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耦合系统中信号全双工传输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齐 刘松阳 +1 位作者 张立娟 赵全明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7期147-150,共4页
为解决在一些非接触电能传输过程中,信号只能单向传输或半双工传输,不能实现信号控制和反馈实时交互的问题,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中的信号全双工传输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选通开关改变输入电压幅值进行信号正向传输,调节副边补... 为解决在一些非接触电能传输过程中,信号只能单向传输或半双工传输,不能实现信号控制和反馈实时交互的问题,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中的信号全双工传输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选通开关改变输入电压幅值进行信号正向传输,调节副边补偿电容进行信号反向传输的方法。分析了输入电压幅值变化对副边电流以及副边补偿电容改变对原边电流的影响,并采用Simulink、Simplorer和Maxwell联合仿真得到输入电压与副边补偿电容同时变化时原副边电流包络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信号全双工传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全双工 电流包络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的软启动控制方法
2
作者 杨继鑫 史黎明 +1 位作者 殷正刚 范满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92,共7页
为解决目前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启动阶段电流冲击大、启动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软启动控制方法。分析了基于串-串型补偿电路的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高频逆变器不同调制占空比与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对系统... 为解决目前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启动阶段电流冲击大、启动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软启动控制方法。分析了基于串-串型补偿电路的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高频逆变器不同调制占空比与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对系统软启动调节时间长度、占空比调制载波频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选取。所提软启动控制方法可较好地抑制启动冲击电流以及软启动调节时间过后的电流振荡现象,并实现高频逆变器在全时间范围内的零电压开关,降低了高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研制的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实验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软启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 启动冲击电流 电流振荡 零电压开关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谐振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豪 姚钢 +3 位作者 赵子玉 周荔丹 蒋大为 郭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9-16,2,共8页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下,系统的电压、电流增益与开关频率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得出该拓扑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为实现了ICPT系统软开关,提出了谐振元件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基于所优化的参数结果,分析了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选择对谐振元件电压电流应力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台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LCL谐振 软开关 功率因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永祥 田野 +1 位作者 李琳 明廷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41,共4页
在建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小功率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分析了如何选择该系统的补偿拓扑和谐振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了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大.
关键词 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补偿拓扑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度范围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苏玉刚 吴学颖 +2 位作者 刘波 唐春森 陈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5-182,共8页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主电路进行建模分析,给出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实现系统软开关控制提供依据;提出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的软开关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软开关 宽温度范围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频率分裂特性及最大功率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丛丛 李醒飞 +2 位作者 杨少波 李洪宇 谭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82,共8页
为探究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中的频率偏移是否会对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产生影响,综合考虑线圈谐振频率、耦合系数,通过建立互感模型对基于海洋浮标的ICPT系统的频率分裂现象进行分析,选择输出功率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推导出在ICPT系... 为探究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中的频率偏移是否会对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产生影响,综合考虑线圈谐振频率、耦合系数,通过建立互感模型对基于海洋浮标的ICPT系统的频率分裂现象进行分析,选择输出功率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推导出在ICPT系统中输出功率与耦合系数,工作频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通过数值分析研究耦合系数、工作频率对频率分裂影响的一般化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结论.结果表明:对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进行匹配,可以避免系统发生频率分裂,且在固有谐振频率处输出功率和效率达到最大值;若系统耦合系数固定,通过调整工作频率,可以使系统传输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 谐振频率 频率分裂 输出功率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42
7
作者 马皓 孙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8-52,共5页
在分析变压器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电压传输函数主要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电压传输特性的I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基于电路的建模和分析,给出系统的电压增益函... 在分析变压器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电压传输函数主要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电压传输特性的I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基于电路的建模和分析,给出系统的电压增益函数。以一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平台的应用为例,讨论系统主要参数变化对电压增益特性的影响,并给出部分参数的取值范围。基于模型参数的分析结果,给出了电压型ICPT系统的参数设计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型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空心变压器 电压增益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LCL拓扑ICPT系统的强抗偏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简殷文 程志江 +1 位作者 陈星志 杨涵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3,共7页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线圈偏移时会造成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波动,现有的抗偏移方法存在过于依赖系统建模且自适应性较差的问题,且大多没有考虑耦合系数连续变化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基于DDQ线圈的双耦合LCL拓...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线圈偏移时会造成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波动,现有的抗偏移方法存在过于依赖系统建模且自适应性较差的问题,且大多没有考虑耦合系数连续变化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基于DDQ线圈的双耦合LCL拓扑ICPT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强抗偏移方法。首先通过电路分析推导出双耦合LCL拓扑ICPT系统的输出功率表达式,得到输出功率与耦合系数及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DDQ线圈进行三维磁场建模,得到了耦合系数与线圈偏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得到的3组偏移量与耦合系数的对应值为数据,并以系统输出功率波动的偏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的ICPT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得到输出功率波动最小的一组系统最优参数值,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抗偏移性能;最后采用基于变论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动态调节PID控制系数的修正值实现快速调节负载端电压的目的,以使系统输出较高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的自适应性较差的问题,能很好地适应耦合系数连续变化的工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提升了ICPT系统的强抗偏移性能,维持了负载端输出电压的基本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 耦合LCL 线圈偏移 输出功率 耦合系数 自适应粒子群 变论域 ICPT DD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
9
作者 张子佳 刘君 李岩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针对双线圈并联的高功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存在线圈间补偿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首先提出了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网络,然后依据等效思想和迭代思想提出补偿电流均衡方法,根据该方法求解... 针对双线圈并联的高功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存在线圈间补偿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首先提出了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网络,然后依据等效思想和迭代思想提出补偿电流均衡方法,根据该方法求解得到补偿参数和各线圈补偿电流表达式,再将该方法拓展到n线圈并联结构。在北京超算云计算中心的COMSOL云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有效均衡了各线圈的补偿电流,而且谐振状态受参数漂移的影响程度并未因补偿网络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双线圈 补偿网络 电流均衡 分布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恒流恒压型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戴晓锋 吴华杰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101,108,共5页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恒流充电,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恒压充电,而现有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中无法同时兼顾恒流与恒压2种特性,提出一种具有恒流恒压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ICPT系统,其利用双向开关能够实现恒流与恒压2...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恒流充电,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恒压充电,而现有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中无法同时兼顾恒流与恒压2种特性,提出一种具有恒流恒压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ICPT系统,其利用双向开关能够实现恒流与恒压2种输出特性,很好地解决了电池恒流恒压充电问题。首先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推导了2种模式下的数学基础以及切换机制,并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以及技术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感应耦合系统 恒流 恒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方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夏晨阳 李玉华 +2 位作者 雷轲 柳玉玲 陈国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7-1866,共10页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并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系统在副边增加信号调制电容,检测负载大小以确定具体的信号调制方案,通过切入与切出该调制电容以改变原边电流波形包络,进而将数字信号调制到系统中,这样原边在发射电能的同时接收来自副边的状态信息,最后通过设计信号解调机构,复原信号。首先介绍了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然后,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负载变化情况下不同的信号调制策略,并对系统变负载情况下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针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实验实现了ICPT系统在电能正向传输情况下的信号的反向低误码率传输。该研究结果可以为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变负载 信号 反向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恒定一次侧电流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英文)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民生 王耀南 欧阳红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0,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无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一次侧线圈与电感/电容/电容所组成的谐振槽谐振、二次侧线圈与补偿电容并联谐振。利用互感理论,分别建立相互分离的原边等效电路模型和负载... 提出一种新型无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一次侧线圈与电感/电容/电容所组成的谐振槽谐振、二次侧线圈与补偿电容并联谐振。利用互感理论,分别建立相互分离的原边等效电路模型和负载等效电路模型,采用正弦交流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获得谐振槽电容及电感元件的参数计算公式,导出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及输出电压的计算表达式,并对谐振槽元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减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额定频率下系统一次侧线圈电流保持恒定而与负载大小无关,保证电能由电源向负载的稳定传输。同时谐振槽输入电流随负载的减小而减小,提高系统的部分负载能效值。PSpice仿真实验验证该系统的上述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恒定电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的全桥谐振变换器非线性行为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帆 张波 丘东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58,共6页
松散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能量的非接触传输,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电能传输方法。文中以全桥谐振变换器为例,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分析了系统随着耦合系数的改变而发生的非线性分岔现... 松散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能量的非接触传输,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电能传输方法。文中以全桥谐振变换器为例,基于松散耦合变压器分析了系统随着耦合系数的改变而发生的非线性分岔现象。通过互感模型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及其非线性模型,分析了系统谐振时的非线性行为,得到以耦合系数为分岔参数的系统复杂三维分岔图。电路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复杂分岔行为,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系统在分岔过程中经历的边界碰撞现象以及准周期状态下系统的时域与频域特征。该研究将开关变换器的非线性研究拓展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可靠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全桥谐振变换器 耦合系数 非线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14
作者 吴华杰 戴晓锋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8,共6页
为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加入闭环控制电路和动态调谐电路,通过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且系统同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首先... 为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加入闭环控制电路和动态调谐电路,通过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且系统同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首先建立了双T型补偿网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恒压输出特性与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接着给出了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双T型补偿网络 恒压 单位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谐振补偿网络的ICPT系统鲁棒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爽鑫 曾国辉 +2 位作者 肖俊 黄勃 韦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1期60-64,共5页
针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性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控制器;为方便系统鲁棒控制的研究,首先采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和线性分式变换方法建立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 针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性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控制器;为方便系统鲁棒控制的研究,首先采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和线性分式变换方法建立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化不确定性模型,然后通过H∞优化控制方法设计基于该模型的鲁棒控制器并根据μ理论分析闭环摄动系统的鲁棒性,最后仿真得到系统的开环和闭环暂态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采用H∞优化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在保证该系统鲁棒性的同时,也能使系统负载电压快速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 线性分式变换 H∞优化 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负载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吉昱营 张旭航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为解决采用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由于负载未知从而导致无法实现负载与功率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LCL补偿拓扑的ICPT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通过原边补偿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确定负载的大小,... 为解决采用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由于负载未知从而导致无法实现负载与功率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LCL补偿拓扑的ICPT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通过原边补偿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确定负载的大小,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在不加入任何控制的条件下实现负载的恒压输出,解决了传统方法造成的算法复杂、系统体积过大等问题。实验证明了基于S-LCL补偿拓扑的ICPT系统负载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电动汽车 负载识别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恒流型无线充电系统负载识别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浦润琴 唐忠 +1 位作者 王晓毅 邹玉洁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128,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充电特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CCL-LCCL补偿网络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该系统在不借助任何外在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切入与切出电容来实现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特性的切换,同时,根据... 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充电特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CCL-LCCL补偿网络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该系统在不借助任何外在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切入与切出电容来实现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压恒流特性的切换,同时,根据系统原边补偿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负载大小较高精度的识别,从而避免了非法负载接入对系统产生危害。实验表明该方法进行恒压恒流状态切换以及负载识别的可靠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恒压恒流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负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杂自动机的双向ICPT系统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欣 徐积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针对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混杂特性及移相控制方法下系统启动、不同功率传输模式切换时电流波动大的问题,分析了双LCC型补偿拓扑双向ICPT系统的拓扑特性,给出了双向ICPT系统变换器运行的各工作模态。基于混杂自动机理论建... 针对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混杂特性及移相控制方法下系统启动、不同功率传输模式切换时电流波动大的问题,分析了双LCC型补偿拓扑双向ICPT系统的拓扑特性,给出了双向ICPT系统变换器运行的各工作模态。基于混杂自动机理论建立了双向ICPT系统的混杂自动机模型,推导了系统在不同工作模态下的状态空间方程,并根据系统连续状态量与各工作模态间的关系,确定了系统不同工作模态发生切换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双向ICPT系统的控制问题转化为系统离散状态模式边界条件的选择问题,设计了系统混杂控制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移相控制策略进行对比,所提方法有效改善了系统启动及不同功率传输模式切换时的电流波动现象,有利于双向ICPT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LCC型补偿 混杂系统 混杂自动机 建模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CC型双向ICPT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晓撼 李欣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
针对利用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能量通道实现信号交互传输时产生信号与系统输出电压间的互扰谐波问题,采用双LCC谐振补偿网络,基于串联注入拾取式的频移键控信号载波调制方式,给出一种双... 针对利用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能量通道实现信号交互传输时产生信号与系统输出电压间的互扰谐波问题,采用双LCC谐振补偿网络,基于串联注入拾取式的频移键控信号载波调制方式,给出一种双向ICPT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选取4 MHz和5 MHz的低频载波信号和高频载波信号,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及交流阻抗法分析能量与信号之间互扰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双向ICPT系统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最大效率的能量双向传输以及信号的零误码率传输,信号与能量在同步传输时互扰较小,通过系统波特图的分析验证了选取频率点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 串联注入拾取 互扰分析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 of the induction motor system with fluctuating potential loads 被引量:13
20
作者 LUO Wei WANG Bo +1 位作者 ZHAO HaiSen LUO YingL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1729-1737,共9页
The induction motor system with fluctuating potential loads is a non-linear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With beam pumping motor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ple factor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 The induction motor system with fluctuating potential loads is a non-linear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With beam pumping motor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ple factor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to study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system.This model consists of non-linear time vary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equations,mechanical wave equations of sucker rods and non-linear coupling equation of reducer and four-bar linkage.The equations are numerically solved by combining time-step finite element method(TS-FEM),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a linear dimension reduction method and the Newton-Raphson method.Simulation results,which are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 fluctuating potential load on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s,stator and rotor currents,the input power and the power factor.The mode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s on model simplification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tion motors electromagnetic field equation wave equations TS-FEM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