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固本治疗 被引量:35
1
作者 江翠红 丁爱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病理生理学 中医药疗法 扶正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2
作者 马会华 闫奎坡 +3 位作者 闫海峰 李一卓 张惜乐 田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全球COPD病死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中,中国患者病死率及疾病负担高于世界水平。而COPD合并症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全球COPD病死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中,中国患者病死率及疾病负担高于世界水平。而COPD合并症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再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伤残率及急性加重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于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研究、相关治疗药物是否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否会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研究甚少。因此,该文从吸烟、氧化应激、缺氧、血管功能障碍、血小板过度活化、蛋白酶-抗蛋白酶及交感神经的角度探索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同时,针对COPD及心血管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如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胆碱能拮抗剂及茶碱类等药物上探索双方的关系,减少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疾病 病理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豫钦 王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COPD总人群发病率为8.6%,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3.7%[2],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COPD总人群发病率为8.6%,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3.7%[2],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慢病。我国COPD发病率高与吸烟,环境空气污染,出生时体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病理改变 肺动脉压力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的生理学反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群 李缨 +4 位作者 黎毅敏 郑则广 李寅环 秦朝辉 陈荣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最舒适”的IPAP为(1311±289)cmH2O,EPAP为(433±050)cmH2O。(2)与自主呼吸(SB)相比,NIPPV时的潮气量(VT)从050L升到057L(P<005),分钟通气量(VE)从1013L上升到1286L(P<001);(3)与SB相比,NIPPV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吸气做功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74%、78%和73%(P<001)。(4)NIPP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采用适应性逐渐增加吸气压力,寻找患者感觉舒适的最高压力的方法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无创正压通气 生理学反应 呼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收缩速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任慧敏 薛乾隆 +2 位作者 温德惠 王佳 韩宝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膈肌收缩速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98例,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局... 目的探讨膈肌收缩速度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98例,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局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76例和撤机失败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BT前及SBT后5 min、30 min分别采用超声检测患者右侧膈肌收缩速度并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机AECOPD患者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其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SBT前的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撤机成功组,白蛋白(Alb)水平及SBT前、SBT后5 min、30 min时膈肌收缩速度均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T前膈肌收缩速度、APACHEⅡ评分是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OR=0.056,95%CI 0.009~0.352,P=0.002;OR=1.151,95%CI 1.039~1.275,P=0.00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BT前膈肌收缩速度、APACHEⅡ评分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8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 cm/s、20.5分;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0.243-2.885×SBT前膈肌收缩速度+0.141×APACHEⅡ评分作为联合指标,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AUC为0.774、最佳截断值为-1.22。结论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与SBT前膈肌收缩速度减慢、APACHEⅡ评分增加有关,SBT前联合评估膈肌收缩速度及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机械通气 撤机结局 膈肌收缩速度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原文传递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嘉 张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作为选择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氧优先组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优先...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作为选择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氧优先组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优先组。按照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再分为吸氧有效组、吸氧无效组(BiPAP治疗有效)、BiPAP有效组和有创通气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APACHEⅡ和APACHEⅢ分值范围、住院时间。结果有创通气组的APACHEⅡ评分(30.5±3.4)和APACHEⅢ评分(75.3±12.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01)。BiPAP优先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吸氧优先组[(8.81±2.25)d比(12.08±3.51)d,P〈0.05],两组中低分值段(APACHEⅡ评分0~15分)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29±1.82)d比(6.93±1.77)d,P〉0.05),中高分值段(APACHEⅡ评分16—20分,21—25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8.50±2.11)d比(13.65±2.54)d,(10.38±1.53)d比(14.20±2.31)d,P均〈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26分或APACHEⅢ评分≥61分,无创通气成功率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6%,100%)和(96.8%,84.0%)。同时,pH〈7.25或PaCO2〉85mmHg,无创通气成功率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5.0%)和(75.0%,82.5%)。结论APACHEⅡ评分〈15分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以吸氧为宜;APACHEⅡ评分在16.25分的患者,以BiPAP治疗为宜;APACHEⅡ评分≥26分或APACHEⅢ评分≥61分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的上机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进展
7
作者 张参 贾卫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1期3926-393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动脉高压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在肺慢性缺氧和气道炎症等的基础上引起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重塑,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影响右心功能。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动脉高压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在肺慢性缺氧和气道炎症等的基础上引起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重塑,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影响右心功能。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且治疗手段有限,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本研究结合以往文献主要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病理生理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后 被引量:10
8
作者 苏妍 高慧 +1 位作者 张艳 于四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359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90例和预后不...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359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90例和预后不良组169例,记录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乘积(NMP)]和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筛选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预警模型,并将预警模型转化为简易评分工具(AECOPD患者预后不良评分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前瞻性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LR、NLR、RDW、NMP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22.651、16.042、12.599、17.669、11.289,P<0.05);基于APACHEⅡ评分、PLR、NLR、RDW、NMP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并预测个体患者危险评分,高风险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0.00%(96/160),高于低风险患者的36.68%(7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2,P<0.001);前瞻性验证结果显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评分表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99~1.0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18%、93.93%。结论基于APACHEⅡ评分和血清学指标PLR、NLR、RDW、NMP构建AECOPD患者预后预警模型及评分标准,可帮助临床医师有效鉴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并制订合理诊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预后 预警模型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生理学效应及临床对策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朝辉 陈荣昌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生理学效应 动态肺过度充气 影响因素 人工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维 谢苗荣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预后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系统性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COPD进行气管插...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预后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系统性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COPD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APACHE评价系统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对每一病例气管插管前后的病情进行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预测死亡风险的数学模型。动态评估患者插管前后的APACHEⅢ分值,寻找对预后有统计意义的APACHE分值切分点(cutoff)。结果对患者气管插管前APACHEⅢ分值(Apa)进行Logistic回归,得到APACHEⅢ分值与死亡风险(概率,p)预测的数学模型为:p=Apaγ/(Dγ50+Apaγ),D50=73.4,γ=8;验证该模型准确率为80%。动态研究患者插管后1、3和7d病情变化,并依次进行APACHE评分。插管后3d,死亡风险有统计学意义的患者APACHE分值变化率的切分点为32.8%(P<0.01)。故认为气管插管后3d、APACHEⅢ分值下降超过插管前分值32.8%的患者存活可能性大;切分点结论对于死亡风险预测公式是个很好的补充,两个结论结合来预测患者预后准确率高。结论利用APACHEⅢ评分系统对老年COPD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价,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评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波 惠复新 赵寅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共79例,其中符合三重酸碱失衡的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或二重酸碱失衡43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共79例,其中符合三重酸碱失衡的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或二重酸碱失衡4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APACHEⅢ系统评分标准分别就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神经学、生理学、酸碱失衡评分并预计死亡风险率。结果观察组阴离子间隙和潜在HCO3-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神经学、生理学和酸碱失衡评分及APACHEⅢ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风险预计率分别为(17.32±12.65)%和(4.27±2.44)%,实际病死率分别为19.44%和6.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患者,除了APACHEⅢ酸碱失衡的分值增加外,其他生理指标评分和APACHEⅢ总分均增高,预计死亡风险发生率也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重酸碱失衡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固本治疗
12
作者 霍孟可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年第9期126-126,205,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属于一种气流受限性疾病,这种气流受限是完全不可逆的,呈现出进行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特征主要和肺部对有害气体及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存在直接相关性,也和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存在相关性。如果肺气肿、慢性支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属于一种气流受限性疾病,这种气流受限是完全不可逆的,呈现出进行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特征主要和肺部对有害气体及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存在直接相关性,也和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存在相关性。如果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存在气流受限以及不完全可逆情况时便可诊断是 COPD。从 COPD 的病理生理改变方面来看,可以从多方面来将患者的病理链打断,缓解患者疾病进展,减少患者的慢阻肺发展做次数,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本文主要从病理生理角度探究 COPD 中医固本治疗,旨在提高中医治疗 COPD 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固本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分值不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香萍 曾玉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分值不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采用BiPAP通气治疗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A...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分值不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采用BiPAP通气治疗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APACHEⅡ分值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比较各组BiPAP治疗失败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内高分值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最高(35%),各组未失败病例第7天血气指标、CRP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BiPAP通气治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肯定,其疗效的差异可考虑用APAHE11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元萍 李永春 +2 位作者 邓长锋 陈亮 郭熙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吸气肌锻炼(IMT)组、完整呼吸相联合锻炼(CRMT)组、分解呼吸相锻炼(SRMT)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呼吸肌锻... 目的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吸气肌锻炼(IMT)组、完整呼吸相联合锻炼(CRMT)组、分解呼吸相锻炼(SRMT)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呼吸肌锻炼),每组各40例,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均完成8周肺康复锻炼。比较4组患者锻炼前后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锻炼后,(1)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肺功能均改善,其中CRMT组患者FEV/FVC改善最明显(P<O.05)。(2)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吸气肌功能[最大吸气压力(MIP)、呼吸周期(Ttot)、吸气时间(Ti)、平均吸气流速(VTi/Ti)、吸气时间分数(Ti/Ttot)、胃内压和食道压差峰值(Pdi)、膈肌张力时间指数(TTdi)、膈肌肌电(RMSdi)]均较锻炼前改善(PvO.05)。CRMT和SRMT组患者呼气肌功能[呼气时间(Te)、平均呼气流速(VTe/Te)、呼气时间分数(Te/Ttot)]均较锻炼前改善(PV0.05),但IMT组患者呼气肌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CRMT组患者MEP、Ttot、Te/Ttot的改善优于SRMT组,SRMT组患者TTdi的改善优于CRMT组(P<0.05)。(3) 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mMRC和CAT评分较锻炼前均降低(P<0.05),其中CRMT组下降幅度最大(P<0.05)。结论IMT、CRMT和SRMT均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CRMT可改善其呼吸肌耐力,但IMT对呼气肌功能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 呼吸生理学
原文传递
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5
作者 武历梅 徐华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作用。方法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评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作用。方法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预测管理。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7.01±0.21)d、ICU住院时间(8.96±1.26)d短于参照组的(8.98±1.21)、(13.04±1.62)d(P<0.05)。机械通气第7天,研究组的APACHEⅡ评分(12.16±2.11)分低于参照组的(14.67±2.13)分(P<0.05)。机械通气第7天,两组的氧合指数、潮气量高于机械通气第1天,呼吸频率低于机械通气第1天,且研究组的氧合指数(412.12±7.82)mm Hg(1 mm Hg=0.133 kPa)、潮气量(8.37±1.01)ml/kg高于参照组的(361.61±9.84)mm Hg、(7.61±1.08)ml/kg,呼吸频率(19.32±2.72)次/min低于参照组的(22.32±2.17)次/min(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27%,低于参照组的15.91%(χ^(2)=4.950,P=0.026<0.05)。结论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肺功能,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 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康复冲剂对慢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生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光耀 陈一 张武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0-294,共5页
目的:研究胃康复冲剂对慢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生理学的影响。方法:115例脾虚证胃黏膜存在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的患者,应用胃康复冲剂随证加减作为治疗组61例,应用胃苏冲剂作为对照组54例。治疗前后取61例治疗组... 目的:研究胃康复冲剂对慢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生理学的影响。方法:115例脾虚证胃黏膜存在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的患者,应用胃康复冲剂随证加减作为治疗组61例,应用胃苏冲剂作为对照组54例。治疗前后取61例治疗组患者胃黏膜和15例平素无临床症状的志愿献血者(健康对照组)的胃黏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亚细胞超微结构分析,细胞核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同步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图像分析系统、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治疗组疗前的胃黏膜Zn、Cu、cAMP、SOD和3H TdRLCT,均较健康对照组低;治疗后均有提高;血清LPO治疗后则随之降低。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胃康复冲剂逆转脾虚证癌前病变IM和ATP是通过改善胃黏膜Zn、Cu、cAMP和SOD的水平,促进细胞分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氧自由基和LPO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复冲剂 慢性胃炎脾虚证 胃黏膜 癌前病变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诊断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礼贤 柯荟 张静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57-260,共4页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和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时临床和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性...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和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时临床和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实验室诊断敏感性和(或)特异性降低,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试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入手探讨其诊断上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病理生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迪浔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理 病理生理学 气道阻塞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的抗氧化治疗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艳丽(编译) 张继明(编译) +1 位作者 Medina J Moreno-Otero R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12期739-743,共5页
氧化应激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常见病理机制,抗氧化剂(如S-腺苷蛋氨酸、维生素E、多元不饱和磷脂胆碱、水飞蓟等)理论上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的一些试验性研究也均获得较为肯定的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尤其... 氧化应激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常见病理机制,抗氧化剂(如S-腺苷蛋氨酸、维生素E、多元不饱和磷脂胆碱、水飞蓟等)理论上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的一些试验性研究也均获得较为肯定的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抗氧化剂联合抗炎和(或)抗病毒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治疗 慢性肝病 病理生理学基础 S-腺苷蛋氨酸 抗氧化剂 试验性研究 抗病毒治疗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对患者预后的提示意义
20
作者 刘敏 杨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其对患者预后存在的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200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肺癌合并COPD组(100例)和肺癌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理特征、发...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其对患者预后存在的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200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肺癌合并COPD组(100例)和肺癌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理特征、发生率、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随访成功。肺癌组与肺癌合并COPD组患者在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FVE1/FVC及坏死区域ADC值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组的存活率、PFSE和OS均明显高于肺癌合并COPD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FEV1%FVC、胸痛、吸烟史和坏死区域ADC值偏高等均是发生肺癌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P<0.05)肺癌合并COPD组共收集小细胞肺癌24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28例。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1年内随访期间死亡率、早期肺癌复发转移率及癌症控制率等预后情况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早期症状体征不同,联合治疗COPD和肺癌,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病理类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