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忠华 陈卫 +6 位作者 王娟华 冯云霞 杨小娟 邓俊 顾锡炳 黄利华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乙型肝炎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莫显昆 孙振球 +4 位作者 史静琤 雷世岳 王琪 罗明明 彭丽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大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乙肝防控知识相关信息。结果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42.79%~92.37%,预防途径知晓率在53.28%~89.03%。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歧视态度。高年级、入学前来自城市、不住校、不知道最近一次HBs Ag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为阴性、没有和不知道家人、朋友或熟人中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或者不知道是否患过其他类型肝炎、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的大学生对乙肝携带者表现出更高的歧视态度,是乙肝歧视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大学生乙肝相关的健康教育,切实减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红方 马科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4,590,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为(6.22±2.50)kPa;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和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的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毒携带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1);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49例)肝脏硬度值为(6.72±2.33)kPa,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31例)肝脏硬度值为(9.95±4.00)kPa,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有助于监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对肝活检时机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FIBROSCAN 肝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慰 杨莉 +2 位作者 高恒波 郑欢伟 李兵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6±12.5)%和(32.1±9.5)%,HBV阴性组分别为(63.8±13.3)%和(31.6±11.3%),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72.1±5.0)%和(39.1±5.3)%,P<0.05];HBV DNA低载量组CD8+细胞百分比为(25.8±7.1)%,与正常人的(27.6±4.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高载量组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2±9.5)%、(30.0±8.5)%,CD4+细胞为(37.6±6.4)%,与正常人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HBV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处于接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淑玲 叶翩 +3 位作者 赵雷 陈毅雄 庞然 王月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观察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15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用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阴转率和HBeAg、... 目的:观察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15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用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结果: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携带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携带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27.5%和5.13%(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3.75%和3.8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和1.28%(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叶下珠片和至灵胶囊联合治疗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 DNA水平,具有一定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片/治疗应用 至灵胶囊/治疗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与肝超微结构纤维化改变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潘陈为 陈未来 +3 位作者 诸葛璐 金玲湘 林巍 吕夕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310-311,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HBV呈完全免疫耐受,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该类患者通常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且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肝脏损伤整体评估尤其是纤维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HBV呈完全免疫耐受,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该类患者通常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且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肝脏损伤整体评估尤其是纤维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和肝脏超微结构纤维化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临床意义 纤维化 肝超微结构 慢性HBV感染者 慢性HBV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严颖 朱肖鸿 +2 位作者 傅淑艳 陈丹丹 凌红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9期743-746,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卫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2.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一个全球...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卫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2.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3]。我国约有1.5亿HBV携带者[4]。HBV感染的扩散主要由无症状携带者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型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HBVDNA载量 HBeAg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吴银亚 谭善忠 +3 位作者 沈建军 肖倩 梁重锋 蒋淑莲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00例,分为HBeAg(+)组100例,HBeAg(-)组100例,辨证分析"湿、热、瘀、虚"证候的分布特点。结果:HBeAg(+)组湿证、热证、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00例,分为HBeAg(+)组100例,HBeAg(-)组100例,辨证分析"湿、热、瘀、虚"证候的分布特点。结果:HBeAg(+)组湿证、热证、瘀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病例数分别为3、45、16、87、13、21、0例,HBeAg(-)组分别为4、19、30、91、17、35、0例;两组均以气虚证为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eAg(+)组热证多于HBeAg(-)组,而HBeAg(-)组瘀证和阴虚证多于HBeAg(+)组,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证、血虚证和阳虚证两组均较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在慢性病程中以气虚证为主,HBeAg(+)与HBeAg(-)兼夹有湿、热、瘀证的不同,HBeAg(+)者热证居多,而HBeAg(-)者瘀证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旭红 赖江琼 +2 位作者 潘兴南 张建军 王崇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 5 0例 )用拉米夫定 10 0mg/日 ,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 4周 1次 ,疗程为 4... 目的 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 5 0例 )用拉米夫定 10 0mg/日 ,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 4周 1次 ,疗程为 48周 ;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 ( 5 0例 ) ,用拉米夫定 10 0mg/日 ,口服。结果 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 ( 18%) ,抗 HBs阳转率为 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 4%和 0 %,P <0 .0 0 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 40 %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消失、抗 HBe阳转 )率为 3 0 %,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IL-I、IL-6和CRP水平与肝组织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思森 《肝脏》 2008年第2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白细胞介素 肝组织学检查 IL-6 乙型肝炎病毒(HBV) P水平 CR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
11
作者 陈韶慧 汪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345-347,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这些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中50%来自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儿童中90%来自母亲宫内感染后,机体不能清除病毒,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胎儿宫内感染 同类型 孕妇 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龙玲 姚云清 +5 位作者 汪燕 蒋影 陈雪霞 龙琴 张清秀 颜成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CHBc组和CHB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NC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收集初次就诊和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样本,Treg、Th17细胞频率用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治疗前,CHBc组(18.58±10.79)Treg/Th17比值较NC组(6.26±3.29)、CHB组(2.68±1.39)高(P=0.000),NC组又较CHB组更高(P=0.000)。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CHBc、CHB组Treg/Th17比值均降低(P=0.000),且CHBc组(6.60±5.27)较NC组(6.26±3.29)、CHB组(1.09±0.72)高(P=0.000),NC组、CHB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86)。CHBc组(r=0.827;r=0.353;r=0.391)和CHB组(r=0.826;r=0.529;r=0.580)Treg/Th17比值与HBV-DNA、HBsAg和HBeA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调节CHBc的免疫应答,使Treg/Th17比值下降,从而促进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标志物的清除,远期可能有助于减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本研究证实CHBc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疗效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Treg/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宇锋 童光东 +3 位作者 周大桥 贺劲松 魏春山 陈英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 目的观察补肾法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使用补肾清透方、补肾健脾方和安慰剂治疗,疗程52周,治疗前后进行肝穿检查,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和Ishak纤维化评分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共得到106例病理样本。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Knodell HAI评分下降≥2分者分别为21、18、6例(P<0.05),Knodell HAI评分上升≥2分者分别为3、2、8例(P<0.05),补肾清透组和补肾健脾组炎症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治疗组间作用相似(P>0.05)。补肾清透组、补肾健脾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shak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者分别为13、12、9例(P>0.05),Ishak纤维化评分上升≥1分者分别为8、3、11例,补肾健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清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健脾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恶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法(补肾清透方和补肾健脾方)有改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活动和延缓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肝组织病理 补肾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例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调查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知玉 杨大国 +6 位作者 邓欣 何清 敖飞健 钟旬华 文彬 段钢 吴其恺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方法:选择500例慢性乙肝携带者,分为7~14岁组、15~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65岁5组。5组患者分别填写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结果:7~30岁患者以HBeAg阳性为主(68%...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方法:选择500例慢性乙肝携带者,分为7~14岁组、15~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65岁5组。5组患者分别填写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结果:7~30岁患者以HBeAg阳性为主(68%),30~65岁以HbeAg阴性为主(83.4%)。7~14岁,证型以不典型证为最常见,脾虚次之;15~2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湿热或中阻次之;21~3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肝气郁结及肝胆湿热次之;31~40岁及41~65岁均以肾阴虚较常见,血瘀阻络次之。HBeAg阳性患者以脾虚证型最常见,肝胆湿热及湿热中阻次之;HBeAg阴性患者的证型以血瘀阻络最常见,肾阴虚次之。结论:30岁以上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需进行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 DNA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和平 杨宏志 +7 位作者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0-962,共3页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 DNA亦无统计学差异(χ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 HBV 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免疫耐受期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琪 刘银环 +5 位作者 程变巧 郑长涛 李雪芳 黄少枫 陈小兰 廖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2-916,共5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相关危险因素模型,对符合诊断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应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LSM)值,筛选出发生显著肝纤维化者(LSM值≥7.5 kPa),并通过Logistic回归...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相关危险因素模型,对符合诊断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应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LSM)值,筛选出发生显著肝纤维化者(LSM值≥7.5 kPa),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性别、年龄、HBV 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239例慢性HBV携带者中,未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占45.19%(108例),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占54.81%(131例),其中有16.32%(39例)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经t-检验发现,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为男性、HBsAg高水平和HBeAg阴性均为慢性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性及HBeAg阳性是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保护因素.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eS/(1+eS),S=-5.258+1.807X1+0.749X2-1.154X3+0.219X4-0.124X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123>0.1,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好.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并确定诊断临界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标准误为0.037,p=0.008<0.05,95%置信区间为0.528~0.872,表明该模型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转归的预测价值中等.综上,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HBsAg和HBeAg是本组研究患者的主要相关因素,该模型或可应用于临床上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纤维化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红 王敏 +4 位作者 乐晓华 吴其恺 邓欣 李晓良 扬大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携带者60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并与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非活动性HBsAg携...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携带者60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并与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外周血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G0~两亚组(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导致HBV感染后慢性HBV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理 T淋巴细胞亚群 HBV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慰祖 刘家琴 +5 位作者 曹登云 苏菲 刘恒茂 吴荣璋 张永根 马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9,共2页
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传染病科曹慰祖,刘家琴,曹登云,苏菲(230022)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病毒室刘恒茂,吴荣璋,张永根,马平关键词叶下珠,慢性HBV携带者,HBVM我们自199... 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传染病科曹慰祖,刘家琴,曹登云,苏菲(230022)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病毒室刘恒茂,吴荣璋,张永根,马平关键词叶下珠,慢性HBV携带者,HBVM我们自1992年12月,应用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中医药疗法 叶下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梅碧琪 尤黎明 万丽红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临床、社区开展慢性HBV携带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为慢性HBV携带者(141例,A组);对照组包括: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组(158例,B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临床、社区开展慢性HBV携带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为慢性HBV携带者(141例,A组);对照组包括: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组(158例,B组)、健康组(138名,C组)。3组人群均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进行调查,并对3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慢性HBV携带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相对内向,情绪较不稳定,精神质(倔强性)更明显。其心理健康差于C组,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C组(P<0·05),偏执因子得分高于B组(P<0·05);但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B组(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存在不良个性心理,应对慢性HBV携带者提供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正锯 潘兴南 +5 位作者 魏梅娟 刘理冠 陈育霞 杨环文 刘钎 黄志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病理学 高尔基体蛋白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