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8
1
作者 辛世杰 宋清斌 +8 位作者 胡海地 张健 秦岭峰 张赞松 张平 罗英伟 丁奎 白明欣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7-630,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糖尿病足14例、下肢狼疮性动脉炎1例。术前多数患肢有轻重不同的静息痛,踝肱指数(ABI)均在0.6以下。随访时检查跛行距离、ABI、双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客观指标。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开始随访,其中显著有效11例(26%)、有效16例(38%)、无效15例(36%),总有效率64%。糖尿病足、TAO、下肢狼疮性动脉炎3种疾病总有效率80%,ASO有效率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患肢血流灌注,改善某些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甘宇 郑长虹 +5 位作者 谌静 贾鹏 郭贞臻 张继斌 李铁男 于黎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41-1544,共4页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r=-5.328-6.373,P〈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自体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易海 张玲 +1 位作者 王蓉 苏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3例,通过采集患者自体骨髓,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多点注射至患肢局部,2月后观察患肢疼...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3例,通过采集患者自体骨髓,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多点注射至患肢局部,2月后观察患肢疼痛、冰冷、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主观指标改善情况及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溃疡面积等客观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2月后评价,患肢疼痛的改善率为87.5%,冰冷感的改善率为86.4%,麻木的改善率为72.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66.7%,经皮氧分压移植前为(20.9±4.4)mmHg,移植2月后为(36.8±7.5)mmHg,改善率为87.5%,踝肱指数移植前为0.34±0.14,移植2月后为0.57±0.17,改善率为83.3%,溃疡改善率为80%。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核细胞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经皮氧分压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除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刚 刘振斌 +6 位作者 李梦虎 雷章成 牛文晶 王博文 陆东亚 蒋宜彪 王煜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6-1171,共6页
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炎、下肢动脉血栓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下肢缺血性疾病。在中国,下肢缺血性疾病也较为常见。根据中国卫生... 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炎、下肢动脉血栓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下肢缺血性疾病。在中国,下肢缺血性疾病也较为常见。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下肢动脉疾病,其中大部分是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除痛疗法成为患者日常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已知的除痛治疗方法包括镇痛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术、神经调节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中医治疗及辅助治疗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介绍并分析目前常用的镇痛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除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除痛治疗 镇痛药物 下肢缺血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伟浩 张学民 张小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引起静息痛、肢体溃疡坏死,威胁患者肢体。脊髓电刺激治疗通过复杂的疼痛门控机制调节、神经元信号通路激活和舒血管活性分子释放,可以减轻肢体疼痛,改善肢体血供。对于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如果不适合接受血管...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引起静息痛、肢体溃疡坏死,威胁患者肢体。脊髓电刺激治疗通过复杂的疼痛门控机制调节、神经元信号通路激活和舒血管活性分子释放,可以减轻肢体疼痛,改善肢体血供。对于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如果不适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治疗或再血管化失败,而单纯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效果,在有保肢可能的时候可以考虑行脊髓电刺激术,以求缓解肢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疼痛 脊髓电刺激 再血管化 血管重建手术 静息痛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保肢 门控机制
原文传递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145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博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1234-1235,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外科 老龄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温志国 赵晓旭 +2 位作者 李彦州 胡灵 杜丽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5%~20%[1].这类疾病的共同原因是外周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临床上ASO分级Ⅱa (Fontaine分级)以上和TAO分级一期[2]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冷感、麻木、感觉异常和间歇跛行,这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和两药联合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及数据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皮肤提取物 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 疫苗接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炎症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疗效观察
8
作者 邱荣飞 胡朝平 王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02-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2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血,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提取骨髓干细胞,腓肠肌多点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2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血,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提取骨髓干细胞,腓肠肌多点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75.0%、79.2%、83.3%。AB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由术前0.25±0.08提高至0.58±0.12(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诊治进展
9
作者 陈剑秋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7期583-58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10
作者 邓小华 陈瑾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护理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治疗近况
11
作者 张学勇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84-85,共2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入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入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现就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12
作者 杜葵英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760-761,共2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动脉血流中断,导致闭塞动脉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轻者患肢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汗毛脱落及组织萎缩等,临床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重者主要症状为静息痛...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动脉血流中断,导致闭塞动脉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轻者患肢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汗毛脱落及组织萎缩等,临床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重者主要症状为静息痛,指(趾)端出现坏疽或缺血性溃疡,最终因坏疽和感染导致截肢,致残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脐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护理 动脉血流 组织萎缩 缺血性溃疡 灌注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厥阴病角度初探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舒妮 周毅平 《四川中医》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1]。《伤寒论》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为伤寒厥阴必见之证,而手足逆冷、脉细欲绝、肢节痹痛为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文章试从厥阴病角度论述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拓宽中医辨治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辨治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国瑞 林荔军 +1 位作者 林钢 陈务愉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研究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所选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资料20例施行分析,所选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记录20例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研究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所选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资料20例施行分析,所选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记录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获得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20例患者患肢缺血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溃疡创面获得愈合。结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提供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截肢出现几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快速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治疗效果 骨搬移微循环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清斌 张继文 +2 位作者 秦岭峰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增高者10例(33%),有所增高11例(37%),无效9例(30%)。结论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结果对比提示,症状改善患者肢端动脉的血流灌注速度及单位时间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一种客观检查,与血管造影及三维图片动脉CT造影(3DCTA)比较,具有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丹明 周玉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外科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社会环境 疗效评价 糖尿病
原文传递
自体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7
作者 谷涌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一、概述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1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下肢... 一、概述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1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后较差,其中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病死率30﹪,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的下肢缺血患者5年病死率达70﹪,主要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下肢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自体干细胞移植 规范化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间歇性跛行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18
作者 吴丽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肢动脉缺血 移植治疗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星光 刘福平 +8 位作者 吕肖锋 朱旅云 刘俊江 吕伯南 刘超 刘长建 王立明 虞冠锋 冉兴无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2种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的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组使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结果:随机入组23... 目的:观察2种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的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组使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结果:随机入组235例受试者。对照组入选117人,试验组118人。主要疗效指标中踝肱比值,全分析数据集(full analysis set,FAS)人群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踝肱比值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14 d后对照组提高0.09;试验组提高0.10,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符合方案数据集(per-protocol set,PPS)人群结果趋势和FAS一致。两组治疗14 d后静息痛均较基线时有所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PS人群结果趋势和FAS一致。最大无痛行走距离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PS结果和FAS一致。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33%;试验组为17.65%。相关不良事件对照组10.08%;试验组为8.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注射液 糖尿病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亮 曲乐丰 +6 位作者 金杰 柏俊 高志伟 邹思力 职康康 吴永发 吴鉴今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常呈多节段分布,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动脉的表现,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常呈多节段分布,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动脉的表现,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动脉硬化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节段分布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