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PD1/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钧 王轶楠 +1 位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组、EZH2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D)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分化相关因子,Western印迹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法、噻唑蓝(MTT)法及小室法检测恶性淋巴瘤细胞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凋亡率、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白细胞介素(IL)-4水平、PD1、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C组比B组变化更明显,D组比C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EZH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有效调控Th细胞分化,并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 恶性淋巴瘤细胞 放疗抵抗 TH细胞分化 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胸水查见恶性淋巴瘤细胞二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陆志成 周道银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2期185-185,19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胸水 恶性淋巴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对氨甲蝶呤的耐药性及其机制在化疗个体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2 位作者 应大明 沈敏 吴何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对氨甲蝶呤 (MTX)的耐药机制 ,指导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合理应用MTX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减轻药物毒副反应 ,改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Sup m2、Namalwa及Namalwa 12细胞株对MTX的药效差异 ,用R...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对氨甲蝶呤 (MTX)的耐药机制 ,指导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合理应用MTX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减轻药物毒副反应 ,改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Sup m2、Namalwa及Namalwa 12细胞株对MTX的药效差异 ,用RT PCR及3 H MTX掺入结合HPLC法分别检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mRNA ,还原性叶酸载体 (RFC)功能及MTX多聚谷氨酸 (MTXPG)各组分含量。结果 :各细胞株对MTX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Sup m2 >Namalwa >Namalwa 12 ;这种差异并非RFC功能不同所致 ,而与形成MTXPG的量密切相关 ;Sup m2细胞不仅较Namalwa细胞形成的MTXPG多 ,且形成MTXPG的速度也较快 ;DHFRmRNA表达逐渐增高参与Namalwa 12耐药性的形成。结论 :MTXPG合成不佳、DHFRmRNA表达增高导致Namalwa 12Burkitt’s恶性淋巴瘤细胞对MTX耐药 ;大细胞间变性恶性淋巴瘤对MTX高敏 ,临床MTX使用剂量可相对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 细胞间变性恶性淋巴 氨甲喋呤 耐药性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7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万U/day,皮下注射,第1-10天。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6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特征、疾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7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的患者和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8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曾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淋巴 B细胞 老年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及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陶文 陈森 +2 位作者 邱小芬 陈煌基 李西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 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6 位作者 葸瑞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 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1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恶性淋巴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恶性T细胞淋巴瘤——关于“口唇、面颊长期无痛性肿胀”的讨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坪 李香 +1 位作者 王勒渝 许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恶性T细胞淋巴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艺 石琳 +1 位作者 冯磊 吕殿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CIK^+IL-2组),选取同时期未接受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IK^+IL-2组和对照组按淋巴瘤类型分为4亚组:A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C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D组:霍奇金淋巴瘤(HL)。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β2微球蛋白水平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CIK^+IL-2组4亚组患者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IL-2组4亚组患者经8个疗程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CRu、PR患者疗效均转变为CR,各亚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自体CIK联合IL-2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36±5.38(8-7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15±3.62(7-55)个月(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RHIL-2 B细胞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光杰 陈晓东 《当代医学》 2008年第12期72-73,共2页
目的总结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7年10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及... 目的总结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7年10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分别为7.7%及2.6%;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结论桥本捕并非少见,合并甲状腺癌具有病灶小、以乳突状癌为主、预后好的特点;合并恶性淋巴瘤具有短期内迅速长大、出现疼痛或呼吸困难的特点,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 恶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勇莉 赵川 +1 位作者 徐健 何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0,共2页
患者女 ,73岁。左下肢大小形态不一之暗红色结节、肿块 ,部分皮损表面溃破、结痂。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片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有异形性改变 ,可见核分裂现象 ;免疫组化染色CD79a呈强阳性表达 ,CD3 呈阴性表达。确诊为皮肤... 患者女 ,73岁。左下肢大小形态不一之暗红色结节、肿块 ,部分皮损表面溃破、结痂。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片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有异形性改变 ,可见核分裂现象 ;免疫组化染色CD79a呈强阳性表达 ,CD3 呈阴性表达。确诊为皮肤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B细胞恶性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联合rhIL-2对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蒲 李菲 +3 位作者 魏艳林 张荣艳 莫瑞滨 纪德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068-507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 IL)-2对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接受CIK联合rh IL-2治疗的46例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接受CIK联合IL-2治疗的46...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 IL)-2对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接受CIK联合rh IL-2治疗的46例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接受CIK联合IL-2治疗的46例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β2微球蛋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3^+/CD8^+、CD3^+/CD56^+水平均比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5);β2微球蛋白比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比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应用自体CIK联合rh IL-2方案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T细胞亚群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恶性淋巴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介素-2 T细胞亚群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aptene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凋亡、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UR处理恶性淋巴瘤细胞JeKo-1、SNK6、SU-DHL-4,使用Glomax发光系统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AUR对淋巴瘤细胞株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UR处理恶性淋巴瘤细胞JeKo-1、SNK6、SU-DHL-4,使用Glomax发光系统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AUR对淋巴瘤细胞株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的细胞周期进程变化和凋亡率变化;分别使用伤口愈合实验和有基质胶涂层的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率和侵袭率变化。结果 50~100μmol/L AUR对JeKo-1、SNK6、SU-DHL-4细胞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 h时IC_(50)浓度分别约为58、67和113μmol/L,其中JeKo-1细胞对AUR敏感性较强。50μmol/L AUR抑制JeKo-1细胞G_(0)/G_(1)向G_(2)/M期的细胞周期的进展,促进JeKo-1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7的活力。AUR对JeKo-1细胞的迁移率影响较小,然而AUR可抑制细胞的侵袭率和MMP-2,MMP-9,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增加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率,抑制G_(0)/G_(1)向G_(2)/M期的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侵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 恶性淋巴瘤细胞 细胞活力 凋亡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俎云芬 孙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 并发症 溶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结节性红斑为表现的恶性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峰 郑淑云 盛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30-731,共2页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恶性T细胞淋巴 体温下降 抗炎治疗 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B细胞恶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琳 任宏轩 +1 位作者 李少莹 杨祚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579-57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 B细胞恶性非霍奇金氏淋巴 影像学检查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虹 万欢英 +1 位作者 李庆云 李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为高恶性 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high-grade B cell primary pulmonar y lymphoma,HG PPL-B),较前者罕见,但恶性程度高,颅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 肺肿 病例报告 临床症状 病理诊断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T细胞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恒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3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T细胞恶性淋巴 甲状腺 无痛性肿块 胸部CT检查 咳痰困难 气管受压 胸骨后 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B细胞淋巴瘤CKIs抑制途径的改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福 杨平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年第4期355-358,共4页
G1/S限制位点是控制细胞生长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和限速阶段。它主要受到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CKIs)的负性调控。失活的CKIs可以看成是高度恶性转移淋巴瘤的标志物 ,CKIs途径失活的肿瘤细胞增殖快 ,出现药物抗性和转移。细胞周期G1/S转换... G1/S限制位点是控制细胞生长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和限速阶段。它主要受到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CKIs)的负性调控。失活的CKIs可以看成是高度恶性转移淋巴瘤的标志物 ,CKIs途径失活的肿瘤细胞增殖快 ,出现药物抗性和转移。细胞周期G1/S转换主要受p16 INK4 Rb ,p14 ARF p5 3,p2 7KIP1三条与CKIs有关的途径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B淋巴细胞 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 抑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细胞原位PCR检测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
19
作者 经承学 谢湘芝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应用原位 PCR技术检测 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方法 :采用免疫球蛋白重链 ( Ig 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区( CDR- )的引物 ,dig-11-d UTP标记引物 ,应用直接原位 PCR技术检测 ~ 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间期淋巴细胞。结果 :在初诊的 15例... 目的 :应用原位 PCR技术检测 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方法 :采用免疫球蛋白重链 ( Ig 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区( CDR- )的引物 ,dig-11-d UTP标记引物 ,应用直接原位 PCR技术检测 ~ 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间期淋巴细胞。结果 :在初诊的 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12例检测到 Ig H基因重排 ;4例临床表现呈现淋巴瘤性白血病患者 ,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 ,2例间期细胞原位 PCR仍显示有 Ig H基因重排 ,6个月复发。结论 :间期细胞原位 PCR技术能敏感、准确地检测 级以上的恶性淋巴瘤 ,并帮助预测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细胞 原位PCR 聚合酶链反应 B细胞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20
作者 彭庆蓥 邵正才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PGML)的治疗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37例,中位年龄54岁(29~71岁),ⅠE期5例(13.5%),ⅡE期15例(40.5%),ⅢE期13例(35.2%),ⅣE期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PGML)的治疗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37例,中位年龄54岁(29~71岁),ⅠE期5例(13.5%),ⅡE期15例(40.5%),ⅢE期13例(35.2%),ⅣE期4例(10.8%),其中27例(73.0%)行根治性手术,10例(27.0%)行姑息手术切除或短路手术,术后共有30例给予CHOP方案静脉化疗。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12~108个月),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7%,64.86%,单位素分析发现:年龄(P:0.0006),肿瘤直径(P=0.0317),肿瘤分期(P=0.0016),组织学分型(P=0.0016),手术方式(P=0.0006),静脉化疗(P=0.0005)均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P=0.0044),手术方式(P=0.0077)和静脉化疗(P=0.026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的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提高早期诊断率,力争根治手术,并在术后辅以静脉化疗是提高忠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胃B细胞恶性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