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精文化:城市视域下当代青年短视频社交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168,共7页
当前互联网增速放缓,但短视频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视觉化社交已然成为现在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戏精文化在城市中诞生、成长、发展,是这个时代的城市产物,也是青年们沟通表达的重要方式,镜像了他们真实的精神实貌和生存状态,是城市里... 当前互联网增速放缓,但短视频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视觉化社交已然成为现在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戏精文化在城市中诞生、成长、发展,是这个时代的城市产物,也是青年们沟通表达的重要方式,镜像了他们真实的精神实貌和生存状态,是城市里一道独特别致的文化图景。一方面它在当下视觉社交的版图中不断发展,成为全民的社交娱乐方式,另一方面它也诱发了许多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为了戏精文化更好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应该通过科学技术、制度建设、话语秩序等城市之力解决问题,将其引入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精文化 城市 当代青年 短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都市青年亚文化: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兰 周韧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多种新型青年亚文化——杀马特文化、晒文化、丧文化等。这些文化图景无一不是真实再现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与新媒介碰撞结合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实貌。杀马特文化、戏精文化作为当下流行的都市青年时尚文化,以夸张...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多种新型青年亚文化——杀马特文化、晒文化、丧文化等。这些文化图景无一不是真实再现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与新媒介碰撞结合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实貌。杀马特文化、戏精文化作为当下流行的都市青年时尚文化,以夸张和戏谑的个性符号适应、参与、改变当下青年的社交模式和行为方式,释放、转移、治疗青年群体繁重的社会压力,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内涵弥补、丰富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从杀马特文化到戏精文化不仅是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历程,更揭示了城市与青年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青年 文化 杀马特文化 戏精文化 文化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精文化:一种当代青年“别”文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兰 范炜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别现代理论由王建疆提出,是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精准概括,从社会形态到审美形态,别现代理论为我们理解杂糅的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另外的角度。戏精文化作为中国本土原生的青年文化,应属于中国"别"文化,而不应该简单归... 别现代理论由王建疆提出,是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精准概括,从社会形态到审美形态,别现代理论为我们理解杂糅的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另外的角度。戏精文化作为中国本土原生的青年文化,应属于中国"别"文化,而不应该简单归类于青年亚文化范畴。戏精文化受到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的意识形态影响,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以"别"之姿态席卷整个社会,与亚文化、主流文化在对立冲突与和谐共谋的交织中独树一帜。戏精文化的表演式抗争身体叙事实践不仅镜像了当代青年的"别"审美形态,更让我们反思如何以"别"认识、理解、概括杂糅的中国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精文化 别现代 身体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网络舆论中的“戏精文化”
4
作者 高慧倩 石悦 《传媒论坛》 2018年第11期57-57,共1页
"戏精"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精于表演的人,人们对其不停地增加意义使其变成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个事件时所表现出夸张的语言、神态、动作、情绪等。"戏精"被网友们"玩坏"了,有人自称是"戏精头子",... "戏精"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精于表演的人,人们对其不停地增加意义使其变成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个事件时所表现出夸张的语言、神态、动作、情绪等。"戏精"被网友们"玩坏"了,有人自称是"戏精头子",有人调侃他人是"戏精",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中,网友擅长利用夸张的词汇、图片等来形容自己所持的观点。本文中主要针对表情包作为"戏精文化"的具体体现之一,"戏精文化"形成的原因、特点问题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精文化 网络舆论 表情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的“戏精”现象探析
5
作者 瞿旭晟 李鸣 《新闻知识》 2019年第3期62-65,共4页
微博、微信等高度聚合的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意味着娱乐方式的增加、交流方式的丰富和表现方式的变化。本文借助于戈夫曼的理论,针对当下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沟通交流的新现象,探讨社交网络发展中出现的新群体——"戏精"的成因... 微博、微信等高度聚合的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意味着娱乐方式的增加、交流方式的丰富和表现方式的变化。本文借助于戈夫曼的理论,针对当下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沟通交流的新现象,探讨社交网络发展中出现的新群体——"戏精"的成因,本研究主要从入局心理、虚拟与现实、自我呈现、网络狂欢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精文化 剧理论” 社交媒体 “前台后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