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视域下的校园无感知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1
作者 徐鲁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01-104,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旨在探讨大数据视域下,校园无感知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该平台通过高效、自动地采集校园内各类数据,为学校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旨在探讨大数据视域下,校园无感知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该平台通过高效、自动地采集校园内各类数据,为学校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支持,进而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平台建设的需求与背景,随后详细阐述了平台的设计思路、技术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平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感知数据采集 综合管理平台 校园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的轻量级加密算法研究
2
作者 石鲁生 朱慧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轻量级加密算法需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消耗,以适应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限制。为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传感器节点能耗和计算量,提出面向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的轻量级加密算法。建立传感器节点分... 轻量级加密算法需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消耗,以适应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限制。为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传感器节点能耗和计算量,提出面向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的轻量级加密算法。建立传感器节点分簇模型,为簇首分配相应的对称密钥;利用TCDCP算法构建WSN线性回归模型,采集经过密钥分配处理后的感知数据;引入流密钥的轻量级同态加密算法,实现对感知数据的加密、解密处理,增强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加密、解密时间分别为1.01 s、1.05 s,解密成功率平均值为97.0%,RAM空间、ROM空间占用字节数分别为770 kB、800 kB,能耗为82 mJ。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降低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轻量级加密算法 分簇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感知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舆情态势感知的理论和技术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利凡 杨孔雨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22年第3期60-69,共10页
近来频发的短视频舆情事件使得短视频舆情引发广泛关注,自媒体需要有利监管,如何准确预测舆情态势成为研究的关键课题。由于短视频舆情相较传统舆情的差异性,传统舆情监测方法并不能满足短平快平台的舆情监测要求。舆情是民众的意愿,而... 近来频发的短视频舆情事件使得短视频舆情引发广泛关注,自媒体需要有利监管,如何准确预测舆情态势成为研究的关键课题。由于短视频舆情相较传统舆情的差异性,传统舆情监测方法并不能满足短平快平台的舆情监测要求。舆情是民众的意愿,而态势感知的核心是人,将态势感知思想引入短视频舆情监测活动场景,构建短视频舆情态势感知体系,分别从态势察觉、态势理解、态势投射3个层面对舆情监控预测,并重点分析态势感知中的可用技术。尝试从系统模型和技术层面搭建短视频舆情理论研究与系统实现之间的桥梁,做到准确洞悉短视频舆情态势,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舆情 态势感知数据采集 舆情监控 舆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分析引擎 被引量:5
4
作者 窦志成 文继荣 《大数据》 2015年第3期36-47,共12页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文档的数量、内容的丰富度和复杂度都大大增加,互联网正朝大数据时代迈进,而用户的信息需求也趋于复杂化。除了基本的信息检索需求外,对大量相关文档的深入理解与聚合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文档的数量、内容的丰富度和复杂度都大大增加,互联网正朝大数据时代迈进,而用户的信息需求也趋于复杂化。除了基本的信息检索需求外,对大量相关文档的深入理解与聚合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该类信息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互联网分析引擎"的构想,阐述了其与搜索引擎和OLAP分析系统的区别,介绍了一种互联网分析引擎的架构,并详细讨论了实现该引擎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大数据 分析引擎 数据感知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课堂的AI辅助教学方案研究
5
作者 唐武雷 李春明 +1 位作者 廖劲光 邓意芝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4-31,108,共9页
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AI(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的影响与日俱增。当前我国AI辅助中小学教学存在投入成本高、应用范围窄、数据互通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感知AI数字课堂的新型面向课堂教学的AI辅助教学方... 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AI(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的影响与日俱增。当前我国AI辅助中小学教学存在投入成本高、应用范围窄、数据互通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感知AI数字课堂的新型面向课堂教学的AI辅助教学方案。该方案依托无感知AI辅助教学系统和可信教育数字身份等基础设施,在学生无电子设备、不打断课堂节奏、不改变师生习惯的情况下实现课堂数据无感知采集、全学科智能批阅和精准学情实时反馈等功能,为传统课堂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师生可靠的终身档案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数字化 AI辅助教学 感知数据采集 精准学情 实时反馈 可信教育数字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与桥梁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杨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194-0197,共4页
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针对道路和桥梁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与桥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云端处理、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等技术... 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针对道路和桥梁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与桥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云端处理、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等技术,实现了对道路和桥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现场感知层、传输网络层、云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采用低功耗广域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数据融合与建模技术以及智能诊断与预警技术。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性,优化了资源配置和维护效率,增强了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基础设施监控 道路桥梁监控系统 智能感知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调查智能空间体系与架构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超岭 李丰丹 +3 位作者 吕霞 李健强 刘畅 刘园园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43-151,159,共10页
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把数字地质调查方式提升到地质调查过程智能化方式,本文以云计算、云GIS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针对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和业务管理过程... 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把数字地质调查方式提升到地质调查过程智能化方式,本文以云计算、云GIS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针对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和业务管理过程的环节,指出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建设是智能地质调查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天地空一体化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成功验证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智能空间 野外数据采集情境(上下文)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超岭 李丰丹 +3 位作者 李健强 刘园园 刘畅 吕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智能空间 天地空一体化 野外数据采集情境(上下文)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Spectrum Sensing in Energy Harvesting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被引量:4
9
作者 QU Zhaowei SONG Qizhu YIN Six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83-90,共8页
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a cognitive radio system with energy harvesting,in which the secondary user operates in a saving-sensing-transmitting(SST) fashion.We investigate the tradeoff between energy harvesting,channe... 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a cognitive radio system with energy harvesting,in which the secondary user operates in a saving-sensing-transmitting(SST) fashion.We investigate the tradeoff between energy harvesting,channel sens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and focus on the optimal SST structure to maximize the SU's expected achievable throughput.We consider imperfect knowledge of energy harvesting rate,which cannot be exactly known and only it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By formulating the problem of expected achievable throughput optimization as a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one,we derive the optimal saveratio and number of sensed channels with indepth analysi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SST structure outperforms random one and performance gain can b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SU's energy harvest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energy harv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ecure-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lf-Adaptive Sensing Model in Mobile Internet of Vehicles 被引量:1
10
作者 LIANG Wei RUAN Zhiqiang +1 位作者 TANG Mingdong LI Pe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21-129,共9页
Existing research on data collection using wireless mobile vehicle network emphasizes the reliable delivery of information.However,othe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uch as life cycle of nodes,stability and security are ... Existing research on data collection using wireless mobile vehicle network emphasizes the reliable delivery of information.However,othe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uch as life cycle of nodes,stability and security are not set as primary design objectives.This makes data collection ability of vehicular nodes in real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inferior.By considering the features of nodes in wireless IoV,such as large scales of deployment,volatility and low time delay,an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mobile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An adaptive sensing model is designed to establish vehicular data collection protocol.The protocol adopts group management in model communication.The vehicular sensing node in group can adjust network sensing chain according to sensing distance threshold with surrounding nodes.It will dynamically choose a combination of network sensing chains on basis of remaining energy and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nodes.In addition,secure data collection between sensing nodes is undertaken as well.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vehicular node can realize secure and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Moreover,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superior in vehicular network life cycle,power consumption and reliability of data collection by comparing to other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vehicle network datacollection protocol network sensing chain self'-adaptive sensing sensing distance thresh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容技术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潘存磊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第5期33-36,共4页
为适应既有电气化铁路改扩建、运行图调整等原因引起的用电需求增长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整合接入需要,在确保接触网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必要深度挖掘接触网线路的实际传输潜能。由于动态增容技术可提高现有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 为适应既有电气化铁路改扩建、运行图调整等原因引起的用电需求增长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整合接入需要,在确保接触网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必要深度挖掘接触网线路的实际传输潜能。由于动态增容技术可提高现有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线路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容量,因此,首先对接触网线路动态增容影响因素、增容数据在线监测技术及感知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借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牵引供电系统调控的接触网线路动态增容系统框架;最后,总结了接触网线路动态增容应用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为动态增容技术进一步在接触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动态增容 载流量 数据采集感知分析 系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