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焱光 杨刚 李朝新 方习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6,共10页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流系格局的影响,其中近岸区域主要受控于河流入海物质和闽浙沿岸流;而台湾暖流、闽浙沿岸上升流则对远岸区域影响较大。研究区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海水浊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达0.91,这为通过水体浊度来反演区域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悬浮体质量浓度 浊度 台湾暖流 沿岸流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悬浮体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琳 王珍岩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65,共11页
依据2015年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影像反演的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了山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悬浮体质量浓度和锋面月变化特征,揭示该海域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和扩散格局,并结合风速、波高以及海表温度数据,对其控制因素... 依据2015年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影像反演的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了山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悬浮体质量浓度和锋面月变化特征,揭示该海域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和扩散格局,并结合风速、波高以及海表温度数据,对其控制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悬浮体质量浓度整体表现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悬浮体扩散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冬季稳定外输,春季向岸退缩,夏季近岸贮存,秋季向外扩散。此外,山东半岛近岸存在一条悬浮体质量浓度高于10 mg/L的浑浊带,该浑浊带同样表现出季节变化,它在秋季开始形成,其悬浮体含量、幅宽及延伸范围在冬季达到最大,春季减弱,夏季消失。研究认为山东半岛沿岸海域的表层悬浮体来源主要是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风场、海浪以及沿岸流的强弱变化对悬浮体分布和输运的季节变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风场和海浪影响海水混合搅拌强度,改变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作用的临界深度,进而影响表层海水悬浮体浓度,致使悬浮体浓度与风浪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沿岸流携带高浓度悬浮体沿山东半岛输运形成沿岸浑浊带,沿岸流的强度变化直接控制浑浊带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 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影像 悬浮体质量浓度 风浪 沿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