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1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优势病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佳 曹阳 +3 位作者 马帅 秦鸿宇 王玉琳 张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慢性炎性痛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已久,涵盖多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为探究麦粒灸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发现麦粒灸治... 慢性炎性痛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已久,涵盖多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为探究麦粒灸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发现麦粒灸治疗各种慢性炎性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JAK-STAT信号等有关,临床效果确切,以期为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慢性炎性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研究进展
2
作者 付秀娟 卢祖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患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尽管如此,由于CIDP在DM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可治疗,因此准确诊断与鉴别DM-CIDP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价...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患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尽管如此,由于CIDP在DM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可治疗,因此准确诊断与鉴别DM-CIDP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表现方面,可通过发病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主要症状特点等进行鉴别。在辅助检查方面,脑脊液蛋白水平、电生理检查的脱髓鞘表现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为常见鉴别诊断手段,神经病理检查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可为DM-CIDP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支持依据。此外,对免疫调节和(或)免疫抑制疗法的良好反应支持DM-CIDP的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电生理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病理、影像学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综合评估,可以提高DM-CIDP的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研究进展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郝小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病情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CID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病情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CID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一线诱导治疗联合泼尼松治疗,研究组采用一线诱导治疗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病情程度、不良反应情况、肝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感觉障碍、四肢乏力、四肢疼痛、腱反射异常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测评表分级、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MRC肌力测评表分级、BI评定量表评分、ASIA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情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他克莫司临床疗效与泼尼松相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他克莫司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鲍阳 章勇 +2 位作者 张学学 柳涛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2,共8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且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中,炎性痛的临床发病率高,且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电针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小...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且不愉快的感觉及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中,炎性痛的临床发病率高,且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电针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便且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的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电针镇痛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 外周机制 中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痛模型小鼠腹外侧眶额叶皮质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思博 尹美娴 +1 位作者 李婧 柳垂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目的:筛选小鼠腹外侧眶额皮质(vlOFC)参与疼痛调节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通过测定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检测痛敏变化。行为学测试之后取小鼠vlOFC新鲜组织... 目的:筛选小鼠腹外侧眶额皮质(vlOFC)参与疼痛调节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通过测定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检测痛敏变化。行为学测试之后取小鼠vlOFC新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PBS组小鼠相比,CFA组小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和热痛导致的缩爪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小鼠vlOFC的DEGs为497个,其中上调143个,下调354个。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s)分析显示:慢性炎性痛模型小鼠,vlOFC的DEGs主要表现在有机阳离子转运、神经递质转运、胞质钙离子浓度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神经肽相关以及铵转运等分子功能相关;DEGs主要集中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Reactome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参与富集的DEGs数量最多且校正后P值最低的通路为GPCRs配体结合。结论:vlOFC中的离子转运、神经递质转运与结合、GPCRs相关活动参与了慢性炎性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 腹外侧眶额叶皮质 转录组分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背内侧核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参与小鼠慢性炎性痛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秋霞 钟海星 +5 位作者 何晓兰 加三三 刘慧青 王佳佳 卢波 陈骏萍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对其中的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是否参与疼痛调节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雄性C56BL/6小鼠,左脚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生理盐水造模,3 d后取材进行MCU及c-Fos的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对其中的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是否参与疼痛调节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雄性C56BL/6小鼠,左脚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生理盐水造模,3 d后取材进行MCU及c-Fos的免疫荧光染色;在疼痛早期(造模后3 d)和疼痛晚期(造模后14 d)双侧DMH给予MCU激动剂(精胺),给药60 min后进行焦虑行为和/或疼痛行为测试。结果CFA慢性炎性痛显著激活DMH脑区神经元(P<0.01),然而MCU表达并未明显增加。更为有趣的是,激活MCU可显著增加CFA小鼠静态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与动态机械性缩足评分(P<0.01),短时间内缓解焦虑情绪(P<0.05,P<0.01)。结论DMH参与慢性炎性痛及其相关焦虑情绪的调控。在DMH脑区外源性给予MCU特异性激动剂精胺可显著缓解慢性炎性痛,这可能与MCU特有的胞内钙离子低阈值关闭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 下丘脑背内侧核 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 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萌迪 苏春贺 翟冬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特征及诊断效率,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06—2023-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IDP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 ... 目的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特征及诊断效率,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06—2023-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CIDP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 MRI进行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分析MRN诊断CIDP的效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析MRN的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MRN诊断CIDP的敏感性81.94%(59/72),特异性82.00%(41/50),阳性预测值86.76%(59/68),阴性预测值82.00%(41/50),准确率81.97%(100/122),误诊率18.00%(9/50),漏诊率18.06%(13/72)。CIDP患者的MRN特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增粗,信号增强及强化(“袖套征”)。43例患者臂丛神经(BP)和51例患者腰骶丛神经(LSP)出现增粗肥大,观察组患者BP及LSP神经根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马尾神经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N主要用于评估CIDP患者周围神经的形态、信号、强化等成像特征,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可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辅助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成像 成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3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闫文浩 王瑶 +5 位作者 孔惠敏 牛慧霞 张继要 徐晓莉 罗强 禚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89,共4页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近端和远端无力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感觉功能障碍,病程呈慢性进...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近端和远端无力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感觉功能障碍,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电生理学或病理学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治疗有效[1]。少数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或误诊。CIDP可见于各个年龄,多见于40~60岁成年人,儿童CIDP罕见[2]。作者总结了13例CIDP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CID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儿童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庆军从肝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经验撷青
9
作者 叶辉 杨梦梦 +1 位作者 汪雅婷 朱庆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7期89-92,共4页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临床发病较少,诊断相对困难,西医治疗疗程长,诸多患者经久难治,症状不解,常有情志郁结,影响正常生活。文章总结了朱庆军治疗此病的经验,朱庆军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密切...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临床发病较少,诊断相对困难,西医治疗疗程长,诸多患者经久难治,症状不解,常有情志郁结,影响正常生活。文章总结了朱庆军治疗此病的经验,朱庆军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临床常以“疏肝养肝”为法,针药并用,配合导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经验 针药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神经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晓琛 边洋 +3 位作者 段枫 戚晓昆 袁云 姚生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87-491,I0002,共6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DM-CIDP)、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 目的比较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DM-CIDP)、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3组疾病的神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DM-CIDP、DPN和CIDP共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组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CIDP、DPN和CIDP3组患者的神经病理改变在洋葱球、薄髓鞘、轴索变性、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血管基底膜增厚、炎细胞浸润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出现薄髓鞘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出现轴索变性显著高于DPN组(P<0.05)和CID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N组出现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血管基底膜增厚较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炎性细胞浸润较DPN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CIDP的神经病理改变与DPN及CIDP的病理改变均存在差异。与CIDP相比,DM-CIDP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较少,而轴索变性及血管基底膜增厚较多;与DPN相比,DM-CIDP出现神经纤维轴索再生簇较少,而轴索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神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的促外周beta-END释放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晓芬 方剑乔 +4 位作者 蒋永亮 黄垒 裘晟晨 沈亚芳 尹小虎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变化,检测足跖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beta-内啡肽(beta-END)。结果电针和消炎痛均可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电针不能显著降低炎症局部组织PGE2、IL-1水平,但能显著升高炎症局部组织beta-END水平(P<0.05);消炎痛能显著降低PGE2和IL-1水平(均P<0.01),但对beta-END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具有促外周beta-END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 介质 阿片肽 内啡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情绪的前扣带皮层PKCζ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存 杜俊英 +5 位作者 房军帆 乐小琴 付桃芳 肖婷 邵晓梅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5-31,45,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情绪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内蛋白激酶Cζ(Protein Kinase C zeta,PKCζ)的调控。[方法]将健康雄...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情绪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内蛋白激酶Cζ(Protein Kinase C zeta,PKCζ)的调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8只。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3天,检测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ld、3d、7d、14d、21d、28d患侧足跖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观察大鼠痛觉超敏反应。用旷场试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分别观察大鼠造模后29d和30d情绪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双侧ACC内PKCζ和磷酸化PKCζ(p-PKCζ)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PW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CFA组大鼠各时点PWTs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大鼠造模后28d PWTs明显高于C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A组大鼠造模后29d中央区运动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EA组大鼠中央区运动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A组造模后30d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A组患侧PKCζ和p-PKCζ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大鼠双侧PKCζ和pPKCζ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感觉和痛情绪行为,但其机制可能不是通过调节ACC中PKCζ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 痛情绪 电针 足三里 昆仑 疼痛 前扣带皮层 PKC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毕鸿雁 石昕 +1 位作者 刘凤君 袁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介绍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以及诊断规律。方法4例年龄在37~58岁,2型糖尿病病程为3~9年,出现逐渐进展的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的患者,行电生理和脑脊液检查。结果4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数目正常,脑脊液... 目的介绍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以及诊断规律。方法4例年龄在37~58岁,2型糖尿病病程为3~9年,出现逐渐进展的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的患者,行电生理和脑脊液检查。结果4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数目正常,脑脊液蛋白在0.6~2.1g/L之间,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例均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其中2例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1例下降,传导速度3例下降;1例的部分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未引出;3例患者的H反射和F波均出现下降。结论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存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更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周围神经病 脑脊液 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M22多肽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池细绿 方芳 +2 位作者 方剑乔 张静若 刘盈君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采用大鼠右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观察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22,BAM22)对CFA致大鼠慢性炎性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目的采用大鼠右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观察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22,BAM22)对CFA致大鼠慢性炎性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只脊髓鞘内插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右足底注射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BAM22组、BAM22+纳洛酮组、生理盐水+EA组、BAM22抗体组和BAM22抗体+EA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EA组和BAM22抗体+EA组均在造模24 h后开始介入电针治疗,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昆仑穴,刺激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1 mA,时间30 min,每日1次,连续7 d;余组仅以相应固定,不予电针处理。造模后第7天,各组大鼠鞘内注射相应试剂。分别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24 h、6 d、7 d时大鼠右足的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T-PWL)作为痛阈指标。结果 BAM22多肽、电针组均可明显延长大鼠患侧T-PWL,鞘内注射纳洛酮能部分阻断BAM22多肽对大鼠痛阈的影响;BAM22抗体也可明显反转电针的T-PWL延长效应。结论 BAM22多肽和电针均能显著抑制CFA大鼠慢性炎性痛,电针镇痛作用可能存在与BAM22多肽相关的非阿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镇痛 牛肾上腺髓质22肽 慢性炎性 完全弗氏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皮固体培养灵芝多糖对慢性炎性痛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玉玮 蒋如梦 +3 位作者 苗敬芝 李文 高甜慧 胡传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了提升牛蒡废弃物的利用价值,研究牛蒡皮-灵芝固体培养产多糖工艺,考察菌质多糖对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影响。以牛蒡皮作为培养基固体培养灵芝,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装瓶量、切片大小、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和... 为了提升牛蒡废弃物的利用价值,研究牛蒡皮-灵芝固体培养产多糖工艺,考察菌质多糖对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影响。以牛蒡皮作为培养基固体培养灵芝,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装瓶量、切片大小、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和苯酚-硫酸法提取并测定牛蒡皮-灵芝菌质中总多糖含量;多糖经脱蛋白、透析和脱色后,腹腔注射慢性炎性痛小鼠,并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工艺为液固比0.5 ∶ 1 (mL/g),装瓶量0.2 g/mL,切片大小为0.7 cm^2,实际获得多糖含量为21.87 mg/g。经统计学检验,注射130 mg/mL多糖第3天,注射90、110、130 mg/mL多糖第5天,小鼠体质量与其它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5、10、30、50、70 mg/mL多糖对减轻小鼠足部炎性痛反应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影响效果优于注射90、110 mg/mL多糖;注射130 mg/mL高浓度多糖时,对减轻小鼠足部炎性痛反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灵芝 多糖 慢性炎性 腹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单羧酸转运蛋白-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建华 徐黎 +3 位作者 沈羽 孔明建 石林玉 马正良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在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上,观察大鼠脊髓背角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48):生理盐水组(NS组)和完全性弗氏佐剂组(CFA组)。CFA组左... 目的:在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上,观察大鼠脊髓背角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48):生理盐水组(NS组)和完全性弗氏佐剂组(CFA组)。CFA组左侧后足足底中部皮下注射完全性弗氏佐剂(CFA)100μl;NS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前(T0)及注射后3 h(T1)、第1天(T2)、3天(T3)、5天(T4)、7天(T5)、14天(T6)和第21天(T7)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后取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CT-2表达的变化。结果:CFA组大鼠在注射CFA后3 h即出现痛觉过敏,并持续至第14天,其疼痛程度显著大于NS组(P〈0.05);且T1-6时脊髓背角MCT-2与N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大鼠脊髓背角MCT-2的表达与MWT和TWL相关(P〈0.05,P〈0.01)。结论:慢性炎性痛大鼠脊髓MCT-2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慢性炎性痛中枢敏化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羧酸转运蛋白-2 慢性炎性 脊髓 突触可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涛 胡军勇 陈金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病 督络 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小璇 张朔 +3 位作者 马妍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m/s,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ms,CIDP组为(42.20±12.73)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6),F波的出现率CMT1A组是34.6%±39%,CIDP组是70.7%±1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01)。神经束蛋白155(neurofascin 155,NF155)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23.22 m/s,F波潜伏期为62.9~70.7 ms,出现率为85%~95%。CMT1A型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分别为83.3%(5/6)和85.7%(6/7),CIDP患者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仅为25.0%(1/4,2/8)。NF155抗体阳性患者可见臂丛和腰丛MRI神经根明显增粗。结论:CMT1A患者F波延长反应了近端和远端周围神经的均一性改变,可以作为与局灶性脱髓鞘受损为主的CIDP患者的鉴别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与神经结蛋白病NF155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相鉴别。F波虽然经常作为反应近端神经受累的指标,但是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髓鞘病变均可以影响它的潜伏期和出现率,F波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因和其他电生理指标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前扣带回TRPC3和TRPC6通道的表达上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旭 杜祎康 +3 位作者 吴文斌 王福东 罗层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情况下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TRPC 3/6通道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小鼠痛行为检测方法、旷场行为检测方法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小鼠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情况下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TRPC 3/6通道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小鼠痛行为检测方法、旷场行为检测方法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小鼠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痛行为检测结果显示足底皮下注射CFA可以诱致小鼠产生长时程的机械性和热痛觉过敏现象。旷场实验可见CFA致炎致痛后的小鼠较正常小鼠在旷场中央区活动距离明显降低,停留时间明显减少,提示慢性炎性痛小鼠表现为显著的焦虑样行为。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炎性痛焦虑样小鼠前扣带回脑区的TRPC3和TRPC6通道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动物显著上调。结论:CFA引发的慢性炎性痛模型中,小鼠产生焦虑样情绪,TRPC3和TRPC6通道蛋白在ACC部位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这些焦虑样痛情绪的发生与疼痛痛觉通路中ACC脑区的TRPC3及TRPC6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 慢性炎性 焦虑样行为 ACC TRPC3 TRPC6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和激素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忠新 任明 +5 位作者 黄坚 夏斌 贺斌 赵瑛 李焰生 邵福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 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