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对慢性伤口愈合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孙书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0-053,共4页
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在伤口门诊患者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2023年-2024年范围内伤口门诊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纳为受试对象,将2023年8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与2024年1月-6月实施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的患者依稀... 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在伤口门诊患者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2023年-2024年范围内伤口门诊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纳为受试对象,将2023年8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与2024年1月-6月实施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的患者依稀纳入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于护理后3个月微信随访,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经过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患者的不适感均有减轻,具体表现在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同时,在患者自我感觉评分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值<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利于降低慢性伤口患者形成创伤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 伤口门诊护理 慢性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理念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景玲 《智慧健康》 2018年第5期154-155,共2页
目的针对慢性伤口愈合护理过程中按照湿性愈合理念开展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具体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护理研究以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对象为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20例患者,其中任取60例未施与湿性愈合理念,即对照组,余下... 目的针对慢性伤口愈合护理过程中按照湿性愈合理念开展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具体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护理研究以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对象为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20例患者,其中任取60例未施与湿性愈合理念,即对照组,余下则需要施与湿性愈合理念,即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统计可以明确发现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整体有效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00%(57/60),对照组为78.33%(47/60),P=0.000,χ~2=10.837。结论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的过程中沿用湿性愈合理念,可促使伤口得到有效愈合,值得长期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理念 慢性伤口愈合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对慢性伤口愈合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静 张永春 何玉红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512-1351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伤口愈合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慢性伤口愈合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一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共40例为对照组,另一组... 目的:分析慢性伤口愈合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慢性伤口愈合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一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共40例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共4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接受8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两次换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中为慢性伤口愈合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联合微信随访,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出现风险,帮助患者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愈合 延续性护理 微信随访 不良事件 愈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理念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小沙 孔丽丽 +2 位作者 王琼娜 何少敏 林嫦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采取湿性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4例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试验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取湿性愈合理念护... 目的:观察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采取湿性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4例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试验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取湿性愈合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价,护理后患者伤口愈合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为7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采取湿性愈合理念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理念 慢性伤口愈合 护理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料更换所引起的伤口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萍 张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9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敷料更换中产生的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湿敷,观察组使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盐酸利多卡因进... 目的分析敷料更换中产生的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湿敷,观察组使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湿敷。比较2组清创时血压、疼痛评分、脉率,清创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2组清创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清创时收缩压、疼痛评分及脉率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疼痛评分及脉率均更低(P <0. 05或P <0. 01);观察组清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使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敷料更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伤口疼痛,缩短清创期,进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更换 伤口疼痛 慢性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尹万珍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98例,按照伤口愈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选择湿性愈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愈合护理,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98例,按照伤口愈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选择湿性愈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愈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慢性伤口愈合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红期(7.43±0.85)d,黄期(12.05±1.13)d,黑期(16.94±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红期(11.91±0.92)d,黄期(17.86±0.87)d,黑期(20.80±0.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 2,t=15.24,14.81,74.39,P<0.05)。结论使用湿性愈合法进行慢性伤口愈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愈合,提高伤口愈合的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 慢性伤口愈合护理 运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因子配伍胰岛素在糖尿病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碧贤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3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胰岛素(Ins)对糖尿病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患者15例(32个创面),具有慢性伤口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胰岛素(Ins)对糖尿病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医院选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患者15例(32个创面),具有慢性伤口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照组患者15例(29个创面),判断2组4周的创面修复情况,愈合时间及4周内总愈合率。结果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慢性伤口,明显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缩短愈合时间,实验组4周内总愈合率达93.75%,高于对照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与胰岛素联用治疗明显促进糖尿病慢性伤口愈合,具有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因子 胰岛素 糖尿病慢性伤口愈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技术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军杰 宋瑞捧 +1 位作者 任丽君 李文松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4期567-568,共2页
目的观察PRP技术应用于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实施PRP技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PRP技术应用于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实施PRP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率、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降得更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等不同时间的伤口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8.64%,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PRP技术应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中,无排斥反应,不损伤机体,有效提高伤口愈合率,促进软组织修复,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技术 慢性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加速慢性皮肤伤口愈合修复
9
作者 阚雪薇 姚萍萍 +1 位作者 陈嘉琪 唐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6,共9页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皮肤创面PBS、丝素水凝胶或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治疗,拍照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连续治疗9 d, HE、Masson染色检测皮肤组织愈合;通过CD14和TNF-α的免疫荧光检测创面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表达;过氧叔丁醇(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BHP)体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系C166;在C166细胞中过表达Del-1,结晶紫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迁移;RT-qPCR检测炎症因子IL-6表达。结果 小鼠实验证实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的创面愈合快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创面的TNF-α及CD14的表达低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但胶原沉积和组织修复高于PBS和丝素水凝胶组(P<0.01)。体外实验证实TBHP激活巨噬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但Del-1过表达组巨噬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0.01);RT-qPCR显示Del-1抑制了IL-6表达(P<0.01)。结论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能够加速小鼠压疮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1 丝素蛋白 慢性伤口愈合 巨噬细胞 炎症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洪良 张翠萍 付小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477,共3页
慢性伤口也称为慢性难愈合创面或慢性创面,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面临的严重危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工作质量,同时也给社会保障带来严重负担.因此,慢性伤口已经成为国内外创面治疗领域的重点和热点[1-2].炎症反应异常、自由基的损... 慢性伤口也称为慢性难愈合创面或慢性创面,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面临的严重危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工作质量,同时也给社会保障带来严重负担.因此,慢性伤口已经成为国内外创面治疗领域的重点和热点[1-2].炎症反应异常、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修复组织细胞的功能异常、新生血管形成障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均会使创面愈合过程延长以及细胞外基质异常[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愈合 表皮细胞悬液 慢性愈合创面 应用 自体 慢性创面 炎症反应异常 新生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璐 胡楠楠 +3 位作者 白峰 马新利 侯宇 程玉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75-2377,共3页
目的讨论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引流、清创,对照组在清创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实验组则采用PR... 目的讨论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引流、清创,对照组在清创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实验组则采用PRP进行治疗,对两组创口愈合率、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疼痛度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26 2,P=0.002 1);实验组伤口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χ^2=4.051 9,P=0.044 1)。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χ^2=58.048 2,P=0.000 0)。结论应用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雷莉华 李小芳 +1 位作者 邓琨 雷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48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5)与对照组(n=244),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干性疗法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湿性敷料...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48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5)与对照组(n=244),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干性疗法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湿性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创面渗液情况、创面色泽及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情况、创面疼痛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9周痊愈率58.37%高于对照组的48.77%,总有效率95.10%高于对照组的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7周、9周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7周、9周创面渗液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5周、7周创面肉芽组织与上皮生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8.98%、52.24%低于对照组39.34%、6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相较于干性敷料可加速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愈合,减少创面渗出,改善创面肉芽组织与上皮生长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色素沉着与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体表 湿性敷料 创面愈合 瘢痕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处置,观察组在常规伤口处置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处置,观察组在常规伤口处置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敷料,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与愈合时间、伤口愈合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ratingscales,NRS)、肉芽形态评分及伤口病原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速率为[(22.78±6.39)d,(41.42±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66±8.48)d,(20.30±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的NRS疼痛评分、肉芽形态评分、伤口病原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0,P=0.412)。结论:纳米银敷料能够明显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体表 纳米银敷料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负压有助于慢性伤口愈合 被引量:5
14
作者 Sanjay Azad H Nishikawa 王晓滨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2年第4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局部负压 慢性伤口愈合 治疗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忠兴 王嘉欣 +4 位作者 何金凤 张亚辉 付永峰 任娟 单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诊治的91例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前者给予PRP+...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诊治的91例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前者给予PRP+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后者仅给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PRP组伤口pH值、PUSH评分以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PRP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PRP组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P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用于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治疗,对于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外观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愈合伤口 下肢 创面修复 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月花 陈秋莲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并探讨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伤口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敷料,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效果、伤口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为96%,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伤口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3.64±5.87)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可有效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愈合,缓解患者伤口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且其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纳米银敷料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宪 王清燕 +4 位作者 刘燕萍 王晓飞 陈飞翔 谢向阳 廖映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德丰 郑晓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包括引流、清创、换...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包括引流、清创、换药、减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PRP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的创口愈合效果,观察注射PRP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评估PRP在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5、30 d,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9±3.6)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2±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6,P<0.05)。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采取PRP的修复治疗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加快软组织伤口修复速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慢性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19
作者 唐海斌 宋刚平 傅叶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6期419-420,共2页
慢性难愈合伤口又称慢性溃疡,指治疗1个月仍未愈合的缺损皮肤组织,以老年患者居多,且以四肢骨创面最为多见,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外科治疗的难题。对于此类伤口需行多次清创及反复换药,若干... 慢性难愈合伤口又称慢性溃疡,指治疗1个月仍未愈合的缺损皮肤组织,以老年患者居多,且以四肢骨创面最为多见,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外科治疗的难题。对于此类伤口需行多次清创及反复换药,若干预不当易引起畸形或残疾等不良事件,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1-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为自体源性的浓缩血小板血浆,是全血经离心分离后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能够促进软组织修复,有助于创面愈合、成骨及软组织修复^([3]),且制作简单、无传染及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较好^([4])。为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观察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富血小板血浆 血管内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效果分析
20
作者 刘东海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来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法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医用凡士林... 目的研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来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法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的同时加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创口体积以及肉芽组织内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平均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口体积以及肉芽组织内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1 d、42 d观察组患者创口体积明显变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2 d肉芽组织内VEGF含量、平均愈合时间更占优势(P <0.05)。结论将富血小板血浆方案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治疗中,不仅提高伤口修复速度,还减少了局部损伤面积,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愈合伤口 富血小板血浆 VEGF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