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FN-γ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消敏合剂组与消风止痒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1),消敏合剂组高于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结论]消敏合剂对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有一定降低作用,对其血清IL-4水平有一定升高作用,与消风止痒颗粒具有等效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FN-Γ IL-4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L-8、Eotaxin含量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血清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血清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Eotaxin水平。[结果]血清IL-8、Eotaxin含量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8消敏合计组与氯雷他定组屋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敏合剂能调节ICAM-1、NF-κB细胞因子表达,对DNCB诱导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L-8 EOTAXIN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3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CAM-1、NF-κB水平。[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风止痒颗粒组与消敏合剂均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各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低于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消风止痒颗粒组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ICAM-1表达空白对照组表皮内阳性表达不明显,真皮层细胞内仅见包浆内有少量或散在的棕染颗粒,染色较浅,模型组见表皮、表皮细胞强阳性表达,胞浆内含有大量棕染颗粒,颜色较深,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阳性棕染颗粒,但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数量较少,可见散在胞浆内棕染颗粒。NF-κB表达空白对照组表皮内阳性表达不明显,真皮层细胞内仅见包浆内有少量或散在棕染颗粒,染色较浅;模型组见表皮、表皮细胞强阳性表达,胞浆内含有大量棕染颗粒,颜色较深;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均可见不同程度阳性棕染颗粒,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数量较少,可见散在胞浆内棕染颗粒。[结论]消敏合剂能调节ICAM-1、NF-κB细胞因子表达,对DNCB诱导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CAM-1 NF—κB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炎洗剂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青 王琼 +3 位作者 陈慧 姜誉弘 王丽灵 王思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 目的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改变及血清中IFN-和IL-4水平的变化。结果皮炎洗剂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论皮炎洗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洗剂 小鼠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AIM2/Caspase-1炎症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杜伟 黄文涛 +4 位作者 罗金萍 占敏霞 罗先钦 何白英 张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9,共7页
基于中药四季青的抗炎作用,研究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可能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至观察终点,1)中、高剂量组皮损积分均明显降低;2)病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动物造模皮肤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修... 基于中药四季青的抗炎作用,研究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可能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至观察终点,1)中、高剂量组皮损积分均明显降低;2)病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动物造模皮肤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修复良好,低、中、高剂量组炎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β水平均降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8水平也降低;4)高剂量组AIM2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IM2/Caspase-1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青水提液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IM2 CASP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炎康颗粒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左、右耳重量差,耳厚度差,耳部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论: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及耳部皮损组织的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康颗粒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MMP-13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意义
7
作者 徐蕾 田静 +1 位作者 蔡丽敏 郑淑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69-1272,1276,F0003,共6页
目的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中的表达,并判断其表达与皮肤炎性反应表现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 2016年1—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随机将140只小鼠... 目的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中的表达,并判断其表达与皮肤炎性反应表现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 2016年1—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随机将14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CL-82198干预1组和干预2组,各35只,并按照实验设计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建立小鼠慢性ACD模型,干预1组和干预2组分别应用抑制剂CL-82198浓度0.5 mmol/L和1.25 mmol/L进行干预,观察小鼠皮肤炎性反应表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右耳组织中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情况。结果模型组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χ~2=18.65,t=3.30,P均<0.01)。干预1组和干预2组应用MMP-13特异性抑制剂CL-82198干预后,小鼠皮肤炎性反应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其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减少(χ~2=4.77、16.57,t=2.16、2.95,P<0.01)。干预1组中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干预2组明显增高(χ~2=4.06,t=6.79,P<0.01),提示CL-82198的干预明显降低MMP-13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1)组织MMP-13在小鼠慢性ACD中呈高表达趋势,提示MMP-13可能参与了小鼠慢性ACD的发病。(2)MMP-13特异性抑制剂CL-82198能有效降低MMP-13的表达,并且在抑制慢性ACD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CL-82198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硝基氯苯致大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文凤 张云璧 +5 位作者 王蓬文 任映 张乙 陈怡瑾 杨涵雯 李瑷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构建二硝基氯苯外用致大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作为致敏剂,对大鼠皮肤进行致敏和激发。激发后24 h取材,观察皮肤病理改变,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和TNF-α的表达。结果:大鼠背部皮肤激发24 h后,肉眼可... 目的:构建二硝基氯苯外用致大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作为致敏剂,对大鼠皮肤进行致敏和激发。激发后24 h取材,观察皮肤病理改变,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和TNF-α的表达。结果:大鼠背部皮肤激发24 h后,肉眼可见不同程度的红斑、肿胀;组织病理示:表皮、真皮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大鼠背部ACD模型,弥补了小鼠ACD模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氯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基因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9
作者 路雪艳 李林峰 +1 位作者 王文慧 张宝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s ,MTs)在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二硝基氟苯 (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致敏金属硫蛋白基因敲除小鼠 (metallothionein -nullmouse,MT - /- ,不表达MT -I及MT -II)及基...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s ,MTs)在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二硝基氟苯 (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致敏金属硫蛋白基因敲除小鼠 (metallothionein -nullmouse,MT - /- ,不表达MT -I及MT -II)及基因同源对照野生型鼠 (MT + /+ ,正常表达MTs) ,并在小鼠右耳激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分别对比两组小鼠激发后耳肿胀度。结果 :野生型鼠 (MT + /+ )耳肿胀度明显高于基因敲除鼠 (MT - /- )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检验 )。结论 :MTs在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MT - /-小鼠不能完全表达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蕲艾挥发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胡中柱 孙爱华 +3 位作者 张慧 张梓童 赵建红 罗红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099-1100,共2页
目的探讨蕲艾挥发油小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方法:选取80只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小鼠耳片重量差、血清及病灶组织匀浆中IL-2、IFN-γ、TNF-α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1只小鼠有过敏反应... 目的探讨蕲艾挥发油小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方法:选取80只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小鼠耳片重量差、血清及病灶组织匀浆中IL-2、IFN-γ、TNF-α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1只小鼠有过敏反应,模型组有3只小鼠发生过敏反应,两组小鼠的过敏反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蕲艾挥发油应用组和其他组组小鼠耳厚度差、耳片重量差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蕲艾组小鼠血清及耳组织匀浆中IL-2、IFN-γ、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小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蕲艾挥发油应用于小白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没有明显的毒性及皮肤刺激性,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调价免疫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挥发油小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手香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貌似下肢慢性溃疡
11
作者 党倩丽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50-50,共1页
This report discusses a case of a 69-year-oldwoman who developed chronic non-healing leg ulcers after long-term topical use of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The ulcer was proven to be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P. ambo... This report discusses a case of a 69-year-oldwoman who developed chronic non-healing leg ulcers after long-term topical use of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The ulcer was proven to be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P. amboinicus by a patch test. The ulcer healed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P. amboinicu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P. amboinicus masquerading as chronic leg ul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肢慢性溃疡 左手 女性患者 久治不愈 局部使用 溃疡愈合 首次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伟光 丁和美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1期34-34,共1页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为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皮损呈广泛性、多形性,易反复发作,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苔藓样变。笔者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消银颗粒治...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为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皮损呈广泛性、多形性,易反复发作,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苔藓样变。笔者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消银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取得的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消银颗粒 临床观察 治疗 慢性炎症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 外源性物质 皮肤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问病史,识别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3
作者 吴玲玲 《医师在线》 2019年第8期23-23,共1页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病例,他们病因不同,表现相似。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病史 识别 慢性炎症 致敏物 刺激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食物对小鼠接触性炎症反应及血清IL-4和IL-17的影响
14
作者 李婷 胡阳 +3 位作者 陈向明 张海清 俞爱华 王国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明确香菇、辣椒、带鱼、羊肉和海虾5种食物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CACD)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小鼠用2,4-二硝基氟苯诱导建立CACD模型,5种食物煎煮后灌胃,对照组予纯水灌胃。测量每组耳厚度和... 目的:明确香菇、辣椒、带鱼、羊肉和海虾5种食物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CACD)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小鼠用2,4-二硝基氟苯诱导建立CACD模型,5种食物煎煮后灌胃,对照组予纯水灌胃。测量每组耳厚度和耳重量并用ELISA检测血清IL-4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辣椒和羊肉明显增加耳厚度、耳重量和血清IL-17水平(P<0.05);带鱼和海虾对小鼠耳厚度和耳重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显著下调血清IL-4水平(P<0.05);香菇对各项指标均无影响(P>0.05)。结论:辣椒和羊肉可能通过上调血清IL-17水平加重CACD小鼠模型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厚度 耳重量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创伤患者的接触性变态反应:1999—2004年研究结果(德语)
15
作者 Lehnen M. Kohaus S. +2 位作者 Krber A. J. Dissemond 周少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51-52,共2页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frequently acquire clinically relevant contact sensitization. We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the skin patch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1999-2004 in the Dep...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frequently acquire clinically relevant contact sensitization. We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the skin patch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1999-2004 in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Essen, Germany. Altogether 105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underwent patch testing. In 68 individuals, contact sensitization to at least one substance was detected. The most frequent contact allergens were to balsam of Peru, Amerchol L-101, fragrance mix, wool wax alcohols and rosins. Contact sensitization to wound dressing materials was also identified in 4 patien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urrent spectrum of contact sensit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Our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gredients in wound dressings and performing patch testing if there is any clinical suggestion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过敏反应 创伤患者 慢性 变态反应 皮肤斑贴试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德语 治疗相关 伤口敷料 芳香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抗炎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青 王思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评价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剂量、中剂量... 目的评价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及血清中IL-17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慢性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减轻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结论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小鼠慢性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7,调节了Th1、Th17型细胞因子平衡,通过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 小鼠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NF-α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桉楝双莲方治疗小鼠ACD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研究
17
作者 莫嵩杰 谢祥官 +6 位作者 黄振飞 韦丽珍 覃水云 黄海月 伍冠一 张煜 温海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壮医桉楝双莲方对变态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建立ACD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DNFB能够成功诱导ACD模型,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 目的:研究壮医桉楝双莲方对变态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建立ACD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DNFB能够成功诱导ACD模型,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不明显,并且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外,壮医桉楝双莲方不能明显降低ACD模型小鼠血清中IgE、TFNα、IL13、IL31浓度。结论: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桉楝双莲方 变态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 慢性瘙痒 止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后白癜风一例
18
作者 施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7-707,共1页
患者女,21岁.因面部、腹部白斑5年就诊.10余年前,于上述部位反复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较为剧烈.经常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曾间断使用肤氢松、皮炎平等,每次不超过1周.红色斑丘疹可以完全消退.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白癜风 红色斑丘疹 色素脱失斑 隐形眼镜 慢性 炉甘石洗剂 交替使用
原文传递
淋巴毒素β及其受体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肤中的表达
19
作者 段瑞 薛亚东 +3 位作者 栗玉珍 党林 王芳 王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检测淋巴毒素β及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外用2,4-二硝基氟苯建立ACD模型,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置,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 检测淋巴毒素β及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外用2,4-二硝基氟苯建立ACD模型,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ACD小鼠发生皮炎的耳廓皮肤和对照组小鼠耳廓皮肤中淋巴毒素β mRNA、LTβR mRNA及淋巴毒素β、LTβR蛋白的表达.结果 15只ACD小鼠组织标本淋巴毒素β及LT-βR mRNA相对含量中位数分别为3.630、1.148,其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187、0.617;10只对照组组织标本淋巴毒素β及LTβR mRNA相对含量中位数都为1.000,其四分位间距都为0.000.经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CD小鼠中淋巴毒素β和LTβR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损中淋巴毒素β及其受体mRNA相对含量升高,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淋巴毒素 耳廓皮肤 Β受体 受体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4-二硝基氟苯
原文传递
黄酒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婷 胡阳 +3 位作者 陈向明 张海清 俞爱华 王海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观察黄酒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黄酒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黄酒组用2,4-二硝基氟苯反复诱导建立慢性ACD模型。在第4次激发前1天分别用纯水和黄酒灌胃,1次/... 目的观察黄酒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黄酒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黄酒组用2,4-二硝基氟苯反复诱导建立慢性ACD模型。在第4次激发前1天分别用纯水和黄酒灌胃,1次/d。第4次激发后48h测量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差,计数炎症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17和IFN-γ水平,RT-PCR法检测耳组织中IL-4、IL-17和IFN-γmRNA水平。结果 4次激发后黄酒组的耳厚度差、炎症细胞计数、血清IL-17蛋白水平和耳组织内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黄酒组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和耳组织中IL-4和IFN-γ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酒可能通过上调IL-17水平加重慢性ACD小鼠模型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二硝基氟苯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疾病模型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