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邵碧波 李益廷 刘思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在针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常见血清炎症指标能够发挥的作用。方法 抽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因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于医院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全部观察对象... 探讨在针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常见血清炎症指标能够发挥的作用。方法 抽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因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于医院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全部观察对象展开对照研究;将患者按照其是否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标准分为1组、2组;1组为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乙型肝炎患者,2组为不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乙型肝炎患者;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于其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进行测量;此外,还需要对于患者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进行测量。统计、对比1组、2组患者在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同时结合1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于情况好转和情况未得到好转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并且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上述指标在诊断两组患者中表现出来的Spearman’s系数。结果 1组、2组患者在血清降钙素原、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1组患者中好转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之未得到好转的患者明显更低,P<0.05;在Spearman’s系数的对比上,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密切,P<0.0001,Spearman’s相关系数>0.5。结论 在判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过程中,使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诊断 血清降钙素原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古雪 敬雪明 +2 位作者 李铃 朱其荣 梅小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9例,10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8.8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例次,占44.34%),其次为腹腔(34例次,占32.08%)。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53.95%),革兰阳性菌33株(43.42%),真菌2株(2.63%)。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日数≥30 d、合并并发症、侵袭性操作、血清清蛋白<35 g/L、白细胞<4×109/L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腹腔感染为主,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及血白细胞低均是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及与e抗原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汉荣 刘新钰 +4 位作者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和 14例慢性重型乙肝 (CSH)患者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和 14例慢性重型乙肝 (CSH)患者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1)前C终止变异 (nt1896G→A)在CSH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HB组 (71 4 %和 2 6 7% ) ;CP双变异 (nt 176 2A→T和 176 4G→A)则在CSH组和CHB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4 2 9%和 4 8 0 % )。 (2 )CSH组的HBeAg含量显著低于CHB组 ;CSH组的HBeAb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HB组 (71 4 %和 32 0 % )。 (3)CSH组和CHB组的HBVDNA定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C终止变异 ,对e系统有明显影响 ,与CSH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C基因变异 e抗原系统 HB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丽荣 刘景院 刘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近期疗效 治疗 HBV病毒载量 乙肝病毒复制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丹红 赵年丰 +1 位作者 梁伟峰 吴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药物治疗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坤 杨亚萍 +2 位作者 刁青 陈璀 孙谢文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 目的研究外周血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CHB组和CSHB组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而CSHB组增高程度更为显著,与CH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与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742,P<0.05)。CHB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4亚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HB组和CHB组比较,CD+4亚群及CD+4/CD+8明显降低,CD+8亚群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显著增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DNT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诱因、年龄、抗病毒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慧涓 袁虹 +3 位作者 施霞 孟娟 曹廷智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1-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诱因、年龄、抗病毒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5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年龄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生重型肝炎的...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诱因、年龄、抗病毒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5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年龄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生重型肝炎的诱因与死亡率无相关性,年龄>50岁,死亡率增高(43.27%),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为17.84%,未抗病毒治疗死亡率者为29.08%。结论:年龄>50岁,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诱因 年龄 抗病毒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缪希莉 梅四清 高贵民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25-262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4例,将其分为SBP组和无SBP组。均严格无菌采血,立即离心并取30μL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4例,将其分为SBP组和无SBP组。均严格无菌采血,立即离心并取30μL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完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培养检测,并对SBP组中的治愈/好转者和无效/死亡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BP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与无S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中治愈/好转者血清PC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无效/死亡者血清PCT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68和0.67,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在各自的最佳截值水平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SB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4%、52%和45%,特异度分别为79%、95%、86%和83%。血清PCT联合血浆CRP、WBC以及ESR对SB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88.1%和79.8%。血清PCT与血浆CRP关系较与其他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Spearman's相关系数为0.69。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SBP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较无SBP患者明显升高;血清PCT对SBP诊断价值优于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且血清PCT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PCT联合血浆CRP检测可提高对SBP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会爱 朱新功 +2 位作者 何小峰 辛建兰 王继成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乙肝病毒定...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乙肝病毒定量明显下降(P<0.05),早、中、晚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3.3%、73.7%和33.3%,总有效率为63.0%。早中期有效率高于晚期患者(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且早中期患者的疗效较晚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9日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焦栓林 申德林 王全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8-228,共1页
乙型重型慢性肝炎是一种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院于2000年6月应用氢化考的松治疗本病3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 治疗 疗法 激素 氢化考的松 2000年 慢性肝炎 高治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定潜辨治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经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庆 李继科 +5 位作者 高峰 毛创杰 段萌 曾义岚 温贤敏 陈定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陈定潜老师多年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多为"阴黄",病机是肝郁湿阻脾困,宜采用疏肝通络、醒脾除湿法,方药为肝脾疏络饮,治疗中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1例在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无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此法治疗而基... 陈定潜老师多年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多为"阴黄",病机是肝郁湿阻脾困,宜采用疏肝通络、醒脾除湿法,方药为肝脾疏络饮,治疗中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1例在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无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此法治疗而基本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清毒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桦 章文平 廖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观察肝肾清毒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护肝、退黄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肾清毒饮... 目的:观察肝肾清毒饮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护肝、退黄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肾清毒饮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血氨、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43.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肾清毒饮联合中药灌肠明显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中医症状积分,且明显提高疗效,同时也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清毒饮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蕾 汪茂荣 +3 位作者 隋云华 何长伦 季付红 胡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3 位作者 张汾燕 李娟 王金环 段忠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慢重肝患者的空腹IGF-1、胰岛素、C肽、皮质醇水平及能量代谢的营养底物的氧化率,来探讨慢重肝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制。方法选取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并以2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 IA法测定IGF-1值、胰岛素、C肽、皮质... 目的研究慢重肝患者的空腹IGF-1、胰岛素、C肽、皮质醇水平及能量代谢的营养底物的氧化率,来探讨慢重肝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制。方法选取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并以2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 IA法测定IGF-1值、胰岛素、C肽、皮质醇;应用代谢车测定其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底物氧化率。结果慢重肝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血清IGF-1(11.9±2.6)ng/ml vs(159.8±35.7)ng/ml(P=0.000);血清胰岛素(19.2±10.9)μIU/ml vs(10.6±7.3)μIU/ml(P=0.034);慢重肝组糖氧化率、脂肪氧化率分别与对照组比:38.5%vs 56.9%(P=0.020)、38.8%vs 20.1%(P=0.028);慢重肝组糖氧化率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血清IGF-1值、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且空腹血糖与糖的氧化利用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复制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影响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乾国 王文雅 杨尧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和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SeverehepatitisB,CSHB)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在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了解病毒复制对CSHB病情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入院的CSHB病人,共110例,采... 目的:通过检测和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SeverehepatitisB,CSHB)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在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了解病毒复制对CSHB病情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入院的CSHB病人,共11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复制水平及各项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按入院检测结果确定其复制活跃程度,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情况,最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或低病毒复制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好于复制活跃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复制水平对CSHB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病毒复制活跃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及血液中检测不出病毒复制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复制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预后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一鸣 罗光汉 +2 位作者 吴建林 刘志红 隆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66-567,共2页
目的 :观察以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 iver Support System,AL SS)联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7例各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 ,AL SS治疗组 5 1例 ,在内科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 目的 :观察以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 iver Support System,AL SS)联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7例各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 ,AL SS治疗组 5 1例 ,在内科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浆置换 ;对照组 5 6例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AL SS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以血胆红素下降幅度最大 (P <0 .0 0 1) ;AL SS治疗组总病死率为 2 9.4 % (15 / 5 1) ,与对照组 6 6 .1% (37/ 5 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其中 AL SS治疗组重肝早期患者病死例数为 0 (0 / 10 ) ,对照组为 2 (2 / 10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AL SS治疗组中晚期病死率为 36 .5 9% ,低于对照组的 76 .0 9% (P <0 .0 5 )。结论 :AL SS联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较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联合 内科常规疗法 治疗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红安 牛迎花 +1 位作者 刘拉羊 杨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40-541,共2页
目的 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 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 ( 16例 )和对照组 ( 14例 )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随访时每周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 目的 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 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 ( 16例 )和对照组 ( 14例 )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随访时每周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为5 6.2 5 % ( 9/16) ,对照组存活率为 2 1.43 % ( 3 /14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117,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第 2周时ALT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TA升高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AST、ALB、A/G、TCHO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动态检测TBil,在治疗第 1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4)。结论 Tαl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存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治疗组 对照组 肝功能 存活率 治疗前 胸腺素Α1 显著性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坤 杨亚萍 +2 位作者 赵培利 苗亮 孙谢文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24周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CD+4亚群及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亚群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周华 李聪智 +1 位作者 谢玉桃 鲁猛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409-241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160mg/d加入10%的葡萄糖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所有患者在...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160mg/d加入10%的葡萄糖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PTA和腹水的深度以及血清TNF-α、IL-8、IL-10、K+及Na+水平。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vs64%,P<0.05),AST、ALT、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K+和Na+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未见明显的腹水增加。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好转率,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8水平和提高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过建春 茹仁萍 +1 位作者 叶卫江 何健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 (贺普丁 )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 8例患者 ,男性 ,2 7~ 5 6岁 ,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贺普丁片 0 .1,qd ,对照组除不用贺普丁余同治疗组 ,三个月...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 (贺普丁 )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 8例患者 ,男性 ,2 7~ 5 6岁 ,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贺普丁片 0 .1,qd ,对照组除不用贺普丁余同治疗组 ,三个月后分别观察肝功能、HBV M和HBV DNA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及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及提高存活率诸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贺普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对提高存活率有一定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贺普丁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