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ORF2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树鹏 方苓 +3 位作者 任可 刘锦龙 张宇 白慧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3-1297,共5页
为调查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本研究从内蒙古包头周边地区共收集猪血清样品186份经ELISA方法检测其HEV IgG抗体;收集猪粪便样品96份提取总RNA,经套式PCR检测HEV ORF2基因,测序后采用MEGA11.0... 为调查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本研究从内蒙古包头周边地区共收集猪血清样品186份经ELISA方法检测其HEV IgG抗体;收集猪粪便样品96份提取总RNA,经套式PCR检测HEV ORF2基因,测序后采用MEGA11.0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血清样品中HEV IgG抗体的总阳性率高达78.49%(146/186);猪粪便样品检测到2份HEV阳性样品,经克隆ORF2部分基因并测序后推导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份HEV阳性样品所属HEV基因型为Genotype 4,氨基酸序列分析首次检测到HEV ORF2氨基酸突变位点E^(276)G;HEV ORF2编码病毒衣壳蛋白,包含S(Shell)、M(Middle)和P(Protruding)3个结构域,ColabFold预测结果显示,S结构域的E^(276)G突变可能导致HEV ORF2与受体结合的P结构域的折叠发生约90°偏转。上述结果表明内蒙古包头地区猪群中存在HEV的流行,且感染情况很普遍、感染率较高,主要流行株为HEV Genotype 4,小型饲养场中感染率较饲养散户的感染率更高;2份粪便阳性样品均来自同一养殖场可证明该养殖场正处于HEV感染期;新发现的E^(276)G突变可使HEV ORF2 P结构域折叠发生改变,是否导致HEV抗原性改变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包头地区圈养猪群中HEV的感染特征,并首次发现其ORF2 E^(276)G突变对其受体结合区(P区)结构存在潜在影响,为HEV的人兽共患防控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感染与流行 蛋白质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东东 魏永伟 +1 位作者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推荐的IHHNV检测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IHHNV在罗氏沼虾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罗氏沼虾养殖区,IHHNV广泛流行,阳性率高达90%;但所有成年罗氏沼虾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仅表现为病毒的携带。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检测到的华南地区毒株属于Ⅰ型感染株,与菲律宾株进化关系较为接近;华东地区毒株属于Ⅱ型感染株,与东南亚株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IHHNV在罗氏沼虾内的感染、流行和防控提供了详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罗氏沼虾 感染与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对虾3种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5株IHHNV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筱珊 胡智博 费荣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3-1630,共8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威胁对虾养殖的重要病毒。为了调查这3种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PCR检测法对201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威胁对虾养殖的重要病毒。为了调查这3种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PCR检测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集的1436尾对虾样品进行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WSSV阳性率为17.20%,TSV阳性率为0%,IHHNV阳性率为39.48%。对江苏不同地区分离出的5株IHHNV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这5个地区的毒株均属于Ⅰ型感染株,与韩国株的进化关系较为接近。本研究通过调查以上3种病毒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江苏不同地区的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均为Ⅰ型,研究结果对养殖虾的疾病防控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TSV IHHNV IHHNV编码区序列 感染与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