。(3)前牙反[牙合]组舌体位置(LP)比正常[牙合]组低(P〈0.01);两组的舌高和舌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止[牙合]自然姿势位时前牙反[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的舌位置低。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
舌姿势位
息止颌位
正常[牙合]
Keywords
Anterior cross-bite
Tongue position
Rest position
Normal bite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题名 前牙美学不同观点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凌均棨
傅海君
机构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9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前牙美学
上颌 前牙
美学修复
后牙缺失
前牙缺失
息止颌位
下颌 前牙
口腔医学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