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戏剧行动素模式看《游吟诗人》女性角色的异质性塑造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4,共9页
文章以法国戏剧符号学家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戏剧理论——戏剧行动素模式为理论依据,从歌剧的脚本结构、音乐形象建构等,论威尔第成熟期代表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女性角色莱奥罗拉与阿切苏娜所具有的戏剧异质性特点,以及如何... 文章以法国戏剧符号学家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戏剧理论——戏剧行动素模式为理论依据,从歌剧的脚本结构、音乐形象建构等,论威尔第成熟期代表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女性角色莱奥罗拉与阿切苏娜所具有的戏剧异质性特点,以及如何对剧中的男主人公不断行使着戏剧动作,并以此形成戏剧音乐发展脉络等问题,为进一步解读该歌剧、评述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行动模式(The Actantial Model) 歌剧 游吟诗人 女性角色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格雷马斯行动素模式浅析减肥真人秀节目——以中国版《超级减肥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育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5期62-63,共2页
近年来,减肥瘦身类真人秀节目开始流行于各大电视频道,2013年播出的《超级减肥王》是国内该类型节目的首次尝试。本文将使用格雷马斯的行动素模式对该节目的宏观叙述情节进行简要分析,以探讨减肥瘦身类真人秀节目叙述情节结构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格雷马斯 行动模式 《超级减肥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戏剧行动素模式看女性角色在《雷雨》中的主体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宫宝荣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8,共7页
作为曹禺的一部名剧,有关《雷雨》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有关其女性人物的分析也不计其数,然而运用戏剧符号学行动素模式进行研究的却十分鲜见。文章以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这一模式为工具,对剧中的八个人物按性别逐个分析,得出... 作为曹禺的一部名剧,有关《雷雨》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有关其女性人物的分析也不计其数,然而运用戏剧符号学行动素模式进行研究的却十分鲜见。文章以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这一模式为工具,对剧中的八个人物按性别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为真正的主体人物不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男性,而是以繁漪为代表的女性,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不少导演将繁漪设计为该剧中心人物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戏剧行动模式 主体 女性人物
原文传递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万比洛夫戏剧的伦理秩序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雯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6期34-36,共3页
万比洛夫的道德心理剧中并不存在承载主流价值观的正面中心人物,其多中心主义、巧合性的情节和肖似性的结局将思考与判断的权利交还观众。剧本世界中塑造有多重道德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随着戏剧情境的变化发展而在行动素六格中移动,揭... 万比洛夫的道德心理剧中并不存在承载主流价值观的正面中心人物,其多中心主义、巧合性的情节和肖似性的结局将思考与判断的权利交还观众。剧本世界中塑造有多重道德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随着戏剧情境的变化发展而在行动素六格中移动,揭示出了剧本的深层意识形态。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在戏剧符号学视域下,分析万比洛夫戏剧中伦理秩序建构的策略,以期从新的角度对"万比洛夫之谜"作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符号学 戏剧行动模式 女性形象 伦理秩序 万比洛夫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行动素模式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和工具创新
5
作者 林青虹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5,共11页
理论的旅行不仅要追问适用性问题,还要讨论适应性问题。传统行动素模式在解释热奈的《女仆》时出现了不适用性,但回到戏剧符号学原点,可以发现对于后现代戏剧,不是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法不适用了,而是二元对立的要素发生了改变,由此产生... 理论的旅行不仅要追问适用性问题,还要讨论适应性问题。传统行动素模式在解释热奈的《女仆》时出现了不适用性,但回到戏剧符号学原点,可以发现对于后现代戏剧,不是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法不适用了,而是二元对立的要素发生了改变,由此产生的"句法"和"语法"也待修正。行动素模式要突破其解释力半径,就必须工具创新。新行动素模式仍由三组二元对立的要素组成,发送体与接受体、主体与宾体不变,辅助体与反对体改为建构体与解构体,其关系不再用单向或双向的箭头联系,代之以三个关联的双曲线,无限趋近,但又非线性。用之分析《女仆》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显示行动素模式对后现代戏剧甚至新电影作品都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旅行 戏剧符号学 行动模式
原文传递
《长生殿》的爱情行动素模式与悲剧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吉正芬 张爽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长生殿》是一部公认的杰作。在以爱情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长生殿》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类别:帝王爱情戏曲。纵观中国古典戏曲史,以爱情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悲剧,《长生殿》也不例外。但是与常人相比,作为&... 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长生殿》是一部公认的杰作。在以爱情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长生殿》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类别:帝王爱情戏曲。纵观中国古典戏曲史,以爱情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悲剧,《长生殿》也不例外。但是与常人相比,作为"人上人"的帝王,其爱情悲剧自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运用戏剧符号学理论,为《长生殿》建立爱情行动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戏剧文本内部和外部对帝妃爱情的悲剧性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悲剧 戏剧符号学 爱情行动模式 悲剧性原因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行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金葵 《中国外语教育》 CSSCI 2014年第1期24-33,97,共10页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是针对笔者所在的高校大学英语两个教学层次的9个行政班的学生,所进行的两种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主要研究任课教师如何设计情景小品任务、编写话剧剧本、组织学生彩排表演,从而有... 大学英语情景小品与戏剧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是针对笔者所在的高校大学英语两个教学层次的9个行政班的学生,所进行的两种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主要研究任课教师如何设计情景小品任务、编写话剧剧本、组织学生彩排表演,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口语训练的焦虑程度,以及促进他们对目的语社交规范的适应。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改革措施能够弥补笔者所在高校统编教材中以叙述体课文为主的教材交际性、实用性语料不足,以及自主学习听说教材长语篇、精确性训练资源有限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情景小品 戏剧项目 教学模式 行动研究
原文传递
西施的“他者”困境——女性主义视域下两岸中国歌剧中西施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林吴峻民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6期65-75,共11页
西施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说之一,在长期的流转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展现了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风骨的民族性特征。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在大力发展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创作中都将目光聚焦在西... 西施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说之一,在长期的流转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展现了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风骨的民族性特征。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在大力发展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创作中都将目光聚焦在西施传说,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尝试重塑被封建父权物化的“西施”形象,为中国歌剧赋予当代社会文化意义。本研究试图在女性主义视域下,运用戏剧行动素模式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曲式分析法来详述两岸2部中国歌剧《西施》所塑造的“西施”人物形象,不仅横向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将其放置在“西施”人物形象历史嬗变中进行纵向考察,发现两岸中国歌剧在探索民族化和本土化创作中,深受不同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西施”既是爱国主义的符号,又是爱情主义的傀儡,却始终未能突破女性形象的“他者”困境,呈现出波伏娃所提出的“第二性”——被构建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女性主义 中国歌剧 戏剧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仆》看热奈早期戏剧的“行动”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宫宝荣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5,共8页
行动是西方传统戏剧的重要支柱之一,古希腊到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概不例外。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这一支柱不断遭到革新人士的诘难与破坏,至20世纪下半期随着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戏剧的粉墨登场而倒塌。20世纪中叶的热奈... 行动是西方传统戏剧的重要支柱之一,古希腊到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概不例外。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这一支柱不断遭到革新人士的诘难与破坏,至20世纪下半期随着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戏剧的粉墨登场而倒塌。20世纪中叶的热奈戏剧恰好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过渡,行动不再完整,性格不再鲜明,动作不再合理。本文试图以戏剧符号学的行动素模式和段落分析来揭示热奈早期戏剧的"行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模式 段落分析 热奈前期戏剧 《女仆》
原文传递
CBI理念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提倡围绕学生需获得的内容知识或信息组织教学,以达到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国内学者已对我国实施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相关教学实验结果也发现,CBI外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内...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提倡围绕学生需获得的内容知识或信息组织教学,以达到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国内学者已对我国实施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相关教学实验结果也发现,CBI外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内容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效果。但这些研究多以学习者为着眼点,忽视了CBI教学模式下"教师"这一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CBI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I 外语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终结性评估 听说能力 教育导向 合作行动 自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现实主义创作趋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敬 《闽江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界涌现了一批现实主义女性电影。以这些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行动素模式,对其进行对照分析,考查社会变迁中女性电影不同的叙事形态及其创作趋向,进而揭示出女性人生追求的实现内在地包含了社...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界涌现了一批现实主义女性电影。以这些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行动素模式,对其进行对照分析,考查社会变迁中女性电影不同的叙事形态及其创作趋向,进而揭示出女性人生追求的实现内在地包含了社会变革更新的内涵,而非"个人"的幸福之"现代性"所能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女性电影 现实主义 行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微生物检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12
作者 王哲慧 《新教育(海南)》 2014年第19期22-22,共1页
随着知识的激增、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综合素质型人才迫在眉睫。《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学习并掌握好相关知识技能对于食品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浓... 随着知识的激增、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综合素质型人才迫在眉睫。《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学习并掌握好相关知识技能对于食品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行动导向法在当今职业教育部分专业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中职《微生物检验》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 微生物检验 食品专业 教学模式探索 食品检验 中职院校 学习能力 基础性课程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蝶》之惑
13
作者 袁立本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66,共4页
戏剧的基础是行动,任何一部戏剧都要有行动与促使其行动的动机,而一部经典戏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动与符合充足必然律的内在动机。国产音乐剧《蝶》的上演赢得了观众一片好评,在舞美、表演、舞蹈和唱段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然... 戏剧的基础是行动,任何一部戏剧都要有行动与促使其行动的动机,而一部经典戏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动与符合充足必然律的内在动机。国产音乐剧《蝶》的上演赢得了观众一片好评,在舞美、表演、舞蹈和唱段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然而剧中的主人公上场任务不明确,既无特定追寻的目标人物或目标任务,也无特定要清楚或弑杀的障碍或恶魔。结构主义学者格雷玛斯在其行动素模式理论中要求行动主体具备明确的行动与行动宾体。行动之深层根基在于人物有无可能性,在于人物面临两难抉择时的选择。人物面临没有选择的境遇时便缺失了行动的能力。内心动机的匮乏和选择的缺失注定了主人公是一个行动乏力的人物。从而成为全剧的阿基琉斯之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人物 戏剧行动 行动模式
原文传递
人生如戏
14
作者 蓝玲 《财新周刊》 2021年第38期10-11,共2页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发展出一套拟剧论,以戏剧表演的观点,诠释日常生活情境中人们的互动及行为方式。先说剧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角色的扮演受制于社会规范。表演者的行为,根据预先给定的剧...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发展出一套拟剧论,以戏剧表演的观点,诠释日常生活情境中人们的互动及行为方式。先说剧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角色的扮演受制于社会规范。表演者的行为,根据预先给定的剧本,来确定行动模式。因此,你可以把剧本理解为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的范本。比如,父母要养育子女、教师要教书育人、医生要治病救人,惟有如此,才会被认可,被认为是合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书育人 行动模式 社会期待 养育子女 戏剧表演 拟剧论 日常生活情境 社会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