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丁璐 胡楠楠 +3 位作者 白峰 马新利 侯宇 程玉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75-2377,共3页
目的讨论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引流、清创,对照组在清创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实验组则采用PR... 目的讨论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引流、清创,对照组在清创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实验组则采用PRP进行治疗,对两组创口愈合率、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疼痛度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26 2,P=0.002 1);实验组伤口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χ^2=4.051 9,P=0.044 1)。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χ^2=58.048 2,P=0.000 0)。结论应用PRP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难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雷莉华 李小芳 +1 位作者 邓琨 雷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48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5)与对照组(n=244),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干性疗法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湿性敷料...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48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5)与对照组(n=244),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干性疗法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湿性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创面渗液情况、创面色泽及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情况、创面疼痛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9周痊愈率58.37%高于对照组的48.77%,总有效率95.10%高于对照组的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7周、9周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7周、9周创面渗液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5周、7周创面肉芽组织与上皮生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3周、5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8.98%、52.24%低于对照组39.34%、6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相较于干性敷料可加速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愈合,减少创面渗出,改善创面肉芽组织与上皮生长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色素沉着与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体表 湿性敷料 创面愈合 瘢痕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处置,观察组在常规伤口处置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处置,观察组在常规伤口处置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敷料,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与愈合时间、伤口愈合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ratingscales,NRS)、肉芽形态评分及伤口病原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速率为[(22.78±6.39)d,(41.42±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66±8.48)d,(20.30±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的NRS疼痛评分、肉芽形态评分、伤口病原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0,P=0.412)。结论:纳米银敷料能够明显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体表 纳米银敷料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忠兴 王嘉欣 +4 位作者 何金凤 张亚辉 付永峰 任娟 单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诊治的91例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前者给予PRP+...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外观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诊治的91例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前者给予PRP+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后者仅给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PRP组伤口pH值、PUSH评分以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PRP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PRP组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P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用于下肢慢性难愈合伤口治疗,对于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外观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难愈合伤口 下肢 创面修复 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月花 陈秋莲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并探讨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伤口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敷料,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效果、伤口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为96%,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伤口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3.64±5.87)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可有效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愈合,缓解患者伤口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且其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纳米银敷料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宪 王清燕 +4 位作者 刘燕萍 王晓飞 陈飞翔 谢向阳 廖映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付德丰 郑晓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包括引流、清创、换...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包括引流、清创、换药、减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PRP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的创口愈合效果,观察注射PRP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评估PRP在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5、30 d,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9±3.6)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2±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6,P<0.05)。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采取PRP的修复治疗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加快软组织伤口修复速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慢性难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8
作者 唐海斌 宋刚平 傅叶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6期419-420,共2页
慢性难愈合伤口又称慢性溃疡,指治疗1个月仍未愈合的缺损皮肤组织,以老年患者居多,且以四肢骨创面最为多见,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外科治疗的难题。对于此类伤口需行多次清创及反复换药,若干... 慢性难愈合伤口又称慢性溃疡,指治疗1个月仍未愈合的缺损皮肤组织,以老年患者居多,且以四肢骨创面最为多见,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外科治疗的难题。对于此类伤口需行多次清创及反复换药,若干预不当易引起畸形或残疾等不良事件,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1-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为自体源性的浓缩血小板血浆,是全血经离心分离后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能够促进软组织修复,有助于创面愈合、成骨及软组织修复^([3]),且制作简单、无传染及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较好^([4])。为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观察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富血小板血浆 血管内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东海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来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法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医用凡士林... 目的研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来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法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的同时加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创口体积以及肉芽组织内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平均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口体积以及肉芽组织内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1 d、42 d观察组患者创口体积明显变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2 d肉芽组织内VEGF含量、平均愈合时间更占优势(P <0.05)。结论将富血小板血浆方案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治疗中,不仅提高伤口修复速度,还减少了局部损伤面积,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富血小板血浆 VEGF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PRP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S01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PRP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PRP联合高压氧治疗,后...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PRP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PRP联合高压氧治疗,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0)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模式开展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好,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的同时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PRP技术 高压氧 慢性难愈合伤口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功能性水凝胶材料在慢性难愈性伤口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嘉炜 黄潇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0-87,共8页
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伤口敷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了研究复合水凝胶材料在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伤口愈合的机制和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对4种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的结构设... 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伤口敷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了研究复合水凝胶材料在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伤口愈合的机制和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对4种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的结构设计、合成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壳聚糖水凝胶、纤维素水凝胶,海藻酸钠和蚕丝蛋白水凝胶,在天然水凝胶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加入光动力学疗法和光热疗法的复合型多功能促伤口愈合水凝胶,并结合水凝胶的特点展望了促伤口愈合水凝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慢性难愈合伤口 水凝胶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技术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军杰 宋瑞捧 +1 位作者 任丽君 李文松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4期567-568,共2页
目的观察PRP技术应用于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实施PRP技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PRP技术应用于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实施PRP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率、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降得更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等不同时间的伤口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8.64%,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PRP技术应用于慢性难愈合伤口中,无排斥反应,不损伤机体,有效提高伤口愈合率,促进软组织修复,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技术 慢性难愈合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对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玉芳 黄佳丽 陈志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62-65,共4页
探究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对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就诊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A组(例数计入88)和B组(例数计入88)。前者使用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 探究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对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就诊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A组(例数计入88)和B组(例数计入88)。前者使用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后者使用生理盐水联合凡士林敷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治疗2周与4周,与B组相比,A组的疼痛评分更低,肉芽形态评分更低;A组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B组相比较短;A组的阳性率和B组相比较低;A组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因子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加快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症状,同时可以缩短病程,加快伤口病原菌转阴,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水胶体敷料 慢性愈合伤口 疼痛度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永熙 冯佳雄 +3 位作者 黄晓涛 许研然 孙泽光 姚楚征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 目的观察和探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清创、引流、减压、换药等,B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并进行随访,观察注射后P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应用PRP应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第7、14、21天伤口愈合效果相比,两组间与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10.28%、22.16%、43.25%、65.78%;B组:18.75%、37.58%、61.84%、80.26%;x2分别为:7.895、8.934、10.231、9.076,均P〈0.05)。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R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6±5.2)d,常规组平均愈合时间(17.3±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5)。结论PRP能有效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对促进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愈合伤口 创面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病理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道英 杨燕玲 +1 位作者 黄浩 陈垒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642,共7页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s)的分子学和遗传学基础以及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期为DFUs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56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s)的分子学和遗传学基础以及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期为DFUs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56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DFUs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由神经、血管、免疫、代谢等内源性变化和感染、创伤、压力等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DFUs中,多个生理愈合过程均出现功能紊乱,包括生长因子生成,血管新生,白细胞吞噬,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形成等等。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改善微循环功能、人生长因子、高压氧疗法、负压疗法、伤口清创术、电击疗法等等。结论DFU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受多种分子和细胞以及表观遗传的调控。揭示其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将有利于开发建立新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慢性难愈合伤口 病理机制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